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救我于世间水火[快穿] > 救我于世间水火[快穿] 第80节

救我于世间水火[快穿] 救我于世间水火[快穿] 第80节

作者:简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22 14:38:02 来源:免费小说

  谢寒梅左右看看,面无表情道:“既是卖给我家的,日后没啥工钱不工钱的说法,包你们吃穿也就是了。账我每天都会查,要是让我查出偷盗来……仆人偷窃,送到衙门,你们也就不再出来了。”

  花婶子难以置信,和方才花大打人却见谢寒梅毫不心软一样。为什么会这样?花婶子惊疑不定,左右看看,总觉得事情不该这样发展。她受了这样大的委屈,谢姑娘不该宽慰她几句,为她延医抓药,放她休息几天吗?

  怪不得老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呢。花婶子向来以卖弄自己的悲惨境遇为谈资,每每说起来,总要别人为她流一筐眼泪、叹一声可怜才觉得心满意足。

  谢寒梅公事公办,说了铺子的新规矩,她会住到铺子上来,监督着花家一家子。

  花婶子这才觉出今时不同往日,讷讷应了,陪着笑脸,主动自觉去收拾残局。

  谢寒梅长叹一声,回屋子画图纸。趁被打砸这功夫,包子铺重新装修一下,日后说起来,也是个同情分。

  谢寒梅正思索着,朵儿姐领着弟弟果子进来,双手奉上一个绣花的布袋子。谢寒梅一入手就知道是铜钱,忙问:“怎么了?”

  “你帮我存着吧。”

  谢寒梅哭笑不得,“我如今可是东家,哪儿有拿自己钱存在东家这儿的。”

  “我明白,你是为我们好。娘没钢性,立不起来。我手里有几个铜板,都会被她抠去花干净,要么就补贴给那人。”朵儿姐摇头,“我俩住一个屋,藏也藏不住,干脆放在你这里。你,我是明白的,若非当初收留,现在我已经在楼子里倚门卖笑了。”

  谢寒梅心怀安慰,自己一片苦心被人感念,心里也觉暖洋洋的。谢寒梅轻叹:“父母子女是缘分,你们缘分浅些,就要自己打算。钱我收下了,日后你们的工钱我也给你们存着,等你们找到出路,一并给你们。”

  朵儿姐还是摇头,“不做那人的女儿,做旁人的雇工,倒还强些。”

  “朵儿姐,别灰心。你年岁也到了,若是遇上合适的,从我家发嫁就是。你放心,我不会扣着身契不给,你有好前程,我自会替你高兴。你若是嫁的近,婚后也能来铺子里做事。嫁了人,自然就和花大撕撸开了。”

  朵儿姐最终还是摇头,“大差不差,都是别人的人。”朵儿姐话朴实,道理却没错,不论是做人儿女,还是做人妻子,最终都是父亲、丈夫的财产罢了。

  果子在一旁听得直流泪,恨恨道:“姐!你安心嫁人,我长大了,我很快就长大了,我给你撑腰!”

  朵儿姐摸摸弟弟的头,刚才他被花大甩到地上,不知有没有受内伤。

  “行啦,去忙吧,车到山前必有路。”谢寒梅挥手,让他们姐弟自去忙。

  这铺子装修还要废好大一番功夫,之前为了方便,用了毛竹撑起来的屋檐和棚子,现在都要拆了换上木头的。请大工看了,又按照他的指点买木料,忙忙碌碌一个月,谢家包子铺才有了正式的名字。

  “依江春”,三个黑色大字嵌在木纹底色的牌匾上,旁边还有两个小字“谢氏”,周围用梅花纹装饰。

  自此,人口口中“卖香菇包那家包子铺”正式有了名字——依江春!

  红布扯下,门口一堆竹子烧得噼里啪啦爆响,因今天开业酬宾,包子比平常降价一半,许多人都排着队过来买,包子铺被围得水泄不通。

  忙过了早上,还不到中午的时候,人流量渐少,谢寒梅围着围裙、包着头发,正在招呼零星一两个客人。一个穿着书生服的少年走了过来,期期艾艾唤道:“梅子~”

  第120章 好女人至少要拥有三段婚姻7

  谢寒梅刚开始还没注意,后来和她站在一起招呼客人的朵儿姐示意,谢寒梅才看见那熟悉的身影——朱令。

  两人视线一对上,朱令招手,示意谢寒梅过来。

  谢寒梅又岂会理他,继续招呼客人。

  这个点还来买包子的,都不是街坊邻里,也无人认识朱令。见他招手,还非常热心的劝道:“那小公子是不是想买包子,又抹不开面子和年轻姑娘搭话,哎呀呀,莫不如我帮他问问。”

  “开门做生意,哪有那么多讲究,多谢您好心,来再给添一个酸菜包,常来啊。”谢寒梅眼疾手快又往荷叶里加了个包子,赶紧把人送走。

  等过了正午,包子卖完,一直等在不远处的朱令,见无人了,才走来,期期艾艾道:“梅子……”

  事到如今,也没有矫情的必要,谢寒梅横他一眼,摘下围裙摔在灶台上,大踏步走过来,与他擦身而过:“跟上!”

  谢寒没一马当先,绕到包子铺的后面。包子铺之所以叫依江春,正因它临江而建,背后就是杨柳河。而杨柳河之所以叫杨柳河,因它河道曲折幽深,宛若杨柳随风摇曳,更因它河岸边中满了杨柳树。

  此时,正是春末夏初,杨林新发枝条细细密密垂下,把杨柳河中泛舟游湖的彩船画舫全数遮挡,偶尔传出隐约丝竹之声,令岸边二楼的客人更觉意趣。

  但是,在依江春的这边,是不会有船停留的,更不会有人绕到后厨出口的腌臜地方,正适合谈事情。

  朱令也是土生土长,自然知道这边地形,见只有两人了,结结巴巴开口道歉:“梅子,是我对不住你。”

  “嗯。”谢寒梅应了一声。

  “我……其实,我也不想的。你不知道,成都府有多少青年才俊,想要从中脱颖而出,谈何容易。刚开始,我只是请教学政学问,哪知学政看重的却是我的婚事。梅子,你知道的,我只是个学子,老师想招我为东床,我岂有推拒之理。我若拒了,日后如何在府学立足。”

  “嗯。”

  “梅子,我们两家知根知底,我对你满是愧疚。你想要什么,你只管提,只要开金口,只要我有。”朱令一脸诚恳地望着谢寒梅,只盼她能说点儿什么。

  “就这些?这些你娘退婚的时候都说过了。行了,我听了,知道了,回吧。”谢寒梅一脸嫌弃,还以为他能说出什么新鲜话儿来!

  朱令一把拉住人,在谢寒梅的冷眼中,又讪讪放下,后退两步,表示自己绝无冒犯之心。

  哼哼!算他识相,朱令这种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经常上山进香、下田采茶的谢寒梅,一个打他三个。

  “梅子,若是你肯原谅我,能不能把我写给父母尊亲的信还给我。”朱令红着脸哀求,“我们相识一场,你习字还是我教的,岂能不知你偷换了信件。你放心,这事儿我谁都不说,不会让父亲母亲知晓的。”

  “知晓了也没事,那本来就是预备用来威胁你的。”

  朱令一脸震惊,又结巴起来,“你怎么能,你怎么能……”

  “朱令?你是真傻还是装傻?都什么时候了,还说这些屁话。我扣着你亲手写的退婚信,防着你家反咬一口;你娘藏了我之前送的绣品,准备随时污我清白,你爹已经和全县城的茶庄打过招呼,不许收我家的茶叶,事情到了这份上,已经撕破脸了,你自己还没演完十八相送呢!”

  朱令被怼得满面通红,被撕扯下来脸皮,也有话直说:“你把信还给我,你一个弱女子,就算拿着信,又有谁肯信你呢?”

  “被我拿住把柄的人会信!”谢寒梅毫不畏惧:“我可不是戏台上演的娇滴滴的闺阁小姐,有的是力气和手段。你家要是不做人,我立刻搭船去成都府?我就不信了,哪个学政敢不要名声?你在府学一天,我敲锣打鼓带着人去闹一天,你让我不痛快,我把你脸撕下来!”

  朱令痛心疾首,“你居然是这种人,果然露出了真面目。就是如此不行善积德,才只有你一个独女。”

  “你好?你又是个什么东西,还没发达呢?先□□,后易子?等你考中功名当了官,还不嫌弃做商人的父母兄弟上不得台面,恨不得认高门大户做祖宗?哼!忘了,已经重新认爹了!怎么,你这是要入赘啊,一口一个学政的。”

  朱令口不择言,“好好好,亏我当初好心好意教你,若不是我,你如何能识字算数。先前我被你皮相迷惑,不知你蛇蝎心肠,还答应你愿意让你某个孩子姓回母姓。我对你如此恩重,你就是这样回报我的?”

  “我如今好端端在灌县开着包子铺,没去成都府闹事,已经够对得起你了!我劝你嘴巴给我放干净点,也回去告诫你那掉钱眼儿里的爹娘,少招惹我!惹急了老娘,房子都给你家点了!”谢寒梅放出豪言。

  “岂有此理!”朱令一个跨步上前,就要动手,已经抓住谢寒梅的手腕,结果谢寒梅反手一撩,欺身上前,一脚踹在朱令小腿上,直接把人按在地上。

  “嗯?老娘早就警告过你,不要来招惹我!哼!理?老娘就是理!”

  被压在地上挣扎不开的朱令面如土色,难以置信自己居然打不过一个年纪比他小、身形比他瘦弱的女人。

  谢寒梅在他脸上轻拍两下,力道不重,侮辱意味却大。

  “知道厉害,就好好趴着,你要识趣,咱们井水不犯河水;你要再来说废话……”谢寒梅扳着他的手臂,反手向上,痛得朱令龇牙咧嘴,连声呼痛。谢寒梅这才又冷哼一声,甩下他的胳膊。

  没说出口的威胁,效果才最大,谢寒梅站起来,从怀里掏出一方帕子擦擦手,不屑道:“还以为你有什么厉害手段,垃圾,浪费老娘时间。”

  谢寒梅毫不留情转身就走,被压在地上还没起来的朱令狠狠捶地,他还有好多金玉良言没有说,怎么就被人趴下了。

  “忘恩负义、居心叵测、巧舌如簧、不守妇道、奸诈小人……”一连串成语脱口而出,由此可见朱令的确有些学问在身上。

  都说了,世上之事,无巧不成书。

  平常杨柳河上,这个时间,是不会有游船画舫的,偏偏今天就有。平常这个地方,游船画舫不会划过来,今天偏偏它就来了。

  岸边的老杨柳长得又粗又高,长长的柳枝垂下来,把游船完全遮掩住了。而今日,游船上还偏偏无人调弄丝竹,一群人站在船头甲板上,静静听了全程,故事主角却一无所知。

  游船上众人面面相觑,看到朱令揉着胳膊起身,嘴里骂骂咧咧走远,众人才终于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都说蜀中女子泼辣,如今才算见识了,哎呀呀,广泰啊,你们蜀中的女子,可招惹不得啊。”说话的人一身灿烂蜀锦,腰悬美玉,手拿折扇,一看就知道是高门子弟。

  “高兄说笑了。听这情景,男子毁约在先,女子这才说话直白了些。”这位“广泰”倒是实诚。

  “可见蜀中学子也不是个个风光霁月啊。”“高兄”摇了摇折扇,笑道:“你们说,这么泼辣的女子,又刚被未婚夫抛弃,怎么样的人能夺得芳心?”

  “高兄切莫玩笑,女子名声要紧。”广泰连忙劝阻,生怕这些公子哥一时兴起,拿姑娘的名誉开玩笑。他们有钱有闲玩心又重,真可能干出这种事情来。

  高兄和他的几个朋友挤眉弄眼,不知在打什么暗语。一直站在旁边没说话的另一位锦衣公子道:“回成都府时,可去问问,到底是哪位学政慧眼,要招这等东床?”

  这位的分量明显不同,他一开口,大家都不玩笑了,纷纷附和:“是啊,是啊,该提醒一声。”

  “学政恐怕也是叫人骗了,看刚才那人相貌,倒也仪表堂堂,哪知内里是这等人。”

  “江公子说的对,我辈中人,正该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几人七嘴八舌附和,看的最外围的一人头冒虚汗,魂不附体。若是谢寒梅在,应该认识,正式依江春的前主家——董秀才。

  董秀才在这游船上敬佩末座,听闻从成都府来了一批家世、才学均为上等的才子,他作为本地优秀学子,被教谕推荐,自己又使了些银子,准备结交一二人脉。结果,听到了这么一段辛密。这些公子哥,犹如蜻蜓点水,自己痛快飞过,是不会管在水面掀起多少涟漪的,他这本地人怎么办啊?

  董秀才看着船头诸人,最先开口玩笑的“高兄”名唤高乐,家中世代经商、累世豪富,据闻太祖武平天下之时,他家就曾供应粮草。如今家中有人做官、有人经商,在成都府也是有名有姓的人物。

  最后说话定下基调的人更了不得,出自京城侯府,名唤江显,在京城也是有名的才子。是有缘面圣、才名流传士林的大才子。

  至于被点名的“广泰”,名唤贺广泰,也是他们灌县土生土长的人。听闻他在府学是真的受先生们看中,是寒门之中难得的高才,也是他们这些寒门子弟最向往的人。

  这样一船人,听了这种八卦,董秀才觉得羞耻又难堪,觉得谢寒梅和朱令给灌县丢人了。听了高公子的玩笑,又担心这些人不管不顾,若是闹将起来,被人知晓自己知情……他们拍拍屁股走人,自己是本乡本土的,若是不给谢寒梅、朱令提个醒,日后人家知道真相,怪他可怎么是好?

  第121章 好女人至少要拥有三段婚姻8

  依江春的生意很是红火,有香菇这个独家原材料,又有五香粉这个独家秘方,包子的味道胜过市面上绝大多数味道。如今再有了响亮的名字,慢慢的,不仅街坊邻居、县上百姓,连外来游学、拜水、问道之人,也听闻了依江春的名声。

  如今,花婶子只在后院做事,前面由朵儿姐支撑门面,果子时不时帮忙。谢寒梅又请了几个妇人大娘帮工,做些洗洗刷刷的琐事。只是,还是缺人,缺管事的人。

  谢寒梅知道自己只能在开业这段时间帮把手,后续不可能一直在。若要招人,又该招谁?花家母子老弱妇孺,若是招一壮年男子,难免瓜田李下,若是招女子,说实在的,没有合适人选。

  兜兜转转,谢寒梅在街上碰到李吏员家寡居的女儿出入当铺,才惊觉人选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哎,这位姑娘,怎么不走了?”谢寒梅正看得入神,突然有人提醒。谢寒梅回头,发现自己站在路中间,挡住了一位锦衣公子的去路。

  “对不住,对不住。”谢寒梅连忙退开,这位锦衣公子身后还跟着两个小幺儿,一看就是来这边游玩之人。虽然路很宽,绕过谢寒梅也能走。但谢寒梅已经习惯了,对权贵之子而言,只有别人让他的,哪儿有他让别人的。

  “无妨。”锦衣公子微微一笑,“在下成都府高长愉,见过姑娘。”

  谢寒梅又后退两步,含笑行了一福礼,没有接话。

  “姑娘勿忧,在下并非登徒子,只是看姑娘是本地人,想找你打听一下,那边排长队的是什么景象?莫不是有什么美味吃食?”高欢高长愉指着路旁边一拍长队,“我看姑娘仿佛也是来排队的。”

  谢寒梅微微放下戒心,笑道:“高公子有礼,这是排队交水费的人。”

  “水费?什么水费?”高公子是真困惑。

  “自然是家家户户用水的水费。”

  “这外边就是河,河水天生天养,居然还要百姓交钱?岂有此理!此地属官,居然敢如此巧立名目,盘剥百姓?”高公子这怒火倒也不是装的,何曾听说过水还要收钱的。

  谢寒梅抿嘴一笑,不答反问:“公子可听说过都江堰?”

  “自然是听说过的。”高公子颔首,“郡守冰,凿离堆,才有成都府沃野千里。”

  “正是如此。当年李公修都江堰,分了内江和外江,内江兼具灌溉和饮水之用。但是江水、河道需要每年疏浚,这水费,正是每家每户分摊一些疏浚的钱财,并不多的,高公子切莫误会。如此水费,也交了快两千年,并不是哪位大人上任后才盘剥的。”谢寒没指着长长的队伍,“听老辈们说,乱世年间,没有官府牵头,乡亲们也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疏浚河道、清理泥沙。”

  “原来如此。”高公子信服点头,赞道:“果真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姑娘一句点播,倒叫我茅塞顿开,胜过书上许多赘述。我听姑娘谈吐,也是读书习字之人。在下初来乍到,不熟此地风土人情,可否请姑娘帮我做个讲解。哦哦,姑娘也可请家中父兄同行,在下绝无冒犯之意,只是深觉姑娘谈吐条理清晰,想多知道一些此地风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