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明朝女人 > 第80章

明朝女人 第80章

作者:简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21:04:25 来源:免费小说

  “没出孝的时候,我就担心陛下忘了我们。等到哥哥封爵,我又担心是补偿,现在终于尘埃落定了。”常沁儿捂着胸口道。

  “放心吧,我早就说过,陛下是重情义的人。”柳娘安慰她道:“不过你也别放心的太早,太子早已成年,宫中自有妾室内宠,你虽嫁过去就是正妻,可也要防着那些人。你们家就婶婶一人,你肯定没见过这些。我家也简单,孙姨是真正的清净人。咱们交好的人家,少有内宅紊乱的,我看你最好让婶婶请几个精通内宅手段的,咱们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嘛!”

  “嗯,母亲和我说过了,嬷嬷也请好了。不过我想着太子是谦谦君子,心明眼亮,只要我谨守妇德,太子不会看不到,自会尊重待我。”常沁儿却是此时大妇最正常的想法,她既无独占丈夫的心气,也无干涉外事的野心,没事儿和妾室争宠做什么,做好正妻主母才是她的立身之道。

  柳娘想劝一劝她别太相信男人,可转念一想,她的态度才是最合适的,还是要对婚姻抱有期待。自己的想法与现世不同,自己能掌握其中平衡,可对常沁儿来说就是歪理邪说,别搞出个四不像来。想想徐达教导自己的大道直行,柳娘心想也许这样的生活才是好的。

  “你说的对。朝中上下都对太子殿下赞誉有加,陛下也十分器重太子,想必他定是谦谦君子,待人以诚。姐姐得此良人,恭喜,恭喜!”柳娘转过弯儿来,笑着恭喜她。

  太子大婚仪十分繁琐,也十分热闹。应天府都被装点成了红色的海洋,太子是第一个大婚的皇子,这场婚礼更是给后来皇子们娶亲立下典范。

  常沁儿嫁入东宫,对柳娘生活的影响就是她常去的地方又多了一个。和去常家的方便相比,去东宫程序繁琐多了,相比之下,去的频率就降低了些。不过去东宫这么多次,只有第一次太子特意等着拜见过一回,其余时候,柳娘都没有见过他,更别说其他外男了。柳娘对常沁儿掌家的能力拜服不已:“当真能做我姐姐了!”

  “好啊,难道你叫了这么久的姐姐,心里竟不认我?”常沁儿笑骂。

  “认,怎会不认!”柳娘求饶,与她将家中趣事:“孙姨终于怀孕了,她当年在乱军中伤了身子,这么多年才养好,也不枉她吃斋念佛这么久。可惜爹爹在北平练兵,把大哥也带去了,说不定不能亲眼看到这个孩子出世。听说北边气候恶劣,我爹、大哥他们不仅要训练士兵,修缮城池,还要迁沙漠移民驻守北平,加强防御。真是辛苦!我哥现在已经不吵着去军营了,还总写信回来让我给他寄护手油。姐姐还记得吗,我们一起做的护手油,最滋润保湿不过,还能治裂口。我最近又研究了一款治冻疮的……姐姐……姐姐……”

  “啊?”

  “虽然是闲聊,可也没这么无聊吧?你走神到哪儿去了?”

  “对不住,对不住,你刚刚说什么?手油是不是?给你爹和你大哥做手油,我听着呢!”

  “别瞒我了,说吧,你刚刚想什么呢?”柳娘端坐正脸,一副审贼的模样。

  “你说……我要是拜佛,能快点怀上孩子吗?”常沁儿试探问道。

  柳娘机警得看了看周围,她们姐妹闺房密语,没有留人伺候,身边也没有能躲藏人的地方。柳娘这才长吁一口气道:“你是太子妃!子不语怪力乱神!陛下改革礼俗,兴科举,抑佛道,陛下不信这个!他还做过和尚呢!你是太子妃,一举一动都有人揣摩,若是真信了佛道,不说在陛下眼中印象大跌,太子也要问罪于你。”

  “放心吧,我粗通医术,给你把过脉,你的身体没有问题。我也见过太子殿下,看他的面相也不是有问题的。别信那些民间偏方,真正的有才之士都在太医院呢。”柳娘恐吓过后,又温言安她的心。

  “唉……”常沁儿叹息,“殿下自然康健,是我……我总觉得对不住殿下。殿下为了长子嫡出,如今还让侧妃侍妾喝着避子汤呢。”

  柳娘吃惊,没想到太子真有这样的胸襟和见识,当真是谦谦君子。可谁让柳娘是太子妃的妹妹,自然只能站在常沁儿一边说话。“那也不能急,这是太子的关爱,是你的福气,也是正妻该得的待遇。三年无出才让侍妾有孕,这才是大家规矩呢。你别觉得对不住他,我看你的面相,多子多福,肯定能再说三年之内怀上!”

  第140章 燕王妃

  年初, 徐达又领兵作战去了, 他常年在外, 本无稀奇。只今年孙姨娘怀着孩子,恐徐达不能亲眼见孩子出世。孙姨娘年纪也不小了,这极有可能是她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孩子,全家都非常看重。

  谢夫人早就免了她早晚请安, 还是不是亲去房中探望。徐添福这个小家伙,走哪儿都是横冲直撞的,现在都学会在孙姨娘面前“稳重”,决不能像以前一样冲进她怀里。

  如今徐达和徐允恭都领兵在外,柳娘自持是唯一能主事的人,更是把小心谨慎发挥到了十二分。大夫和稳婆都备好了, 时刻关注着孙姨娘的动向。

  五月, 孙姨娘顺利诞下一子。谢夫人看着痛哭孙姨娘, 拉着她的手道:“妹妹终身有靠。”

  柳娘在一旁看着,心中感慨。此时女人这么重视儿子, 也不全是重男轻女的缘故,也许她们下意识知道男人靠不住, 只是没有形成明确的想法和系统理论。

  柳娘安排家中仆役好好照顾孙姨娘,自己则去处理外事,她年初派到仓山祭拜危素老大人的下属阿忠回来了。危素在大明官职最高是翰林学士, 且已被贬谪,徐家乃将门最顶层,两方看似不沾边。此时还没有武将文臣相互对立的情况, 前年皇帝为开国功臣封爵,文臣李善长位居第一,封宣国公,赐丹书铁劵,为六公之首。即便是柳娘的父亲徐达,那般功勋赫赫也只排在第二位。可见文臣并未掩藏在武将的光芒下。

  但这和柳娘派人祭拜危素有什么关系呢?危素一个去官贬谪的前朝老臣,并不值得身份显贵的国公之女惦念。只是危素在士林十分有名望,他之所以被贬官,便是因为“亡国之臣,不宜位列侍从”。被皇帝发配去守余阙墓,余阙亦是忠良气节之臣。当初陈友谅攻打安庆,余阙浴血奋战不敌,遂拔剑自刎,妻妾儿女投井而死,追随余阙遗志。当时的大元朝廷念其忠义,追封幽国公,谥宣忠。

  忠义是值得赞美的品行,不管余阙忠于哪一个,他终究不负所托。士林对余阙评级极高,现在危素一个前朝老臣去守余阙的墓,所带来的效应不知一加一那么简单。危素被贬谪,反而成了气节的代表。危素本就有才名,编纂过宋、辽、金史,他的史学造诣、诗词文章随着德行而拔高,在士林中达到鼎盛。

  年初危素病逝,柳娘遂派人致奠。危素年老无官,只有清名,若无柳娘派去的人,葬礼都不能办。阿忠留下银两,让危素得以灵柩反乡归葬,子孙无不感激。

  而阿忠给她带来的好消息不止这一个,“和州百户花渊波正为世袭武职一事四处找关系,见属下出自京中高门,便贿赂重金,企图顶替其兄承袭百户职位。花渊波老父、长兄、长嫂、侄儿皆亡,只有一个尚在襁褓的小侄儿。花家老母针线谋生,艰难养育。花渊波战场退下归乡,见此场景便想承袭兄长百户职位,养家糊口,也养育侄儿、奉养老母。”

  “当地衙门可有优抚?”柳娘问道。

  “自然有的,可和州府物价居高,孤儿寡母不易,几个死钱如何活得下来。”阿忠没说的是,过日子不只是钱的问题。若无花渊波在家,一个孤寡婆子带着襁褓孙子,还有钱,在这战乱刚刚平息的时候,不是三岁小儿闹市抱金砖吗?若要花渊波在家,他必须有一个能养家糊口的工作,兄长留下的百户职位正合适。

  “花渊波所求为何?”

  “花渊波原本已经补了百户,可年初下了武选法,他的位置就保不住了,正在四处疏通关系,恰巧属下路过。指点他事情捅破,和州府毗邻凤阳府,乃龙兴之地,应很快就会上大天听。”

  “如此甚好,没被人发现吧?”

  “主子放心,属下孤身一人前去,此行乃为祭奠老大人,所见之人仅危家人。花渊波为求私事,行止本密,只知属下出自京中高门,并不知是哪一家哪一户,且小人用了假名。”阿忠禀告道。

  “那就好,辛苦了,先去休息吧,领一等赏金,日后也要勤勉,小心谨慎为要。”柳娘打发了阿忠,心中暗自考虑。

  年初所下武选法规定,“凡武官亡故、老疾、征伤,以嫡长男承袭;嫡长男有故,即嫡长孙承袭;无嫡长子孙,或嫡庶子孙俱无,方许应继弟侄。若子孙俱幼,或母老妻女存者,并优给其家,待子孙成人,方令袭职。若母老妻存、无子孙弟侄的,亦优给其家。”

  优抚不必说,应该的。关键是武选法规定的继承顺序,嫡长子大于嫡长孙大于其他兄弟,这不仅仅是武官的继承顺序,也是朝堂爵位、皇室王爵的继承顺序。

  和州府乃是南直隶所属,皇室、众多亲贵发家之地,战死之人不计其数,像花渊波这样的人绝非特例,若能以花渊波为例,闯出一条“另例”来,日后大有可为。

  想要提高兄弟的继承地位,需要一点一点撬动。

  这些只是日常生活中很小的插曲,柳娘既然代替谢夫人掌家,忙碌自不必说。每日收到的消息不计其数,要从中挑选对魏国公府有利的,对她自己有利的提前谋划,也是十分辛苦的过程。

  五月中旬传来消息,徐达在岭北被王保保、贺宗哲包围,战败,损失兵将数万人。大明武将第一人的失利,让北伐是否值得的议论沸腾了。

  很多人翻出年初的君臣对话来,徐达自然是拥兵恃功,大言不惭:“今天下大定,百姓已安,北兵相继归附,唯王保保出没边境,今又遁居和林。臣愿率兵剿灭。”陛下自然是高瞻远瞩的:“王某沙漠穷寇,终该灭绝。其败亡之众,远处绝漠,以死自卫,困兽犹斗。可姑且置之不理。”

  可惜徐达这等无自知之明的臣子,自己不懂还要误导陛下,也不知是判断失误,还是想增加自己的功勋。“王保保狡猾奸诈,终必为患,不如遣兵剿灭,永清沙漠。”为了不伤重臣爱将的心,陛下无奈问道:“决意剿灭,所需几何?”徐达骄兵必败答:“十万。”陛下却慷慨大方下令:“兵马十五万,分三路进军。”

  故事十分精彩,语气神情兼具,连心理活动都有,就是当场见过君臣奏对的都没这么清楚。皇帝出自民间,对民间手段运用非常娴熟,有红巾军统一服饰凝聚人气,有白莲教做信仰掩护,还发生过月饼起义,百姓对军国大事也敢于议论。

  北伐失利是此时最大的新闻,可要酒楼茶楼人人都谈论此时也不容易,难道就没有其他事情可谈了么?柳娘敏锐的感觉到这背后有人推动。

  谢夫人深居内宅还不清楚情况,魏国公府被柳娘把得死死的。可宫中太子妃、常家婶婶就瞒不过了,纷纷请她前去商议对策。

  蓝夫人夫君已去,一个寡妇人家只能在危急关头豁出去脸面帮忙,现在情况未到此境地。蓝夫人叹道:“胜败乃兵家常事,不要听外面风言风语。你父乃当世名将,高僧曾为他批命,大富大贵长命百岁之相,千万不要自苦。”

  “婶婶放心,我省的。家里我都瞒着,母亲弟弟他们都不知晓,您也不必担心,一日败,日后不会再败。”

  蓝夫人安慰过柳娘,又去魏国公府陪伴谢夫人。柳娘把外面消息全封了,可长时间无人拜访,谢夫人也会起疑,柳娘只能拜托蓝夫人了。

  宫中太子妃也十分担心她,时常招她进宫说话,想用太子妃的身份给予庇护,让外面说闲话的人明白,徐达并未失势,皇家依然看重他。每次来了,太子妃也不说正事,只拉着她说一些家长里短,风景风俗,时间久了柳娘都替她觉得累。

  挥退宫人,柳娘握着她的手道:“姐姐放心,我相信爹爹,也相信陛下。爹爹是当世名将,对手也不可能是不堪一击之徒,互有胜败很正常。在沙漠中谁能比他做得更好?不身临其境,不知其中艰险,而今说风凉话的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可陛下不同,陛下重情义,能体察属下辛苦,我信陛下知道其中艰难,也信陛下和父亲几十年君臣情义,袍泽情深。”

  “你若能这么想,我就放心了,只前日又传回消息,曹国公所领东路军也败了,宫人都在说父皇气极,砸了御书房。”太子妃十分担忧,这不是火上浇油吗?一个败,两个败,曹国公可是陛下外甥,还被收为义子养育,这样的身份都让陛下气得砸了书房,可见败得严重。

  柳娘把头凑近太子妃耳边,轻笑道:“若只有爹爹败了,是他领兵不利,若曹国公也败了,就是战略不对了。说起来不仗义,可曹国公拜了我也稍稍放心了。”

  太子妃笑嗔几句,算是接受了她的歪理邪说。

  败军不止这一次两次,徐达所领中路军和曹国公李文忠所领西路军都败了,只有宋国公冯胜所领西路军胜了。即便胜了,两军损失惨重,不能再战。三军合兵,班师回朝,却在沙漠中迷路,断绝粮饷,士兵多饿死。此次大败,更是严重,出征时候北伐军有十五万,而今回来的不足五万,折损三分之二还多。徐达作为主帅,当负主责。

  第141章 燕王妃

  班师回朝之后, 朝中对赏罚功过的定论一直在争议, 不过这都与柳娘无关了。父兄回来了, 她就退回去,做她的闺阁少女。

  徐达是对此次北伐失利并非无动于衷,面对新生儿,徐达为他取名徐膺绪。膺, 胸也,义愤填膺,胸中全是义愤之气,所谓膺绪。

  徐达在家中也不像往年一样陪伴妻儿,享天伦之乐。总在书房推演军阵战况,不知是试图一雪前耻, 还是在总结之前的教训。

  孙姨娘得了这个名字心里气苦, 十分伤心把儿子生在了恶月五月, “刚出生就传来败讯,老爷定是不喜他了。”这话孙姨娘就算说也只敢悄悄和谢夫人说, 谢夫人与她感情深厚,闻言只得劝慰:“说的是什么话, 和一个小孩子有什么关系,五月出生的人多了,一年只有十二个月, 你让五月空着吗?膺绪出生的时候,老爷还没败呢。老爷之所以给他去这个名字,不过有感而发。做人儿子的, 让父亲取名祖纪念也是常有的事。你前别如此自苦,孩子虽小,也有感觉,若让他误以为自己娘亲都嫌弃他,岂不伤心。”

  如此可见谢夫人与柳娘真是亲母女,劝人都有一套。孙姨娘渐渐收了悲声,可心绪当真一下子转不过来。谢夫人和她同为深宅女眷,更明白她的心思一些,这些日子都在陪伴她,宽慰她。

  柳娘顺势接手了徐添福,小家伙也到了启蒙的时候了。柳娘拿着《训蒙骈句》教他,一句一顿,朗朗上口。正教得起劲,忽见徐允恭站在院外,神色不明的看着他们姐弟。

  柳娘起身迎了徐允恭进来,请他落座,笑道:“怎么着,大哥也想重学启蒙韵书不成?”

  徐允恭笑道:“以前不闻此篇,想是你废了大力气找来的。”他们武将之家,想要找文臣要点东西不容易,这样的蒙童书籍能要来,非关系亲密或下大功夫不可得。

  “自然是废了大力气的。”柳娘窃笑,对添福道:“你先去背三江四支,等背好了,姐姐再教你。”

  徐添福圆滚滚的一团作揖,和兄姊告别回到屋中念书,还特意把窗户支开,想看看兄姊说什么呢。可惜书房离院子太远,他们在亭中,只能看见嘴唇翻动,听不到声音。

  “这是我自己编的,当初大哥学骈文哭爹喊娘的,我学了之后赶紧把这些收集整理起来,想着给你用。没想到你课程结束的这么快,都没用上。不过没关系,你儿子肯定能用上!”柳娘见他脸色微沉,拐了他一个胳膊肘,问道:“怎么还生气了,我把添福打发走了才说的,绝没破坏你威严兄长的形象。”

  “原来是给我的。”徐允恭接过仔细翻阅,却见是新抄写了。

  柳娘会意道:“这是个给添福的,给你的那本我留着你娶亲的时候给嫂嫂呢,让她也知道你是个不通文章的,若能留给你儿子,就是一辈子的黑历史啦。”

  徐允恭哭笑不得,叹道:“就你有这些鬼主意。”

  柳娘突然转了神色,起身拍着他的肩膀,严肃道:“大哥,胜败乃兵家常事,没有人能是一辈子的不败将军。不被战场上的敌人打败,也会被朝中的政敌打败,或者被病痛打败,没有人一辈子都是打胜仗的。大哥这么年轻,第一次和父亲出征就能小有战绩,这已经很不错了。咱们先积累经验嘛,等日后经验丰富,就可独领一军!名扬天下,指日可待!”

  “没大没小!”徐允恭没好气的掀开她的巴掌,问道:“怎么突然说起这个来了。”

  “我这不是安慰你嘛!自从回来,爹和你的脸色一天比一天难看,爹把自己关在书房里推演军阵,你也不知把自己关在房里干什么。爹爹见多识广,我是劝服不了的,只能劝你了。”柳娘叹道,这次徐允恭回来之后,与柳娘生疏不少。开始时候柳娘以为是各人长大了,男女有别。可后来才发现他总是心情郁郁,私下里总奇怪的看着她和添福。柳娘把这归结为受打击的后遗症,徐允恭那么期待上战场,人生首次亮相却把伴随着父亲的惨败,自然不高兴。

  “没有的事儿!”徐允恭否认道:“朝中军中自有父亲料理,我操这个心做什么。”

  “那你闹什么幺蛾子?天天见我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的,我得罪你啦?看在你心情不好的份儿上我都不计较了,现在你说不是,那给我说清楚,我怎么得罪你了!”柳娘一听,气势汹汹的叉腰问道。

  “我……我这不是难过不好意思说嘛,行了,行了,打破砂锅问到底做什么。”徐允恭被问到难处,转身就要走。

  柳娘一个健步拉住他衣袖,“不成,今儿你要是不说清楚,甭想走!”

  两人拉拉扯扯,屋里背书的徐添福看见了,一溜烟跑过来,就踢徐允恭的小腿,他人还没徐允恭腰高呢,胆气倒是不小。

  “你们可真是亲兄妹,一致对外啊!”徐允恭气得口不择言道。

  柳娘突然灵光一闪,故意委屈道:“你还敢说,你出去这么久,是谁陪添福玩儿,是谁天天照顾他,添福不偏着我,难道偏着你吗?还敢凶我!我告诉爹去!本事没长,脾气倒长了。”

  徐允恭赶紧拦住,“哎呀,就你喜欢告状,我这不是话赶话到这儿了吗?别气,别气,别给父亲添麻烦了。”

  柳娘一双妙目死死盯着他,问:“那能和我说实话了不?”

  徐允恭犹豫,柳娘一把抱起徐添福作势要走。

  “说!说!说还不行吗?”徐允恭败下阵来,柳娘一吸鼻子,收了功力,对徐添福道:“小添福,乖乖回去背书。”

  “那大哥和姐姐再打起来怎么办?”小家伙歪着圆滚滚的脑袋问道。

  “就是打起来你这小个子也帮不上忙啊?姐姐厉害得很,你忘了姐姐和阿孟姐姐打架的时候,多威武啊!”

  徐添福对打架还没有明确的定义,家里很多时候都有切磋,他着急忙慌跑过去劝架的时候,敌我双方反而一致笑话起他来了。徐添福也慢慢明白“威武”的打架是好的,“红着眼睛”打架是不好的。听柳娘这儿一说,放心去背书了。

  打发了徐添福,柳娘威严坐着,跟青天大老爷似的,颔首道:“说吧。”

  徐允恭结结巴巴半天,挤出几个字,“你知道我们不是亲兄妹吗?”

  “胡说!我是爹的女儿!”柳娘立刻反驳,然后反应过来不对,“你也是爹的儿子,别担心,是不是有人和你说什么了,肯定是他们瞎说。你是嫡长子,日后是要继承爵位的,爹怎么可能任由旁人血脉玷污。”

  徐允恭头上青筋直冒,看着柳娘同情的眼神,好像再说“我终于知道你为什么心情不好了。”

  “不是!我是说我们不是同母所出!”徐允恭低声吼道。

  柳娘淡定挥手,长出一口气,拍着胸口道,“嗨,吓我一跳,我就说咱们肯定都是爹的孩子。至于不同母,本来就是啊。每年过年祭祖的时候,娘都要领着我拜张夫人的牌位啊,那才是你亲娘。我听娘说祠堂里也有张夫人的牌位,你每年祭拜难道没看见吗?”

  “你知道?你怎么知道?不对,为什么没人和我说啊?”徐允恭大吃一惊,没想到自己纠结了这么久的问题,难道是人人都知道的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