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 第1001节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第1001节

作者:花非花月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18:07:41 来源:免费小说

  洛苏一路向南的目的地不是江南洛氏,而是岭南和中南半岛。

  岭南的广州,是一个非常繁荣的城市,和岭南的其他地方,显得格格不入。

  广州的土著并不算很多,这里从建立开始,就是秦朝带来的汉人,而后汉朝的时候,大规模的向这里迁徙人口,再加上在这期间,这里发生过一些战争,不少土著主动离开了这里。

  如今。

  这里是大唐安南都护府的驻地所在,位列四大都护府之一,大唐朝廷在这里驻守着六千兵力。

  安东都护府存在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震慑岭南那些潜藏在山中的南蛮,同时也为了监视被李治分封在这里的王公诸国。

  还有那个大王国建制——宋国!

  四大都护府之下,都有许多王公之国,是当初大封诸侯的时候,分封在这里的。

  安南都护府的辖区,便是后世两广以及琼州,其中布满了崇山峻岭,号称十万大山,这么复杂的地形,分封王公之国时,朝廷可谓是绞尽脑汁。

  至于宋国。

  在刚刚建立的时候,宋王过了很长一段苦日子,毕竟是王后萧妃的后代,为武曌所不喜,自然不可能像是秦王、齐王等人出镇的时候,把国库都要搬空那样的出镇。

  不过后来朝廷还是让安南都护府征召了很多人去建设宋国,而且岭南和中原有水系联通,能运送物资,安南都护府是宋国开拓的后勤基地。

  洛苏来到江南之后就发现了一些不同寻常,许多江南大族的都在向南流入物资,他从江南洛氏那里得到了一些事,甚是诧异,民间竟然已经开始这么玩了,他一路向南,到达安南都护府后,发现宋国的开拓果然比想象中还要好。

  打仗打的就是钱粮,宋国的开拓能比想象中更好,更快,就是因为有大量的资源流入,不仅仅是江南大族,安南都护府的官吏也都在做这件事,那就是在朝廷给予的供给之外,额外给宋国售卖更多的粮食和兵器。

  许多朝廷淘汰下来的盔甲、兵器等,经过造册废弃后,转手被卖给了宋国的开拓贵族,还有那些在岭南开拓的贵族。

  还有那些中原的大粮商,都在往这边贩卖粮食,很简单,这边有水路,比往内地买成本低,而且军粮给的价格高。

  这是相当暴利的买卖,堪称无本万利。

  这实际上就是一种走私,因为朝廷从这里面是拿不到税收的,江南洛氏知道,但没有参与,洛氏的粮食和药材有时候会卖给粮商。

  一件货物,它的最终结局,是落在付钱的那个人手中。

  所以洛氏的粮食和药材最后有多少落在了这些开拓贵族手中,那就说不准了。

  当得知这一切的时候,洛苏不算是很震惊的,但这种模式让他很感兴趣。

  尤其是他得知了一件事后,他的兴趣几乎到达了巅峰。

  这件事便是宋王竟然卖地借钱打仗。

  一群来自江南的商人,以及安南都护府的官吏,在宋国有自己的土地,甚至有矿、山林。

  这些东西都是宋王抵押给这些人的。

  宋王用这些土地未来十年、二十年甚至五十年的收益,来获得更多的利益。

  在民间这种事很常见,民间借贷做生意,扩大生产都是这样做的。

  但这种事出现在一位宗王和一些身份地位完全不对等的商人、官吏身上,让人吃惊。

  因为按照常理来说,这种事情的最后结局,通常只有一个,那就是宗王黑吃黑,将所有东西都吞进自己肚子里。因为双方是完全不对等的。

  在这个皇权至上的社会制度中,说句不好听的,哪里有其他人说话的份,还谈条件,简直就是笑话。

  但事实就是,这种交易形成了。

  洛苏对这件事很感兴趣,于是在这样停留了一段时间,对于他这种智慧冠绝人类之巅的人而言,只要略微了解,就足以看出这其中的底层逻辑。

  这种违反常识的事,到底是发生的?

  然后。

  洛苏就有些懵,这是一群傻大胆和一个胆小鬼的合作。

  这件事从表面上来看,是有逻辑的,商人、安南都护府中的大人物,如果将这些人统一称之为“中原权贵”,将宋国中的贵族称为“宋国权贵”,这其中的逻辑就是这三个团体。

  中原权贵认为宋王本就是被天后所赶出去的丧家之犬,虽然贵为宗王,但实际上时时刻刻都在死亡边缘徘徊。

  宗王?

  如果宋王敢有什么抵抗,安南都护府就会让他知道,什么叫做中原天军,从心理上,中原权贵认为自己有实力上的优势地位。

  而后便是第二个关键,宋国权贵不是宋王的铁杆,在分封制度下,宋王对宋国权贵的控制没有那么强,这些宋国权贵和中原权贵有极大利益上的往来,甚至有许多联姻,内外勾结,宋王受到的掣肘极大。

  但洛苏认为这种制衡是虚假的,就像是镜中花,水中月,一戳就散。

  商业有没有力量?

  当然有。

  金钱在任何时候都是强大的力量。

  但在这个时代,商业的力量是薄弱的,金钱的力量是不足够的,这世界九成的力量,都在土地上。

  土地上的百姓,才是决定一切的力量。

  邦周时的诸侯可能抗衡天子是因为有不在天子手中的土地。

  世家门阀能抗衡皇权是因为有脱离皇权掌控的土地。

  在宋王这件事上,宋王在天后执政期间,的确是终日担忧,生怕自己哪一天被注意到,进而被召回神都洛阳,脑袋落地。

  但在政治上,还有一个定律,那就是掌握权力的人,是待的最久的那个人。

  臣子和君王的争斗,在不撕破脸,不置于死地的时候,总是以君王的最后胜利而告终,就是这个理论的终极体现。

  君王就像是圣人,在皇权稳固的社会中,皇位不会被篡夺的情况下,君王最差的结局不过是丢面皮,不过是被人骂几句而已。

  臣子则一个不慎就会丢掉性命。

  一旦君王不要脸,斗争的结果就注定了。

  宋王同样如此,宋国是他的,他长居这里,他的王位来自于中央朝廷,不是这些人所能够撼动。

  天后的年纪也已经很大,没有多少年可以活。

  新上任的天子,对宋王就不会有什么大的仇恨,那已经是上一代的事情,到了那个时候,一旦宋王反应过来,那一场清算就是注定的。

  换句话说,现在这种诡异的平衡,只是因为天后对诸王公的震慑而出现的。

  在这种情况下,敢签下二十年、五十年契约的人,真是疯了。

  在了解了这些情况后,洛苏甚至都能够猜的出来之后会发生什么。

  一旦宋国方面撕毁契约,这些事自然是不敢上报朝廷的,走私的事情没人敢提,那就只有一个选择了,那就是安南都护府以宋国有不轨行为,甚至还会主动造出一些边衅,进而以安南都护府的大军,进攻宋国。

  如果赢了,那未来真的有可能控制住宋国。

  但如果输了,那一切都要打水漂。

  在研究了这种模式后,洛苏就不再关注,一切社会关系的形成,都有其特殊的社会背景,这些事情他不会干涉。

  江南洛氏隐隐参与其中的原因也很容易就猜出来,现在这种模式,的确是帮助宋国快速开拓,自古财帛动人心,在江南士族被中原排斥的过程中,他们向南转向,去寻求利益和退路,就是非常现实的追求。

  没错。

  洛苏看出来了,这些江南士族在宋国取得土地,很有可能也是为了跑路,如果南洋真的发展起来,在大唐事有不逮的情况下,就跑路到南洋去。

  这和当初洛氏在感应不到素王后,担心衰败后灭族,于是跑路到辽东凛冬城,有异曲同工之处。

  事务总会随着现实而改变,曾经圣旨下来,就只能跪地等死,根本就没地方跑。

  唯一能跑路的就是草原,但草原过去太难,很可能死在路上。

  现在随着大唐向四周的开拓,给了很多人这种机会,原来这个世上,除了中原之后,还有适宜人生存的土地,而且距离大唐这么远。

  洛苏来到南洋之后,看了这里的水流条件,又看了看两广以及会稽那连绵的群山。

  这里其实也是一片天然的割据之地,中南半岛的水热条件太好,足以撑得起一个庞大的帝国,如果这个国家还能取得两广,就能获得一片抵御北向的屏障。

  不过。

  洛苏站在高山上,望着那连绵的土地,“没机会了。”

  没机会了。

  从大唐踏上这里开始,从文化开始同化这里开始,这里就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洛苏就在广州,给洛阳写了一封信,不是给武曌的,而是给太平的,等到太平登基后,再打开这封信。

  其中是关于防止周围封国产生自主意识的内容。

  “在帝国的西南山区中,有许多传承多年的土司,这些土司和汉人的习惯格格不入,进而在这里造成事实上的独立。

  现在,在分封的国家中,同样产生了这种情况,如果这些权贵长时间盘踞在当地,和中原形成事实上的政治隔离,那必将产生政治上的远离。

  这个问题要格外的重视。

  不重视这个问题,分封国的分裂就是可以预见的。

  分裂独立建国只是第一步,在分裂后,如果在和上朝的竞争中,处于劣势,那就会进入下一步,即从文化上,开始驱逐有关于上朝的一切。

  最终,一套以本地主义为核心的思想,就会出现,一旦出现这种本地主义的思想,就要重新花费极大的代价进行整合,且效果不一定显著。”

  洛苏对此很清楚。

  当初的邦周统一后,全天下的贵族都说一样的话,执行同样的礼仪,敬拜同样的至高神,那是第一次大一统。

  但在逐渐的分化中,几乎所有国家都开始结合当地的特色来搞自己国家的主义。

  其中变化最大的莫过于吴国和越国,已经到了断发文身的程度。

  其中齐国、楚国、秦国这些地处边陲的国家,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这还是有洛氏高举诸夏大旗的情况,即便如此,各国人间的隔阂也变得很重。

  秦汉第二次整合当时的诸夏世界,最终形成了汉人这个群体。

  现在西域为什么这么难搞,离心倾向这么严重,其实就是因为,西域相当的本地化,而且是从信仰到文化上的本地化,走出了一条有别于中原的特色诸夏道路。

  西域有神庙存在,问题不大。

  但宋国这里,洛苏觉得问题很大,一旦遭受到来自北方的压迫,来自大唐的统治者,就会主动融入当地了。

  洛苏虽然搞分封,但他不搞分裂。

  就算是因为现实原因,导致不得不分开统治这广袤的国土,但内部的交流绝不能停下,在内部也不能产生隔阂。

  那个曾经的罗马帝国,分成东西罗马两部分,但所有人都以同一族群自居,他们称呼自己为罗马人。

  在两个政治实体间,有官员的相互交流,有皇帝的相互交流,更不要说民间的交流,在复兴帝国的时候,他们不仅仅要复兴其中一个,而是两个,是整个罗马的版图。

  在中原,过去的所有分裂都是因为战争,几个互相之间不能吞并的政治军事实体,在进行抗衡,最终造成了分裂的现实。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