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重生明末当皇帝 > 第259章 移民辽东

重生明末当皇帝 第259章 移民辽东

作者:夏烽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56:23 来源:书海阁

“外加装备采购,已经军事设施建设,预计年军费可以降低至2300万元。我们不写小说,我们只是网络文字搬运工。-同时朝廷将拥有32万精锐野战军,同时拥有5万精锐海军陆战部队。”卢象升最后总结道:“不仅军费开支减少,而且可战之兵是当前的两倍左右。”

“这个方案不错。”朱由校点头通过了参谋部制定出的这个方案,说道:“就按照这个方案试行吧!争取两年内完成这个进程。”

“臣遵旨。”

“对了,野猪皮带着那两万骑兵仓惶逃窜,直到现在也没发现踪迹。爱卿你觉得他带着那两万骑兵会跑到什么地方去?”朱由校这个时候想起了野猪皮,这家伙显然还是辽东的一个隐患。

尽管隐患不大,野猪皮实力大损,还丢了地盘。想要恢复实力连人都没有,更何况此事明军骑兵数量比野猪皮的骑兵还要多,野猪皮刚来辽东劫掠只是找死的行为。不过朱由校还是不放心,而且野猪皮在辽东杀了那么多的汉人,不将他们彻底歼灭,也难以泄愤。

“臣以为,他们很可能是向蒙古方向逃窜了。”卢象升说出了自己的看法,然后分析道:“之前锦衣卫在蒙古有情报传回,范文程曾在战前出使蒙古,意图与蒙古联结,共同对付我们大明。”

“那么如今建奴走投无路,向北逃窜显然不太可能,那里是寒苦之地,人口不多,而且没什么生产,只有一些游猎的蛮夷,他们向北逃窜是待不住的。那么唯一能给他们提供容身之地的就只剩下蒙古了。蒙古虽也落后,但起码还是有生产的。而且建奴只需低下头颅,或许林丹汗会很乐意接纳他们。毕竟建奴这些年和大明作战下来,在战力上早就超过了蒙古骑兵。”

“蒙古!”朱由校闭眼思考了一会,接着睁开眼睛说道:“如果野猪皮真的投靠了蒙古,那么林丹汗若是征服了漠北。那么我们必须做好敲打蒙古人的准备了,否则蒙古人不久之后就会骑到我们大明头上,必须在明年彻底整合中央军的战斗力,并制定一个进攻蒙古王城的作战计划。”

……

时间已经到了天启三年秋季。一年一度的秋收再次来临。北方各省的天灾在天启三年增加了不少,秋收之前各种受灾情况就上报了到了朱由校这里。

朱由校也一一排出特使对灾情进行核实,然后减免受灾地区的赋税。

北直隶的灾情倒是比较轻,因为水利设施的大量完善,一般的旱涝灾害对北直隶的农业生产影响都不会太大。北直隶秋季的红薯、玉米、大豆等作物都喜获丰收。

北直隶的粮食供应方面。基本上已经可以自给自足了,并且加上红薯的产出,甚至可以将粮食运到其他省份销售了。所以在天启三年秋季,朱由校下调了北直隶粮食出口关税。

不过在棉花供应上,却是依旧不足。因而在秋收来临之际,北直隶棉商和南方棉商又在黄河三角洲地区发生了抢棉大战。不过相比去年,黄河三角洲的棉花种植面积扩大了不少。当地的地主、农民在棉花行情看好的刺激下,都加大了棉花种植面积,使得天启三年的棉花价格相对平稳。

北方各省尽管受灾区域增加,但天启三年的红薯种植面积却是大大增加。大大缓解了粮食供应问题。

经过两年的大力推广,北方各省很多百姓终于是明白红薯是什么玩意了,并且也看到了其高产的优点。很多农民都开始愿意种植红薯,以用来防备饥荒。

朱由校这年秋收根据各地官员上报的红薯推广成绩,给这些官员各自记了功。经过内阁这两年来对北方各省的吏员整顿,大量接触过基层的官员被提拔到了地方一把手的位置上,在天启三年已经表现出了极大的效果。

在这些官员的治理下,各地总体局势平稳。

就在这个时候,广东上报了一个奏章,说是有百姓不满粮价过高。在衙门前闹出了民变。

朱由校第一感觉就是诧异,怎么广东都缺粮?

不过转念一想却明白了,广东是大明的产糖区,还是对外贸易的主要省份之一。土地种植的都是大量的甘蔗和其他对外出口所需的经济作物,如此一来广东缺粮也就不奇怪了。

广东、福建、浙江、江苏一带城镇所需的粮食,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依靠湖广供应粮食。

广东一带比较富裕是肯定的,但银子都在有钱人手中,普通民众对高粮价难以承受也是必然,贫富差距相比北方还要严重。

“看来还是要尽快摆脱从南方运粮。最好是北方能产出足够的粮食,并向南方供应。”朱由校立即将目光投向了东北地区。

后世的辽宁地区,也就是现在的辽东,重新开发出来的难度倒是比较低,毕竟就算是被战乱搞得生产全无,但道路等基础设施总是有的。

但是后世的吉林、黑龙江就没有什么基础了。

如果东北地区能开发出来,就能得到很多耕地了。东北地区有三大平原,即辽河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目前辽东的6000万亩耕地还没有完全恢复生产,移民工作已经刻不容缓了,必须尽快将东北建设成一个先支撑北方粮食供应的粮食产地。然后逐步变成一个可以向南方供应粮食的粮食产地。

总的来说,辽东还是缺人。

随即朱由校在乾清宫召见了内阁首辅沈潅,与沈潅商议移民辽东的政策。

“辽东既已收复,缺人的问题实际上倒是容易解决。陛下只需让那些有招工需求的企业,一同前往那些民生较差的地区招工,那些贫苦百姓心里有了底,自然也就愿意移民了。”沈潅对朱由校建议道,

“至于继续向北扩张的问题,陛下您既然决定用生产兵团作为急先锋,那么只需在生产兵团建设了一定基础后,就可以把周边的土地卖给那些农业公司。只需花个七八年的时间,辽东以北地区都可以开垦出来。”

“这个办法不错。”朱由校点头肯定道,虽然故土难离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百姓移民积极性不高也是因为对异地太过陌生,不知道移民之后的境遇会是如何,所以只要在故土还饿不死,很多时候就不愿意移民。但如果提前给他们找好了工作。谈好了用工待遇,那么相信很多日子不好过的百姓是愿意移民的。

“另外辽东一旦开发出来,朝廷财政收入将会大幅度增加。到时候朝廷财政就不会如此拮据了。”

“那接下来就要劳烦爱卿了,尽快让辽东恢复生产。”朱由校对沈潅说道。沈潅躬身道:“臣自当鞠躬尽瘁。”

战后自然就是享用战争红利的时候,辽东的土地已经被大量赏赐给了参战官兵。但还是有不少土地的。另外土地只是战争红利的一部分,还有辽东的矿场,以及辽东的森林资源。

自从辽东陷落之后,北方各省的木材供应就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导致木材价格上涨等等问题,此时辽东收复之后,只要伐木场开始运转,就能填补木材的缺口。

同时在矿产方面辽东也比较丰富,采煤、采矿也是一块肥肉。

辽东的这些资源很快就完成了分配,土地赏赐给参战官兵之外,其他土地则进行了公开竞拍。价高者得。而那些林区、矿产同样也是通过公开竞拍的方式进行分配。

皇家财团无疑是这次资源分配中得到最多资源的,这其中并不存在什么黑幕。只因为皇家财团有足够的资本,出价自然比民间商人要高。所以那些优良资源,大部分都被皇家财团买下。

这些钱都是近了朝廷的国库,当然对于皇家资本来说,是左手换右手而已。不过皇家财团并非只有皇家资本,而是由一大群人形成的利益集团,所以这个购买成本是按照股份进行分摊,因此价格不可能高到离谱的程度还买。

但也因为此次朝廷出售的资源较多,所以这些资产价格普遍偏低。未来前景看好。这也是必然的,如果价格没有一点水份,也吸引不了民间资本投资辽东。适当的水份,能让辽东吸引到很多投资。只要有足够的工人,辽东的资源很快就会被开发出来。

尽管资产出售价格比正常来说偏低一些,但是朝廷也通过出售大量的资源,赚取了五千多万元的财政收入,军费基本上是赚回来了。

民间资本在这次竞拍中,也抢到了不少资源。他们如果不想亏本,那么记下来就是要把这些资源开发出来。

而朝廷手上,还有相当一部分资源没有出售。一次性丢出去,那会把资产价格压得太低。

朝廷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北直隶的税收、行政体系照搬到辽东去,并且发展辽东的经济。不管是皇家财团还是民间资本,只要有了投资,就会产生大量商业活动,朝廷就就能有税收方面的收入。

辽东缺人也是一个问题,不过这个问题很快也解决了。

内阁先是下令北方各州县大力号召流民迁移辽东,并且由国库下发沿途迁徙所需的口粮以及路费。

接着又集中投资辽东的那些企业招工人员,一同前往九边、陕西、河南、山东等地大量招工。

这样的办法确实很有效果,很快就招到了大量愿意前往辽东的工人。当然并不是所有工人都愿意拖家带口过去,不过这也无所谓。

只要接下来朝廷把辽东的基础设施建设好,那些工人自然也就愿意把家小都接到辽东去定居。

特别是那些民生比较困难的地区,这些工人去了资源丰富的辽东,肯定不会愿意回去。

特别辽东用的工商体系是北直隶那一套,不管是皇家财团还是民资企业,工人待遇都是有保障的,失业的时候朝廷也会发放补贴。

除了企业在大量招供,朝廷也在大量招工。

朝廷此次出售大量资产赚取到了五千多万元的资金,这些资金都将被投入到辽东的基础设施建设之中。

官道将被重新修缮,同时还将建设大量可供重型马车通行的马路,为商业活动提供基础。同时还将修缮水利,为农业生产提供基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辽东的水利设施修建还是比较容易的,朝廷只需要负责修建主要的河流水利。例如加固河堤、修建水库。田间地头的水利设施则是由各个农业公司自行修建。

朝廷的投资,加上各个企业的投资。顿时让辽东变成了一个大工地,到处都在大兴土木。

大量的工人源源不断的被招到辽东,大量的基建活动又带动了砖瓦烧制、采石、伐木等等产业。

就算是在寒冷的冬季。一些建设活动依旧没有停止。

这重新回到大明手中的土地,开始重新焕发生机,一切都百废待兴。大量人口突然涌入生产凋零的辽东,粮食自然也是一个问题,不过北直隶的粮食正好弥补了这个缺口。

随着各地官府以及各个报纸的宣传。移民辽东的浪潮也越来越高涨。很多日子过得不好的百姓,纷纷到当地官府报名。当地官府将他们登记之后,便将这些百姓集中送往辽东。沿途所需的伙食和车马、船舶,这些费用都是由朝廷承担。

尽管移民到辽东不能获得土地什么的,但是沿途的费用朝廷承担了,对于那些日子不好过的百姓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随着天启三年冬季来临,报名的百姓也越来越多。一个冬季下来,北方各省州县上报上来的移民申请人口就突破了五百多万人。内阁全部做了批准,条件非常宽松。开春之后这些百姓都将被送往辽东。

此时辽东有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活动,这些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之后,在辽东还将出现一大批的企业投资、生产活动,更是需要大量劳动力,所以移民过去不用担心安置问题。

这些移民到辽东后的住房什么的也很好解决,开春过去可以先随便搭个木屋住下。然后让他们在官府规划出来的城区里面修建房屋,而这些土地都将由官府免费提供。

移民过去的百姓,只需要承担房屋修建的费用,还可以向银行贷款,修建房屋的过程中又能产生很多经济活动。

经济实际上就是由不均衡来拉动的。所谓的不均衡就是需求。满足需求的过程中,就产生了经济活动。

一个企业家需要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就是擅长发现不均衡,从而组织生产、建设。去消除这些不均衡。

当然发现不均衡的能力就算是普通人都具备,而真正能够成功的企业家,就是创造新的不均衡,或者是维持不均衡的现状。

所谓创造新的不均衡,就是‘创新’,例如发明一种新产品。而维持不均衡。则是通过一些官商勾结,或者政府强制性的规定来产生,例如盐税就维持了百姓对食盐需求的不均衡。

而此时大明还未完成基本的资源配置,因此创新之类的东西,当前有没有都可有可无。有之更好,没有也不纠结。当前依靠重新配置资源,就能产生强大的经济上行能力了。

而朱由校成立的‘皇家科技学院’,以及出台《专利法》,实际上就是为日后大明完成基本的资源配置之后,铺垫新的经济增长点。使创新之下出现的产业能够带动资源配置基本完成后的大明经济。

朱由校注重保护那些发明者的专利,并且给予其较大的回报,就是为了鼓励创新。而对于能创新的民间企业,皇家财团则会将其吸纳到财团之中,高价购买其股份。而不是对那些创新型企业进行强取豪夺,从而打击企业家创新的积极性。

接下来朱由校要做的就是开放各个产业,让民资也能参与进来。但又由皇家财团垄断这些产业。而那些民资在皇家财团垄断的环境下,只有创新才能生存。就如同一头老虎在背后追赶着民资奔跑,他们不奔跑就要被老虎吃掉。

例如竣工制造业,朝廷接下来不会完全只采购皇家军工厂的产品,而是会发布采购信息,然后让财团资本和民资都参与进来,谁的产品能符合军方的要求,并且在价格上有竞争力,军方就选谁的产品。

当然最大的份额最终还是皇家资本的,例如民资成立的军工厂发明出了一个跨时代的军事装备,那么军方要大量采购。发明该产品的民资军工厂确实能获得一部分采购份额,但同时也将授权给皇家军工厂生产,皇家军工厂可以付给民资军工厂一笔钱。同时皇家银行还可以购买其股份,将该民资军工厂吸纳到皇家财团之中。

最终结果就是,皇家资本依旧垄断市场,而创新了产品的民资老板也赚到了钱。

皇家资本可以对那些还没有技术性,却占据着市场的商家进行粗暴的吞并,但对待那些创新型企业家却必须要克制手段,尽量实现双方共赢。

所谓的创新型经济模式,基本上就是这样的。

当前大明百姓最大的需求就是粮食、棉花、蔗糖等等农产品,以及可供生活居住的房产。

当日子过得更好的时候,就会对衣食住行有更高的需求。吃得更好,住得更好,穿得更好,出行更加方便。

等于说人类的经济发展,都是离不开‘衣食住行’这个核心,目标都是追求更好的生活。

一个个可以提升衣食住行的创新发明,就能带动新的经济增长点。

国家层面的经济增长点,无非也就是为人民提供更好的环境,或者是对外战争方面的军事需求,从而也能作为拉动经济的方式。

当前大明资源配置不均衡,核心的问题就是财富分配不均。所以朱由校接下要做的,依旧是对明王朝各阶层的财富分配进行改革。只要改革成功,经济自然增长,朝廷税收自然提升。

北直隶进行改革后,经济已经迅速增长。

天启三年北直隶的经济变得更上一层楼,因为财富分配的改变,使得普通百姓产生了大量的需求,在满足这些需求的过程中,北直隶经济就彻底的火爆了起来。

当然经济不可能永远火爆,当目前的不均衡被消除之后,经济就会盛极而衰。而朱由校却是早早的做好了准备,已经让人开始研究蒸汽机了。

未来蒸汽机将带来一次巨大的社会变革,产生大量的新需求。(未完待续。)

喜欢重生明末当皇帝请大家收藏:(wuxia.one)重生明末当皇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