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 第964节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第964节

作者:花非花月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18:07:41 来源:免费小说

  “齐王。”

  “臣在。”

  虽然极度不情愿,但事情发展到现在这个境地,已经不是李泰所能够控制,他麻木的应声。

  “朕赐予你的土地,虽然没有燕国和秦国大,但无论是辽东半岛,还是海对面的扶桑,都有大量的熟地,已经被开垦为农耕,不像是燕国和秦国那么危险和荒凉。

  而且辽东半岛以及扶桑,受到中原影响已经许多年,相对比较容易。

  在往后的十年中,朕会往齐国迁徙十万户人口,等到你进入扶桑后,中原会再迁徙五十万户以上的人口过去。

  你要做的就是向前进攻,处理当地政务,使后迁徙的汉民和番民,相融合,从语言、文化、建筑、制度等方面,彻底汉化,你有文华文采这方面的才能,所以朕将齐国交给你。

  你可能做到吗?”

  秦国和燕国的土地的确是大,但也真的是没有辽东这一块好,尤其是辽东距离中原更近,而且这两个地有大量接受中原后的次生文化。

  但李世民所说的,还是让殿中所有人都有些惊骇,“陛下,六十万户的人口,这如何去迁徙,而且怎么迁徙这么多人呢?”

  六十万户人口,这就是至少三百万人口,即便是对于中原来说,这也太多了。

  迁徙这些人口,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最重要的是,民间不一定愿意啊,谁想离开大唐呢?

  但李世民很坚决的说道:“迁徙人口,这是一个短时间内承担压力,而有利于未来的大事。

  朕当然知晓你们在想什么,大量的人口迁徙,会让辽东半岛以及扶桑岛的实力膨胀。

  但朕现在做事,不仅仅顾虑大唐,还要顾忌未来,以防止大唐衰落之后的境况。

  朕迁徙六十万户人口,就是因为在扶桑以及辽东有六十万户以上的人口,如果汉民不到一半的话,那怎么快速改变当地风俗?”

  见到众人还是有些不理解,他们只感觉陛下今天的举动,有些和之前面对胡人的态度不一样,李世民再次沉声道:“向东乃是岛国,和西域不同,齐王你要打起精神来。

  朕已经和国师通过气,册封洛玄星为辽国公,将辽州(辽东城)封为他的公国,他将会是接下来的安东大都护府大都护,也将率领大唐水军驻扎在卑沙城(旅顺)。

  朕会让辽国公来协助你进攻扶桑,朕要的是,在不增加朝廷开支的情况下,快速的拿下扶桑!”

  既要马儿跑,还不给马儿吃草,这就是李世民给李泰的要求。

  除了前期帮助李泰在半岛站稳脚跟,以及提供水师的帮助之外,中原不会再给他提供太多的帮助。

  还是那句话,分封不仅仅是为了扩展生存空间,同时也是要为中原朝廷节省军费开支,现在攻灭辽东国,已经是相当大的开支,如果再进攻扶桑,那就会拖垮大唐。

  以李世民的眼光来看,未来针对箕子半岛和扶桑诸岛,如果和平演变失败,爆发战争的话,大概率是治安战,而府兵不能打治安战,打治安战需要的是唐协军。

  天子的态度坚决的可怕!

  这下所有人都感受到了李世民一定要拿下扶桑的态度,虽然不知道原因,但李泰从麻木中回过神来。

  虽然不能成为大唐太子,是一件很令人痛心的事情,但如果真的能成为扶桑之主,未必是一件坏事。

  迁徙三百万人口,扶桑本来也有两三百万人口,六百万人口之主,这已经相当可怕,所能够提供的赋税,是极其可观的。

  扶桑没有雄伟的宫殿,自己可以带着工匠去建造,没有书籍,可以从中原拿,有印刷术,想拿多少就拿多少。

  他在扶桑岛上,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没有人可以管得了他。

  李泰那颗艺术家的心,突然嘭嘭嘭的跳动起来了。

  他猛然之间发现,扶桑就像是一张白纸,未来变成什么样子,完全是任由自己做主,自己如果能够打下扶桑的话,那从无到有去建造一切,也是很有趣的事情。

  而且。

  日后可以将齐国国都迁徙到扶桑岛上,再训练水军,完全可以在扶桑岛上,自立为皇帝,日后中原能不能管得了自己,那还真的说不定呢!

  外封就藩还是很有好处的,虽然比不上当大唐天子,但除此之外,已经是最好的选择,至少天子有一句话没胡说,那就是齐国的初始环境,已经比燕国和秦国好多了。

  燕国不用说了,再过一千年,一万年,就那种气候和土地,永远都没人想去,所以中原对漠北的防范也是最深的,因为从上到下都认为,漠北燕国,一定不会甘心于待在那荒凉之地。

  秦国太远了,是唯一一个不需要防范的,因为一路跑回来夺权的成本就能把一个国家拖垮。

  唯有齐国,土地虽然不肥沃,但好歹能种地,气候和中原差不多,人口也多,还能和中原顺畅的通商,按照历史经验,以后一定会是一个富裕的诸侯国家。

  扶桑人现在还不知道,李泰这个对自己兄弟都相当狠辣的活祖宗,就快要带着大唐天兵上岛了。

  当然,底层的扶桑百姓,大概会喜迎王师,毕竟大唐的权贵虽然狠,但比起那些还处于奴隶制早期的扶桑贵族来说,一个个简直是活菩萨。

  继魏王李泰被改封齐王,镇守箕子半岛后,天子又甩出了另外一个足以让众人一震的任命,那就是将洛玄星册封为辽国公。

  而且还不仅仅是册封国公爵位,最重要的是天子后半句话,将辽州(辽东城)化为公国,成为真正的古代邦周那种公爵。

  实际上早在贞观初年的时候,李世民就想过将功臣和宗室分封在各地,世袭州刺史,达成实际上的分封,但最后被拦回去了。

  现在看来,虽然在中原不这么干,但天子在边疆,还是有这样的考量。

  辽东城化为辽州,盖牟城化为盖州,天子这么做就是要在辽东的土地上,实行州县制度,然后用都督府、都护府的军管,来控制这里。

  那现在册封辽国公,很可能不是最后一个人,而且极有可能会在其他帝国没办法控制的地方,继续分封一些值得信任的功臣以及宗室。

  当然不会像是六大王国这样的分封,但就像是辽国公这样,分封一座城池,是非常可能的,而且这种分封对于帝国来说,并不算是什么大事,不会影响到帝国中央的权力,非常合适现在的帝国。

  ————

  唐帝国对帝国海外的真正开拓从瀛洲(即原扶桑岛)开始,对瀛洲的开拓中,那些有关于土地、人口、资源的收获便不再赘述,其中最珍贵的经验以及收获,实际上是技术的发展。

  在帝国水军从江河转向大海的过程中,经历了数次海难后,帝国海船广泛吸收各沿海国度的技术,并加以改进,船只建造技术得到了巨大提升。

  根据资料记载,仅仅在帝国初期的一百年间,帝国船只的吨位平均增加了五倍,各种利于在海上行驶的工具,比如船尾舵、帆船索具等,都迎来了大爆发阶段。

  与此同时,由于在海上航行的巨大需求,尤其是司南、星盘和地图的精度不断要求,帝国的数学、天文等迎来了大爆发,在庞大的利益驱动下,在贵族中,甚至超过了对于儒家经典的探索。

  对于大唐这样一个包容性极强、扩张性极强的帝国来说,还有什么比征服海洋更加重要的呢?

  海洋就是金钱,再也没有比得到更多金钱对贵族来说更重要的事情,围绕着海洋,这个庞大的帝国产生了权力的争斗,以及厮杀,血腥笼罩着一切。

  但任何人都无可阻挡,伟大帝国的大航海从这里开始扬帆起航。——《全球通史·海洋世界》

  第935章 苟利国家生死以

  天子亲征后的长安城,并未有什么变化,大唐天子不待在长安,早在武德年间就已经不是什么奇事。

  廊腰缦回的宫殿长廊中,一个身着华服约莫十多岁的俊美少年郎手中持着一卷文书,正疾步狂奔。

  一路之上见到这一幕的宫女、宦官或者巡视的宫廷卫士,皆纷纷避开,福身行礼,“小公爷安。”

  洛君卓脚步匆匆走进太极殿的偏殿,冲着坐在殿中的李治用力挥舞手中文书,语气满是欣喜高声道:“晋王,诸公,辽东大捷,陛下率领大军,已经返回中原,车辇已过洛阳,往关中而来。”

  轰!

  此言一出,殿中顿时沸腾,洛君卓的消息来的比官方还要快,一看就知道这是天子事先特意传递回来的消息。

  李治噌的站起身来,同留守的诸位宰相公卿言道,“诸公,按照礼制,父皇和皇兄得胜归来,本王奉命留守长安,是否应当出城外三十里街亭,跪迎父皇。”

  洛君卓却有些意味深长的低头道:“晋王殿下,魏王殿下没有随陛下返回,他被册封为齐王,留守辽东,就藩建国,所以我们只需要迎接陛下就可以了。”

  “啊?”

  李治整个人都懵了,“四哥怎么……”

  殿中更是响起几声惊呼,房玄龄脸上瞬间有些挂不住,眼底有惊慌之色,额头上满是汗津津的。

  这里的众人,可以说是这天下最聪明的几个人。

  谁不知道陛下的意思?

  辅佐李治留守长安的魏征却意味深长的微微点头,似乎这一切在他的预料之中。

  作为前太子党的一员,太子少师,他在太子就藩后,还被李世民重用的时候,他就有些许预感了,现在看来,果真如此。

  那……

  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在李治身上,陛下唯一一个没有就藩的嫡子,岂不是?

  李治自然不是蠢笨之人,他脸上不可置信的表情依旧维持着,心中掀起惊涛骇浪。

  他实在是忍不住缓缓伸出双手,未曾发育成熟的身体,那双手还带着些许稚嫩,他的肩膀也还不够宽厚,但在这一刻却猛然感觉一股重担将要压下。

  “不能得意,先前魏王兄就是以为胜券在握,但发生了意外。”

  李治这个人有一个极其优秀的特点,那就是能忍耐,相当的能忍耐,他从小就擅长将所有事都在自己心里卷,而不向外说出来。

  “诸公,传本王王命,长安文武百官,随本王迎接父皇凯旋。”

  李治的声音相较于往日拔高了些许,神情也昂扬起一瞬间,转瞬又低落下去,仁善无比。

  ……

  当漫天繁花轻飘飘随风落在李世民明亮的甲胄上时,他握着缰绳的手有一刻凝滞,那繁花、繁华后的光,照出他的影子,依旧威严高大,长安依旧如此,大唐依旧如此,自己依旧如此,出征,苦战,而后凯旋。

  他望着自己面前一张张年轻肆意、张扬骄傲的面容,仿佛看到了大唐那最光明的未来,这是他亲冒锋镝打下来的天下,“青玉,你说以后的大唐,以后的长安会迎接多少辉煌的胜利?”

  洛玄凌知道天子不是真的在问自己,所以他也不曾认真的去回答,而是仿佛在祈祷,又充斥着骄傲,“大唐会永远胜利,直到命运的尽头。”

  这种被人懂的感觉自然很是开心,李世民哈哈大笑着,感慨中又缅怀,“这是朕的最后一场战争了,这是朕生前最后一仗了。

  朕要在长安之外建立一座巨大的石质祭坛,在祭坛上立起高大的石门,将它的命名为‘万岁’,往后凯旋的军队,从此门而过,接受天子的奖赏。”

  洛玄凌抚胸,“陛下的意志,就是大唐的意志。”

  身后众人皆望着君臣两人放声大笑,大军已逼近长安三十里。

  “陛下,晋王殿下已率领长安城中文武百官跪迎。”

  “去看看朕的儿子,有没有什么长进。”

  千牛卫中的将官簇拥着李世民向前,李治终于再次见到了自己那个让人望而生畏的父亲,纵然已经生出华发,但却依旧威势凛凛,就如同天下最高最高的那座山,气势比华山最险峻的山峰还要直上云霄。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治身着亲王服,在最前面叩拜,而后是群臣,以及百姓。

  李世民翻身下马,昂首阔步,大步流星走到晋王李治身边,然后直接单手一把把他提溜了起来,李治还有些没反应过来,他就已经站在李世民面前了,回过神来的李治,连忙低下头。

  李世民拍了拍李治的肩膀,“稚奴,你瘦了一点,是吃的不好,还是监国的时候事务繁忙。”

  李世民的态度让李治有些懵,一时之间竟然愣住了。

  李世民也没有太过于在意,他对李治的印象,一直都是那个仁孝,然后有些柔弱的小儿子。

  李世民安慰着自己,不着急,现在四方平定,没有外敌,还有许多时间,可以慢慢教他,怎么成为一个优秀的守成君主。

  而且自己还有时间给他留下一批肱骨大臣,有一批可以信重的大臣在,守住基业并不难。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