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 第5节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第5节

作者:花非花月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18:07:41 来源:免费小说

  【族长:姬昭、洛昭(一代始祖)

  爵位:侯爵(国君)

  国家:周王朝,洛国。

  阵营:王室。

  政治:90;谋略:90;兵略:92。

  阵营声望:仇恨、冷淡、中立、友善、尊敬、崇拜。

  1王族:友善;2贵族:尊敬;3军队:尊敬;4国人:友善;5逆贼:仇恨。

  气运点数:23426

  道具:

  1天阶·天人卡(岂非天人化身,焉能有若此者?):使用此卡立刻成为千古智慧化身,三维属性升至100,为丞相可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大军不绝粮道;为谋主则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为将帅则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

  2天阶·司天监台:此乃镇国神器,使用者可依图纸而建,建成后立足其中,可调节一国天象,保佑王朝风调雨顺。

  3地阶·同心结:使用此物可链接一人,信任恒定满值。

  4黄阶·六月雪:指定时间、指定地点下一场大雪。

  5白板道具x3,可兑换当前时空指定现实物品。】

  想到这里,姬昭扫视了一圈簇拥着自己的诸侯道:“大军连日征战,暂时在奄国歇息,向各国派出使者。上天有好生之德,这是最后的机会,十五日内肉袒负荆来奄国面见孤,若是不到,奄国就是他们的下场。”

  所有人瞬间就是眼前一亮,战争结束,那接下来就是分赃的阶段。

  随着从奄国奔出的使者,笼罩在整个殷墟旧地上的阴霾好像散开了一点。

  接到消息的诸侯国主根本连一丝犹豫都不敢,纷纷驾着战车带着卫队前来奄国朝拜姬昭。

  等到诸侯、方国国主聚集在奄国,姬昭便在奄国宫室内接见他们,端坐在上首,左右两列坐着随军的公侯伯。

  殷商旧地的诸侯国主纷纷膝行俯首,颤颤巍巍道:“小国下臣觐见大邦周太宰,愿您像太阳一样永恒照耀天下。”

  “抬起头来。”众人这才敢抬起头来,只见上首坐着一个儒雅的中年男人,面无表情的看着他们,心中不禁又是一阵惶恐,身体忍不住发起抖来。

  姬昭冰冷的声音传来:“这一次孤率军东征,起因便是武庚伙同管、庸、邶三贼作乱,现在四贼都已经被枭首送入镐京。武庚是你们的旧王,想必你们对邦周很是不满了?”

  朴国国君带着哭腔顿首道:“邦周是承接了天命的王朝,天子在上天面前赐予臣和武庚金册,武庚是天子的逆臣,而臣是天子的忠臣,一心想着为天子藩篱,怎么会因为武庚这样的贼子而对邦周产生不满呢?太宰您的智慧比大海还要深,比泰山还要高,臣的心意想必您一定能看到。”

  这种情况下,只有表忠心才能有一丝活路,表完忠心就要表现出价值。

  “朴子既然是忠臣,想必会尽忠王事了?”

  虽然姬昭的语气并没有变好,但朴子心中却送了一口气,谈条件好啊,谈条件命就能保住了,连忙道:“臣的一切都是天子赐下的,自然可以将一切奉献给天子,这是忠臣该做的事情。”

  “说的好啊,果然是忠臣,若是管、庸、邶、宋四贼有这样的觉悟,就不会死于战阵之上。”

  眼见姬昭语气变化,朴子这狗贼竟然看起来保住了命,其他诸侯顿时就有些着急,这种情况下你都抢跑,也太不要脸了,众人连忙争先恐后开口求饶。

  “太宰,外臣也愿意为天子奉献一切。”

  “……”

  “太宰,臣也是天子的忠臣啊。”

  “太宰,外臣愿意率领部落归附天子,聆听圣音。”

  这副画面很是滑稽,这些人有的是一国之君,有的是部落之主,现在却只能在这里膝行求饶。

  这一刻即使是那些公侯伯都感受到了战争的恐怖,他们高贵的血统只需要一场失败的战争就会灰飞烟灭!

  望着一个个疯狂表忠心的诸侯国主,姬昭笑道:“想必诸位都知道先王曾经交给孤一件大事,那就是在伊洛之地营建都邑,这件事关系着我邦周天命的延续,如果诸位愿意将都邑建造起来,孤相信诸位真是我大邦周的忠臣。”

  “嘶~”

  建造一座王城,那耗费简直不可计数。

  “臣愿意!”朴子真是一手好添功,毫不犹豫说道:“臣会发尽国中民力全力支持都邑营建。”

  众人没想到朴子这狗贼居然这么果断,而且又把他们卖了,心中恨急却又不得不俯首表示自己的忠心。

  ……

  一行人伴随着姬昭来到伊洛之畔考察。

  他要在这里营建的洛邑,就是后世的洛阳,他要在历史上留下足够深的印记,而且这件事做成了或许能够得到一个玄阶的道具。

  随着每一个王朝定都这里,这座城池还能不断的为他提供不菲的气运点数,简直是一本万利的好买卖。

  “不愧是先王选定的天命之地,这等肥沃的水土,足以供养上百万人,以洛邑作为王畿就再也不用担心东部有人叛乱,从这里发兵,旦夕之间就能平定。”

  太公望沉吟道:“如果要建造比镐京城规模还大的洛邑,恐怕要几年的时间。”

  姬昭倒是不在意,意气风发道:“尽快即可,王上距离加冠亲征还有许多年,足够我们营建洛邑了,等到王上亲政,便实行两京制,从镐京城到洛邑,都是天子能够掌控的势力范围。”

  “此事交予谁来监管?”

  姬昭与太公望乃是天子三公,两人已经两年都没有回过镐京,自然不能再在东部停留,还是要尽快回到镐京城主持大局。

  后续的封国管理、夷狄征讨赏赐都是大事,此次东征使得分封体系彻底运转起来,马上就到了诸侯朝拜的年份,作为摄政他必须赶回去。

  “洛邑的建造监管便交给我的嫡长子罢,他代替孤就藩洛国,位居要冲,距离洛邑不远,看管那些殷商旧族再合适不过,每年冬季孤前来巡视进度,这样做应当是可以的。”

  第6章 天命所在,变夷为夏

  先王敕封总摄王政、代行王事、太宰、上将军、洛侯昭率大军回京,与此同时,数十国诸侯并行进京朝拜天子,举行会盟,同时赏功罚过,尤其是殷墟旧地要再行封建。

  这是康王元年大行封建之后,第一次所有诸侯齐聚镐京,其中礼仪问题就让整个王庭忙成一团。

  正常来说,姬昭如此权臣,率军回京定然遭遇有心人揣测,但姬昭早就有所准备,他为天子挑选的妃子皆是母族强大的公侯贵女,除了王后齐姜之外,三夫人皆是来自异姓诸侯中的强支。

  所有人都看得出,洛侯在竭力地维持王都中的力量平衡,这让天子的外戚们稍稍放下了心,那些公侯实在是不愿意和姬昭对上,除非太公望旗帜鲜明的站在他们一方,否则他们并没有胜算。

  十月底,从殷墟出发,走了一个月的东征大军,终于到达了镐京之外。

  天子允亲率在京诸侯、公卿、内外王臣在镐京城东王门外迎接凯旋的东征大军,姬昭负甲佩剑,一身戎装向天子三拜,姬允连忙扶住姬昭笑道:“王叔有大功于邦周社稷,《王道》中说天子要恭敬的对待得以让天下大治的圣人,况且您曾背负寡人,这是父子之间的礼节,现在让您对寡人行礼,这是不符合上古圣王之道的。”

  姬昭也不坚持,转身指着东征大军道:“王上,臣元年时尊奉您的命令出征,数以万计的甲士甘愿在艰苦的环境中作战,这都是受到了先王的恩德,而希望向您报答一二,臣之所以能够立下大功,都是得益于先王的恩典与您的天命啊。”

  姬允拉着姬昭走向自己的车辇,边走边道:“天命即圣人出,王叔安康,邦周天命即在。”

  二人在万众簇拥下进了镐京,三军在众将带领下回到营地驻扎,后续会有天子特使给予他们赏赐。

  有资格获得封土的则被带到王宫之中,此次东征王庭中央的权威得到了极大的彰显,有心作乱的诸夏之人彻底被打垮,经过商周两代的经营,东夷的力量也得到了削弱,但整个天下的四夷形势还是颇为严峻。

  天子六军不可能一直出征,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没人能保证一直胜利。

  真实历史中天子权威旁落,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天子六军损失殆尽,没有了震慑诸侯的武力保障。

  姬昭准备在这次大行封建之时,进一步加强天子与诸侯之间的利益交换,那种单纯的朝贡无法使周天子在诸侯扩张时获取足够的利益,不利于周王朝的稳定。

  又是一整套的祭天仪式,姬允毕竟年纪还小,主要的流程都是姬昭完成的,诸侯们被折腾了一天却不感到疲累,此次出征立功的等着赏赐,有过的也听天由命。

  夜幕落下,王宫之中一片灯火辉煌,丝竹之声不绝于耳,处处是饮宴之声,好不快活。

  翌日。

  天子在王宫中召见群臣,众卿以爵位高低,官职大小按序而入,进殿之后尽皆跪坐,神色肃穆。

  只见姬昭佩剑站在天子王座右侧,此为摄政,太公望站在天子左侧台阶下两节,此为辅政。

  一系列参拜之后,姬昭开口问道:“诸位宗亲功臣知道孤为什么要封邦建国,却又与夏商不同吗?”

  姬昭这句没头没尾的话让宫中众人都有些疑惑,自古以来都要给功臣宗室赏赐土地的,这是理所应当的事情,难道还是什么特殊原因吗?

  “臣等不知,还请太宰解惑。”

  优秀的捧哏就是要及时的接话。

  姬昭便将自己早就想好的话辞讲出:“封建之事,早在先王在时孤便与先王商议,这是涉及邦周是否应天受命的大事,先王曾对孤说,天命只降临在诸夏的身上,天下是上天赐予诸夏生存的土地,但是大量肥沃的土地却被夷狄占据,夏商征讨夷狄不利,天命就会衰减,先王与孤都担心邦周会步夏商的后尘。”

  殿中所有人都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但仔细想想,殷商不就是因为不能妥善的处理东夷部落,消耗了大量的军队才被邦周取而代之的吗?

  当然让他们最相信的还是姬昭将先王搬了出来,先王承天受命是所有人公认的。

  “四年之前,孤代行王事,在此宫中大行封建,犒赏宗亲、功臣、前朝后裔,天子赏赐给他们土地、人口、财货,就是希望能以诸夏君主统治夷狄之民,最终变夷为夏,这样我们邦周的天命就会得到延长。

  他们却不思报答天子的恩典,为天子征讨不服王化的蛮夷,反而叛乱生事,致使诸夏的实力减弱,最终上天惩罚了他们。

  孤在东部大行杀戮,就是受到天命指引,如果不对叛军施加最严重的惩罚,受命忠臣的功勋怎么能够得到彰显呢?

  《王道》开篇便是‘王业不偏安,夏夷不两立!’希望诸位都能牢牢记住邦周诸侯的身份,用周礼来统治夷民。

  若是做不到,天子绝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影响邦周天命的人,依照过错降爵夺地,乃至于夺爵除国,甚至收回他的姓氏,贬为庶人,让他死后无颜面见祖宗。”

  剥夺姓氏,贬为庶人!

  众人都心有戚戚然,姓是他们血统的来源,氏是他们尊贵的象征,这两者一旦被剥夺,他们就成了孤魂野鬼,在这个血统贵族时代,任何官职都不会落在他们头上,除非天子垂怜,否则天下虽大,再无复生之日。

  这一下所有人都将打击夷狄放在了封国第一要务的位置,这正是姬昭乐见其成的。

  从后世领土角度看,周王朝的贡献简直无与伦比,上百个武装殖民团体四处出击,几乎剿灭了整个中原内的其他文化部族,而且还都统一在周天子这个共主之下,形成了几百年的文化认同。

  为之后的秦汉大一统奠定了极为坚实的基础。

  分封制是非常适合现在这个时代的制度,姬昭所要做的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大大加强诸侯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使所有诸侯对诸夏身份产生认同,让所有与外族勾结的诸侯为天下耻笑。

  “孤编纂了《周礼》、《王制》、《王道》三书来教导天子,《周礼》这本书,是邦周根本,诸公要认真研读,才能尽心侍奉天子。”

  姬昭将一份份白色绢布举起示意众人道:“元年时所行封建,只得其形,未得其神,所以才有四贼阴阳逆乱、不敬上天、祸害苍生,致使刀兵内卷,杀戮凛凛,今日便重新定下封建,从此天道阴阳有序,诸公要按制行事,不可逾越,使我邦周永享天命,尔等亦可永享富贵。”

  经过姬昭调整的分封制终于新鲜出炉,先是为了彰显邦周恩典,提出了二王三恪制度。

  先前所封尧舜禹三王的后裔,只有禹王后裔保留了杞公的爵位,然后将宋公的爵位由纣王的庶兄子灿继承,但宋国的封地大幅度缩减,姬昭将三部殷商旧族赐予他,让他安抚剩下的殷商遗民,子灿很是感激,他不在乎土地爵位的大小,但这一次分封,证明周王朝是真的不会再针对殷商遗民赶尽杀绝了。

  之后将黄帝、尧、舜的后裔分别封在祝、唐、陈三地,皆为侯爵,次于二王。

  当然,爵位虽然高,位置却不好,都被姬昭放在了强大的姬姓诸侯国旁边。不过诸侯们当然不会在意这一点,毕竟那可是白给的好处,就连殷商后裔都依旧能够享有一片土地。

  虚封完之后

  “齐侯、燕侯、保侯、徽侯上前听封。”

  四个风牛马不相及的侯爵连忙起身,其中只有太公望知道姬昭想要做什么,毕竟这四侯中,只有齐侯在王畿执政,另外三人都受封在边疆。

  “臣在!”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