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 第987节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第987节

作者:花非花月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18:07:41 来源:免费小说

  “利于天下?什么是利于天下呢?”

  李氏正宗的嫡长子,和对天下有利,可实在是不一样,帝制走到现在,实际上需要的君主,已经不仅仅是能力要强,最关键的是,要有一颗责任心,要以天下为己任才行。

  这天下的君王,既有能力又有责任心的是上等,有能力却自私的是下等,没能力有责任心的才是中等,这依旧是个德才间的分辨。

  有才有德那自然是不必多说,剩下的有才无德和有德无才,洛氏一向认为后者更重要,大臣尚且如此,那作为天下的中心,自然更是如此。

  有德无才的君王只会让国势向下,大不了就是等待下一任君王,而有才无德的君王,却是真正的天下大害,乃至于荼毒无穷。

  一般的昏君只能为祸一世,对当世来说的确是大害,但放在对历史的影响上,则基本上可以忽略,比较汉戾帝,他对历史的伤害基本上没有。

  在有才无德这方面,汉戾帝都不算其中典型。

  杨广则属于无才无德,不在人的讨论范围内。

  此方世界的人都没有经历过,以姬昭前世经历过数千年的眼光来看,最适合用有才无德来形容的皇帝,有一个半。

  这半个,便是万寿帝君,家家皆净的嘉靖,有才是真的有才,执政前期的新政也能搞得有声有色,但为人过于自私,不仅仅是不顾及天下,就连朱家的江山都不在乎,只要严嵩能搞来银子让他享受,他就放纵,好在他只是放纵,毁坏的也是当时的时政,对于后世并没有什么影响。

  姬昭一向认为,最重量级的一个,那就是十全乾隆,如果要排一个历史罪人榜,他必须荣登榜首,乃至于超过司马懿之流,乃至于超过屠城的人。

  此人是极少数能以一己之力,让一个文明倒退的罪人,是极少数能以一己之力,让天下奴性威重的人。

  毁灭书籍和修改书籍,这件事就足以让人对其深恶痛绝。

  更恶心的是大搞文字狱,而且和他的父亲以及祖父那种真的搞反清的文字狱不一样,麻子和雍正属于正经搞反对派,属于历朝历代控制舆论的正常手段。

  而十全实际上并不怕反清,他是用文字狱来统治,他对待文字狱没有标准,他会故意放纵一部分人,以此来显示自己并不是不让人说话,而后再大杀特杀,告诉所有人,敢说就是找死。

  可谓是阴晴不定,让人只觉天威难测,结果导致的结果就是,诗人不写诗,文人不作文,文明倒退,荼毒无穷。

  十全所维护的统治还不是老爱家的统治,而是他自己过得舒服,这一点上和万寿帝君一样,颇有一种我死之后,哪管他洪水滔天的肆意,这么一个既不为天下,又不为家族,只顾自己享受的人,真可谓千古罪人是也。

  但谁能说十全没能力呢,御极天下六十载,大权从来都没有旁落过,把臣子玩的欲仙欲死,被西方奉为《君主论》中最典型的君主。

  有才无德之大害,可见一斑。

  ……

  洛君薇回宫中复命,告知武曌太子李贤已经离开的事,武曌并没有因为李贤的离开而有太多的伤心,他们母子间的情谊,已经被李贤的作为磨灭了许多,现在武曌只希望李贤有一天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薇薇,你说接下来大唐储君该让谁来做?”

  不出意外,武曌听罢之后,直接问出了这个问题,虽然李贤只是出镇,他身上的太子之位还在,并没有被废黜,但所有人都知道,那只是时间问题罢了,除非现在李治立刻暴毙,然后李贤回来继位,否则他的太子之位,很快就会被废黜。

  如果是寻常大臣,面对武曌的问题,那当然是不会回答的,或者直接说嫡三子李哲上位,符合立嫡立长的传统。

  但洛君薇和武曌之间,从来都不说这些客气话,武曌也不愿意从洛君薇的口中听到这些客气话,所以洛君薇直接了当的说道:“不选储君,让太子之位暂时空悬吧。”

  “哦?”

  武曌听到洛君薇这颇有些惊世骇俗之言,却没有其他反应,而是意味深长的发出了一声疑问。洛君薇正声道:“英王,陛下您也是很清楚的,他没有什么做太子的能力,起码现在不行,先找大臣教一教再说吧,殷王李旦,还小,而且也没有展现出什么天赋。

  自天子陛下登基以来,已经有三个太子出事,所谓可二不可三,现在就连三都破了,那就更不能再有下一次了,如果再废一个太子,那造成的影响一定是不小的。”

  三个太子,李忠,李弘,李贤,再加上李建成,李承乾,如果再来一个太子被废的话,那太子以后可就真的完全不能让人安心了,这频率的也太高了,现在实际上就已经很有这种味道,就连洛氏都不想投资以后的太子,从这里就可想而知,天下人的想法了。

  武曌闻言缓缓点头道:“是啊,不能为了安定人心就随便选一个太子上去了,接下来的大唐,需要一个人品贵重,能力卓绝的继承人担任太子。

  这件事我会和天子提一下,反正天子的嫡子现在也只剩下他们兄弟二人在长安,总是要从这里面选一个的。”

  洛君薇对此言不可置否,却突然说道:“天后陛下,臣有一件事要和您说一下,三个月后,臣的生辰之日,老祖宗要把家主戒指以及家族神杖传承给臣,天后陛下到时候会到公主府来参加典礼吗?”

  “什么?”

  刚刚还云淡风轻的武曌,噌的一下站起来,瞬间拉过洛君薇的手,又震惊又欣喜道:“国师要把洛氏的家主戒指和家族神杖同时传承给你?

  真的要把家主戒指也给你吗?”

  洛君薇笑着点点头,而后温声道:“老祖宗说,让我做洛氏真正的第一任女家主,而不是之前灵均先祖那种半家主,到时候要广邀诸家,共同见证。”

  很多人都知道,在洛氏中,有一件传家宝,那就是戴在家主手上的戒指,已经传承了一千多年,从上古邦周的时候就传承着,据说是文公薨逝之后,素王赐下的神物,千百年都没有丝毫的损毁。

  这枚戒指一代代的在洛国君主的手中传承,当初姬灵均成为洛隐公,但这枚戒指同样被戴在她的兄长洛谨手中,象征着家主的身份。

  在洛氏中,还有一件传家宝,那就是神杖,是上古邦周时期,洛氏用来祭祀素王的道具,后来就在大祭司的手中代代传承。

  如果说洛苏将神杖交给洛君薇的话,那还算是合理,毕竟洛君薇是这一代的嫡长女,虽然现在年龄大,但持有神杖问题也不大。

  但把家主戒指也给她,让她做家主,那可就不得了了,现在的洛氏四处开花,真正的家主一脉,在世人眼中,当初转移到了周郡王一脉,毕竟周郡王一脉最显赫,后来因为秦王李承乾出镇,周郡王洛君成跟着李承乾离开了,家主一脉就转移到了唯一留在京城的雍国公一脉。

  但无论是周郡王一脉还是雍国公一脉,实际上都没有戒指,虽然问题不大,但总有些美中不足,而现在洛苏要将戒指和神杖都交给洛君薇,那洛君薇将会成为洛氏史上第一个同时拥有两件传承宝物的洛氏女,这将创造历史。

  武曌先是为洛君薇感到兴奋,但她的政治嗅觉何等敏锐,很快就反应过来,洛氏什么时候传承的时候,会广而告之了,就算是邦周时期,国君继位,很多时候都不会邀请很多人,一般只有齐国和晋国等少数几个友好国家的国君会到场。

  现在这么做,就是明显的宣传,想到这里,武曌便疑惑问道:“国师是有什么计划吗?”

  问完之后,她便反应了过来,立刻深深皱起眉头,又望着笑意吟吟的洛君薇,眉头皱的更深了,这时洛君薇上前,轻抚她眉间,“陛下别急,慢慢看,慢慢想,上天会指引一切。”

  “上天会指引一切吗?”

  武曌喃喃道。

  ……

  李贤离开洛阳,一路往辽东而去,而后越过半岛,到达方丈岛,在这里见到了正准备交接的齐国道行军大总管薛仁贵和辽国公洛君骏。

  二人已经接到旨意,由太子李贤来接手防务,此番李贤出镇,自然是带着大批的随从以及官吏,这些人的政治前途都和李贤相绑定,无论愿不愿意背井离乡来到这里,都不得不来。

  薛仁贵和洛君骏这些时日已经颇为熟悉,见到李贤后,相视一眼就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二人也没有做出什么多余的表情,便正常将防务交接给李贤,而后便带着从中原而来的士卒,开始驾船返回辽东,以及直接乘坐大船前往胶东半岛。

  不多前往胶东半岛还是有风险的,洛氏的神器不可能时时刻刻布置在海上,那样就算是有海量的气运也耗不起,航海技术的发展,即便是近代也做不到完全精准,大部分还是从辽东走陆路回去,顺路还能再把半岛的地犁一遍,把那些脑后有反骨的人,趁着大军过境杀一杀。

  一直走到辽公国,洛君骏便驻足在这里,向薛仁贵告别,薛仁贵见状颇为羡慕,二人虽然同为行军大总管,但洛君骏的爵位等都胜过他。

  洛君骏见状则笑着说道:“大将军此番征讨蓬莱立下大功,名扬天下,又有什么可羡慕本公的呢?

  此番回到洛阳,二位陛下必然会将军加官进爵,从此扶摇直上,要成为故英国公那样的国之支柱了,日后若还有并肩作战之日,倒要再见将军风采。”

  薛仁贵闻言心中郁气一扫而空,朗声笑道:“多谢国公称赞,士卒归心似箭,我这便返回洛阳向陛下复命了。”

  二人告别后,薛仁贵便率领着大军回返。

  洛阳城中,李治和武曌正交流着关于李哲和李旦之事,在武曌的劝说中,李治同意了暂时不立太子的决定,而是要先看一看,同时二人也开始着手准备给李贤的封王之事。

  方丈岛为齐国,这是李泰一系的爵位,此番李贤出镇,倒是要重新册封一个诸侯国出来,春秋大国的国号,李治思索了一下后说道:“不如就封为卫国吧,其他的大国,基本上不如何见了。”

  卫王。

  武曌念叨了两句,缓缓点头,可。

  第953章 女子

  上天会指引一切。

  夜色如水,月光皎洁,武曌望着殿外,脑海中浮现着洛君薇和她说过的一番话,她这个人做事是有些崇信的,坚信自己是有使命在身上。

  如今这个天下,武曌认为自己已经要踏足天下无敌的境地,她已经达到了二圣临朝的地步,从个人上来看,没什么可以再追求的,在这个时候,她所想要完成的,唯有那崇高的使命,完成素王的意志在许多许多年前,从国师洛苏的嘴中,她就已经知道,素王有旨意。

  朝廷对于齐国动乱的解决是凌厉而迅速的,并没有引起什么动荡,只有吐蕃照例和大唐打了一场,其余草原上的燕王李恪,并没有什么多余的举动,让人放心,西域依旧如同往日,和大唐间相交往来。

  大唐朝廷下一步的目标就是吐蕃,一旦解决了周围封国的问题,就要对雪域高原上的最后的大国动手。

  洛氏向天下人广发请帖,这样大的声势,很少见到,引来一阵阵侧目,不知道洛氏这是要做什么。

  许多人互相打听消息,本以为会一无所获,却没想到洛氏根本就没想瞒着,直接便将洛君薇要继承家主之位放出风去。

  这一下瞬间引起了极大的风波,让许多人家都有些猝不及防,没想到洛氏竟然会走出这样一步棋,而且还广邀天下人见证。

  更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在这件事传开之后,朝廷便下旨给了洛君薇一道封赏。

  洛君薇出仕的时候是礼部尚书,后来加同中书门下三品,成为三品,而后又迁吏部尚书,依旧是同中书门下三品,成为天官宰相,权势可谓是煊赫,在政事堂诸位宰相中,位列第三。

  这就不得不提李治和武曌这夫妻二人对于宰相制度的改革,实际上历朝历代中,宰相制度都在不断的改革。

  大唐的群相制度走到李治这一代,就连尚书左右仆射也渐渐地很少授予了,尤其是从长孙无忌等人被流放之后,因为很不平衡。

  三省的长官,中书令和门下侍中都是三品,而尚书令是二品,尚书仆射是从二品,六部尚书都是三品,这很明显中书令和门下侍中的地位低,但实际上,中书令和门下侍中一个负责起草诏令,一个负责审查驳回,这才是权力更大的部门,而且这两个部门都是皇宫内。

  当初宰相的权力渐渐归为尚书省,现在尚书省的权力在渐渐地往中书省和门下省走,所以宰相的名字叫做“同中书门下三品”,之后武曌和李治为了快速提拔中层官吏,打破高门对宰相的垄断,又创造了次级的宰相,叫做“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所以叫他次级宰相,是因为这个官职通常授予四品官。

  虽然同为宰相,但四品官的宰相,和三品的宰相,或者挂着三公衔的宰相,那地位当然是天差地别,在政事堂中的话语权也是天差地别。

  洛君薇是正儿八经的三品宰相,诏书中,给洛君薇加了正二品的文散官特进,这还不算是什么,真正让人比较注目的是,封金城郡公。

  在大唐,女子为官是有先例的,开国的平阳召公主就是三公、中书令,可以作为洛君薇的榜样,洛君薇的亲姑姑洛玄镜,同样以女子之身为官,所以当初对于洛君薇做官,并没有什么反对声音。

  人就是这样,第一次总是会担忧,觉得破坏了什么,一旦有过一次之后,也就放开了,一次和无数次,没什么很大的区别,所谓,万事开头难。

  但封爵这件事,还从来没有过,平阳召公主,是直接因为李渊的女儿,封了正一品的公主,后来又加封镇国之号,成为镇国公主,李渊去世后,因为是李世民的姐姐,所以是长公主。

  当初洛玄镜的功劳,先是封吴国夫人,后来又转封楚国夫人,这还是属于命妇的爵位,这种爵位不算少,比如武曌的姐姐,就是韩国夫人。

  无论是李秀宁,还是洛玄镜,都没有跳脱出女子爵位这一个层面上,最显著的一点,那就是公主和夫人,都是不能传承下去的。

  在历史上,只有安阳侯这个女爵传承了下去,但早就被人所忘却,数百年来,竟然没有第二例,而现在,大唐要重新将这件事提起来,郡公在大唐这种勋爵比较滥封的情况下,不算是太高,但这却代表着一种思路。

  那就是女子也是可以得到爵位的,而且还是这种能够传承的爵位,一旦女子可以封爵,那带来的变化,将是极其巨大的,乃至于将会影响整个大唐律法的改变。

  人类的历史就是一步步解放更多生产力的过程,洛氏虽然不能洞彻到这么深刻,但在这么多年的实践中,依旧能够感受到,让人自愿的去动,依旧是大势所趋,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是真正的未来。

  一千多年前,天下只有少数人掌握着权力,大多数人都是奴隶,但到了现在,奴隶却只存在于豪族中,大多数人都成为了自由民,律法也一步步的覆盖更多的人,而且这是一个难以逆转的过程。

  现在再想回到曾经那个时代,已经不可能了,经济基础的变化,所带来的变革,让农民拥有了掀翻一切的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人口一半的女子,就算是现在不能发挥出男子一样的作用,但留下口子,放开束缚,而不是压制,就应该天下未来所应该走向的方向。

  至少从洛氏自己的角度来看,束缚女子对于洛氏来说,结果很差,在洛氏中,天赋会随机的出现在男子和女子中,但即便是女子天赋更高,但她并不能为官,去给家族争取更多的利益和未来。

  安阳侯洛采这样的女性,要依靠韩信去得到爵位,而且难以在洛氏中传承,这对于洛氏来说,利益可谓极其受损,乃至于对于家族的未来,都很不友好。

  女主天下,对于洛氏而言,不仅仅意味着一个女性的至高权力者,她同时也代表着,洛氏的女子终于可以大规模通过正规的渠道入仕,甚至从此成为定例,解开压在洛氏身上一千年的束缚!

  无论以后如何,这都绝对是文明的进步,是洛氏的大进步,有些事只要开了头,而且这个头开得好,那日后就有的说了。宫中传出的诏书,让所有人都看到了天后武曌的意志,对于天后和宰相洛君薇间的过往,这些年也隐隐有风声传出来,因为并没有值得掩盖的,所以朝廷并没有阻止,所以所有人都知道,洛君薇背后站着天后。

  在如今天后掌权的当下,作为武曌的绝对亲信,洛君薇在政事堂说话就很硬气,就算是主持会议的第一宰相中书令,有时候也争不过她。

  随着传出的消息愈演愈烈,所有人都知道,这件事是真的了,已经开始有人向洛君薇道喜,祝贺她即将成为洛氏第一任女家主,洛君薇也落落大方道:“多谢,过些时日家族会发下请帖,到时候还请诸位见证。”

  见到洛君薇直接认下,知道这不是假消息后,更多的人前来道喜,甚至就连政事堂中,都有人道喜,乃至于有些巴结讨好的意思。

  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大唐的宰相,是相当有危机感的,和从前的那些宰相很不一样,大唐的宰相,从太宗李世民开始,实际上就不稳定。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