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 > 第二百二十八章 谭泰的麻烦大了

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 第二百二十八章 谭泰的麻烦大了

作者:汉风雄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9 10:12:16 来源:88小说

“带李额驸、陈中丞下去休息!”

谭泰一番嘘寒问暖的废话之后,挥挥手让人把辛苦逃出生天的李率泰和陈锦带下去安歇。将来这俩人要被怎么问罪,那就不是他可以决断的了,需要京城的回复。

李率泰、陈锦两个也很是知趣,知道现在的谭泰必是一片的焦头烂额,他可没太大精力来招待他们两个败军之将。

当下就告谢一声,退出了大帐。

然后看着一片忙忙碌碌的清军大营,二人对视一眼,

面上堆满了苦涩。

历经了之前的顺畅之后,清军于胶东的攻势就急转直下。

先是柯永盛大败,然后是李率泰部全军覆没,到现在和托还没有身影呢,然后急忙增援高密的续顺公沈志祥也是一场大败,干脆利索的丢了快一半的兵。

要不是后者手中握着一支骑兵,震慑着秦兵不敢追击的太过,只那一战,沈志祥就可以直接宣告完蛋大吉了。

刚到高密就完蛋大吉。

所以可想而知清军在秦朗手中已经吃了多大的亏了。

等到秦兵的大部队陆续赶到高密,沈志祥和柯永盛求援的急报已经一封封送到潍县,所以没看清军对潍县的攻势已经停歇了么?

李率泰心里头很平静,这回大败,他能逃回一命已经是很难能可贵了。没看身手更好的和托,现在连影儿都没有吗?

朝廷削职削官他都认了。

毕竟败了,还折损了不少的八旗健儿,他认打认罚。

大不了沉寂一两年,然后再东山再起么。

但是更叫李率泰担忧的是接下来的齐鲁局势,大军主力迟迟拿不下潍县,而秦兵主力却已经在高密城外汇聚,这一波攻势多半是要无功而返的。

那么接下来鞑清即便坐拥坚城益都,

可以把明军的威胁远远隔离济南之外,

但秦兵也在胶东彻底站稳了脚了啊。

那他们的水师战船就能继续对渤海一线,

甚至对辽东发起扰袭了,这不知道还要牵制住鞑清多少的兵力呢。

在眼下鞑清兵力不富裕,钱粮也很紧缺的情况下,清廷还要沿海布置重兵防卫,这绝对是一个巨大的负担,直接牵制到了鞑清的军事重心。

而此番清军大举南下的一大战略重点——击破登州水陆明军,解决沿海危急,也可以彻底宣告失败了。

并且秦朗手下的那支水陆军,在一连串与清军的对碰中,一次次显露出强大的实力。

几乎可以预料,这支队伍必然会成为鞑清席卷中原的一个强大绊脚石,李率泰脑子里都想到了五百年前打的女真狼狈不堪的岳爷爷了。

当年完颜家横扫大辽,势如破竹的杀入中原,可不就跟眼下的鞑清一样,开局也是顺顺利利。

但随着赵九妹的南迁,那两边的战局是一点点的扭转开来,待到岳飞第四次北伐,朱仙镇大捷的时候,

金国的统治真心有点摇摇欲坠的感觉了。

然后赵九妹很是忙了大金一把,连下金牌召回了岳飞,

继而又一刀砍了他。

那么现在的大明呢?

似乎也很可能重现当年那叫亲者痛仇者快的一幕。

李率泰挺能打仗的,但他的出身就决定了他绝不是鳌拜那种纯粹的武夫,又因为身份足够高,很是能了解一些鞑清对江南侦探到的机密消息。

所以金陵君臣对秦朗的不满,崇祯帝这个老丈人对自家女婿的戒备,他都清楚的很。

这肯定是个能够利用的点。

或许他们翁婿君臣彼此间的矛盾,将会是清军彻底解决秦朗这个大麻烦的关键因素呢。

李率泰这个时候倒是没有对鞑清席卷天下的信心产生动摇。

因为跟当初的南宋比,大明更加稀烂,更加的弱。

南宋时候,其内部虽然也有杨幺这样的农民军势力,但杨幺如何能跟李自成张献忠比啊。

而且南宋初期的宋军,虽然也有军阀化的苗头,但看看大明的左良玉、郑芝龙,还有这位新鲜出炉的驸马爷,南宋赵九妹兵权之稳固能吊打崇祯的。

所以李率泰依旧坚信鞑清必能席卷天下,重现当日蒙元之功业。

“报——”

李率泰和陈锦刚刚被请去歇息,谭泰这儿就又收到了急报。

“高密丢了?”

谭泰有些不敢相信的道。

沈志祥和柯永盛虽然一直在求援,但高密城中有两千多清兵,城外还有一支千人左右的马队在游弋,怎么看都不是要陷落的意思啊?

秦朗军对之的攻势也仅仅是炮击。

但高密城防完善,城墙在天启年间才得到修缮,之后的多番厮杀,比如历时一年半的吴桥兵变,对之也并无损害。所以谭泰判断,秦兵只用大炮轰击,沈、柯二人还是能支撑一阵子的。

怎么现在高密就陷落啦?

灰头土脸的沈永忠跪在谭泰跟前,眼泪都掉下来了。

高密怎么陷落的?那纯粹是被秦兵用药粉给炸塌的。城墙都塌了,守军还有几分勇气啊?

他叔父人直接就被埋进了坍塌的城墙里,要不是他一直跟着骑兵在城外晃荡,保不准他的小命也一起没了。

“续顺公人没啦?”

谭泰惊讶的嘴都合不住了,高密丢失就丢失了,清兵又败一场就又败一场了。可他根本就没想到沈志祥会死。

那可是鞑清的续顺公啊。

三顺王一顺公里的续顺公,世袭罔替之公爵,这放到八旗里也是一等一的显贵了。

而且沈志祥部足足有五个牛录,这五个牛录的兵佐家眷还都没有编入八旗汉军中,而是归续顺公府治下。(三顺王也是一样,他们在清军建制中就等于是弱小版的吴三桂,小号的军阀)

这放在八旗中也是一等一的实权了。

五个牛录,这就是一千五百个家庭,全都是沈家的奴才,知道现在的多尔衮手里才多少人吗?

吞并了豪格正蓝旗二十三个牛录之后,他手下直领的人马也不过63个牛录。

所以,沈志祥活着的时候,谭泰可以仗着自己的身份轻轻松松的压沈志祥一头,但沈志祥这么一死,事情就大发了。

清廷必然要以续顺公应有的待遇来郑重对待这一切的。因为沈志祥旁边还站着三顺王和吴三桂呢,兔死狐悲啊,多尔衮必须处理的叫那么四个心满意足才行。

也所以,谭泰的麻烦大了。

而柯永盛这个时候的是死是活,根本就不再谭泰的眼中,他哪里还管得了柯永盛啊。

谭泰甚至都不敢下令沈永忠闭嘴,因为沈永忠不仅是三等阿思哈尼哈番(三等男),沈志祥这么一死,作为沈家的继承人,沈永忠的身份地位陡然间就有了一个极大的提升。

别看他刚才老老实实的跪在谭泰跟前,但等他精神镇定下后,你再看他的表现?

所以潍县城外的清军队伍里,很快就传言开了。

连李率泰、陈锦都很快听说了沈志祥的消息。

二人面面相觑,突然间觉得自己的下场已经很好很好了。

不看堂堂的续顺公都死了吗?还有柯永盛这个胶州总兵,也死的无声无息……

……

就在胶东战场发生大逆转的时候,登州水师,安义飞准备多时的水路攻势也开始发力了。

一艘艘平地沙船轻松的越过了大清河口的浅滩暗沙,顺利的驶入了大清河。

然后利津、蒲台、青城几县根本就没有丝毫的阻碍,轻轻松松就拿了下来。

当地,也就是济南府的东北部地区,守卫不是一般的空虚,你根本就见不到一队经制清兵,只有一个个面黄肌瘦的民勇民壮。

在水师部队大炮都没开火的时候,就一窝蜂的全都逃散了。

以至于轻轻松松的,安义飞率部就已经杀到了济阳。

这地方是济南东北最后一座城市,一旦安义飞带领船队越过了这里,他们的大炮就可以直接轰向济南城了。

坐镇济南的鞑清齐鲁巡抚方大猷,本来只是井陉道,但因为投降的快么,所以轮了个齐鲁巡抚的差遣,可以说是连升三级啊。

但他绝不是一个多么有能力的官员。

鞑清在齐鲁,一凭借的是强劲的兵锋,二凭借的是招抚大臣王鳌永那张臭脸。

后者是齐鲁名宦,现在已经去益都坐镇了。

眼下的济南城中除了方大猷外,就只剩下柏永馥了。

这厮和马化豹在投效鞑清之后,一直都很卖力气,现在马化豹坐镇济宁州,与滋阳明军对垒,柏永馥部则由两个儿子柏天毓和柏天储带走大半,在谭泰军前效力。

柏永馥前两天才接到了李率泰部覆没的噩耗,儿子柏天毓是死是活还不知道,他心底里一边痛恨秦朗军,一边对李率泰破口大骂,不过儿面上却是什么都不显。

哪里想得到,这心头的伤口还没半点愈合呢,秦朗军的水师就已经杀到跟前了。

那么他该如何是好呢?

是领兵前往济阳拒敌,还是老老实实的缩在济南呢?

柏永馥心底里当然倾向于后者。毕竟秦朗军只是一群水师,他们的战船又开不到陆地上,而济南城距离大清河却还有段距离。

可他知道这事儿不是自己一个人就可以断绝的,城内毕竟还有方大猷这尊巡抚。

收到东北各县的急报后,他是赶忙去寻方大猷。

说来也吸怪,这急报不可能不送到巡抚的手中啊,怎么方大猷现在也不使人来招他?

“方中丞可来寻过我吗?”

“没有。”

留守总兵衙门的侄儿柏天敏立刻回道。

济南城中兵力甚是空虚,柏永馥部投降时的上万人,先是分出三千人去了东昌府,然后柏天毓柏天储兄弟二人又带走了三千人马,同时还有上千人被派去泰安镇守,这济南城内那是就只剩了三千兵。

偌大的济南城,平安无事时,三千人当然可以镇住场面,但一旦起了兵祸,少少的三千人马如何能守住?

至于征召城内的丁壮守城,那是想都别想。

济南城内的百姓与清兵有着血海深仇的人还少吗?

让他们上城助守,那是帮清军的忙的啊,还是帮明军忙的啊?

再有就是济南城内囤积的大批粮草,也时刻需要兵丁看守,这就又减去了一部分人了。

柏永馥心中本已经打定主意,一旦方大猷询问起来,就回说坚守泉城为上。绝不再分兵济阳去阻击秦朗军。

但他想的再好,你也要先见到人不是?

怎么到现在方大猷还没出头露面啊?

柏永馥心中升起了一股不好的预感。

却也忙跨上马背,带着一群家丁奔向了巡抚衙门,关键时刻巡抚却连影都没有,这怎么能行?

到了巡抚衙门,柏永馥直接闯入,向一文书问道:“方中丞何在?”

那文书指了指后方道:“柏总兵,中丞大人人在书房呢。”

他们这位巡抚大人是每临大事要静气,不叫外人打搅的。

“书房?”柏永馥对巡抚衙门并不陌生,大步向书房方向走去。

“方中丞。”柏永馥叫了一声。

方大猷刚放下手中的笔,也不知道他在写些什么东西。

“是柏总兵啊。本官知道总兵来意,然本官一介书生,对兵阵之事一窍不通,如今泉城局面只能全托付于总兵了。”

“一切之事宜,柏总兵只管放手去施展,后果本官一力担之。”

方大猷给了柏永馥一个叫他很意想不到的答案,但你还别说,这还真的挺不错。

“那末将就立马使人召回东昌、泰安之兵……”

“柏总兵不需多言,只管决断就是。”

方大猷伸手阻止了柏永馥的话,“本官一言既出,绝不反悔。”

他早就方寸大失了,脑子里乱哄哄的,想不明白怎么明明是鞑清在攻势如潮,就突然被人打到眼皮子底下了?真不如放手叫柏永馥去施展来的更好。

至于他自己,在书房里一心为将士为济南祈福,都比他胡乱瞎指挥更有效用。

柏永馥脸上带上了笑意,如果方大猷是这态度,他也不是一点信心都没有的。

起身告退,刚走出不几步,柏永馥就听到身后传来一阵祈祷的声音:“……尔时,救苦天尊,遍满十方界。常以威神力,救拔诸众生。得离于迷途,众生不知觉,如盲见日月……”

这是道家的经文吧?

柏永馥有些无语,但旋即又释然了。

人家都放手让他施展了,那还要啥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