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重生明末当皇帝 > 第258章 生产兵团

重生明末当皇帝 第258章 生产兵团

作者:夏烽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56:23 来源:书海阁

对后金的巨大均是胜利,给大明带来了很大的喜气。每两个看言情的人当中,就有一个注册过°°网的账号。没过多久,天子又是封赏土地,又是下发勋章,又是大赏功臣。

辽东镇也被朱由校顺利裁撤,士兵们欢欢喜喜的退伍种田去了,拥有最少八十亩的土地,让他们日后可以衣食无忧了。朱由校考虑到接下来几年可能天灾比较频发,很可能波及到辽东地区,为了避免这些退伍军人活不下去造反,又宣布了各项退伍军人保障措施。

首先是最高统帅部成立了一个‘退伍军人保障部’,对于退伍务农的受灾军人,一律给予赈济,并无偿帮助他们恢复生产。二是退伍军人遇到伤病、灾害,可以免除农业税。三是对退伍务农军人可以免除徭役,农业税按照十分之一缴纳。同时规定退伍军人的农业税由退伍军人保障部征收,以免地方官府闹出问题。

裁撤辽东军只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逐渐裁撤中央军中的职业兵。首先被裁撤的就是中央军之中的长枪兵。

此时后金已经被消灭了,明军拥有了野战炮兵部队,火枪手也配备了刺刀,最重要的是四万骑兵已经训练出来了。这个时候步兵已经不需要长枪兵进行保护了,所以长枪兵在战后属于被第一批被裁撤的对象。

中央军15个步兵师,裁撤的长枪兵就达到了7万。

中央军此战的封赏要比辽东军高得多,很多士兵甚至积累了两三百亩土地的军功赏赐,退伍之后直接就是一名小地主。当然如今朝廷并不鼓励他们将土地租给佃农,在《佃租法》出台之后,这种模式没什么前途了。

所以很多中央军士兵退伍之后,将土地折算入股到了由‘退伍军人保障部’成立的军方农业公司。

由军方成立的农业公司。享有优惠税率,以及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只要粮食卖得动。每年都有分红。

但中央军的士兵尽管要退伍的达到了7万人,但真正退伍的却只有一半。剩下的一半有的留干了,有的则转为义务兵。

李霖就是一名自愿转为义务兵的长枪兵,他并不想退伍,也不想离开军营。他祖辈都是延绥镇军户,一直都在土里刨食,直到他这一代才碰上个好皇帝,让他吃饱了肚子,养活了家人。还能建功立业。

他并不想继续去土里刨食,他想建立更大的功勋。经过中央军的文化课熏陶的李霖知道日后还有很多建功立业的机会。因为那张世界地图上,还有大片不属于大明蛮夷之地。

长枪兵被淘汰了不要紧,他可以转成火枪兵,继续服役五年。只要他能在文化上再提升一下,就很可能成为军官。

中央军第一批退伍的实际上不到四万人,留下的长枪兵有的转为火枪兵,有的转为炮兵,甚至是侦察兵、骑兵。

中央军当中的职业兵也就是炮兵、骑兵、侦察兵三个兵种,这三个兵种是不需要被裁撤的职业兵。

中央军的退伍兵在转业上也比较容易。因为在军中学习了一定文化,很多都被送到技工学院学习,向技术工种方向转业。皇家财团各公司对于这些中央军的退伍兵也比较欢迎。符合条件的员工招募都是优先选择中央军的退伍兵。

而中央军之中的火枪兵,将陆续替换成义务兵。一部分将被送入皇家军校进修成为军官,一部分则退伍,一部分则转为义务兵。

紫禁城内,皇帝则在召开最高统帅部会议。

卢象升向朱由校报告着参谋部制定的军费裁减计划,“在裁减职业兵的同时,朝廷还将继续扩编两个骑兵师,从而建成十个骑兵师,一共五万兵力。再扩编五个野战炮兵团。从而增加到八个野战炮兵团的规模,拥有野战炮576门。职业兵规模保留为六万。”

“中央军现有火枪兵。则计划在两年内完成全部替换为义务兵。同时在两年内再建成十个步兵师,使步兵师数量达到二十五个。兵力二十五万。并且全面精简火枪兵装备,火枪兵不再装备铁甲以及皮甲,将火枪兵装备成本下降为每人五元,每月伙食、训练消耗维持在一元之内。”卢象升报告的装备成本非常低,只需要5块银元就能装备一名士兵。但实际上已经很豪华了,一把火枪的军方采购价只需要3元,另外2元则算入了军服、鞋袜之中。1元的每月消耗成本,伙食、火药是最大的消耗,但实际上1元还是很宽裕了。毕竟士兵每个月5角的伙食就非常够吃了,还荤素俱全。剩下5角主要是火药等方面的消耗。

“二十五个步兵师组建完成后,则对九边进行全面裁撤。而朝廷精锐作战部队则将由十个骑兵师、二十五个步兵师、八个炮兵团组成。预计每年日常军费开支为1200万元。同时海军每年军费500万元,则军费支出为1700万元。”

“另外每年组建十个生产兵团,每个生产兵团开辟一个十万亩的农场,前往边疆开垦荒地,采取半农牧、半军事训练的管理模式,使朝廷拥有一批二线部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生产兵团修改为十五个吧!”朱由校说道,生产兵团实际上就是后世那种模式,不过和明代的卫所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又是相同的,都是军事屯田。只不过卫所制度用的是军户,世世代代都是军户,这些军户要养家糊口,年纪一大也打不动仗,久而久之制度败坏是必然的结果。

而生产兵团用的是义务兵,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每年都能更换新鲜血液。十七八岁的年轻人没有养家糊口的负担,而且正好也是思想未成熟的阶段,更容易塑造,作战的时候敢打敢冲。

另外生产兵团的生产所得全部归朝廷所有,朝廷只负责给士兵供应伙食、衣物、装备,以及一些零花钱,逢年过节再发点年货之类的东西。农闲的时候训练,农忙的时候生产。产出完全可以维持支出,而且还将产生不小的盈利。

如果是在以前,这种模式下的士兵并没有太大的战斗力。但如今却是不同了,火枪兵训练两个月都可以上战场。这些生产兵团的士兵服役期为五年,队列、火枪使用都能训练到比较不错的程度。一旦发生战争,这些生产兵团全部都可以动员上阵。

另外大明要想向外扩张,也必须有大量的生产兵团,否则全靠民间移民,消化新领土的能力太差了。

要想某地区大量移民,起码得先有一个基础的东西。例如粮食供应,如果粮食供应不到位,根本没有能力移民那么多人过去。

如果依靠慢慢移民的方式,那么移民都是拖家带口的,而且没有组织、规划能力。远不如清一色都是劳动力的生产兵团来得有效率。

就如消灭了野猪皮的主力部队后,明军已经横扫东北地区,但目前也就只能恢复辽东地区的生产。明代的辽东,基本上也就是后世辽宁省这个区域。后世的吉林、黑龙江这些地方,现在想要进行移民却是困难重重,那些地区什么基础都没有,移民过去只能吹冷风。

先派遣生产兵团过去就不一样了,朝廷只需要运一年军粮过去,第二年就不需要再运军粮过去了。而且还有粮食产出,这些粮食就能养活移民过去的百姓。另外以生产兵团为核心,还能形成一个个城镇。城镇一旦形成,就可以大量向该地移民。把资源贫瘠、人口众多地区的百姓移民到那些地广人稀、资源丰富的地区,从而完成基本的资源配置。

而大明此时的最大问题,就是资源配置极度失调,让很多人没有足够的资源很好的生活。

内部的资源调整是一个办法,但通过扩张版图把资源做大也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未完待续)

喜欢重生明末当皇帝请大家收藏:(wuxia.one)重生明末当皇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