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 第6节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第6节

作者:花非花月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18:07:41 来源:免费小说

  姬昭点出的四人,齐侯不用多说,三公之一,是诸侯公卿眼中,如今邦周之中唯一能对抗他的人,其余三人都是武王的弟弟,因为是庶出,所以才受封到偏远之地,不过四年过去,征讨夷狄颇有成效,都是如今姬姓宗亲中较为强大的支系。

  “天地有四面八极,天子居于中央,统率四方,但是四面的夷狄不断涌来,这是不能饶恕的。

  齐、燕、保、徽是诸夏列国中的强支,天子要在四方彰显天命,将邦周的礼仪与文化传播出去,所以命令你们征讨东夷、西戎、北狄、南蛮。

  天子将自己象征战争的节杖赐予你们,还给予你们每年三月召集诸侯会盟的权力,加封你们四人为‘奉王受命’。

  会盟诸侯书首列言‘奉王受命’加爵位尊号,位同三公。

  受此任命,每年一月,你们要派遣使者来觐见天子,向天子献上俘虏、财货,天子会根据你们的功勋给予赏赐,天子会向四国派出史官记录你们的历史以及诸侯会盟的信息。

  ‘奉王受命’五年一迁,若是功勋尚可,可以继续受封,如果数年还功勋不足,便由天子收回,迁转至其余方面诸侯。”

  这一下殿中所有人都坐不住了,四侯获得了征讨蛮夷时,会盟诸侯的权力,这意味着他们是四方之主。

  所谓,国之大事,在祀在戎,又有言,唯名与器,不可以假人。

  天子这一下子把部分征伐的权力和名位的权力都过渡给了诸侯,实在是出乎众人预料。

  但在姬昭看来,先不说四镇诸侯制度能够有效统合各方面军队,对蛮夷进行打击,况且四镇诸侯百年之内都不可能威胁到周天子,百年的时间,诸侯国起起落落,四镇诸侯的名位还能成为挑拨诸侯的工具,实在是利大于弊。

  况且,洛国毕竟是诸侯国之一,也是姬昭几百年内安身立命的根本,天子过于强势也不尽是好处。

  度过初时的震惊,伯爵以下的诸侯开始思考,如果会盟的时候不去,会不会招来打击报复?

  四侯也在思考这条政策的影响,燕侯封地在遥远的东北,徽侯封地在大河南部,距离镐京城极远,周围封国本就不多,还大多是异性的子男之国,本就几乎是单打独斗,若是能征召一些子男随同作战,倒也聊胜于无。

  西部犬戎势力强大,一直是天子六军与之作战,天子在王畿之西分封了四个姬姓的侯国,但到底能不能抵挡犬戎势力,没人有把握,若是作战不利,导致天子出兵,定然会被天子问罪,四侯之中,保侯压力最大,日后拱卫王畿的重担起码一半要压在他身上。

  齐侯境地相对较好,东夷一直是重点打击对象,齐国自建国时便一直作战,但东部分封的诸侯最多,几乎有一半的诸侯都分封在了东部,如果能够统合,齐国的影响力能够瞬间膨胀。

  但正是因为东部重要,有几个重要的诸侯也都在这里,比如殷商旧部宋国,宋公若是参与会盟,奉王受命虽然位同三公,但宋国主可是真正的三公,而且实力强大,加上地位本就有上下,齐侯还能坐主位吗?

  何况还有洛国这个如今的姬姓强国之一,同样是东部大国,与齐国距离甚至还不算是太远,姬昭虽然没有就国,但谁又能忽视,两国比邻,谁肯低头?

  洛邑也正在营建中,齐国纵然依靠奉王受命能压下宋洛二国,难道还能胜过天子吗?

  虽然各有各的想法,但四侯自然不会放弃天子赐予的名正言顺统合诸侯的机会,其他侯爵心中也想着获得“奉王受命”的加封,至于子男末等爵在这种大朝会上根本没有资格说话。

  四侯便齐齐顿首,从侍者手中接过象征征伐的节杖,回到队列之中。

  “孤东征之时,眼见诸国酒器、礼器混乱不堪,愚昧无序,破里国时,区区子爵,竟然使用九鼎祭祀上天。

  旧年先王禹铸造九鼎,镇压九州,九鼎承受天命,是王者的礼器,诸侯使用九鼎,王者又该使用什么礼器呢?王是奉天承运之人,所以祭祀苍天,诸侯僭越难道不是窥视神器,妄图谋逆吗?”

  姬昭的声音听起来还算是比较平静,在周礼还没有出现的时代,这种情况是很常见的,但姬昭不能容忍。

  统治阶级的无序会带来统治的不稳定,这是他通关游戏最大的变数,只有稳定的政治局面,才是对他最有利的。

  “孤针对这种情况,编撰的《周礼》所有人都务必要读完,其中从服饰、宫殿、饮食、用具、车马、乐器,从生到死,一切的一切,都有规章可循,回到国中要传遍国人,若是日后再有逾矩之人,顷刻之间,天子一声令下,天下共击之,夺爵除国,贬为庶人,五马分尸!”

  五马分尸!

  这等酷刑是不对士及以上使用的,怪不得要贬为庶人。

  姬昭认为这是一次成功的朝会,邦周的统治集团以极高的效率通过了接下来几十年的国策,整个王朝以他希望的面目行走在历史上。

  诸侯们带着天子赏赐的人口、财货回到了自己的封地上。

  王畿内的国人离开了拥挤的土地,在诸侯国中服役,其中的佼佼者甚至能够成为诸侯附庸,虽然不是诸侯卿大夫,但得到一块采邑,也算是步入了士的阶段。

  邦周所有人都得到了光明的未来。

  而姬昭坐在王畿之中,随着气运点缓缓的增长,教授着姬允为王之道,默默地注视着各地诸侯的消息。

  第7章 姬昭薨

  如今是康王九年,距离上次大行封建已经过去了将近五年,唯一能制衡姬昭的太公薨,天子派遣使者慰问,代行王事的太宰姬昭很安静,一直待在王城中。

  但却给天下诸侯造成了极大的精神压力。

  至今为止,已经有四位诸侯因为使用天子礼乐被他夺爵除国,其中一位还被他一杯毒酒赐死,另外两人也都被贬为庶人,更多诸侯则是动辄被下诏斥责征讨夷狄不利。

  而姬昭自认他除了冬季到洛邑查看修建进度,并没有做什么,只是每日早早进入王宫之中,手把手教导姬允处理政务,接见王畿的事务官,处理各地诸侯使者的觐见。

  姬允还未加冠,但也已经是一个颇为强壮的年轻人,姬昭的言传身教、加上本身天赋就好,已经有了贤君的胚子。

  齐国的嫡女及笄,来到王畿与康王成婚,正式成为了邦周的王后。

  随着康王成婚,整个周王朝的氛围都为之一变,虽然康王还没有加冠,不能正式执政,但所有人都感觉那一天近在眼前,政权的交接向来都是麻烦事,尤其是臣子还政与王,历史上也只有不知真假的伊尹故事。

  七年前,四贼掀起叛乱时便谎称姬昭有不轨之心,想要废王自立,甚至逼得姬昭在宗庙中赌咒发誓,但这么多年下来,天下诸侯公卿已经没人认为姬昭有篡位之心了。

  但一个摄政十二年的权臣,还政之后的地位怎么安排,也是不可忽视的大事。

  这些年姬昭对诸侯始终盯得很紧,诸侯征讨所得的三成都被他收入王畿府库之中,大大充实了邦周中央的实力。

  外面纷纷扰扰,王宫之中却是一片平静,姬允和他雄姿英发的父亲不同,他没有指挥过军队作战,四镇诸侯没有辜负姬昭对他们的期望与扶持,将所有的夷狄都挡在了王畿之外,这篇方千里的沃土这些年很是平静。

  姬昭在处理国政之外,主要的精力用来教授姬允为君之道。

  “王叔,申侯与贾伯争地,申侯斥责贾伯对他不敬,以下犯上,贾伯上书称申侯以高爵辱他,称他为戎狗。”

  姬昭取过竹简向姬允问道:“王上,诸侯数量变多,地盘也在变大,以后这种相互摩擦的事情会越来越多,你认为这件事应该怎么处理?”

  姬允沉吟片刻道:“二人都有过错,应当分别下诏斥责,伯爵为中,侯爵为上,贾伯对申侯不敬,虽然是激愤之语,但礼不可废,应该严厉斥责,让他明白公侯之贵,爵不可轻辱,再有下次,严惩不贷。

  申侯辱贾伯为戎,纯属无中生有,贾伯国中虽多西戎之人,自身却是姬姓宗亲,这些年纳贡财货也是尽心,申侯所言对变夷为夏有害,对国策施行阻碍,属实可恶,便罚他明年进贡加三成。”

  姬昭很满意姬允的处理,笑道:“王上所言极是,对二人的处理也是相当得体,能够兼顾礼法与国中现实,那这件事就按照王上所言批复处理吧。”

  随着姬允的渐渐成熟,姬昭已经渐渐地将一些事情交给他处理,姬允的表现还是比较让他满意的。

  作为一个年轻人,性子不骄不躁,考虑事情周道,能够听取别人有益意见的同时,不随波逐流,有自己的坚持,只要保持下去,未来一定是个明君。

  对于姬昭的称赞,姬允一向很是开心,又从堆成山的竹简中取出一个,居然是洛侯发来的表奏。

  在姬昭的推动下,他的嫡子已经正式就封洛国,一个洛侯的爵位对于他总摄王政、三公之首的地位来说,可有可无。

  “王叔,洛侯上表汇报洛邑的营建进度,城池主体与宫室已经营建了大部分,按照现在的进度,已经逐渐可以迁入臣民充实洛邑了。”

  在这个时代看来,新建的城池没有人气,所以天子自然不能第一时间就去居住,要先向其中迁入臣民养气。

  “营建五年,养气五年,下令诸侯国各迁户口到洛邑之中,充实人口。”

  【洛邑建成,这座伟大的城市将在未来的历史中,光耀千年,你获得了玄阶道具——神打符,你的气运点增加了。】

  姬允摩挲着竹简轻声问道:“王叔,你曾经为寡人讲述分陕而治之策,说是在边远地区胡乱又制止不住的时候,可以派亲信大臣、宗亲前往坐镇。如今东部诸侯与东夷之间战争频繁,甚至有诸侯来不及抽身朝拜天子而被斥责,洛邑是王叔为自己选择的分陕之地吗?”

  姬昭身形一顿,目光望向姬允,这个少年天子眉眼之中与武王有几分相像,容颜俊美,黑发黑瞳,英姿勃发,而且宅心仁厚,竟然猜到了洛邑是他给自己选择的退场之地,还给自己编好了理由。

  姬昭微微笑道:“王上猜的不错,再有两年多王上就要加冠亲政,邦周要彻底交到王上手中,老臣总摄王政的差事自然要卸下来。

  洛邑缺少人气,臣便去为王上养养气。

  而且东部诸侯这些年征讨东夷顺利,实力膨胀的很快,齐国前年拿到了海盐之地,颇为富庶,已经是三五百里的大国了,臣担心有些人会侵占洛邑王畿的土地,去看着他们也能放心一点。”

  姬允听到果然如自己猜想一般,便有些急道:“王叔,您可以继续留在镐京的,太宰的位置依旧由您来担任,寡人有事也可以问政于您,那洛邑新建之城,阴寒刺骨,怎么能让圣人居住呢?”

  姬允从小丧父,只有姬昭陪在他身边,夙兴夜寐为他料理国家大事,还手把手教导他怎么做,更是忠心耿耿,毫不恋权要还政给他。

  虽然这些年在姬昭的耳濡目染之下称得上是杀伐果断,但他本质上还是宅心仁厚之人,自然不希望姬昭就这样离开镐京。

  姬昭已经不年轻了,为了稳固新生的周王朝他耗尽了心血,维持天子与诸侯的体系是极难的事情,既要保持诸侯这些刀刃的锋利,又要防止他们刀刃向内。

  听到姬允的挽留,姬昭有些欣慰,不枉他这些年尽心竭力,总算是没有教出一个白眼狼,但还是笑着拒绝道:“王上,偌大的邦周只有臣不能留在镐京,臣如果不走恐怕翌日就会有流言传出,称你为傀儡天子了。”

  姬允默然,他已经不是那个什么都不懂的幼童,自然知道王叔这些年对诸侯压制太狠,一旦自己亲政,天下诸侯必然不会让王叔再把持王政。

  到洛邑去,还能发挥余热,震慑一下东部诸侯,想到这里,望着姬昭两鬓生出的华发,姬允不由心中一酸,更是明白了王叔常说的,这天下终究是天下人的天下,如果非要一意孤行,必然众叛亲离。

  ……

  康王十二年。

  天下诸侯齐聚镐京,为天子举行加冠礼而祝贺,无数的奇珍异宝被敬献给天子,几乎所有人都弹冠相庆,一直压在他们头上的姬昭终于要离开了,不用一直战战兢兢的活着,那种稍有不慎就被下诏斥责,献上财货免罪的日子他们一天都不想过。

  加冠礼以及亲政仪式在浩大的仪式中结束,周王朝迎来了他新的统治者。

  翌日,天子下诏前总摄王政事姬昭出镇洛邑,太宰衔不变,依旧仪同三公,再加封为‘王命总理军国重事’,位在奉王受命四镇诸侯之上,有节制方面诸侯之权。

  面对这个天子的这个任命,东部诸侯真是有苦说不出,另外三部诸侯都忍不住笑出声来。

  如今东部获得奉王受命诸侯的依旧是齐国,同时也是如今东部第一大国,得益于海盐之利,富庶非常,人口有五十余万,在诸国中名列第一,相当强盛。

  齐洛二国是互为姻亲之国,这些年两国也共同征讨东夷部落,但都是以齐国为主导,如今姬昭坐镇洛邑,定然要压一下齐国的发展势头,让其他诸侯国也能在征服过程中得利,维持东部平衡。

  镐京城外,旌旗猎猎,天子三师跟随在姬昭身后,到达洛邑就地驻扎,成为驻守洛邑的军队,姬允亲自前来为姬昭送行,颇为不舍的执手说道:“王叔你是邦周的圣人,是擎天之柱,此次出镇,定要保重身体,多多往镐京递信,寡人若是有军国之事悬而未决,还要问政于王叔。”

  姬昭闻言笑着拍拍姬允的手道:“王上天纵之姿,有古圣王之相,定能盛隆邦周,旺我宗族,臣薨后面见先王也能堂而皇之言,不负先王托付。”

  有史官、画师将这一幕记录下来,三王五帝以来,又有哪一对君臣之间的信任与感情能超过呢?

  姬昭这样的忠臣,受命先王托孤,一十二年,权倾天下,还政于王,数遍史书又能见到几个呢?不猜疑曾经总摄王政的臣子,还给予他丰厚的赏赐,这样仁慈的君主,难道不应该誓死效忠吗?

  【你的家族政治信誉增加了。】

  果不其然,系统提示意料之中的响起,这八年来,随着越来越多人认为他不会篡位,加上洛侯也是有诺必行,就时不时有这条提示响起。

  政治信誉是极其宝贵的东西,尤其是古人非常重视这一点,后世司马老贼指洛水发誓,就将司马家族的政治信誉破坏殆尽。

  姬昭绝对不会让自己的家族丧失政治信誉,他要让天下所有人都潜意识中认为,洛氏绝不称王!

  想要达到这一条不是很容易,但也不是非常难,只要历代洛氏家主在可以篡位的情况下,依旧忠君报国,世世代代下来就会积累庞大的政治信誉,就会让世人产生思维惯性,再配合上系统道具,至少可以消除君主的大部分怀疑。

  随着姬昭东出的除了天子三师,还有很多的王畿臣民,这些人将会是洛邑的第一批人,后续还会从王畿以及周围诸侯国中不断迁徙人口过来。

  姬昭不知道历史上的洛邑有多大,但如今他主持修建的洛邑是天下第一雄城,城池高大宽厚,城外有护城河,将伊洛之水灌入其中作为翼护,在这个时代,任何想要攻破这座城池的敌人,都会面临绝望。

  来到洛邑的姬昭并没有如同诸侯预料的那样高压统治,而是比较随意的对齐侯进行了一番敲打,再有两年奉王受命四镇诸侯就要轮换,亲政的姬允会恩威并施,齐侯肯定是拿不到这个差使了。

  姬昭每日待在洛邑之中,撰写自己的治国经验以及对周礼的深入阐释,对分封制度的后续调整,如何保持天子对诸侯的威严以及实力优势。

  姬允处理政务娴熟,诸侯们的开拓整体来说比较顺利,除了少数诸侯被夷狄攻破都城之外,大多数的诸侯至少能够保证自身安全,整个邦周的实力在急速膨胀,天子从诸侯手中收取的钱粮盐帛等贡品甚至将府库填满。

  封建制度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康王元年与康王四年分封时,地图上还都是一个个点状的城邦,现在已经是一块块的国家。

  姬昭看着土地的变化,颇有一种玩填色游戏的感觉,只可惜这种快乐没有人懂。

  康王十七年,姬昭知道自己的生命走到了尽头,要正式成为洛氏始祖了。

  他在虚无之间看着自己的葬礼。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