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我岳父是李世民 > 第五百章 皇帝看不透的骊山

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五百章 皇帝看不透的骊山

作者:张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03:04 来源:88小说

张公瑾当年跟随过王世充,他带着一百多人就敢去平叛,有惊无险地收回河南十五州。

运筹帷幄,为人果决。

是陛下极为信任之谋士,却显山不露水,房杜二人亦不敢轻视他。

“说来当年还是老夫领着他向张公瑾拜师的。”

这话一出在座的几个士子纷纷交头接耳。

长孙无忌又道:“诸位也不必担忧,张公瑾不过是个垂死之人,只要他一死张阳便再无依仗。”

几个士子又是低声议论一番,这才起身离开。

长孙无忌送别他们,这些门阀士族子弟都要好好扶着,就怕他们作乱。

为了社稷,长孙无忌自认一直以来都不懈怠。

科举要继续开,士族还是继续安抚。

尤其是连开两年的科举。

他们说的是张阳吗?这些人醉翁之意不在酒,其实他们更想要阻挠科举与官学的开办。

在朝中要处理朝政,还要照顾着这些大族的心情。

长孙无忌重新坐下来,看着关陇那些老门阀送来的书信,低声嘱咐道:“带话给关陇就说,朝中一定不会忘了他们当年的扶持,子弟入仕之事可从长计议。”

“喏。”

大唐初立,李渊创立武德一朝,那时候就欠下了不少的人情。

有些人情到现在未还。

长孙无忌此刻的心情很不好,还要帮着陛下处理这些琐事,还有一个张阳在朝堂胡作非为。

“报!家主,霸上出事了。”

长孙无忌沉声道:“讲。”

部曲回道:“今日,公子带着几个大食商客前往霸上商议以后往来事宜,许敬宗就带着御史台的人前来拿人,现在霸上的几个大食人都被拿下了。”

长孙无忌沉默半晌,又拍桉道:“好你个许敬宗,尔等鼠辈敢来老夫的封地拿人!”

“报!”又是一个部曲匆匆而来,“赵国公,这是外交院裴行俭送来的信件。”

听到裴行俭这个名字,长孙无忌眉头直跳,接过书信看着其中内容,年纪轻轻书法倒是不错,写着这一次的事情是一场误会,大食商人受礼部看管,私自结交朝中勋贵之后,长孙冲也是被他们的话语蛊惑。

看着落款是裴行俭的名字,长孙无忌反倒是不恼怒了,又笑道:“冲儿可无碍?”

“公子无碍。”

长孙无忌脸上带着笑容看着这份书信越看越是喜欢,“老夫惜才,此事罢了,就当是给裴行俭一个人情,你带话给许敬宗就说老夫是看在年轻一辈的面子上,如有下次没有老夫应允敢去霸上拿人,定不轻饶他。”

“那……”

“又怎么了?”

“那些大食商客如何安排?”

“大食人的死活与老夫何干,抓了就抓了,这是他们礼部的事。”

“喏,这就去安排。”部曲脚步匆匆离开。

此刻的外交院,裴行俭等在门前,“薛大哥,这些书卷你能看懂吗?”

薛仁贵坐在门前手捧书卷一脸严肃地点头,“看得懂。”

裴行俭皱眉往朱雀大街北面看了看,见到许敬宗带着礼部的人马回来这才放心。

“薛大哥,以你的身手何必再去看这些书籍。”

薛仁贵的目光依旧在书卷上,“男子定要文武双全,科举是我文章策略不行,光有一身武力有何用,不能辜负张尚书的安排。”

裴行俭苦涩一笑,“我们连张尚书长什么样都不知道,见都没有见过。”

片刻后,坐得有些累薛仁贵便捧着书卷站着看。

许敬宗带着人到了近前,裴行俭上前道:“按照许侍郎安排的已经送信过去。”

“你们把这些人带到大理寺先关押着。”

“喏。”一众官吏回应。

裴行俭狐疑道:“许侍郎,这些大食商客也归大理寺管吗?”

许敬宗摘下官帽又挠了挠后背,“不妨事,我们尚书与大理寺的少卿还是有些交情的。”

“我们尚书还真是……”

“真是什么都不管?”

“下官没有这个意思。”

看裴行俭行礼的模样,许敬宗笑道:“其实在这里的人一样,我们礼部五个侍郎,对这位尚书都颇有言辞,更不用说你们了。”

一个小吏匆匆而来,“许侍郎,这是张尚书让人送来的信件。”

许敬宗愁眉不展地接过,打开封蜡看着其中内容。

在这个地方能够时常见到尚书的也只有许敬宗,裴行俭稍稍挪了两步,想要去看信中的内容。

这不看还好,站在他背后,裴行俭翘首看着,看着信中的内容更是困惑,字里行间都形不成这一句话。

“许侍郎,这信为何……”

许敬宗笑着收起信,“这是我们外交院的密信,还有译本可以对照着看。”

“许侍郎不用译本也能如此看译文吗?”

许敬宗了然一笑,“闲着无事,背下来了。”

裴行俭又是一阵无言,这外交院还真是奇人辈出。

许敬宗正要迈步走入,又回首问道:“认识一个叫王玄策的人?”

裴行俭回想片刻,“听说他将吐蕃使者打了一顿,后来被大理寺拿下了。”

“对!就是他。”

“可是下官不认识……”

许敬宗将信纸收入怀中,又拿下一卷书,“你去见一趟户部,就说将往年的田亩粮册送到礼部。”

“喏。”

看着许侍郎又要开始忙碌别的事情。

在外交院任职也算是清闲。

裴行俭看向薛仁贵,他还捧着一卷书看着,“薛大哥?与我走一趟?”

薛仁贵点头还捧着书卷一路走着。

科举两次落第,原本薛大哥已是灰心,峰回路转下竟被外交院招揽。

此刻的薛大哥正奋发图强,努力读书想要将本就不好的明经策论都学起来。

看薛大哥这般努力,裴行俭心中感慨,低声道:“将来薛大哥一定会出人头地的。”

“嗯。”薛仁贵点头应了一声,挠了挠头又道:“这七略中的兵阴阳是何意思。”

裴行俭一路走着解释道:“七略兵书略所言的兵阴阳乃是诸子百家中,兵家一脉所用的,其中要领有顺时,刑德斗击,讲究其中顺势,顺时,分辨形势抓住时机,古来范增,李傕,皆是学于此道。”

这些书都是自己借给薛大哥看的,也不知道薛大哥能够看懂其中几分。

来长安城所带最多除了吃住用的细软,便是这等书籍。

还是家中长辈教导温故知新,时常拿来看。

这些文章只要说出其中一句,就能答上一大篇,对此都已厌倦了。

“不过要户部的田亩粮册做什么?”

裴行俭走在一侧,薛仁贵长得高大,与他站在一起就能帮忙挡住阳光,这样走在街道上还能舒服一些。

朱雀大街很是热闹,有三五壮士成群,还有文人士子辩论当下。

弘文馆的学子还在为了生门死门争辩,裴行俭摇头苦笑,都是一群痴人。

长安城的风光看不尽,偶有新鲜事也能打发时间。

朱雀门就在眼前,裴行俭拿出自己的腰牌,看守的官兵放行。

“薛大哥一定能成为大将军。”

薛仁贵点头道:“你呢?”

裴行俭笑道:“天地很大,想到处看看,我想做个征战四方的将军。”

薛仁贵看了看裴行俭瘦弱的身板,眼神多了几分嫌弃。

张阳的一封信送到了长安城,礼部几位侍郎又开始为了接下来的事宜开始安排。

商议一番后,许敬宗便带着张大素去见波斯王子。

这一次大唐第一次对波斯的援助。

所援助的只是粮食。

至于看上了什么,无非就是波斯的金银。

而这天松赞干布和西突厥的使者泥孰离开了长安城。

“此番来长安城,赞普的收获一定不少。”泥孰带着一队西突厥兵马出了长安城。

当初他来时是独自一人,现在有了自己的兵马,在西突厥能够与叶护可汗抗衡。

松赞干布骑着马,身边跟着禄东赞和一群吐蕃人,“此次来大唐何来收获,只是受尽了屈辱。”

禄东赞低着头道:“以往每年来长安,每一次来都能发现这长安城比往年更繁华,中原正在一步步变得强大。”

此刻的禄东赞早已没了往日的斗志,河湟一战打断了他作为吐蕃大相的气节。

“中原人说屈居人下,或者卧薪尝胆,大唐不会一直强大,吐蕃也早晚会有起复的一天。”

西突厥与吐蕃之间隔着安西四镇,更隔着天山。

虽说不是一路人,泥孰此刻与松赞干布感同身受,切莫将现在的大唐想得太过良善。

张阳手中的礼部就是一头饿虎,只要他找到了机会,他就会咬住猎物身上最肥的一块肉,再将其慢慢蚕食。

吐谷浑,高昌,安西四镇……

“那礼部的尚书是一个恶人,上苍会降罪予他。”泥孰抬头看着天低声道。

松赞干布沉默不语,策马一路朝着陇西方向而去。

张阳在骊山的山顶修建着新家,一边向李泰讲述着买卖粮食的策略。

“既然说是互市,西域人肯定有东西也会卖给我们,怎么只说流入呢?”

“魏王殿下,大宗货物都是由骊山主持,往后交易只用金银,贸易的主动权在我们,并不在他们手中,我廉价倾销,不怕他们不买。”

这些话语一次次刷新着李泰对于贸易与商人这个身份的认知。

“既然商人也能做出与社稷有益之事,为何朝中屡次提出重农抑商。”

张阳又道:“魏王殿下,农业是中原的根基,这点是亘古不变的,古语有云民以食为天,一切与农业相悖皆是需控制,商人越是强大就说明法治越弱,进而动摇国本。”

李泰拿着木板将石灰泥抹在外墙上,小熊坐在树影下,脖子上挂着一只篮子,小武和徐慧将摘来的野花野果都放在这个篮子中。

它呆滞的看着眼前一大一少两人,时而侧目观察,俩人抹墙的动作出奇地一致。

上官仪急匆匆而来,他带着一卷图纸,将骊山现在的产业划分成九处作坊,其中就有墨水,洗棉,织布,嗮纸,石灰,锻铁,铁矿分拣,肥皂,以及红白糖作坊。

这九处作坊便是骊山的生产核心。

张阳和李泰的衣衫上都是白色的石灰泥,俩人合坐在一张板凳上,正注目看着。

正巧李世民也从林中走来。

“真是巧了,每一次我们有重要的重要的事宜安排,陛下总能恰逢其会地出现。”

避暑这些天,李世民的气色好了不少。

他看着眼前的图纸,“这就是以后骊山所要兴建的所在?”

张阳点头,“都要重建一遍。”

“所有的工厂都要重建岂不是很费事?”

上官仪回道:“如此安排是为了让工坊与农田分开,整齐一排也是为了往后的管理与调度,我们还要新建二十余处库房。”

本来和上官仪要谈建造事宜,这皇帝此刻问东问西,要将骊山的每个细节都了解清楚。

生怕有他不知道的事情。

整个骊山此刻都在他的眼皮底下,想知道的事情都能知道。

至于不知道的,就算是将炭和硝石放在皇帝面前,他也不知道火药要如何制作。

所谓借鸡生蛋,用皇帝的资源和特权设计出来的工厂,再将工厂拆分成几座。

趁着这个皇帝还没醒悟过来,以为骊山都在他的眼中,再将这些资源悄悄整合,暗中做出火器。

扫兴地站起身,张阳继续湖墙。

新家内又传来的孩子们的啼哭声。

张阳探头看了看,就听到了媳妇的话语。

“夫君做的这个尿裤也不合用,孩子比以前哭得更凶了,换起来也不方便。”

张阳挠着头走近一看有些苦恼,“我下次再换个样式做。”

李玥执拗道:“孩子的衣裳我来安排吧。”

“要不我给你换个图纸?”

“也好。”

孩子终于不哭闹了,只是过了片刻她又沉沉睡去。

张阳拿出一个盆栽,之前将橄榄种在这个这个盆中,现在它的根系也足够壮实,可以移栽到土中了。

这树长得慢,养两年了,到现在连半米都没有。

还是水土不服的缘故,长势不算好。

早在齐民要术中,就有对橄榄的记载,中原培植橄榄的记载可以追朔到汉代。

平时自己在家里栽培倒也尚可,这要是种在外面也不知道它能否熬住关中的气候。

“夫君,我在典籍上看过,据说这种树种出来的果实有清热解毒之功效。”

张阳放低自己的声音,“橄榄的品种有很多,你说的那个品种和我们家的一样吗?”

李玥的神情多了几分凝重,也小声道:“典籍上没有细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