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1980我的文艺时代 > 第503章 组稿是人情世故

1980我的文艺时代 第503章 组稿是人情世故

作者:坐望敬亭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1-01 11:08:43 来源:88小说

编辑部绩效考核制度在林为民数日忙碌之下已经越发完善。

这天下午,林为民又重新审视了一遍文件,自觉看不出什么问题了,等到下班之后,驱车来到了东总布胡同。

“老太太!”

林为民走进一户民居,不客气的在门口叫了一句。

卫君怡正在沙发上看书,抬头看到林为民,脸上扯出几分笑容。

几年前她患过一次脑出血,去年又得了一次脑中风,现在行动不便,表情也没那么生动了倒是很符合她一贯的性格。

“你怎么有空来了?”

卫君怡向来疏于人情世故,不论是在单位还是在家里,来了客人从来不会主动打招呼,不叫座,也不问茶水,有事说事。

今天林为民来了,她难得问了一句。

林为民笑道:“过来看看你嘛!”

他坐在卫君怡身旁,关心了几句她的身体情况。

卫君怡现在的身体状况不太好,家里人想过了年带她到沪上去治疗休养。

聊了一会儿之后,林为民将他编纂的那份文件拿出来,卫君怡佯装不乐道:“这就是你说的来看我?”

“不耽误嘛,我这回是来向伱这位老编辑取经的。”

林为民说着将文件递给卫君怡,卫君怡接过文件看了一眼,没有详看,反而问道:“要当总编辑了?”

林为民身子一抖,扬眉吐气,“这不是继承您老的光荣传统嘛!”

卫君怡揶揄道:“早春也是瞎了眼。”

“你这老太太,就不盼着我点好。”

玩笑归玩笑,林为民年纪轻轻就即将上任国文社总编辑,卫君怡是打心眼里替他高兴的。

林为民从进了国文社就不是什么安分老实的好学生,但同时自身创作才华出众,在编辑岗位上的工作做的也有声有色,卫君怡对他是另眼相看的。

两人斗了几句嘴,卫君怡细细的拿起那份文件读起来。

过了半个多小时,卫君怡才放下文件。

“你扶我起来动一动。”卫君怡说道。

林为民扶着卫君怡艰难的起身,在房间里小步的挪动着。

“绩效考核这件事啊……”卫君怡的语气沉吟,林为民看向她。

“你这份文件写的倒是不错,就是有些老同志恐怕要有些意见。”

“有意见是肯定的,不过大部分人应该是支持这个制度的落实的。”

卫君怡瞥了他一眼,见他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提醒道:“你别忘了,一条鱼能腥了一锅汤。”

林为民嬉笑,“我都想过了,等这事要落实的时候,我把老颜、老蒙、老覃都找到社里,你现在腿脚不方便,我就不叫你了!”

卫君怡哼道:“我身子骨都埋土里一大半了,折腾我你就不怕天打五雷轰!”

“不是没叫你嘛,别说怪话。”

斗了两句嘴,卫君怡正色说道:“这件事你看着办吧,要是有需要我出面的地方就开车来接我。”

林为民笑道:“还是老太太你够意思!”

又聊了好一会儿,林为民告辞而去。

第二天,林为民将起草好的编辑部绩效考核制度交给程早春。

林为民尚未走马上任,这份文件交给程早春,是先让他熟悉熟悉,顺便提提意见。

下午,温能来国文社做客,找到林为民。

他来燕京一周时间,组稿工作已经基本完成,聚会定在了明天下午,林为民答应了出席。

翌日,林为民上了一上午班,下午开溜。

温能组织的聚会借的是燕京文协的地方,林为民一进屋,瞧见的全是熟面孔。

“早知道你也来,我就去接你了。”

林为民先跟石铁生打了个招呼,然后是王蒙这个小老头儿。

唐抗美和黄安仪坐在一起,拉着手闲聊,见到林为民,唐抗美立马拉下了脸,扭头假装没看到他。

“安仪,你怎么也在这?”

温能来燕京组稿,组织的也是燕京作家的聚会,黄安仪是上海人,出现在这里,林为民自然好奇。

“我受邀去陕北采风,想着来看看铁生,他说《花城》组织作家聚会,邀请我过来。”

“这样啊,要不是温能邀请我,我都不知道,你们的小团伙不能把我隔绝在外啊!”

唐抗美冷哼一声,黄安仪拉了唐抗美一下,林为民笑了笑没说话。

唐抗美和黄安仪、林为民是文研所同学,按理说见面亲热一番是免不了的,不过88年作家团访法,唐抗美就是其中一员。

林为民当时跟文协闹的很不愉快,为此还退出了文协,跟这群访法作家算是结下了梁子。

唐抗美跟林为民是同学,事后通过同学传话解释了几句,言明当时在法国作家们并非是刻意诋毁,只是聊到了那里,忍不住发了几句牢骚。

如今事情过去,也算是一桩旧日公案。

林为民并未介怀,不过看上去唐抗美反而有些耿耿于怀。

黄安仪给两人开解了一番,唐抗美不情不愿的跟林为民说了两句话,气氛才融洽了起来。

今天的聚会除了这几人,还有李国文、谌容和张洁。

李国文是《冬天里的春天》的作家,这部小说跟林为民的《风声》同获第一届雁冰文学奖。

谌容的名字很多人不熟悉,但提起她的三个子女,很多人都不会陌生——梁左、梁天、梁欢,俱是后世影视界的名人。

“从梁天那边论,我得叫您阿姨才对。”林为民笑呵呵的对谌容说道。

谌容笑道:“各论各的。”

众人不禁笑了起来。

还有一位张洁跟比谌容小了一岁,但也年过五旬了,她的《沉重的翅膀》就是国文社出版的,还获得了第二届雁冰文学奖。

今年的作家聚会阵容堪称辉煌,温能能把这群人聚到一起全靠着《花城》的大名。

在场这么多作家,如果硬要分的话,王蒙、谌容、李国文、张洁应该算是老一辈作家,剩下的几人算是新生代作家。

作家聚会嘛,大家聚在一起聊的最多的除了文学本身,更多的是各种文坛轶事和八卦。

大家很自然的三三两两的分成了一小撮、一小撮的,偶尔这一小撮和那一小撮还要打乱,重新组合。

石铁生跟王蒙在聊最近看的书,张洁和黄安仪在聊养猫的事。

林为民跟谁都能聊到一起去,一会儿换一个地方,这会儿他跟李国文坐在一起,两人有一个共同的朋友梁晓声,聊的也是梁晓声。

当初梁晓声因为燕影厂要提拔他当厂里的文艺部主任,还专门找林为民咨询过这个问题,最后在林为民的建议下,他放弃了这个提拔机会。

但在前年,梁晓声还是调去了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任艺委会副主任。

原因也很简单,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能给他解决住房问题。

一群人热络的聊了一个下午,晚上温能组织聚餐,这举动一看就是老组稿人了。

组稿不是单纯的约稿,是人情世故。

感情不联络好,怎么能拿到作家们新鲜出炉的稿件?

吃饭时,黄安仪问林为民,“你跟陆遥很熟吧?”

“嗯,你这次去陕北见到陆遥了?”

“就是他接待的我。”黄安仪道。

黄安仪去陕北是应邀采风,文协负责接待,陆遥出面也在情理之中。

“我跟他闹了一点不愉快!”黄安仪说道。

林为民问:“怎么了?”

黄安仪便说了在陕北的情况,其实没什么大矛盾。

黄安仪自小生活在沪上这样的地方,从来没去过陕北,哪怕是比她下乡的地方都要穷困很多,自然条件更是恶劣。

黄安仪吃惊之余跟人说:“陕北这地方真是荒凉,难以想象人怎么能在这生活!为什么不把人们从黄土高坡迁徙出去?”

不想这句话却得罪了陆遥,陆遥自小生活在陕北,从他的文字当中就可以知道他对这片土地的感情,听到黄安仪的话,陆遥觉得她对家乡不尊重,于是很不高兴的斥了黄安仪两句。

黄安仪回忆当时的情景,脸色有些苦恼,林为民笑道:“我当是什么事呢,你这话又没有什么恶意。你不了解他这人,自尊心有点强,回头我给他打个电话说一下就好了。”

“能说开最好,我说那话并没有瞧不起陕北的意思。”

林为民点点头,他当然知道黄安仪并不是有意贬低,不过她自小生活在城市,家境优越,有时候不经心的话语确实会无意间刺痛别人。

以前《当代》在烟台办笔会的时候,黄安仪调侃谟言,《透明的红萝卜》为什么非要是红萝卜?红山芋也可以嘛!

因为这句开涮黄安仪得罪了谟言。

陕北是陆遥生长的家乡《透明的红萝卜》中融入了谟言的真实经历,要怪只能怪黄安仪不了解其中的详情。

“只是误会,聊几句就解释开了。”林为民安慰黄安仪。

温能举办的聚会结束之后,林为民第二天正常上班,刚到办公室,电话铃声就响了起来。

“为民,到我办公室来一趟。”

电话里,程早春的声音严肃、急促,一听就是有要紧事。

林为民放下电话,赶紧去了前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