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 > 第三百二十九章 人人喊打

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 第三百二十九章 人人喊打

作者:汉风雄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9 10:12:16 来源:88小说

保定城中。

豪格看着外头细雨淋漓的阴沉世界,感觉格外的神清气爽。

真亏多铎拒绝了他,要不然他就一头扎进齐鲁的泥潭里了。

毕竟齐鲁有马化豹有柏永馥的两万降兵,还有沈志祥和李率泰、和托部,再加上王永鳌招揽的一些降兵和民勇,以及谭泰领过去的上万兵,那可是一股很重要的力量。

豪格很希望自己能坐镇齐鲁,但被多铎死死拦了下。

他心中本还十分气闷,

尤其是益都捷报传出后,心中就更怏怏不乐了。

哪里想到形式竟这板块的急转直下……

豪格现在不知道心中有多庆幸,然后对谭泰这个两黄旗的叛徒有多么的幸灾乐祸。

就算这厮攻克益都有立大功,但胶东之战损兵折将,丢了柯永盛、夏成德等不说,还有续顺公沈志祥,多尔衮即便再庇护他也不能轻饶了。

要不然三顺王和吴三桂都会兔死狐悲的,汉八旗军也会感同身受的。

谭泰的厄运,那可不就是豪格最大的喜讯吗?

而且豪格也真的再栽不起跟头了。

他从去年津门之战顶缸开始,打仗的名头就被一点点的败坏掉,这要再在齐鲁栽了跟头,那就真的短时间内难有起色了。

“主子,十王传信,让主子去议事。”

外头门下侍卫跑进来禀报说,也并没有破坏掉豪格的好心情,甚至他现在还乐得去看一看多铎的那张苦脸。

多铎这边召集诸人也没能议出个三六九来。

没办法。

齐鲁的局面就这么摆着呢,他们能怎么办?

只论打仗的水平,谭泰并不比多铎豪格他们差劲。

现在秦朗军水陆齐发,胶东之战注定要以失败告终的。

而接下来明军也不可能反推益都,就清军的实力,

进攻这把是不成了,但防御还绰绰有余。

至于北直隶沿海州县的防御,

说真的,你除了多多布置兵马守备,再无第二个办法。

原时空,满清为了遏制海防恶化曾经搞过迁海令,可是迁海令最多也被鳌拜提到了齐鲁地界,现在被威胁的可是北直隶啊。

不管是京津还是永平抚宁,迁海令都是不可能的。

而且原时空里满清拿出迁海令的时候,其于中国之统治,大体上已经有了基础,所以他们有足够的底气和本钱来执行迁海令。

谁个不从,杀了就是。

可现在呢?

刚刚入关的鞑清绝对不敢行这种败坏人心的政策的,他们在关内的统治地位还太浅薄太浅薄,可经不起这样的折腾。

而且还有一点,鞑清的迁海令是为防止内地商民与沿海抗清义军产生联系,是为了断绝沿海抗清义军,主要是郑成功部从大陆得到自己急需的粮食物资。

这与眼下秦朗军水师对鞑清的袭扰可完全不同。

秦朗才不用从北直隶等地获取粮食等生活物资呢,他们出现在北直隶沿海的唯一目的就是打击鞑清统治。

所以别说现在的鞑清还不能行迁海令,

那就是真有人想出了迁海令,

对秦朗军的影响也不大。

所以,多铎也好,

燕京城内的多尔衮也好,鞑清的掌舵人很清楚,他们为了维持住北直隶的稳定局势,就必须自己给自己戴上一个沉重的枷锁。

从永平府一直到津门,然后再往南进入莱州大湾的北部,也就是利津、滨州、海丰等地,沿途上千里,那都要有人马营垒部署。

这些清兵连同他们的耗费,如果可以用到中原、淮西,你看看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但现在至少三万步骑军白白耗费在沿海地带了,多尔衮想想就心疼的睡不着觉。

更可怕的是,即便如此,他也不敢保证东部沿海防线就一定牢固了。

多尔衮现在并不知道秦朗军水师的具体实力,但只要看看秦朗这次浮海北上,他就能知道秦朗完全有运送五千以上军兵沿海攻击的能力。

而一万出头的秦朗军就能让多铎大军无功而返,那五千人马怎么也能挡个两万军吧?

想要沿海地区防线稳固,不布置重兵,甚至不布置一些骑兵,能行吗?

关键时刻要是被插一刀,那可是能叫多尔衮痛彻心扉的。

不过多尔衮跟鞑清的王宫大臣们商量来商量去,始终想不出一个妥善的法子,最后只能躺平,用笨法子在沿海地区夯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

而且后调转头来继续对李自成输出伤害。

大地回春之后,歇息了一个冬季,又补充了钱粮物资的清军重新焕发了生机,阿济格亲领大军从陕北发起攻势,如吴三桂、尚可喜、白广恩、唐通等都要在其麾下听令。

同时多尔衮又密令多铎,让其大军停留保定,暗中拣选精锐,等待时机直插河洛。

随着清军大军压到陕北,李自成已经集结精锐北上迎敌了。

多尔衮立马就看到了便宜可捡,他准备等老李主力在陕北与阿济格厮杀正烈的时候,让多铎立刻领精锐两三万人马,直插河洛,进逼潼关。

只要能一战拿下潼关,那长安就已经门户大开了。

到时候李自成除了舍车保帅,狼狈的自陕北南逃,他就真的再无第二条出路了。

再痛也必须壮士断腕,不然,等到清军切断了他南逃的去路,李自成军主力就等于被彻底困死在狭窄的陕北之地了。

李自成当然也清楚潼关的重要性,留爱将罗虎率军万人驻守,同时刘芳亮手下果毅将军马世尧亦领兵万人屯驻河洛。

而刘芳亮左营主力则也被老李抽去陕北跟阿济格开片去了。

李自成在潼关一线等于放了近两万来兵马,因为潼关险要,按道理说,这个兵力已经足够了。

所以多尔衮为多铎配上了孔有德和耿仲明两部,这两人和着尚可喜部,在满清火器力量大有发展的现在,那也依旧是清军中最精锐的乌真超哈兵。

还有多铎手中本就握着的火炮部队,这些火炮和大批的粮草,那都可以顺着河流,直接被送到黄河以北的怀庆府内。

保定有通往豫北三府的官道,同时也有通往运河的水道,随着运河往南走到临清,就可以转入卫河了。卫河流经馆陶与漳河汇合一处,进入大名府,然后一路进到怀庆。

而怀庆隔着黄河对岸,那就是河洛。

所以不管是陆上的大军行进还是后勤运输,只要把握好时机,多尔衮对自己的这次偷鸡都想当的有信心。

只要那潼关之战打好了,李自成必败无疑,而且还是一场短尾求生的大败。

那之后鞑清兵马就可以追在李自成的屁股后头一直打到荆北了,不把李自成赶过长江,去捅朱明的腰窝窝,多尔衮都不会善罢甘休。

甚至清军会不会趁机南渡,或者说是吓唬朱明一把,还是真的攻城掠地,那就要具体情况具体的分析了。

但不管怎么样,这一把他都会重创李自成,彻底扫平西北敌患。

那之后阿济格手下的清军主力就也能腾出手来,清廷再去打江淮还是湖广,就以从容布置了。

……

秦朗这边可不知道多尔衮的盘算,他现在只知道清军要走了。

李率泰、柯永盛和沈志祥,一万五千还多的清军,接连在秦朗手下玩球,这给潍县城下的清军带来了极大的震动。

尤其是柯永盛和沈志祥人还都没了,再算上夏成德和和托,清军妥妥的损兵折将。

现在秦朗已经率军打高密北上,清兵上下如何还没有触动?

所以清军要退了。

秦朗当然不会去阻拦清兵后退,这一仗打到现在,他自己都觉得有点玄乎。

就这么轻轻松松的就吃掉了一万多清兵,想想都觉得有点儿戏。

只能说老天相助!

所以他也没有追到益都城下的打算。

就这么结束正好,他好腾出手来解决一下内部问题。

自从李率泰部覆亡之后,胶东,尤其是登州境内没有了清军的威胁后,那些个利益受损的士绅地主们就闹腾起来了。

读书人也被发动起来了。

甚至这消息都已经传到江南淮扬了,以至于秦朗的名声瞬间变得大臭起来。

哪怕他接连打下胜仗,直接扭转了胶东的战局,斩获极多,这也没有半点作用。

因为他已经出动了士绅地主集团的根本利益了。

土地这可是国人的命根子。

穷人想要,富人更想要。

因为这东西收益虽然不很爆炸,却十分的有保障,即便是碰到眼下小冰河气候,只要没有大的动乱,大部分北地的士绅地主也都能有所收获的。

可以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土地就是一个家族传承的根本,是一个家族真正的底蕴。

而朱明一朝,因为成祖之后的皇帝对文官士大夫集团的优待,因为土木堡之变后文官集团不断的发展壮大,在明中期时候,文官士大夫们终于取得了一个自家期盼了无数年的胜利——文官不纳税了。

在明朝初期,朱洪武时候对于士子官员的优待有着明确的规定——秀才举人进士能够有多少免税田亩,在劳役上又受多大优待,那都标记的清清楚楚。

所以明朝的投寄之事止都止不住。因为有漏洞可以钻营啊。

比如说一个进士能有两千亩地的免税额度,他自身并无那么多的地,周边邻居亲眷就纷纷把自己的土地寄到进士的名下,这样他们就可以不交田税了,哪怕每年都需要分出一些给进士,他们也赚了大便宜了。

所以明朝只有穷秀才而没有穷举人,就是因为这个道理。秀才的特权还太低,而举人的特权就已经可以叫人躺着不动而富贵无忧了。

但如此之规定最后吃亏的是谁啊?必须是我大明。

尤其到了明中期之后,举人官员的免税田亩数字就被无限的放大,特别是当大官的。

以设计搬到严嵩父子的徐阶为例。

仗着徐阶的势,其家族‘占’地就多达二十四万亩,是不是很匪夷所思?

所以有文官集团这一大蛀虫在不断的腐蚀啃噬着大明朝的根基,大明财政怎么不每况愈下?

而吏治**的同时,各地的地主也大肆的隐瞒土地,以至于大明皇粮账册上的土地日渐减少,历史上的崇祯帝活活被穷死,这真怪不了别人,都是他家老祖宗做的孽,纵容的了。

可现在秦朗在胶东自己占据的大半土地上玩起了清丈田亩,所有的隐田只要被搜出来,就一律没收。因为主家拿不出田契么。

并且接下来还宣布今后要严格按照要求收税。

虽然并没追着那些隐田的主家收之前的欠税,也没有限定他们的租息,但这显然已经触及了士绅地主集团的利益根本了。

因为天底下的士绅地主们,那就找不出一个清清白白的人来。

大气候如此,谁家都有隐田都想方设法不择手段的逃税避税。现在秦朗在胶东举起了刀子,哪怕没有真正的下狠手,就已经叫所有人感同身受了。

疼的哇哇大叫的他们,那自然就发起了疯狂的反击。

从私人德行到公家公事,全被泼了无数脏水。

那包藏祸心啊,背弃朝廷啊,目无纲法啊,妄自尊大啊,还有荒淫无度等等,是极短的时间里全被扣到了秦朗的头上。

说真的,攻势之犀利让长平都吓了一大跳。

她也是真正的感受到了文人一张嘴的厉害。

简直是眼睛一眨,人人喊打啊。

明明几天前秦朗的名声还挺不错的,胶东之战连传捷报,不知道多少人都把他当成大明朝的擎天玉柱,架海金梁了。

可这才短短几天,他就已经变得十恶不赦了。

就连在武昌为非作歹,在湖广赣西飞扬跋扈横行霸道的左良玉,曾经一路抢着跑来江淮的高杰,那名声都比现在的秦朗好上很多。

“公主何必跟那些人置气?”秦露满不在乎的说道,“您不看阮大铖编的那几处戏里东林党的嘴脸吗?那群人就这么恶心的。”

“公子早就说过,他们是表面上道貌岸然,背地里一肚子的男盗女娼。”

“家国二字,家早就被他们看的重过国十倍百倍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