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1980我的文艺时代 > 第501章 我的业障我的兵

1980我的文艺时代 第501章 我的业障我的兵

作者:坐望敬亭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1-01 11:08:43 来源:88小说

月末这天,程忠实来到了燕京。

这些天,香江的三联书店和湾岛的新地文学出版社都辗转联系到了他,经过一番沟通,《白鹿原》的出版事宜已经基本确定,两家出版社不日就会派人到内地来和程忠实签订出版合同,程忠实这次将见面地点约定在了燕京。

这次他进京,不仅是因为《白鹿原》和香江、湾岛两地出版社的合同,正好也来沟通沟通《白鹿原》删节后的内容。

《白鹿原》的删节工作被林为民交给了贺启智,他和程忠实年岁相近,拥有几十年的编辑经验,文字功底了得,把这项工作交给他,林为民和程忠实都很放心。

程忠实来了国文社,林为民先将他安排到了楼上招待所,然后先将删节后的书稿交给他。

程忠实细细看了两天时间,找到了林为民办公室,林为民将贺启智叫了过来。

经过一番交流,程忠实基本认可贺启智的删节版本《白鹿原》。

“好。那就先以这一版《白鹿原》排版印刷,等以后有机会再出完整版!”林为民拍板道。

程忠实点了点头,脸色有点失落。

林为民见他怏怏不乐,对他说道:“对了,还有个好消息告诉你。”

“什么好消息?”

林为民笑着说道:“社里决定更新一下出版合同,将你的出版合同改成版税分成,分成比例是10%。”

程忠实听到这个消息瞠目结舌,“还改?”

林为民朝他眨眨眼,“这回就算是补偿你的。”

程忠实望着林为民,一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内心满是感动。

签完合同,程忠实简单算了一下,《白鹿原》今年出版半年多时间已经卖出了超过七十万册,按照他现在的版税分成,他至少能分得近10万人民币。

当然了,卖出去的肯定不能算了。

但热卖的图书向来是长尾销售,照现在的趋势,《白鹿原》至少在未来三年内每年销售个三五十万册根本不成问题,以最少的三十万册来算,他每年也能分得4万2千块。

这可是每年4万2千块啊!

程忠实又想到了他和香江、湾岛两地出版社沟通的结果,有林为民的提前沟通两地出版社同样给出了他10%的版税分成。

香江三联书店计划首印三万册,湾岛新地文学出版社则计划首印五万册,以两地的图书售价,程忠实光是这一次首印就将收获26万人民币。

想想即将到手的几十万巨款,饶是程忠实已到知天命之年,依旧有些激动。

周兆云是国文社主管发行的副社长,听说程忠实今天在前楼签出版合同,立刻跑了过来。

“哎呀,忠实同志伱来的正好,新华书店那边正打算邀请你办个签名售书的活动。”

周兆云的热情洋溢让程忠实有些不适应,听到他说的“签名售书”活动,更是一头懵,他写了一辈子小说,还从来没有享受过这种待遇。

林为民拍着他的肩膀,调侃道:“老程,看来你真是火了!”

程忠实苦笑,读者这么欢迎,为什么还要禁呢?

又过了两天,林为民上午闲来无事,陪着程忠实来到了王府井书店,新华书店安排的读者签名售书活动就在这里举办。

上午王府井书店刚开门,闻讯赶来的读者们就已经在门口排出了长长的队伍。随着时间的流逝,队伍的长度还有增长的趋势。

程忠实忙得头的没有功夫抬,林为民和王府井书店的张经理站在角落里,他看着门口那长长的队伍,不禁想起了十年前排队买书的情景,感叹道:“以前那时候可是排队买书啊,现在可看不到了。”

张经理笑道:“也不是完全看不到。您看,程老师来了,这队伍不就排起来了吗?还有您的作品上市发售的时候,队伍排的比这还长呢!”

张经理这话不完全是恭维,林为民的小说受欢迎程度要远在程忠实之上,每逢发售,燕京各大书店门口早早的就会排起长龙。

在王府井书店看了一个多小时的热闹,林为民回到了国文社。

回来了之后,他一头钻进了程早春的办公室。

“我觉得没必要。”

“我觉得有必要。”

“你是社长,我是社长?”

“是不是你让我当这个总编辑的?新官上任三把火懂不懂?你就是这么支持我工作的?”

林为民站在程早春的办公桌前,据理力争。

程早春头疼的摘下眼镜,揉了揉鼻梁,“你的心情和想法我都理解,但事情要稳扎稳打的一步步来。”

林为民正在跟程早春探讨的是编辑部绩效考核制度,编辑部绩效审核制度不算是新鲜事,南方的很多出版社已经走在了前面,但国文社却迟迟没有开始制度改革。

作为出版社社长,程早春的经营意识并不强。

观念还有些计划经济下的老派思维,他很重视图书文化积累的意义,讲求出版物的社会效益和艺术质量,而不太重视出书赚钱这回事,他对于出版管理的商业化,始终是有所顾忌的。

“怎么才算是稳扎稳打?不搞绩效考核,像现在这样随性的管理方式就是稳扎稳打?”

说到公事时林为民的表情严肃,不苟言笑,“我知道你怕匆忙改革荒腔走板,出了问题不好收拾。可你有没有考虑过编辑们创造了效益,却不能得到应有的回报,他们的想法?现在作家们都开始拿版税了,我们如果还是这样墨守陈规,他们能不议论纷纷吗?能没有意见吗?”

说到最后林为民又补了一句,“你忘了小郭的事了?年轻人们为什么要走?”

林为民的这句话可谓诛心之言,结结实实的扎在了程早春的心上。

郭旭刚他们这样的年轻人为什么会走,除了外面给的钱多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国文社看不到出头之日。

说起国文社,人们第一个想到的是“皇家出版社”,国内文学领域的圣殿,人才济济,名编如云。

可恰恰就是这个名编如云,让国文社的年轻人们看不到希望。

这些年轻人本身能进入国文社工作,条件自然是不差的,在这里锻炼了几年,又有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前辈指导,早就可以独当一面。

但因为身前有着那么多的老前辈挡着,很多人只能窝在编辑室里当一个小小的编辑。

如林为民、李新这样而立之年便升任社里中高层领导的人,屈指可数。

别的不说,光是职称这件事,就足以让很多年轻人等到绝望。

这群人进了国文社一两年就可以评助理编辑,四年之后评编辑,就已经必须在社里的同龄人当中厮杀一番。

等到了评副编审阶段,更是要面对社里众多早已成名成家的前辈们,难度堪称地狱级别。

当代文学第一编辑室的主任高贤骏,工作能力出众,今年跟李新一样,也是不到四十,都升到主任了,可职称却始终卡在编辑这一级上。

这当然不是他专业能力不行,或者业绩不够出色,而实在是前面符合要求排着队的前辈太多,他就是想争也没有这个机会。

高贤骏的经历就是国文社年轻一代们的真实写照,他们不像林为民有着巨额的稿费做支撑,能够云淡风轻的面对评级、福利这种事。

眼下,程早春让林为民上任总编辑职位,他能想到的第一个主意就是制定编辑部绩效考核制度。

在社里,年轻编辑干的活并不比老编辑少,但在工资、福利待遇和职称评定上却不能与工作量和工作能力匹配,长此以往下去,国文社怎么能留得住人?留下来的,又有多少是真正的人才?

林为民直愣愣的盯着程早春,丝毫没有妥协的迹象。

程早春与他针锋相对的对视了半天,林为民讲的这些道理他当然都明白,可他还是固执己见,对林为民说道:“社里的情况复杂,你不了解。”

林为民一听这话,回呛道:“你了解,你了解有用吗?非得等到非改不可的地步才改?那还叫改革吗?那叫革命!”

他说完这话还嫌不解气,“要是这样,那我这个总编辑干着也没意思,不干了!”

程早春恼怒道:“你少在这里威胁我!”

“这不叫威胁,这叫表态!反正我话撂这,让我当这个总编辑,那编辑部绩效考核势在必行。”

程早春看着又耍起混的林为民,有些气闷的站起身在窗边和办公桌之前来回踱步。

过了一会儿,他转头说道:“绩效考核这种事商业风气太浓,冒然搞这种改革,对于社内的风气是个冲击。你这个总编辑刚上任,一上来就搞这种事,一旦搞的不好,以后的工作就不好干了!”

林为民盯着程早春,心中在思量他是真心维护自己,还是借着这话打消自己的想法。

“你那是什么眼神?”程早春一瞧林为民的眼神就知道他心里的鬼把戏,愠恼问道。

“我知道你是为了我好。但既然你让我干这个总编辑,我就不能庸庸碌碌。现在外界的环境这么严峻,我们不能再这么温吞下去,应该拿出知难而进的勇气和一往无前的决心。”

林为民说完这些话,眼神坚定的看着程早春。

程早春看了他半天,最后无可奈何的说道:“罢了!你翅膀硬了,要当总编辑了,我管不了你了!”

林为民一见程早春口风放软,立马换了个表情,嬉皮笑脸道:“瞧您说的,我到什么时候都是您手下的兵啊!”

程早春冷哼一声,“我的兵?我的业障还差不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