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明朝女人 > 第58章

明朝女人 第58章

作者:简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21:04:25 来源:免费小说

  “忘了太傅说,你是太子不是君子,姐姐往日教你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你怎么只听一人的声音。还说这些迂腐陈词,连自己动脑子都不会了吗?”柳娘厉声打断,叱问道。

  “我……我……大姐姐,我不知道。”太子可怜巴巴的看着柳娘,他在柳娘跟前不敢摆太子的架子,连自称一声“孤”都从未有过。

  “姐姐问你,朝廷上有刑部、有大理寺、有御史台,为什么还要有东厂稽查、锦衣卫审理?”柳娘放柔声音,循循善诱。

  “因为……成祖不信任他们?”太子不确定回答道。

  “对,以为成祖不信任他们,那成祖为什么不信呢?是成祖心胸狭隘,喜好猜忌吗?”柳娘再问。

  打死太子他也不敢说这样诽谤祖宗的话,冥思苦想半天,道:“是……是大臣们做不好事情吗?”

  “对,因为朝臣做不了事!”柳娘鼓励他继续说,“那为什么朝臣做不了事?”

  “这个……这个……”太子支支吾吾答不出来,柳娘斩钉截铁道:“因为他们有私心!”

  “刑部、大理寺、御史台,都是科举出生的文人,他们占据朝堂,同年、同乡、门生互相结成朋党,官官相护,欺上瞒下,蒙蔽圣听,这才有厂卫出现,限制朝臣。而今科举出生的文人更了不得,自己内部都要分成几派相互厮杀,如今风头正盛的不就是东林党人,内阁中都是他们的人。把持着朝政,威胁父皇,你我也被他们视作掌中玩物。”若是朝政清明,自然不用另外设立监察机构,独立成制的御史台足矣。可大明如今的形势,哪里有这个条件。这些“但是”“然而”的话就不说了,免得扰乱太子思绪。

  “厂卫是用来监视、限制文人的,在他们嘴里当然没有丝毫好处。什么欺压百姓、收刮民脂民膏,都是放屁!厂卫从来对付的都是官场中人,没事儿去和老百姓打什么交道!”柳娘愤愤不平道:“没有了厂卫辖制,你可知大明如今败坏到了什么程度?”

  “国库里空荡荡的能跑马,后宫中母后也厉行节俭,不饰金玉,是朝廷没有收税吗?崇祯三年,父皇才加了‘辽饷’,百姓早已困苦不堪,咱们的日子却越过越艰难。宫中供奉,有时甚至比不上信王府。你出生在宫中,恐怕不知道皇伯父在的时候,咱们的日子有多逍遥快活。”

  “这些税收,百姓的血汗钱都到哪里去了?皇伯父在的时候,天下税收由宦官监督,国库丰盈,对建奴用兵、赈济灾民,都从茶盐铁税中出,都是太监给咱家搂的银子。只拿茶税来说,万历年间只江浙一省茶税就有贰拾万两白银。父皇登基之后,东林党人自称君子,不会贪墨国家一分一毫,可自他们接掌茶园之后年年报灾。今年的茶税已经统计上来了,你知道有多少吗?”

  “十二两!”柳娘重重哼了一声,“十二两!这些文人真有脸写上去,十二两!当年的二十万两让他们吞得只剩十二两,还有脸在父皇面前哭诉,要求赈济。颠倒黑白,滑天下之大稽!这样的人,与你的太傅就是同窗同年,少不得在你耳边哭诉什么流民乱匪,灾荒连年。我在江浙也有封地茶园,今年茶园收上来的银子,足有五万两。这还是我一人封地里的茶园收入,江浙是多大的地盘,朝廷怎么就收不上来税呢,钱都到哪里去了?”

  太子被连连反问镇住了心神,可他有了先前在乾清宫的经验,努力不让自己陷入柳娘营造好的氛围中,跳出她的思维套路,问道:“君子耻于言利……”

  这傻孩子,明明自己也参与了他的教育,怎么一两年不盯着,人就完全跑偏了呢?

  “耻于言利,对建奴用兵的军饷从哪里来?赈济百姓的钱粮从哪里来?好吧,建奴、流民都离你太远,那你吃饭穿衣总要银子吧?你可还记得五岁的时候,宫人敬上了一篮樱桃,那早春的樱桃何其难得,这些年再也没吃到过吧?这就是差距!”

  太子还想用君子不贪口腹之欲来说服自己,可是生日时候宫人供奉的樱桃真的特别好吃,即便他记忆力有限,也清楚得记得那樱桃的美味。

  太子被柳娘今日的震撼教育打断了心神,往日所思所想似乎都是错的。当年他刚刚接受太傅正式教导的时候也有这样一段日子,太傅说的和大姐姐说的有很多不同。可他还记得大姐姐的叮嘱,未曾把那些“小小”的不同说出去。而今又接受大姐姐教导,那些记忆似乎又回来了。太子觉得自己的脑袋晕乎乎的,需要回去好好想想。

  柳娘把太子安置在临时寝殿中,才施施然到了乾清宫正殿。

  承景带着一个盒子进来,福身禀告道:“主子,锦衣卫已抄了姚明恭一家,关进诏狱。外面正纷纷扰扰,准备上书救人。砍杀的三名大臣尸身送回府邸,家人已收敛,俱是东林党人。杜勋公公已经重整锦衣卫,高启潜公公也重掌东厂,皇城护卫在这两人拱卫之下。”

  承景乃是柳娘的贴身宫女,负责对外联络事宜。柳娘既然生在这风雨飘摇之时,就不会坐以待毙。宫中有太康、承景、沉水、玉具四位大宫女,都是身家清白身世可怜之人,有被乱匪迫害的,又被贪官逼得家破人亡的,什么人都有,最后汇聚在柳娘身边,经过层层选拔,教导出的精英人才。太康被柳娘送给了周皇后,周皇后如今十分信任她,行事都愿意和他商量。

  柳娘还有四位太监是她准备用来取代现今诸位首领太监的,定光、含光、流光、步光。定光已经做了杜勋的副手,协助他处理锦衣卫事务。剩下的人还分散在各处,除了他们柳娘还在封地准备了一大批人。

  今天这一幕,柳娘从生出想法到准备妥当用了五年,推演的无数遍,每日做梦都在揣测各方可能的反应。崇祯吞下的药丸,是柳娘几世智慧的结晶,太医只会查出是中风,一颗药药效可达一年,就算有太医院和周皇后的努力,柳娘随时监控着,绝不给崇祯康复的机会。

  而今是崇祯十年,大明那些战将还未被刚愎自用、多疑猜忌的皇帝逼死;农民起义虽如火如荼,但还有挽救的余地;后金皇太极称帝建国,但内部矛盾重重,还是四大贝勒面南共同理政。事情是这么糟糕,可以一切都还有挽回的余地。

  行动早了,柳娘年幼,威望声势不足以驾驭;若是再不行动,等到松锦之战打光了大明最后一口气,等着这些蛀虫掏空了大明江山的底子,那就真的回天乏术了。

  崇祯甚至不能死,他是二百年大名气运的最后凝结,是“名正言顺”,是“天下大义”,不论是闯王李自成,还是关外后金,没有人比崇祯更能代表正统。若是他一死,幼主登基,朝臣就更有把持朝政的权利,幼主不能亲政,名目都是现成的。

  所以,柳娘只能让崇祯病倒,把权利移到自己身上,趁着太子年幼,还不能做主的时候,接手他的教导。

  第105章 公主命

  “盒子里是什么?”柳娘在心中发了一通牢骚才问道。

  承景奉上盒子, 道:“锦衣卫指挥佥事蔡吕林的折子。”

  “嗯, 我瞧瞧。”柳娘接过, 虽然锦衣卫被大幅度打压, 但是建制仍在。大明武职乃是世袭, 这些人不做锦衣卫又能做什么呢?军户的身份摆脱不了, 入五军吗?死得更快。所以,没有人比锦衣卫更希望有一个“救世主”出现,重新启用、重用锦衣卫。

  大明锦衣卫直接对皇帝负责, 但是皇帝身边包围这內侍宦官, 有时候锦衣卫都不知道从太监嘴里说出来的话, 是皇帝的意思, 还是太监的意思。这就形成了实际上的锦衣卫指挥使对太监负责的现状。名义上锦衣卫和东厂互不统属, 实际上锦衣卫想要做事, 想要得到皇帝欢心,就要讨好太监,成了宦官实际上的下级。

  柳娘曲指敲着装密折的盒子,沉吟道:“指挥使名存实亡, 同知二人, 一为外戚,一者老迈,实际权利就在两个佥事身上, 现在佥事位置上还只有他一人。告诉蔡吕林,别和杜勋争权,顺从他, 监视他,杜勋做不了锦衣卫指挥使。拉拢麾下两位镇抚使,十四所的诸位实权千户也不许怠慢,银子从我私库出。”

  柳娘一边想一边说,说完让沉水整理成书面命令,签字盖章之后,由承景原路送出。

  在太子面前,柳娘一个劲儿的说东林党的不是,趁机扩大成文臣的不是,读书人的不是。事实上事情分两面,东林党人的确可恶,袖手闲谈,空谈误国,全无实干。可东林党中也有能为之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真正的君子。只是这样的君子太少,在历史洪流中几乎不见,就不要说出来扰乱太子的思绪了。

  另一方面,不是只有东林党人才会误国,太监也会,尤其是权利大的太监。对皇帝而言,太监是平衡文臣武将的一把利剑,这把剑用不好,也会割伤自己的手。历史上难道没有太监当皇帝吗?魏武帝的祖父就是太监啊!英宗时期,宦官曹吉祥也盼着走魏武帝的老路,发起过宫变叛乱。

  所以啊,大哥别说二哥,五十步别笑百步,太监、东林党人,都可能是亡国的凶手。偏偏柳娘现在手上能用的也就他们了,在悬崖上走钢丝,用人啊,大学问。

  柳娘让承景奉上后金资料,现在大明人人需轻蔑的称其为“建奴”。

  柳娘正在看这些资料,高启潜回来了。

  “高公公来了,坐,沉水,看茶。”柳娘热情的招呼高启潜。

  高启潜却十分恭敬,他出去转了一圈,就看清的事实。现在东厂名义上是由他掌控,实际上底下那些档头、番子都听公主号令,自己这个厂公当真成了长工。高启潜想了想跟在身边的定光,坤仪公主说的很客气,把定光当成徒弟来带,让他弟子服其劳。可这年头教会徒弟饿死师父,自己要怎么才能打动坤仪公主,保住身家性命呢?定光有跟随公主多年的情义,自己有什么?资历吗?

  高启潜恭敬道:“回禀公主,东厂一应人等已清查完毕,俱等待公主号令。”

  “嗯,高公公是父皇老臣了,你办事,我放心。”柳娘颔首。

  “老奴恨不能时时为公主分忧,虽是一把老骨头,力有不逮,不过这宫中上下,老奴都是熟悉的。”高启潜谄媚道,急切的表达自己的诚意。

  柳娘一遍听高启潜介绍收服东厂的具体事项,一边接过沉水奉上的密折,折子里写的就是高启潜正在说的。锦衣卫和东厂相互渗透,两者在京城的势力达到这样密集的程度。野史小说上描写皇帝能知道大臣晚饭吃什么,绝不是夸大。

  “高公公辛苦了,在本宫看来,你的本事可不止在内宫。听说你素知兵事,而今建奴在关外气势汹汹,不知公公何以教我?”柳娘对照一听,发现高启潜基本没说搞鬼,是个看得清形势识时务的俊杰,因而笑问他对后金的看法。

  “老奴那个牌面上的人,敢在公主面前说教。”高启潜惶恐的站起来,他想要投诚,可这橄榄枝伸出来的太快了,完全不符合宫里弯弯绕的套路。难道不该云里雾里说一番似是而非的话,先敲打他,再重用他吗?这种熟悉的手段,才是最有效的。

  多亏柳娘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不然就没有后续了。现在大明江山摇摇欲坠,哪还有玩儿阴谋斗争的时间。

  柳娘把手上的折子递给高启潜,上面写的是后金情况。

  高启潜越看眼睛瞪得越大,这上面的消息详细得令人害怕,难道在后金公主还有一套自己的情报体系?怪不得!东厂有那么多她的人,想来锦衣卫也是如此。高启潜越看越觉得眼前的坤仪公主深不可测,看在同事多年的份儿上,高启潜觉得有必要提醒一下杜勋,不可小瞧了公主啊!

  拜后世“秘史”“演绎”的福气,柳娘对后金的历史比对大明崇祯年间的历史还要熟悉。一个是垂垂老矣的夕阳,一个是朝气蓬勃的朝阳,即便有民族隔阂,当年的柳娘依然喜欢后金。

  现在不一样的,身为大明公主,他们只能是建奴。

  “公主高瞻远瞩,满朝无人能及。”高启潜先拍马屁,见公主一副看好戏的模样等着他的高论,连忙组织语言:“建奴关外野人,贸然称帝建国,上苍不佑。建奴野蛮,兵力分散于各旗主,若能行挑拨离间之计,大有可为。”

  “公公与我想到一处去了,当年建奴不就是用一招反间计,令父皇杀了袁崇焕吗?”柳娘轻笑,“建奴大汗皇太极乃是前大汗□□哈赤第八子,上有长兄,下有老汗王疼爱的幼子,如今战功卓著的幼弟,他的汗位,来路不正。大贝勒代善乃是□□哈子长子,素得人心,又有战功。幼弟多尔衮战功赫赫,却是□□哈赤最后一个大福晋阿巴亥的次子。当年阿巴亥是被皇太极为首的四大贝勒威逼自尽的,多尔衮想来不知道这件事情。若是有人告诉他这杀母大仇,他刚灭了朝鲜,声威正隆,难道会忍吗?”

  当然,这是基于事实的胡说八道。皇太极的皇位稳稳当当,别看有那么多戏说,正史上□□哈赤的继承人只有皇太极一个。皇太极能征善战,更重要的是他有政治头脑,他此时能带领后金走向辉煌的关键人物。

  当年□□哈赤死后,有四大贝勒和四小贝勒,身份最高。四小贝勒即阿济格、多尔衮、多铎、济尔哈朗四人,别说什么身份高啊、□□哈赤喜欢啊,都没用,他们太小。□□哈赤死的时候这些小毛孩子都没有战功,怎么可能继任汗位。后金在创业之初,比谁都实在,能打的才能做头儿!再说四大贝勒: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阿敏是舒尔哈齐(□□哈赤弟弟)的儿子,基本被剔除继位资格;莽古尔泰鲁莽,除了打仗什么都不会,性格决定他绝不会成为汗王。最有可能的代善内帷一团乱,还曾与□□哈赤后妃有染,尔后他大度的说自己什么都不争了,最后以和善不争保全自己。

  在搞阴谋的时候,有当没有,没有当有,颠倒黑白、无中生有才是好间谍。就把那些后世的演义提前四百年吧:四大贝勒之争,阿巴亥死亡之谜,多尔衮与庄妃有染……演绎能让历史更精彩。

  “公主英明。”高启潜叹道。

  “建奴与我中原不同,礼仪败坏,纲常沦丧,汗王可取多个妻子,如今皇太极最宠爱的妻子是博尔济吉特氏,被封关雎宫宸妃。皇太极的后宫多是蒙古小王、满洲旗主之女、之妻,若能挑拨得当,一个独宠的汗王,总是容易引起其他妃妾不满。”

  “公主说的是。”

  柳娘说了这么多,最后一句是关键:“本宫正缺一个主持对建奴用计的总管,高公公可有人才推荐?”

  高启潜扒着指头算了一圈,这个职位不就是为他设的吗?刚刚还在想怎么才能赢得公主欢心,不被只当了一天的徒弟定光顶替。现在好了,不用想了。

  高启潜并未挣扎,他的靠山正躺在床上,不知是被谁气病了。“奴婢愿往。”

  “高公公乃是父皇心腹之人,父皇曾对本宫说,愿任你为督军,督促宁、锦前线,本宫也是这样认为。你到前线之后,也正好对建奴用计。”

  高启潜起身拜倒,这才算心服口服了。当年崇祯皇帝有意任他为督军,后来被人否决了,高启潜一直找不到敌人。现在兜兜转转又回到这个起点,高启潜欢喜不尽。

  “用计,公公是老手,我没有什么要叮嘱的。只是多说一句,到了前线,你是辅佐协助孙承宗,一切军务大事,皆由他安排。你虽为督军,但若是说的和孙将军不一样,本宫只信他。你可明白?”

  “老奴明白,必定兢兢业业襄助孙将军,不敢自恃内臣,不敢越俎代庖。”

  “就是这样,你带着东厂麾下人马去,好好辅佐孙将军。”

  “是。”高启潜恭敬答道,心里其实已经笑开了花。作为督军,每次行军都会被告诫不可逾越,可每次上位者信任的依旧是他们这些督军。连东厂人马都派出了,自己手下有兵,比什么都强。

  高启潜以为这又是一次雷同的督军经历,很快他就发现不是了。

  第106章 公主命

  早上, 柳娘做了最后的挣扎, 无果, 给崇祯下药。崇祯病倒, 柳娘上午与大臣争吵、安抚周皇后, 下午与太子朱慈烺交心, 引导他思考。见缝插针陪周皇后用过晚膳,期间不停劝她保重身体,为儿女坚强, 保护好丈夫, 不受外臣干扰, 再次强调“我们一家人”的概念。到了晚上见了高启潜, 安排他去前线督军顺带搞间谍活动。

  然而, 这一天还没有完, 柳娘接到急报,她派去朝鲜的人回来了。

  “李倧怎么说?”柳娘迫不及待的问道。

  “这是朝鲜王给公主的回复信函,请您过目。”沉水为柳娘检查后打开信件。

  朝鲜国王李倧乃是柳娘的目标之一,去年皇太极亲率十二万大军进宫朝鲜, 朝鲜国王李倧不能敌, 往南汉山城。随即皇太极率兵包围了南汉山城。在数次交涉之后,李倧于今年正月三十穿青衣出城投降,到达三田渡, 向皇太极行三跪九叩之礼,正式城府于大清。在整个过程中,朝鲜数次向大明求救, 一直寄希望于明朝援手施救。

  “丁丑下城”盟约订誓,约定朝鲜从此脱离大明,成为大清属国。国王李倧的长子李溰、次子李淏、三子李濬赴大清都城盛京作为质子,期间奉送金银财宝美女仆妇不计其数,更重要的是,大清要求交出亲明的所有官员。李倧作为亡国之君又有什么选择呢?

  但是,朝鲜对大明一直十分怀念亲厚,即便大明没有去救他们。此次战败于大清,也被称为三田渡之屈辱。若是没有柳娘横插一脚,他们再恨,也只能恭迎清朝的统治。如今朝鲜仍旧阳奉阴违,李倧护着亲明的大臣,诸如金尚宪、沈器远等高官都躲过了清朝的清洗。

  想到这里,柳娘就对袁崇焕恨得牙痒痒,他为了专权,矫诏杀了毛文龙,若是有毛文龙牵制,大清如何能灭了朝鲜。也许这样说也不对,大清不是没事儿干打仗玩儿,打赢了之后,朝鲜依旧是李氏王族的。他们要的是无后顾之忧,放心把大量兵力投入到对明战争中。若是毛文龙还在,有他牵制,辽东前线压力骤减,大明局势不至于这么危急。袁崇焕杀毛文龙是错,崇祯杀袁崇焕更是大错,一错再错,柳娘只恨当时年纪小,无法阻拦。

  算了,事情已经发生了,还想这些做什么,柳娘专心看李倧的信函。李倧信中称此次战败为“三田渡之屈辱”,透过信纸都能看到他咬牙切齿的模样。李倧对大明没有及时救援表示理解,强烈表达了对大明的向往和对大清的鄙视,希望柳娘能出兵出粮,帮助他收复失地。满纸的犬羊夷狄、胡皇、虏使,几次大战,朝鲜对大清的确有很深的民族仇恨,对大清的统治也十分不满。

  柳娘看的好笑,问信使道:“李溰、李淏、李濬兄弟几人呢?其他朝鲜质子呢?”

  “李溰三兄弟乃是去年大战中身份最高的三位公子,并无其他王族公子陷落盛京。还有王族女子下嫁建奴各旗主为妻妾,并不在朝鲜王考虑之中。朝鲜王一再要求属下禀告公主,请公主出兵助其收复旧地。”

  也是,在家国面前,女子是微不足道。在柳娘的印象中,朝鲜多数王族女子都没有生下子女,只有嫁给多尔衮的那位,剩下了多尔衮唯一的女儿东莪。既然朝鲜王不在意,柳娘也不会多管闲事。

  朝鲜还是以往的性子,虽然对大明十分亲近,但说到实际利益的时候,已经习惯了大明承担所有,他们兜揽面子。而今大明哪儿有这份精力和钱财?柳娘当家做主,十分反感朝鲜王族做派。可是反感有什么用呢?柳娘亲笔给李倧回信,附送财物,告诉他多练兵,李溰等人大明可以帮他们救出,只要他能守住故土。

  柳娘盼着朝鲜能在后方牵制大清,只能对朝鲜表示亲热。个人观感微不足道,柳娘连信都不会让沉水代笔,落款还特意写下“亲笔”二字。又叮嘱送信的人多多说大明的不容易,如今形势复杂,给他们的那些银钱,已经是从牙缝里寄出来的。

  处理完朝鲜王那方的事情,已经是戌时三刻,柳娘吩咐道:“挂舆图。”

  沉水看了一眼滴漏,劝道:“主子,夜深了,先睡吧,明日还要上朝呢。”今日送进来的信尤其多,可知外面究竟乱成什么样子了。

  “无妨,先挂图,不看一眼,我心里难安。”柳娘长叹一声,怪不得历代皇帝短命呢,这种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还间或忧心烦闷直掉头发的工种,真是要命!

  沉水劝不住,只的高悬舆图,又拨亮了灯芯。

  柳娘看着全国地图,名义上在大明控制的地方,各地都有代表危险的红色标志,农民起义四面开花,幸好现在军队还能勉强镇压。洪承畴已经入川,清剿李自成起义军;抗辽前线有孙承宗,他是一员老将了,发掘过马世龙、袁崇焕等人,只要不朝令夕改,让他改戍他方,前线无虞。东南时不时有倭寇轻饶,自崇祯登基以来,又闭关了,万历年间建立起来的大好经济局面基本覆灭。

  北方各种颜色的线条交织在一起,农民起义、大清、藩王、本地军阀势力……南方相对平稳,但那是东林党人的老家。柳娘怔怔拦着这熟悉无比的地图,心想,能迁都南京吗?

  念头一闪而过,现在不是说这些的时候。

  扒着指头算一下,对大清的离间已经有高启潜去做,背后的暗棋朝鲜也准备好对策,现在该做的是安内,攘外必先安内!

  “成了,睡吧!”明天还要早起,面对满朝的“忠贞义士”呢。

  第二天早朝,柳娘穿着公主大礼服,在龙椅旁边安放了两个小小的椅子,代表太子和自己的地位。柳娘牵着朱慈烺,踏着太监的高呼声,缓缓走上丹璧,分左右落座,看和底下面色严肃的大臣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