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 第965节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第965节

作者:花非花月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18:07:41 来源:免费小说

  ……

  大唐击垮了辽东国是一件值得举国欢庆之事,意味着在天下这个棋盘上,大唐的对手再次少了一个重量级选手。

  但长安中却几乎没人关心辽东大胜这件事,无数汹涌的暗流,都在指向唯一一件事,那就是太子位。

  如今站在太子位前的人选,只剩下一个,那就是晋王李治!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李治成为太子。

  没有其他原因,就是因为利益。

  当初第一任太子李承乾的太子妃,是江南士族,李泰的正妻则出身代北贵戚,李治的妻子出身山东士族。

  前二者不说,这山东士族和关陇是一向的不对付,而且是互相看不上,山东士族真正显贵开始,就是从氏族志开始流行,当时南朝兴盛氏族志,北朝也跟着学习,定下了高贵名门。

  又因为北朝胜过南朝,南朝的大姓便低人一等,当然,姑苏洛氏和兰陵萧氏不在这其中,这二者太过于久远。

  北朝名门中,自然没有洛氏,其中吕氏也比较特殊,氏族志里面没有吕氏,但在齐州,吕氏的地位很高,高门对吕氏的门楣也是认可的。

  李治的太子妃出身山东名门,但这不代表支持他的就是山东名门,实际上现在支持李治的是关陇贵族。关陇贵族是看不上山东名门的,只有那些出身山东的士人才会因为过去那些年的传统,去追求和山东名门的婚姻,比如魏征这一类出身贫寒的名臣,还有李世民当初秦王府的程知节等人,都有这种追求。

  但真正的老关陇,是发自内心的看不上他们。

  这些老关陇,玩的是军功,追求的是从龙,入仕就是禁卫以及各地府兵里的官职,谁家身上没有几个爵位和武散官。

  他们追求的是和皇家联姻,以及关陇间互相姻亲,最终操纵中央朝廷的权力,山东士族那种盘踞地方的玩法,关陇贵族根本就看不上,这是双方在几百年的发展中,所出现的观念分歧。

  关陇两开帝业,一统天下,在这之前也有过无数政变的传统,在他们看来,他们是天下这个棋盘上,真正的棋手,而其他的诸如山东、江南等士族,只不过是给他们办事的差使罢了。

  历史虽然悠久,但说杀你就杀你。

  事实也的确是如此,山东士族在权势上,完全不是关陇的对手,在隋唐两朝五六十年间,被干掉的有名有姓的嫡系房支,就不下十个,其他的房支,就不用提了,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乱世。

  直到进入贞观年间,山东士族和江南士族才算是进入黄金时代,虽然被李世民打压,但至少李世民不滥杀人。

  李治年纪小,性格柔弱,在很多人看来,易于操纵,所以关陇贵族希望李治能够上位,这样能够更好的延续他们的富贵。

  所以当李世民在太极殿中,当着一众重臣的面问,“国无储君,社稷不安,诸卿以为谁当为太子啊?”

  出身关陇又喜欢权力的长孙无忌立刻出列道:“陛下,立嫡立长,如今秦王和齐王皆出镇外藩,唯有晋王尊贵,兼之仁孝,可立为太子,以振邦国。”

  一般来说,皇帝问谁能够成为太子的时候,臣子是不说话的,说了就很容易被君王认为,在参与储位,这几乎是必死的。

  所以大臣通常只会一遍遍的说让皇帝立储,但却绝不说谁应该被立为太子。

  但实际上却并不是这么古板,存在一些比较特殊的情况。

  比如现在的李治和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是李治的亲舅舅,是故去的长孙皇后唯一还留在长安的孩子,按照娘亲舅大的原则,长孙无忌给李治说再多的好话,再多的支持,也没人会认为长孙无忌有什么不妥,就算是李世民也只会觉得长孙无忌这是对李治的疼爱。

  再有,李治的身份也能让长孙无忌毫无顾忌的说这些话,李治的身份,是现在唯一的嫡子,有嫡子不立嫡子,那不是开玩笑,这是传统所赋予长孙无忌说话的权力。

  他不是在向李世民推荐李治,而是在向李世民宣扬传统,至于皇帝接不接受,那就是皇帝的事情了。

  李世民没有说话,反而目光望向其他人,最后落在魏征和房玄龄身上,“尚书左仆射、中书令,你们是什么意思呢?”

  房玄龄心中一个咯噔,对于立太子这件事,他是真的难受,因为在李承乾被封秦王之后,他就在儿子的撺掇下,偏向了魏王李泰,那个时候倒向魏王李泰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毕竟天子的态度太过于明显,而李治又太过于不显眼。

  谁也不会想到,天子竟然会选择和自己完全不像的晋王,换掉了太子,而且换给了晋王,难道天子就不觉得膈应吗?

  晋王的确是尊贵,春秋第一大国,而且晋国就是唐国,就是龙兴之地,晋王和晋阳公主这两个封号可谓是尊贵至极了。

  但这架不住前面一个晋王太拉了。

  晋王杨广,二世而亡。

  房玄龄迟疑许久,就连魏征都看不下去了,先说道:“臣以为右仆射刚才所言很正确,立嫡立长,秦王和齐王就藩,晋王是嫡长子,应该立晋王为太子。”

  李世民赞赏了望了一眼魏征,自从李承乾受封秦王之后,魏征似乎是改变了一些。

  房玄龄闻言也不再纠结,同样躬身道,“晋王仁孝,地居嫡长,当为太子,臣附议。”

  左仆射、右仆射、中书令。

  政事堂的三巨头同时确认,其余众人便齐声道:“臣等附议,晋王当为太子。”

  “晋王!”

  李世民的声音极高,在殿中回荡,在廊柱上空飘荡,悠悠似乎有回音传来,这坐满人的殿中,却有空寂的感觉。

  因为无人言语。

  在太极殿的门前,有一道身形略单薄的身影,正是李治,太阳在他的身后,影子在他的前面。

  他站在门楣上,仰着头,望着殿中,他的父皇高高坐在御座上,离得有些远,光线有些暗,他看不清那张脸。

  殿中众人都回头望着他,他明明见到所有人脸上都没有什么表情,却只觉炽热的目光照在他的身上。

  所有人都在盯着他。

  李治迈步走进,他觉得自己走的很快,但实际上他走的很慢,就像是他那个瘸腿的兄长一样。

  他每向前一步,都仿佛有如山沉重的压力压下来,压得他走不动路。

  “父皇!”

  他终于走到了殿中,在烛火的印照下,他看见了每一个人的脸,以及他父亲的容颜。

  他跪在地上,而后深深地叩首。

  “群臣皆言称‘晋王当为太子’,你认为自己能担当大任吗?”

  李世民的声音缥缈着,从上首飘来。

  ————

  上曰:“昔佐臣荐朕,先帝有问‘何以担当社稷?’

  朕对曰:‘苟利国家,生死而已!’

  朕遂以眇眇之身得以奉承宗庙,尽在此,尔当知矣!”——《唐书·高宗本纪》

  第936章 请君直上凌烟阁

  关中好大雪,万径人踪灭。

  秦岭如龙腾,渭水环帝都。

  长安之野,原林之上,山间野兽匿迹,林间万鸟尽绝,又何止关中,在大唐广袤的国土上,从东到西,唯有凛冽的寒风呼啸而过,卷起一层层冰晶,宛如风神怒吼,雪神降临。

  “呜呜~~”

  苍凉悲戚的号角声时不时在关中响起。

  皇宫中。

  太极殿中,地龙烧极旺,李世民以及诸宰相和重臣并没有谈论国事,而是坐在殿中饮酒,赏雪,好不快活。

  李世民望着殿外那皑皑落尽天下一片白的雪,越过不远处的巍巍宫墙,似乎见到了众山、万水,见到了巍峨高大、波光粼粼,微微泛起的浪涛。

  他突然叹口气,眼中噙满了眼泪,真是好江山啊,“可惜母亲见不到了,姐姐和青阳也都去世了,还有如晦,还有叔宝,如果他们都还活着该多好啊。”

  在武德年间他经常在宴会时思念太穆皇后,现在随着年岁的增长,他愈发的开始怀念那些旧人。

  殿中群臣有些不知所措,在天子感伤时,应该如何呢?

  李世民将烈酒猛地灌下,发出重重的咳嗽声,在贞观后期最受他宠爱的徐慧妃为他轻拍着,或许是触景生情,李世民顺过气来后,沉默了一瞬,而后带着深深的缅怀,“朕年纪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开始怀念旧人,真是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啊。

  朕这一生,也算是功业不浅,青史之上,恐怕要为朕重重记一笔,但朕时常在想,朕的肱骨之臣呢?

  尉迟敬德。

  朕还记得年轻时,和你说,要让你青史留名,要让百年、千年后,你的名字依旧彪炳人间,你还记得吗?”

  尉迟敬德泣声伏在殿中,“臣还记得,臣还记得。”

  李世民摇摇晃晃的站起身,他身上有浓浓的酒气,“在数百年前,汉朝时,有一座麒麟阁,上面记录了孝宣中兴十二功臣,千百年后,世间依旧在颂唱他们的名字。

  在天下间,有一句顶级的蔑视之言——‘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是啊。

  人的生命何其短暂呢?

  同江河和高山比起来,就如同寄托于天地间的蜉蝣,就如同七日而死的蝉罢了。

  汉朝用巍巍的泰山和滔滔的黄河来作为誓言,因为泰山不曾变化,因为黄河永不停息。

  当人和这些不朽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时,仿佛人也变的不朽起来。

  把人的名字刻在石碑上,自古以来先贤都这样做。

  把人的名字记录在史册上,自古以来的圣贤都这样做。

  岁岁祭祀,以传后世。

  朕要建立一座阁楼,名为‘凌烟’,记录随朕这一生功勋卓著之臣,制作画像悬于凌烟阁中,以为后世所瞻,以为后世所念,以为后世所铭。”

  巍巍皇宫,湛湛太极,天子举杯高声向众人,殿中群臣皆昂首振奋,无论文臣武将,皆是如此。

  谁不想青史留名呢?

  天子所建凌烟阁,谁不想留在上面?

  在如今的天下之中,有一种思潮出现,那就是家族注定会衰败,但自己的名字是不会流逝的,如果终生将事业奉献给家族,那最后的结局就是功绩湮灭。

  天子在前面走,殿中臣子皆起身跟在身后,李世民摇摇晃晃的走到殿门前,然后坐在木质的门槛上,他又提起酒壶,重重灌下一口蒸馏出来的烈酒,火辣辣的感觉落在他的喉间,他哈出一口气,凝成冰晶,白雾在他身前缭绕。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李世民向着殿外皑皑白雪大声叫嚷,“青阳,你在天之灵能看到吗?朕要立起一座巍峨的殿阁,朕要让你列在第一的位置,就像是过去那样。

  过去那样。”

  洛玄凌第一个冲过去将李世民扶住,见到李世民还吧唧吧唧嘴,知道他这是醉了,沉声道:“陛下醉了,天气寒冷,不要让陛下受冻,徐妃,还请您带天子到后宫,诸公就先散去吧,本公也要率领禁卫清扫这宫中大雪了。”

  徐慧妃出生名门世家,又极其爱读书,就算是大唐经典仕女服也掩盖不住她一身书卷气,扶着雄壮的李世民,有些艰难,连忙招呼几个宫娥和宦官一起,而后才对洛玄凌温声道,“雍国公,那本宫就带陛下回后宫了,前殿就交予国公,诸公,本宫这便离开了。”

  皇宫中,前殿交予禁卫清扫,后宫自然是后宫的宦官和宫女打扫,而徐慧现在就是管理后宫的高等级妃嫔之一。

  白雪皑皑的宫中,诸位国朝公卿走在其上,寒风吹的有些冷,但心中却是火热,凌烟阁啊,谁能位列其上呢?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