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1980我的文艺时代 > 第502章 第一把火

1980我的文艺时代 第502章 第一把火

作者:坐望敬亭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1-01 11:08:43 来源:88小说

编辑部绩效考核制度并不是林为民一时心血来潮要搞新花样,事实上,很多南方地区的出版社已经在搞,效果普遍比较理想。

林为民私下里愿意同国文社同事们聊天,很多普通同事对于编辑部绩效考核没什么概念,但大家对于创造了效益,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总是有议论的,有些干的多、拿的少的同事也是满腹牢骚。

程早春做事求稳,这是他的性格。其实这种思维放在单位一把手身上,并不罕见。

作为一把手,这群人是要对结果负最终责任的。

程早春不是完人,对于这样的事自然是有些抗拒的。

可林为民坚持己见,他也只能无奈妥协,谁让林为民是他力挺的呢?

答应了林为民关于编辑部绩效考核制度的改革,程早春还得帮他联系出版社进行考察。

改革不是拍脑袋干的,林为民心里已经有了谱,但具体实施前必须要经过考察,看看别的出版社的实践成果,最关键的是要尽可能多的了解实践过程中所碰到的难题是如何解决的。

翌日,程早春将林为民叫到了办公室,告知他考察的事情已经联系好。

这次的考察对象是花城出版社。

提起花城出版社,不得不提《花城》,这部与《当代》同时期创刊的文学杂志在国内文学界拥有崇高的声望,与《当代》《收获》《十月》并称为纯文学期刊的“四大名旦”。

花城出版社因为诞生于改革开放最前沿,所以风气历来是国内出版社当中最开放的一批。

改革开放初期,花城出版社便推出了《沈从文文集》、《郁达夫文集》,可在当时,沈从文、郁达夫头上的“资”字还没有完全摘掉。

这种开放的风气有利有弊,但不可否认的是,经过多年的发展,花城出版社和《花城》在中国文学界的地位。

筹备两天,国文社的考察队伍出发,林为民这个副总编辑带队,同去的有社里的资深编审,也是着名的翻译家蒋录、当代文学一编室主任李新、二编室主任高贤骏,还有一个小跟班佟钟贵。

一行五人来到羊城得到了花城出版社的高规格接待。

林为民等人在这里待了三天时间,除了跟出版社的领导交流,还有很多的一线编辑花城出版社的编辑部绩效考核已经实施了近两年时间,过程中波折不断,但从最后的结果来看还是好的,效率比以前提高了不止一筹。

最关键的是,编辑部人员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编辑们的工资涨幅却远超通货膨胀和国家规定的标准,大家工作付出的辛苦得到了应有的回报,编辑部工作人员们普遍对于这种方式是接受并认可的。

考察结束,林为民等人准备回程,正巧《花城》的编辑部主任温能打算去燕京组稿,便和他们同行。

回程的火车上,蒋录和林为民闲谈,他是国文社的资深编审,一直都是编审委员会的成员,而且长期担任专业职务评审委员会的委员,这几天在花城出版社考察给他的感触很深。

“老实说,花城出版社的氛围我并不喜欢,但我不得不承认,这里的分配方式是相对公平的。我们社里现在的问题在于,看似温情脉脉,但实则还是论资排辈那一套。

年轻人替老同志干了很多工作,却托以‘学习’、‘指导’的名义就轻易抹煞了年轻人的功劳,将工作成绩占为己有,这样的情况是不对的。”

蒋录跟林为民说话并没有什么顾忌,他与程早春关系很好,对于此次考察的初衷也很清楚。

林为民对蒋录的话并不意外,他这个人工作一丝不苟,原则性非常强。

前两年有一次职称评审,有个编辑部主任在推荐本部门同志时说话夸大其词,其他评委碍于面子说话比较委婉,只有蒋录一个人站起来将那位主任给怒斥了一顿。

然后又摊开笔记本,力举那位拟报编审的工作情况,连本职工作量的百分之二十都没有完成,将那位主任和拟报编审的颜面落得干干净净。

这样的人,看不惯社里的一些不正之风,完全可以理解。

首届韬奋出版奖评奖的时候,因为林为民的推荐蒋录遗憾错失奖项,但他从未怪罪过林为民,相反还很欣赏林为民,原因就在于林为民历来在社里办事公允、从不谋私,与他的脾气不谋而合。

林为民说道:“这些情况确实需要拨乱反正,尤其是改革开放越来越深入,大家不像干多干少都一样了,对于经济利益更加看重,不能让这样的事再发生。”

蒋录点了点头,又对林为民笑着说道:“你的职称问题明年是不是也该考虑提一提了?要不然也太不像话了。”

林为民在社里这些年虽说不争不抢,但按部就班职称也已经是编辑。

下一级是副编审,按理说以他的条件并不难,但他不争不抢,这件事自然跟他没什么关系。

林为民明白蒋录的意思,他过段时间就会晋升为国文社总编辑,职称要还是编辑,未免有点拿不出手。

“等明年再说吧。”

两人聊着天,李新和高贤骏看着他们心里犯嘀咕。

“老高,你看出什么来没?”李新问。

高贤骏说道:“你也看出来了?估计是要升了吧!要不然也不能让他带队。”

“总编辑啊?太年轻了吧?”

“年轻点有什么不好?证明社里愿意用年轻人。社里提拔我们俩的时候,还不是一堆人不看好?”

李新和高贤骏是同一批分到国文社的,工作不到十年成了编辑室主任,社里当时反对声不小。

李新点头道:“那倒是。为民当副总编也快三年了吧?各方面都出类拔萃,做事也公正,他要是当总编,我肯定是支持的。”

一旁的佟钟贵听着两人的谈话,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林老师要当总编辑了?

三十刚出头的总编辑?

佟钟贵望着林为民的方向,联想到这次考察编辑部绩效考核制度,心中几乎可以断定,李新和高贤骏的预言是百分百正确的。

这个编辑部绩效考核制度,说不定就是林老师上任总编辑后的第一把火。

不知道为什么,一想到林为民登上总编辑的位子,佟钟贵比自己当了总编辑还要高兴和激动。

回到燕京后,《花城》的温能要和林为民等人分开。

临别前,他对林为民说:“为民,我这次来打算组织燕京作家小聚一下,伱有空也来参加一下吧!”

林为民点头答应,温能邀请他出席聚会,是出于他作家的身份刚接受完人家的接待,自然要给这个面子。

在家里休息了一天,第二天一早,林为民正常上班。

先跟程早春报了个到,然后便把精力都放到文件上。

这次花城出版社考察之行当然不是白考察的,考察报告肯定要有,另外就是根据这次的考察对他原有的思路进行一定的修正,把编辑部绩效考核制度完善好。

连续几天的时间,林为民一直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忙着两份文件。

这天晚上,他回到家中已经是七点多了,发现家中有客人。

陶慧敏正坐在沙发上拉着何赛妃聊天,见到林为民回来,何赛妃忙从沙发上站起来。

互相打了个招呼,陶慧敏介绍道:“赛妃姐这次是来燕京给电影配音的,就是艺谋那部《大红灯笼高高挂》。”

《大红灯笼高高挂》使用的是这个年代少有的同期声录制,但现场录制难免有瑕疵的地方,所以后期还是要处理一下。

林为民点点头,“知道,演梅珊嘛!”

梅珊是《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三姨太,戏份不少,算是女二号,后世何赛妃演的就是这个角色。

当初章艺谋选演员时,林为民凭借着后世的印象随口提了一嘴,章艺谋便将她找了过来。

“章导在剧组的时候跟我说过,是你向他推荐的我。”何赛妃一脸感激的说道。

林为民摆摆手,说道:“你的形象跟小说里的人物很契合,又是慧敏的好朋友。”

陶慧敏对林为民说道:“我们先吃了,饭在厨房,都给你留好了,你自己吃吧。”

说完她又拉着何赛妃,“赛妃姐,我们不说这些……”

两人在小百花越剧团共事五年时间,是同事、也是同学。

尽管以前因为林为民追求她时闹过乌龙,彼此相处起来有些尴尬,可过了这么多年,尤其是陶慧敏现在跟着林为民定居燕京,再见面,感觉分外亲切。

她拉着何赛妃一直聊到快九点,然后又开着车将何赛妃送回她住的宾馆。

路上,何赛妃对陶慧敏说道:“慧敏,我们这一茬人,属你嫁得最好。”

刚才在家里,她一眼便看出林为民对陶慧敏的宠溺之情。

她今天上门到陶慧敏家里做客,除了是见陶慧敏,更主要的是去对林为民表示感谢。

陶慧敏笑道:“那是你不想找,以你的条件,什么样的青年才俊找不到?”

“我哪有那么好的命啊!”

何赛妃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怅然,望向车窗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