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我岳父是李世民 > 第二百八十八章 东宫意见箱

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二百八十八章 东宫意见箱

作者:张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03:04 来源:88小说

这家酒肆有个特殊的位置,这个位置别人不能坐,只能张大安能坐。

“大安,慢点吃。”店家笑着说道。

张大安狼吞虎咽吃着饭食。

“恩人近日可还好?”

“嗯。”张大安吃着饭食点头。

店家忙着去招呼其他的酒客。

一边吃着饭,张大安也不言语,只是听着四周的人议论。

“秦琼大将军说是要人去一趟河西走廊运东西。”有酒客先开口了,说话的人头戴布巾穿着破旧的粗布旧衣裳,倒是一副游侠做派。

“去河西走廊运什么?要打仗了?”

“倒也不是,你们可还记得金疮药。”

“那药是骊山的吧,现在长安的药铺子也有卖。”

“那就是了,这个金疮药就是骊山所出,这骊山封地是汝南公主的。”

长安城绝大多数都知道这个数术水平高超的公主,而且这位公主的驸马更是一个不得了的人物,让大唐兵不血刃拿下了河西走廊。

又有人道:“据说是因为这个驸马不求钱财,把金创药的秘方公之于众,大将军这才答应了此事,现在正在收拾人手。”

“金疮药某就用过,确实好用,平时半月好不了的伤口,八天就好了,十文钱一帖价格十分低廉。”

来酒肆的人越来越多了,这里也开始变得嘈杂起来。

张大安已经听不清他们的议论,吃完了一大碗黍米饭,又坐了一会儿,打了一个饱嗝便离开。

从朱雀大街穿过走入一条小巷,来到自家的宅院门前。

张大象已经成家了,很少会来这里。

二哥张大素在长安城另有住处,打开院门张大安准备好见到空荡荡的家。

推开门却见张大象和张大素都在这里。

“大哥,二哥你们怎么来了?”张大安诧异道。

张大象递上饭食,“等了你许久,不见你回来食盒中的饭食都已经凉了。”

张大安回话道:“已经吃过。”

张大素皱眉道:“你又是一张饼吃一天?”

“不是。”张大安解释道:“是张少师安排了一处地方,让我去那里吃饭,而且不用银钱,那家酒肆说张少师是他的恩人,还为此专门定了位置,说是到了就能吃。”

张大象和张大素疑惑地相看一眼。

张大安又道:“饭食弟弟就收下了,晚上热一热能吃。”

张大素拿出一串银钱,“知道你在东宫俸禄很薄,今日朝中发了俸钱,这里是一贯钱你拿着,别舍不得花。”

张大象嘱咐道:“食盒中还有两贯钱,要缺什么与我们说。”

张大安连连点头,“多谢两位兄长。”

如今张公瑾住在骊山,这个房子也空着,平时住在这里的只有张大安,家里的房子不能没人看着。

三兄弟院子里低声说着话。

张大象又道:“前几日又去看望过父亲,父亲的身子一日不如一日了,母亲说除了父亲走不了太远的路,走个百来步就只能用轮椅了。”

张大素叹道:“那轮椅我去看过,是张侍郎所做倒是奇巧,父亲用着也很顺手。”

张大安沉默地听着两兄长谈话。

“也听孙神医说过,父亲的病根是在心腑,病根不除再多的药石也无用,如今也只能靠调养。”

“当年天下战乱,父亲落得这一生病。”张大素有些烦闷灌下一口酒水,“若陛下不让父亲跟着李靖去北征突厥是不是不会有今日,朝中那些混蛋为何要让父亲去。”

“当时是父亲自己请命要去,而且那时陛下朝中肱骨尽出,那时陛下一直被突厥压一头,渭水之盟的事情不能就此作罢,就此一搏,就是父亲北征才有了我们今时今日衣食无忧,还能用战功爵位来给我们。”

三兄弟又沉默下来。

夜色越来越深,张大安终于开口,“夜色不早了,马上就到宵禁之时。”

张大象挥袖道:“今夜便住在这里了。”

张大素也道:“大安,把我的房间收拾一下。”

张大安咧嘴笑着,“好。”

长安城另外一边,李玥已经让小武先睡下了。

夫妻俩人眼前放着一大桶黍米,而且还有一串铜钱,数了数不过三百钱。

张阳皱眉道:“这俸禄不对吧?宗室的年俸就这么点吗”

李玥也清点着张阳在东宫的俸禄,三大桶黍米和十贯银钱,“夫君这边满打满算可以换二十石粮食,这还是只是任职东宫少师半年的。”

看夫君为这点月俸发愣,她笑道:“我不是嫡出公主,父皇给了我母亲名分我们才有这些禄米,已经和宗室一样,很好了。”

张阳揽着李玥肩膀,“家里这么多黍米也吃不完。”

李玥靠在夫君的肩膀上,“那就放在村子里吧,村子的孩子都可能吃了。”

“也好。”

“老师,你怎么还不睡。”

夫妻俩靠在一起,气氛正是旖旎之时,被小武的话语声打断了。

李玥俏目瞪了眼夫君,见他还搂着自己的腰以及另外一只魔爪,红着脸挣脱抱着小武进了自己的房间,重重关上房门。

张阳喝下一口茶水,收了收心情把家里的银钱和禄米都藏好,继续在自己的工作台忙活。

工厂正常运作的半个月之后,太子的课外读物和一卷叫作西厢记的书也出现在了长安城,从骊山村出来的村民推着一车车的书在长安城外卖着,一册书只要一百钱。

有了先前的红楼梦让唐观意犹未尽,现在他来到书贩子面前,花了一百钱买了一卷西厢记,光是看了故事的前几篇便兴致浓浓地带回家。

骊山的书在短短一个时辰就被一卖而空。

之前叫骂红楼是禁人,此刻也都闭上了嘴,有人尝试着买了一卷看着西厢记的故事,立刻就被故事中的内容吸引了。

西厢记开始出现在朱雀大街上,立刻就有人开始抄录。

走在朱雀大街上的李崇义遇到了唐观。

“这般匆匆是有何急事?”李崇义好奇问道。

“崇义兄,请看这个。”唐观小心翼翼拿出一卷书,“西厢记,自红楼之后又出的新书。”

李崇义狐疑道:“有红楼好看吗?”

唐观笑道:“不俗,不俗呐。”

一边赞叹,唐观便带着书走远了。

李崇义又走了一圈,来到弘文馆的时候已经开始有人大声念着西厢记的故事,可惜如红楼一样,西厢记也只有半卷。

此刻这卷书很快就进入了众多读书人的视线之中。

骊山不仅没有停下印书,反而又多了一个西厢记的故事。

随之而来的,还有一卷太子总领的课外读物。

西厢记这卷人之间的小声议论,课外读物立刻在长安城风靡开来。

东宫,李承乾看着已经印出来的红楼和西厢记,“不得不说欧阳询老先生的字看着让人觉得很舒服。”

张阳喝着茶水,“不知道这一次印出来的排版和字体大小,太子可还满意?”

李承乾翻看着,“孤太满意了,一卷书上百页,要说这样的纸张!一钱可买不到这么一张纸。”

“不瞒太子殿下,确实是赔钱。”

“你说过想让书籍的价格便宜,如今只是一百钱,你以后卖的书会更便宜吧。”

“我觉得纸张的价值应该是写在上面的内容,而不是纸张本身的价值。”

李承乾翻看着西厢记,“这个西厢记也是你那位老师讲的?”

张阳点头,“正是。”

“太子殿下!”一个侍卫跑来道。

“何事慌张?”李承乾神色不悦。

“莫非是魏王殿下造反了?”张阳似笑非笑地说着。

“你莫要说笑。”李承乾放下书卷。

侍卫躬身道:“太子殿下,我们放在朱雀门外的东宫意见箱已经塞满了。”

李承乾倒吸一口凉气,看了眼张阳。

“那就拿进来吧。”

“喏。”

东宫两个侍卫匆匆跑到朱雀门把满了的意见箱拿走,再放上一个空的意见箱。

就在众多人眼前,让人没想到的太子真的让人将这些意见拿走了。

一箱子的书卷,有竹简的有纸张的,还有写在丝绢上的意见。

张阳打开一看,只觉得眼前发黑,“佞臣张阳,近谗言令太子亲小人远贤臣。”

李承乾的神色也不是太好。

张阳小声问道:“太子殿下,都是骂我的吗?”

李承乾缓缓点头。

一卷卷的看着上面的内容,李承乾一连看了几十份,“孤发现有很多重复的话语,甚至连笔迹也差不多。”

张大安整理着这些意见也点头,“臣发现了。”

李承乾思量着,“孤觉得应该有一伙人,他们合起伙来一起写着骂你的话语,而且还重复写,重复骂。”

张阳已经没了心思看着这些意见书,现在很想一把火烧了它们,“太子殿下不要给我看了,我怕我看了明天就会有不少人死于非命。”

李承乾又拿起一卷,“咦?这卷倒不是骂你的?”

张阳冷哼道:“难不成还是夸我的?”

李承乾点头,“还真是,张阳自入东宫以来,太子学有所成,前有百官公卿表,后有课外读物,再者不涉朝政专心教导,太子之德人人称颂。”

听得张阳倒吸一口凉气,“这谁写的?留名字了吗?”

李承乾翻看着,看向这卷竹简的北面,“咦?此人还真留名字了。”

“是谁?”

看着名字,李承乾皱眉道:“许敬宗!”

张阳又觉得眼前一阵发黑,扶着额头久久说不出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