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明朝女人 > 第57章

明朝女人 第57章

作者:简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21:04:25 来源:免费小说

  柳娘起身,亲自斟茶给崇祯,尔后如平常一般帮他整理奏折。

  刚刚才被顶撞,崇祯心有疑惑,不愿柳娘再接触奏折,笑道:“我儿累了,先回内宫歇息吧。”

  柳娘顺势丢开奏折,叹道:“父皇还没喝女儿的赔罪茶呢。”

  皇帝无奈嗔她一眼,举杯干了杯中茶水,“怎么是蜜水?当朕是你不成,小孩子家家爱甜。”

  “父皇每日批折子到深夜,瞧瞧眼睛都红了,蜜水清热降火,父皇多用些。”柳娘还拉着皇帝扯闲篇,几句话之后,皇帝突然仰面倒在龙椅上,喉咙发出咯咯咯咯的声音,双手剧烈震动。

  柳娘没有理会突然发病的皇帝,从容的拿过那个装蜜水的杯子,用绣帕仔细擦干净,把帕子撞在袖笼里,尔后从自己早就泡好的茶盏中匀一些茶水到崇祯的御杯中。又把刚刚翻看过的奏折打开其中一本,摊开放在桌面上。

  布置好一切之后,柳娘才大声惊呼:“来人啊!快来人啊!父皇被气病了,父皇被气病了。”

  守在外面说笑的高启潜、杜勋、曹化淳等人大吃一惊,以往坤仪公主在乾清宫,总能逗得皇帝哈哈大笑,不论朝政有什么烦恼都忘得一干二净,他们这些內侍也放心大胆在说笑。今日是怎么?高启潜等人脸上的笑意未收,就急冲冲跑进内殿。

  “高公公快来,父皇看了姚明恭的折子,气得仰面倒下,再也唤不醒!”柳娘快速交待的事情始末,道:“高公公、杜公公、曹公公,几位均是父皇亲信之人,我往日也待之如叔伯,今日出此大事,全赖你们周全。若有什么需要我做的,你们直说就是。”

  高启潜等人面面相觑,自崇祯登基以来,宦官势力打压到历史新低,东林党人全面崛起,他们这些太监已经失去了前辈们干涉朝政的荣耀,完全论为皇家家奴。更可怜的是,他们的主子并没有保护他们的能力。若是崇祯倒下了,他们这些人就只能陪葬皇陵了,外面的东林党人是不会放过他们的。

  高启潜作为三人中地位最高的,出列一步道:“奴婢听公主吩咐。”高启潜侵淫斗争几十年,柳娘没有第一时间叫太医,第一时间吩咐他们通知后宫朝臣,明显是有自己的打算。回想一下,坤仪公主作为嫡出公主,素受皇帝宠爱,对他们这些太监也有好感,并不刻薄。若是有她作为缓冲,宦官一党的势力极有可能恢复。胆大包天的高启潜也没想到柳娘究竟有多高的目标,只以为她想争取更大的权力。

  “尔等乃我皇室家人,我信你们。”此时家人有下仆的意思,当然也可以理解为亲密。柳娘颔首道:“曹公公速召太医,召朝臣,通知母后、弟弟。”

  对崇祯最忠心耿耿的曹化淳退下办事,柳娘半坐在龙椅上,让崇祯的头靠在自己瘦弱的肩上,泣道:“高公公,父皇是被姚明恭气坏的。此仇不报,枉为人女,而今朝中尽是东林党人,都靠不住,而今只能靠我等众志成城了。”

  高启潜还是恭敬的低着头,等着柳娘的命令。

  “高公公,召集锦衣卫,姚明恭抄家,下诏狱。”柳娘恨声道。

  高启潜大喜过望,自皇帝登基之后,厂卫废弛,到如今已经十年了。若不是宫中还要用內侍,若不是大明武职乃是世袭,锦衣卫和东厂就要没人了!想想当初赫赫扬扬的场面,想像从太/祖、成/祖建制以来的辉煌历史,高启潜心跳的砰砰响,坤仪公主抛出了一个他不能拒绝的诱饵。

  可是高启潜忍住了,躬身问道:“陛下似乎对厂卫有所误解……”若是皇帝醒了怎么办,他们这些听公主话的人岂不是都要去死。

  “而今父皇病重,乃中风之象,国不可一日无君,自然该由太子监国。”而太子是她的亲弟弟,素来尊重她。柳娘从腰带上解下一块金牌,这是崇祯赐给她的,这枚金牌可调动厂卫。柳娘摩挲着上面的花纹,半响把金牌递给了他。

  高启潜跪地高举双手,恭敬接过,自去处理。

  崇祯被搬到床上,柳娘坐在床边等众人来。

  不一会儿,周皇后哭着来了,扶着她的是柳娘的贴身宫女太康。接着朱慈烺、朱慈炯、朱慈照、朱慈焕和长平公主都到了,尔后就是诸位朝臣。

  周皇后靠在宫女身上,哭得不能自已,朱慈烺等皇子公主也哀戚而茫然的看着殿内忙碌的众人,只有大臣们貌似安静的跪在殿中。

  太医先给皇帝诊脉,得出结论:“陛下劳累过度,风痰上扰,急怒攻心,乃中风之兆。”

  “别说这些有的没的,过不可一日无君,先就醒父皇再说。”柳娘毫不客气的打断,她这位坤仪公主在宫中素有权威。

  太医叩首道:“需金针刺穴。”这是危险到了极致的时候才用的险招,有很大的风险。

  “行针!”柳娘斩钉截铁道。

  “公主且慢!”范景文高呼道:“公主不可,陛下龙体何等贵重,怎能由一太医贸然行针,当有太医院诸位会诊……”

  “住口,中风是何等急症,哪里等得到会诊。你分明是不想父皇好了,气得父皇倒下的就是姚明恭,本宫倒忘了,你和姚明恭素来交好,倒是一丘之貉!”

  “公主此言大谬,臣自万历四十一年入仕,忠心耿耿……”范景文乃是正统进士出身,论口才绝不会输给一个小姑娘,马上就要展开他精彩的言说,准备用熟悉的套路,驳斥公主的错误。

  “杜勋何在?”柳娘没给他发挥的机会。

  “奴婢在。”一直隐在阴影中的杜勋一甩拂尘出列。

  “拖下去!下诏狱!彻查!”柳娘三个祈使句并用,杜勋是半事老手,完全没给范景文喊冤的机会。直接堵嘴,两个身强力壮的太监迅速拖他出去。

  “公主这是做什么?范大人官居二品,乃是朝廷栋梁,岂能如此冒犯。陛下龙体微恙,尚有太子殿下……”

  “范景文居心叵测,阻劳父皇治病,行同谋逆,当斩!而今关押诏狱,不过为查清背后主使,若有求情者,同罪论处!”柳娘厉声道,说的话一句比一句吓人,“太子,你赞同本宫的话吗?”

  朱慈烺低头抱拳,“全凭姐姐做主。”

  “荒唐,荒唐,我大明二百年光阴,何曾有过干政的公主,当真是武曌再世,太平重生……”

  这大臣慷慨激昂的台词还没说完,柳娘一挥手,一身飞鱼服打扮的锦衣卫就列队而出,长刀出鞘,鲜血迸溅,人头落地。

  “啊!”内殿顿时响起尖叫声,本就摇摇欲坠的周皇后晕倒在太康身上,朱慈烺也反过身假装没看到,身子不停瑟瑟发抖,其他皇子皇女更是尖叫晕倒。幸好柳娘早有准备,宫人及时扶住他们,鱼贯而出,送这些贵人回内宫。

  “愣着干什么,还不快行针!”柳娘怒喝一声,发愣的太医马上集中精神行针,头上豆大的冷汗不停冒出来,深怕气头上的坤仪公主下一个出气但就是他。

  “苍天在上,昭昭日月,公主滥杀朝臣,当真不把天下读书人放在眼里,我等……”

  又是一个话没说完就被砍了脑袋的人。

  接连砍了三个人,乾清宫内殿鸦雀无声,银针落地可闻。

  內侍两人一组,拖着那些人的尸身离开,很快就有宫女洒扫,换了地毯,重新点上熏香。一切有条不紊,呈现出不正常的熟练,仿若这些都已演练过千百次。

  伴随着清扫细微的响动,太医颤抖的声音响了起来,“陛下,陛下……”

  第104章 公主命

  “父皇醒了?”柳娘一把抓住崇祯的手, 激动问道:“父皇有何吩咐。”

  崇祯喉咙发出沙哑的呵呵声, 无法说话。

  柳娘却神色认真的听着他不成语调的音节, 道:“父皇放心, 李自成已被包围, 遁入深山, 不会在威胁大明江山社稷。姚明恭党同伐异,诬陷领军大臣,儿臣已令锦衣卫抄家下狱。如此乱臣, 逼得父皇重病若此, 不杀不足以泄儿臣心头之愤!”

  “是, 是, 儿臣明白。”

  柳娘演着独角戏, 周皇后忘记的了哭泣, 太子也眼巴巴的看着,好似柳娘说的真是皇帝的意思一样。

  跪在下首的李标忍不住膝行两步,谏言道:“公主殿下容禀,陛下病重, 难成语调, 圣意难明,公主殿下何以得知。”李标素来敢于直谏,就算身边还萦绕着未曾散去的血腥气, 但李标不能容人坤仪公主当面糊弄大臣。若真是皇帝的旨意,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但若是坤仪公主假传圣意, 那……

  “本宫乃父皇亲女,与父皇素来亲厚,血缘之亲,心意相通,有何疑惑。”柳娘理直气壮,义正言辞。

  躺在床上的崇祯冲着柳娘发出呵呵的响声,柳娘握紧他的手,仔细聆听半响,道:“备笔墨,父皇有旨意!李大人、诸位大人,都抬头看清楚,父皇的旨意是你们亲眼看着写下的诏书,别到时又不认了。”

  內侍很快就搬来了简易桌案横跨在床上,柳娘扶起皇帝半躺,方便他书写。

  毛笔塞到崇祯手中,崇祯却连握紧毛笔的力气都没有,墨水滴在被面上,晕湿一块。

  “父皇别着急,儿臣帮您握笔,您指导儿臣写,如何?”柳娘握着毛笔,让崇祯握着她的手,试验了几回,终于在白绢上写下简短的圣旨。

  “太子监国,坤仪辅政,李标首辅,军政大事悉决于坤仪。”一句简单明了的圣旨,被立曹化淳清楚念了出来。

  “儿臣何德何能,得父皇如此信重?”柳娘翻身跪在床前,拉着皇帝的手痛哭。

  “陛下!不可啊!坤仪公主乃是内眷,如何能干预国政。太子殿下尚在,陛下此意,至太子殿下于何地。此乃乱命,臣等不敢领受!”李标作为圣旨点明的辅政大臣第一个出列反对。

  “太子,你说呢?”柳娘回头问朱慈烺。

  朱慈烺只是普通小孩子,依偎在周皇后身边,能看到杀人而没晕过去,已经是心志坚定了,如今哪里说的出话来。平日里柳娘身为长姐,待他们素来慈爱又威严,朱慈烺已经习惯了凡事柳娘做主,沉声道:“儿臣谨遵父皇旨意。”

  太子跪下去了,李标等大臣却直愣愣挺直脊背,痛心疾首道:“太子殿下,您乃东宫,怎能放任妇人干政!”

  “够了!”柳娘一拍床梡,怒道:“本宫也算领教了。父皇有旨,你们亲眼看着写的,太子也没有意见,你倒跳出来了。往日父皇常被大臣气得吃不下饭,本宫还常为大臣抱屈。今日见了才知道,你们这些人拿着大义邀名,妄图胁迫天下至尊,当真好大的胆子。真以为本宫不会杀人吗?”

  李标等人想着坤仪公主往日的“公道话”,又看眼前皇帝病重,太子不能担事,皇室重要有一个人站出来。再嗅一嗅身边还未散尽的血腥味,威逼利诱之下,即便是敢言直谏的李标也没打算继续说什么。若是国有为难,一死以报还好,但现在为了一时之气惹恼公主,身首异处,明显不划算。

  李标带领众大臣跪在太子身后,俯首参拜,算是承认了这道圣旨。

  李标心里还想着,没关系,大权不在这几句口角上,皇帝的圣旨不合内阁之意都要发不下去,出了京城就是废纸,更何况坤仪公主?

  柳娘安排杜勋重掌东厂,把自己宫中管事太监定光拨给杜勋做副手。内侍们在宫中自有内学堂,所用姓氏乃是本姓,名字或许是内学堂老师取的,或许是上位者赐的。但柳娘的人不同,他们都以宝剑宝刀为名,柳娘意图以刀剑匡扶大明江山的志愿,从出生就定下了。

  安排太医院轮流派太医轮流值守,內侍、锦衣卫守护环绕,柳娘扶着周皇后往后宫去。

  等出了那个血腥味环绕的乾清宫内殿,被冷风一吹,周皇后才反应过来。哎,我怎么就怂了?明明她才是皇后,在乾清宫中最有资格说话的该是她才对,结果被柳娘三个人头吓住了,想说的话还没说,事情就已经结束了。

  人往往有这样的反应,和人吵架过后都会反省自己当时表现不佳。明明正常情况下有那么多妙语连珠、幽默诙谐,结果倒了场子上,被那样的氛围一激,脑子就跟着领头人走了,根本反应不过来。

  周皇后清醒了,紧紧拽柳娘的手问道:“坤仪,你怎么能杀人呢?那可是二品大员啊,就是你父皇在时,也要先令刑部、大理寺审理,你这般……等你父皇醒来,如何是好?”

  太子也在一旁道:“怕是等不到父皇病体好转,大臣们就要联名上书了,倒是天下物议沸腾,大姐姐怎么办?”太子曾见过有人被千夫所指的场景,父皇就算想要袒护,也护不住。太子不愿待自己好的姐姐别逼出家或禁闭宫中,大臣是十分可怕的!

  太子也清醒过来了,担忧问道。

  “母后、弟弟放心,我既然做了,就有把握他们掀不起浪花来。宫中护卫已有东厂和锦衣卫接管,那些大臣再蹦跶,总不敢犯上。”柳娘安慰道。

  “大姐姐启用的厂卫?”太子惊呼,自崇祯继位以来,厂卫废弛,即便要用也是在小处偷偷摸摸的用,现在居然光明正大的拉出来,天下人该怎么看皇家。

  崇祯皇帝继位之初,即诛杀魏忠贤,扫除阉党,令天下为之一清。又组建由东林党人组成的内阁,一时之间朝廷上下众正盈朝,天下读书人都在赞美皇帝英明神武。可惜全由文人治国,并不能领积重难返的大明转危为安。

  柳娘看了太子一眼,给他一个眼神,示意事后再说,她现在重点是劝慰开始动摇的周皇后。

  “母后,而今父皇病倒,内宫就只有您撑起来了。田贵妃有孕,还需您照料,那极有可能是父皇最后一个孩子。”

  周皇后的心思马上被拉回内宫,泣道:“怎么会,怎么会,你父皇会好的,会好的。”

  “母后!现在不是哭的时候,咱们一家在这深宫只能相依为命,外面朝臣往日连父皇都能驳斥,又怎么会把我们放在心上。若是父皇有个万一,史书上被大臣辖制的幼主还少吗?现在咱们最重要的保住父皇,保住大义,让那些人没有可乘之机!你在内宫就是我们的依靠,若是宫中生乱,咱们一家就完了!”

  “你说的是,你说的对,咱们一家人,一家人。”周皇后温婉善良,以美貌贤惠著称,当年诛杀魏忠贤的时候,就有她的功劳。可她再自信,也不会认为自己有治国之能,这是她视为天人的丈夫都没有做到的。周皇后很有自知之明,她做不到,她的女儿也许可以。坤仪从小被养在乾清宫,是他们夫妻长女,素来精通朝政,有惊人之语,常与丈夫辩论朝政要事。现在丈夫倒下了,儿子不顶用,由女儿掌家,也未尝不可。素来只听说过宦官专权、外戚篡位、权臣自立的,什么时候听说过公主擅权自立?

  周皇后想清楚了利弊,又见太子一心信服长女,也放心由她暂掌朝政。“带你弟弟一起,多教他。”

  “母后放心,我会辅佐弟弟,这天下早晚要交到她手上的。”

  “那后宫你们也放心,本宫省的。我粗通药理,日后接歇在乾清宫偏殿照顾你们父皇。”

  “母后,乾清宫乃前朝,您住不合宜。且出了这样的大事,人来人往的,不利于父皇养病。今日您也看见了,那些大臣恨不得生吃了我们母子几人,日后还有的掰扯。不如把父皇接到坤宁宫修养,内宫外臣不可擅入,又有您贴身照顾,我和弟弟也可放心。”

  周皇后想了想,是这个道理,但仍旧畏惧朝臣,道:“若是朝臣不同意怎么办?”

  “母后又忘了,您是父皇的妻子,而今天下最该说话做事的就是您,怎么能看一介朝臣家奴的脸色呢?父皇往日就是太看重他们,才被气成这样!”

  周皇后接受了柳娘的说辞,吩咐內侍宫人把皇帝抬到了坤宁宫照顾。

  柳娘拉着太子住到乾清宫后殿,准备在这里带皇帝处理国政。

  “大姐姐,你怎么启用厂卫了?”太子憋了一路,安顿好之后终于忍不住了。他的太傅从小就教他不能任用这些奸佞,父皇也是因为清扫魏忠贤一党才获得天下士人的欢心。

  “弟弟别慌,来,喝茶,咱们慢慢说。”柳娘给太子倒茶,慢条斯理的问他:“厂卫是什么?由何处来,为什么来,怎么就被弃用了?若说真弃用了,宫中也有內侍服侍,锦衣卫乃世袭武职,也未解除建制,都是为什么?”

  这些难不倒已经接触皇朝历史的太子,太子轻声道:“锦衣卫乃太/祖设立,初时统辖仪鸾司,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洪武十五年,太/祖裁撤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改置锦衣卫。作为帝王亲卫,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洪武二十年,太/祖下令捣毁锦衣卫服侍刑具,废除。后成祖又恢复建制,增加诏狱。尔后一直延续至今,此弊病一直难以除去。”

  “弊病?”柳娘轻笑,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东厂乃太/祖所设,开大明宦官干政先河,一直延续至今。西厂乃宪宗所设,只维系一朝,都是君子不耻之物。父皇贤明,因此废除。”太子的思想还是受到了读书人的影响。枉自如柳娘待他好,太子启蒙也是她教学认字。可是太子年幼,柳娘不敢和他说太多朝政,太深思想,怕流传出去。

  柳娘轻轻搁下茶杯,叹道:“对,也不对。你说的这些都是表面文章,是文人写在纸上的浅显东西,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有他们的存在。成祖乃一时雄杰,素为后世敬仰,难道他会做错事吗?就算太/祖、成祖一时想茬了,有明以来,锦衣卫、东厂都在,难道历代先皇都是昏君不成?仁宣之治、弘治中兴、嘉靖中兴、万历中兴,这些都是假的吗?”

  太子呐呐不能答,作为祖宗,太子如何能非议。更何况这些明君贤王的功绩,是什么人都不能抹杀。

  “太傅说,圣人也难免有小错,君子欺之以方,孔圣人……”太子还要背那些太傅教给他的至理名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