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我岳父是李世民 > 第二百八十九章 游园邀请

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二百八十九章 游园邀请

作者:张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03:04 来源:88小说

起初还觉得有些意外,这些话语竟然不是骂自己的。

再知道是许敬宗所写,又觉得不意外了。

“孤听闻这个许敬宗当年与你一起在礼部共事,如今他还是礼部侍郎?”

张阳惆怅道:“没错。”

李承乾一边回忆着,“当初的秦王府十八学士,他也是其中之一?”

张阳还是点头。

“这么多人在叫骂你张阳,倒是这个许敬宗说出这般话语,足以可见此人不盲从,是个敢于说出自己想法的人。”

“太子这般赏识,是要提拔他吗?”

李承乾点头道:“朝中盲从随流之人众多,当大家都同意一个观点之后便很少有人再说其他的看法,眼下有这么多人骂你佞臣,只有许敬宗一人敢说不一样的话。”

张阳拿起一旁的茶壶,想要灌一口水却发现壶中的水早已凉了,咽下几口凉水。

“烧一些开水。”李承乾对一旁的宫女吩咐道。

张阳重新盘对坐好,对李承乾开口道:“如果只是观一个人的言行就可以断定这个人的好坏,在下以为这种作法太过草率。”

太子听得很认真,张大安在一旁烧着水,摇着一把蒲扇让泥炉的火可以大一些。

“以言语来给一个人提供捷径,这样不好,会说话的人不代表会做事,随意让别人在人生的道路上抄近道,这不可取,这更不好。”

李承乾琢磨着,“言语一样可以看出一个人品德。”

张阳又道:“有时候言语确实可以看出一个人一部分的品德,可太子殿下如果就因为许敬宗这样的话语而打算提拔,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这样善于言语的人靠向太子,而那些精于实干又不太会说话的人,就会远离太子陛下。”

见李承乾还要再解释什么,张阳又道:“外面的人骂我是奸臣也罢,骂我是佞臣也罢,我都不在乎,大不了我这个官不做了,我安安心心去封地搞建设。”

李承乾闭眼深吸一口气,“孤知道你不是佞臣,那些意见不过是有心之人的狭隘而已。”

“既然太子都这么认为,我就更不怕了,所谓身正不怕影子斜,臣一身浩然正气自然无所畏惧。”

张大安提着水壶将已经烧好的开水倒入茶碗中,一碗给太子,一碗给张阳。

“只是不知道父皇知道了这些事情会怎么想?”

李承乾一脸忧愁。

太子是一个讲义气又厚道重情义的,即便是长孙冲再怎么无礼自作主张,借着与太子的关系来结交长安城的士子文人。

如今面对这些人的叫骂,太子还替自己着想。

正是替他人着急的这种性格,如果李承乾不是太子的话,他这种性格应该有挺多朋友的。

张阳心中感动,原来这大唐也是有好人的,还有善良的人。

从皇子角度来看,李承乾是太子,和李泰不同的是李世民对太子更加地严格。

相反的李泰就算是闯个小祸,李世民也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这么过去了。

以至于在李承乾的心中会让他觉得,陛下和皇后更偏袒李泰一些。

张阳低声道:“他们越是叫嚣得越凶,就越是心虚,不过是为了掩藏他们答不出题目的挫败而已,都是他们不肯承认自己的不足,这才会这样,嗯,很虚伪。”

“孤也是如此认为的。”

正说着话,一个小吏匆匆而来,“太子殿下,工部送来的地图。”

李承乾站起身接过地图,“代孤向阎尚书说声谢。”

“喏。”

先是打开地图确认没错,李承乾把整张地图挂起来,地图上画着如今中原的版图以及其他小国的位置。

就是一些边界线并不是很清楚,阴山以南都已经划入了版图中,这算是李世民第一次开疆拓土的小成果,只不过为了这个成果当年的大唐强撑着一口气,拿下了阴山拿下颉利。

那一场大战之后,到现在大唐还是在修养国力。

“今日朝议,说到了吐蕃的兵马调动,又有人说大唐和吐蕃就要开战了,孤想看看地图,以后一旦开战情况会如何。”

松赞干布应该还在他的高原上积攒实力才对,张阳看着地图不解道:“这种事情朝中应该已经有主张了吧?”

“说不好。”李承乾的神色凝重,“有人想要和,有人想要打,每次说起这件事朝堂就会吵成一片,要不是父皇早早下朝,说不定文武两派大臣又要打起来了。”

大唐尚武的民风下就算是文人也需要会几下拳脚功夫,一来为了防身,二来万一与对方理论不过即便是动手也不会落了下风。

张阳咧嘴笑着,“咱们朝堂政风彪悍,武德充沛,也是一件好事,多有活力的朝堂。”

李承乾思量着,“你觉得会率先在什么地方开战,我们出兵应该去往何处?孤记得当初在礼部,你与吐蕃大相禄东赞有过交谈。”

“嗯,禄东赞是个性情中人,我们的谈话很融洽。”

李承乾苦笑道:“孤怎么听说是不欢而散。”

“是吗?都过去这么久了,臣忘得差不多了。”

“这么重要的事情,你说忘就能忘,孤佩服你。”李承乾感慨道:“难怪有人说糊涂活着的人,都能过得不错,孤只是觉得事涉两国来往,不该糊涂才是。”

张阳拱手道:“当时禄东赞放下狠话了,说是要和我们打一仗。”

李承乾攥着拳,好似心里有火眼里有光,“那便打!”

李世民的手中的人才不缺少武将,缺少的是国力和基础。

隋末天下大乱,几乎快把中原的底气打完了,经过了剧烈的内耗之后,眼下这两年好不容易丰收,也能攒下一笔家底。

张阳狐疑道:“就算是仓促开战,吐蕃不见得能够得到好处,大唐也不是打不起这一仗。”

李承乾看着地图,“你说如若开战,出兵应当先攻打何处?”

张大安站在一旁安静地听着,继续给太子和张阳续上茶水。

“其实战争不是太子想的这么简单。”张阳解释道:“就算要开战,开战的对错先要明白,若是想要站在正确的一方,大唐首先要给自己一个出兵的理由,而且整个理由是正义的,再者出兵打仗需要看收益,这个收益可以是震慑诸国,也可以是提高大唐的外交力量。”

“要说最直观的就是从别人的领地中得到的资源,来弥补自己付出的成本。”

见李承乾依旧看着地图。

张阳指着吐蕃地界的一处,然后手指沿着一条线讲着,“臣以为吐蕃攻打大唐,对他们来讲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从吐谷浑的旧道出发,沿着他们当年攻打吐谷浑的路线,先动河西走廊,再夺凉州。”

李承乾看着地图,“玉门关不是更近吗?”

“玉门关确实近,可是如果从玉门关直线出发,在冗长的荒漠上他们无法驻扎,也无法获得任何的补给。”

李承乾了然点头,“如果他们走吐谷浑的故地,还能从中得到水源,甚至还可以驻扎。”

张阳又道:“要是交手,在下以为吐蕃的胜算更小。”

“朝中有的都是身经百战的大将,自然不惧吐蕃。”

张大安听着俩人的对话,低着头思考着。

从吐蕃说到南诏,再从突厥说到了高句丽和倭国。

……

“这倭国真的有很多银矿吗?”

张阳点头,“应该不会有错,而且倭国的地质活动非常活跃,有很多的火山,动不动都是地震海啸。”

“孤一直以为倭国是个很贫瘠的地方。”

“有坏处自然也有好处,倭国是个海岛,他们的物资确实匮乏,可地质活动活跃的地方,往往矿产也丰富。”

和太子又聊了一会儿,张阳便去立政殿接媳妇和小武。

李承乾将这次的谈话,抄录下来,而后自己仔细地看着。

李世民正在甘露殿听着魏征讲述。

“太子在朱雀门前立了意见箱,如此一来可以向民间纳言,老臣以为在各县各州府也应当如此,官吏需要与民间有对话。”

李世民发愁地皱眉,“朕会考虑的。”

魏征稍稍行礼,“陛下,如今弘文馆众人对太子少师张阳的议论颇多,是否可以平息话语。”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面对魏征的这些话,能应付就应付,“此事朕也听说了,不过是张阳那小子出了两道十分刁钻的题。”

“那两题臣也看过。”

“郑公以为如何?”

“可以用于思考,只是答题需要大智慧。”

李世民点头,“郑公的话语朕都明白了。”

“老臣告退。”

等魏征离开之后,李世民这才从桌案底下拿出藏着的西厢记,而后兴致勃勃地看了起来。

相较于红楼,西厢记引起的风波倒没这么大。

这又是一次爱情与礼教冲击。

在这个年代谈论婚姻自由和恋爱自由确实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人们会拿出你违反礼教的理由来狠狠地唾骂你。

西厢记的结局是有情人终成眷属。

至少风波没有像红楼这么大了。

张阳听着杨婶讲着西厢记的市场反馈,与红楼一样,这样的爱情故事同样吸引人。

“这些书就像是一把刀子,一刀扎在了礼教规制严格的世家年轻人心中,早晚有一天他们会感受到这把刀的疼。”

李玥淡然地笑着。

小武正在睡午觉,夫妻俩各自一把椅子坐在院子里。

工厂的生产已经正式上线,秦琼的人办事很快,现在就有不少人离开长安城朝着河西走廊方向而去。

人情这种东西越用越少。

对人品好的人来说,尤其是秦琼给这样的人给以人情,收获也是越大。

贞观六年的十一月,寒潮席卷了关中,村子里抓紧了时间,要在一天内将所有的稻子收起。

还有不少稻子未成熟也没有办法了,寒潮多席卷一段时间,田地里的稻子要冻死了,那是真的颗粒无收。

总算是有些收成,稻米并不饱满,好歹也都是粮食。

夏收一次,秋收再一次,怕什么来什么,今年冬天来的特别早。

骊山村种水稻的事情也成了其他村子的笑话,人们纷纷议论花了大力气种了稻米,结果收成很差。

“聊胜于无。”上官仪对武士彟说道。

“给公主殿下和驸马送去了吗?”

听他这么一问,上官仪点头道:“你放心,这稻米你女儿也能吃到,一早就让人送去了。”

秋收的半月之后,北方的寒风南下席卷中原大地。

李玥穿着一身素衣,给小武也换上厚实的小袄,“看来正合适。”

从村子里带回来,熟悉了家里的日子之后,小武的平日里的笑容也有了,她正挥着小拳头捶打着小熊。

这牲口很享受这种捶打,奈何小武的拳头没什么力气,用来给它捶背很合适。

李玥好奇道:“为何要将稻米分成三份?”

张阳将稻米装在三个麻袋中,“一份用来我们自己吃,一份存起来以后慢慢吃,还有一份酿米酒。”

“长安城不是有卖米酒的吗?”

张阳擦了擦汗水,将一袋稻米扛进自家的库房,接着拿出一个大木桶和一口锅,先用家里的小磨盘把稻米去壳。

李玥吃力地推着小磨盘,推久了也很累,她的目光最后落在了小熊身上。

这头熊长得很快,现在的它越来越重了,倒是体型没有长多少。

仿佛是看懂了李玥眼中的意思,他扭着肥硕的身子想要跑,却也跑不快,被李玥一把抓了起来。

用一根绳子绑在它的身上,另一端连着磨盘。

李玥先是喂给它一颗葡萄干,先让小熊转一圈,之后每转一圈都给一颗葡萄干。

“嗯,还是很懂事的。”李玥看着小熊迈着笨重的步伐满意点头。

王婶带着包裹走入院门,“公主殿下,这是我们的村子里自己纺出来的棉布。”

接过婶婶递来的棉布,李玥敞开布匹打量着,“确实比桑麻布顺滑很多。”

王婶笑道:“村子里的妇人们试了很多次,她们用三成的细麻线来串起棉线,就做成了这等棉布。”

说着话她又从包袱拿出一份帖子,王婶又道:“这是宫里人送来的,说是要公主和驸马一起去曲江池,赴秋日游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