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 第988节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第988节

作者:花非花月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18:07:41 来源:免费小说

  表面上看来,房玄龄、魏征、洛玄辰、长孙无忌等人,一直都位列台阁,担任宰相,但实际上不是这样,洛玄辰曾经两次罢相,房玄龄有三次被罢相。

  虽然很多人都知道这二人被罢相,很快就能起复,但这依旧是一种震慑,更不必说更多人可能一旦被罢相就难以起复了。

  大唐的宰相,和前朝最大的思路变化,就是不长久的担任。

  群相制度本就是为了分权制衡,然后再不让宰相长久的担任宰相,且随着天子统治思路的变化,宰相集团也要变化,比如天子想要开疆拓土,那宰相班子中,偏向保守反对这方面的人,就要下台,天子想要安定民生,那较为激进,偏向争夺对外利益的就要下台。

  “可为相者众,择其善者而相之。”

  这是大唐宰相的用人理念,群相制度对于宰相个人能力的要求降低了,更讲究集体的智慧,所以天子认为可以担任宰相的人多,从其中挑选有用的为相就可以。

  在这种情况下,让天子,现在是天后武曌,让天后认为自己有用,就是保证相位的不二选择,在大唐,宰相之位,是绝对的上等中的上等,远远超过其他所有的职位,其他的三品官,无论是武将还是文官,亦或者超过三品的大都督,大都护等,都远远不如宰相。

  对于大唐的豪门来说,就连国公爵位也远远不如宰相尊贵,这种风气实际上从汉末就开始了,当初袁氏的四世三公就是开端,对于大唐的士族高门来说,家族有多少宰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家族的显赫和高贵。

  诸位宰相和洛君薇寒暄过后,便各自坐到自己的席位上,等待着天后和天子,大部分的政事堂会议,都是由现在的首席宰相中书令所组织的,但有一部分会议,是由天子亲自主持的,这种场合,一般来说都是商议一些大事,以及诸位宰相向天子汇报工作。

  武曌和李治进入政事堂后,相互见礼之后,政事堂的诸位宰相就开始汇报自己所掌管的一堆事务完成情况,其中洛君薇汇报的很多,她是吏部尚书,号称天官。

  就连诸位宰相都没想到洛君薇做了这么多事,不仅仅将最近两次朝廷的选官总结完毕,还着重讲述了各地的书院等,以及从吏部派出的学政官员。

  这本来是礼部的职责,结果在洛君薇迁转吏部尚书的时候,夺到了吏部,新任的礼部尚书上奏过这件事,但却被武曌压了回去,礼部尚书没加同中书门下三品,没进政事堂,不是宰相,只能憋屈的吃下这个哑巴亏。

  武曌和洛君薇这么做,当然是有原因的,武曌还没有现在这么大权力的时候,她就已经看重了科举制度,她对科举制度的认知是非常深刻的,在这一点上,李治就不如武曌,武曌一直都在想各种办法,让科举制度向着更大的普适去延展,为国朝发挥更大的力量。

  在这种情况下,她当然不能放任科举落在礼部的手中,必须要在吏部手中,搭配着吏部的选官之权,调整现在大唐以贵族为先的任官制度,虽然分封制度必然导致贵族势力和祭司阶层的复兴,但作为真正的君王,还是要尽力将天下的局势,往正道上掰,能做多少做多少,在根源开始调整,总好过积重难返的时候,徒呼奈何。

  听着洛君薇井井有条的汇报,武曌和李治皆频频点头,待洛君薇停下后,武曌便笑着问道:“爱卿还有什么要进言的吗?”

  洛君薇略一沉吟,“天后陛下,臣有一言,是关于科举制度实行的,当初先帝的时候,将科举制度从由高级别官吏推选,并且只有几个名额,改为了任何人都可以报名,而且名额也大幅增加,于是有了这些年如同过江之鲫的士人盛况,乃至于需要在各个州县设置学政。

  前些时日在江南地区,有女子要报名参加考试,最终未能功成,因为从前没有过这样的先例,这件事报上来之后,臣也颇为疑虑。

  臣想问,这女子是否可以参加考试,先帝所言的任何人,是否包括女子,臣又该如何给予解释。”

  这问题!

  政事堂众宰相顿时坐正了身子,洛君薇这问题可不一般啊,这个时候,是否真的有这个女子,还是洛君薇主动造出来的事件,那已经不重要了。

  它。

  已经被摆在了天子和天后的面前!

  第954章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病恹恹的李治也径直坐正了身子,脸上显出几分道不明的神情,武曌眉头一挑,却不应答,反而望向诸位宰相,“诸卿觉得呢?”

  身为天后,她是最后一个拍板决定的人,而不需要参与进前期的讨论,况且这里有洛君薇在,这冲锋陷阵的事情,自然有洛君薇为她去做。

  天后问话,诸位宰相互相对视几眼,却是谁也不敢说话。

  李治见状有些无奈,从他即位以来,朝堂上就一直都是如此,基本上除了洛氏还有几个人会进言之外,其他人基本上都沉默着,和他父亲的时候完全不一样。

  当时他还问过宰相为什么不进言,最后还是英国公李绩,仗着辅政大臣的身份,对他说了实话,“臣子进言不进言,不在于臣子,而在于陛下,陛下不愿意听,甚至进言的臣子上午进言,下午就遭到贬斥,那自然就无人进言了。

  先帝的时候,纳谏近乎于圣人,古往今来都没有哪一个君王能够比得上,那个时候,就算是魏征那样触怒先帝,大臣们也不担心会遭到贬斥甚至于斥杀,而现在却不是如此,自然就无人开口。”

  从那之后,李治就再也没听过这回事,没人说话就没人说话吧,天天一群人揪着他的缺点说,他还真的顶不住,身为天子,像他父皇那样受虐,那也太委屈自己了。

  而现在见到大臣们又不说话,李治偏头望向武曌,微微叹口气,他对武曌很是了解,对于大多数臣子来说,沉默其实是不同意,但武曌这个人,会把沉默当作默认,这种不要脸,让武曌做事,无往而不利。

  现在诸位大臣如果不说话的话,那武曌的意志就会成为这个问题答案的意志。

  而武曌会怎么做呢?

  李治略微想了想,她当然会同意,如果真的有女子入朝为官的话,那这个女子天生就会支持武曌,毕竟武曌是个在政坛上,堪称单打独斗的女人,只有洛君薇等少数人围绕在她的身边。

  嘶。

  一想到这里,李治突然又深深望着洛君薇一眼,自己这位表姐所谋甚大啊,在现在这个时候,将这件事提上日程,这是想要做什么?

  洛君薇说完话后,就静静地等在殿中,见到没人说话,武曌环视了一周,将目光落在了陈国公洛玄云身上,“陈国公,你认为刚才吏部尚书所言如何啊?”

  洛玄云在朝廷上也算是一号比较特殊的人物,他从一开始就不是大唐的嫡系,和普通人比起来自然是受重用,但和其他的洛氏子,就差的很远,从来都没有进入过大唐统治核心,即便是外任,也从来没有独自镇守一方,在西域给李孝恭打下手,在漠北给燕王李恪打下手,从这一点上,还不如辽国公洛玄星。

  但是在武曌时期,他从外军调回来入相,他的身上打着武曌的印记,在政事堂中,他隐隐还在雍国公洛玄凌之上,此时听到武曌发问,洛玄云毫不犹豫的说道:“回陛下,臣赞同吏部尚书所言,天下有才的女子,如同过江之鲫,现在却都束缚于闺阁之中,实在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譬如臣的姐姐,倘若不是太宗皇帝慧眼识人,现在又哪里有如此详实完备,富有文采的史书呢?

  女子天生体弱,远远不如男子,而且有一部分身体方面的劣势,或许不能担任军中的职务,但女子自然有自己的优势,在文字编撰等方面,有天生的敏锐,我洛氏中的典籍,多由洛氏女编撰,到现在已经一千多年。

  达官显贵家的女子,实际上却不如农家女子,农家女子尤其是壮劳力,为我大唐的粮食生产等,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前些时日我洛氏听闻在岭南以南,有一种稻种,产量很高,对于种植稻种,女子所能够发挥的作用也很大。

  如此种种,实在是良多,天上有日月,地上有二圣,一阴一阳,此乃是天定,这女子绝不是只能窝在家中生儿育女,若是能充分的让女子发挥出作用来,大唐的未来或许更加的辉煌。”

  洛玄云洋洋洒洒的说了一大堆,武曌很是高兴,从这一大段话中,就能听出来,洛玄云是真心的这样认为和同意,这让她觉得很是欣喜,“陈国公所言,有理有据,朕心甚慰啊,诸卿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先前不说是不知道说什么,现在洛玄云说完,那就可以反驳他的话,这样既不落天后的面子,又能表达出自己的意思。

  “刚才陈国公所言,臣有不同的看法,自古以来,所讲究的就是男耕女织,男人体力更好,所以耕田,女子体力比较差,所以织布,而现在陈国公却想要让女子耕田,女子耕田怎么能够比得上男子呢?

  难道不是让我大唐陷入缺粮的境地吗?

  女子难以承担这样的大任,陈国公所言可谓是大大的不妥啊。”

  他表面上在针对洛玄云所言的耕田之事,但实际上却是在否定他前面说的所有,这也算是攻讦的时候常用的做法,那就是从一段话中揪出一小段不妥之处,进而将整段话否定掉,这就是典型的挑刺行为、

  在李治和武曌的面前,而且现在大唐还不至于陷入党争阶段,所以这种攻讦还比较轻微,只不过是略微批评,如果是真正的党争中,那可真是到了断章取义的程度,一句话说不对,就会被人整死。

  但洛玄云听罢之后却不慌不忙道:“当然汉末的时候,天下杀的天昏地暗,那是诸国都让女子充军,更不要说种地。

  况且,刚才本公就说过,诸位都是出身高门,就算是出身寒门,能站在这里的,也不至于吃不起饭,恐怕是不知道民间如何吧,上层选择妻子的时候,多选择温婉贤淑,身姿窈窕的女子,因为美。

  而普通农户选择妻子的时候,却着重于身体强健,概因在农村中,女子一直都是壮劳力,我大唐鼎盛的天下,有女子三分功劳,谁有功劳,谁就该在这朝堂上显名,这难道有什么不对吗?”

  “这……”

  “陈国公所言还是不妥,这圣人说过,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则怨,让女子入了官场,那习气一旦带进来,日后还怎么规范天下,不妥啊。”

  洛玄云闻言却顿时朗声笑起来,“公说的可真是对啊,这小人难养,如今天下小人横行,所以才有这许多的艰难之事,只是不知道,这小人又是谁,既然圣人说,女子和小人难养,那想必女子不是小人了,那小人便是我等男子中的人了?

  就在这朝廷上,公且说出几个小人的名字,让我等听听,看看这小人有多难养,看看这小人,对天下的大害,有多严重。”

  “陈国公说笑了,我大唐众正盈朝,哪里有什么小人呢?”

  洛玄凌却淡淡的哦了一声道:“我大唐众正盈朝,那公是说当初被陛下和天后陛下贬斥的长孙无忌等人,不是小人了?

  那些因为贪污受贿,以及各种坐法而斩首的官员,不是小人了?

  这些触犯国法而受罪的人,都是陛下和天后陛下判错了,是二位圣人错了吗?”虾仁猪心啊!

  洛玄云一句话直接把人怼了回去。

  “陈国公莫要如此污蔑本公,我大唐自然是有小人的,但已经被二位圣人慧眼如炬,全部揪出,自然就没有小人了。”

  好蠢啊。

  殿中好几个人都已经不想听了,这简直是昏了头,才能够说出这番话,完全走进了陈国公的话术中,果然洛玄云又再次追杀到场,“看来你是要给天下的官员作保了,如果日后还有小人出现,难道要用你这颗项上人头来回答今天之言语吗?”

  冷汗涔涔。

  李治看不下去了,再让洛玄云这么说下去,他恐怕就要亲眼见到一位宰相在大殿之中羞愤自杀谢罪了,“陈国公,算了。”

  洛玄云微微一笑,深藏身与名,“现在天下的小人,有多少呢?

  既然这么多的小人都没让大唐亡国,可想而知我大唐这棵树有多么根深,女子难养,圣人说的难道就对吗?

  臣在吏部尚书就很是杰出,一点都没有难养的意思。

  臣仰视天后陛下,只觉乃是人中龙凤,一点都没有难养的意思,果然,圣人是错的。

  这女子和男子一样,有好有坏,至于用好用坏,那权力皆在圣人手中,皆在陛下手中,公用这种理由来说,岂不是不信任陛下和天后吗?

  臣以为不妥。”

  武曌和洛君薇脸上都已经显出明显的笑容,洛玄凌笑着微微摇头,自己这位七弟,是玄字辈中的老小,在诸武将中,他是最弱的一个,但他可相当擅长辩论,在这方面和他斗,真是不知道怎么死的。

  其余宰相在这个时候也想明白了,这件事洛氏是不可能会反对的,若说这天下,谁家的女儿最有才华,那必然是洛氏的,若是这天下,谁最想让女子出仕,那必然是洛氏,而且洛氏的女子,还不怎么嫁人,这下就连最后一点顾虑也没有了。

  而且。

  众人都将目光落在洛君薇的身上,如果没记错的话,现在洛氏那位老祖宗国师,还准备让洛君薇接任家主之位,这世上的高门,从一千年前就知道,洛氏女在族中的地位很高,毕竟早在一千年前,就有洛隐公姬灵均,但现在发生的事,还是让他们目不暇接。

  心情大好的武曌声音都厚了几分,再次问道:“陈国公所说,诸卿可有不同意的,会议便是畅所欲言的场合,诸卿大可随意出言。”

  大可随意出言。

  武曌这里说的轻巧,但是诸位宰相却不这么想,在政事堂中,每一句话都会被记录在案,每一句话都会成为最后别人刺向自己的剑。

  说得多就错的多,这是任何人都明白的道理。

  有时候你觉得自己只是随便说说,但一旦上纲上线起来,那就不是随便说说的问题了,甚至可以置人于死地。

  尤其是在天子不表态,而天后明显是赞同这件事的情况下,这件事就更不好说了。

  尤其是现在看来,根本就不需要天后亲自下场动手,洛氏的这三位宰相中,今日不仅仅洛君薇能战斗,另外两位也来者不善啊。

  平日讨论三省六部事务就算了,洛玄凌和洛玄云没有进过三省六部,都是打酱油的角色,只有洛君薇迁转礼部和吏部,有比较大的发言权,但现在讨论的可不是六部事务,而是这种大而化之的话题,算是落到洛玄凌和洛玄云手里了。

  最重要的是,这件事虽然会间接性的帮助天后武曌更合理的掌握权力,但归根到底,这是间接的,从表面上看来,这不是一个非要和天后对着干的大问题。

  政治斗争不是在任何问题上,都死扛着,而是在关键的问题上,给出致命的一击。

  想到这里,众人就已经心头开始打退堂鼓。

  李治和武曌坐在上首,将下面的人表情皆扫在眼中,见到他们闪烁的眼神,立刻就知道心中在想什么,李治再次微微叹口气,果然是如此。

  武曌嘴角则微微勾起一丝微笑,果然是如此。

  “看来诸卿都对吏部尚书的进言没有什么意见啊,朕曾经还以为诸卿都是死守大防的腐儒,现在看来倒是朕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众人都看出武曌的心情是真的很好,竟然都会调侃自己了,往常除了洛君薇,谁见到过天后这样。

  有几人心中哀叹,这件事反抗不了,一旦这个诏令颁布出去,那天后武曌的地位就更加稳固了,毕竟女子都能参政了,那天后当政又有什么不妥呢?

  现在对于二圣临朝,朝野内外就有很多的非议,毕竟只听说过皇太后掌握大权的,从来没听说过皇后掌权的,但一旦有这件事,那反对武曌的声音就会小许多。

  这便是洛君薇的目的吧。

  认栽了!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