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历史同人] 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 > 第196章

[历史同人] 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 第196章

作者:春山有信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22 17:31:34 来源:免费小说

  明明那文章中的情理也没有这样哀切萧索啊!

  【正是因为人生如梦,所以清风明月更是不能错过。苏轼这一刻突然成为佛教的“叛徒”了,他不要六根清净,他要五官尽开,尽情地去享受自然、人生的美好。乌台诗案或许是一场噩梦,但噩梦到底还是过去了,他仍然拥有“做”好梦的机会。

  我们常说苏轼是一个美食家,一个对美食怀有期待的人,他会emo到哪里去呢?】

  楚棠将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豆腐、东坡饼、羊脊骨、荔枝等一系列美食都放了出来,还贴心地放了个纪录片里截出来的苏轼吃羊脊骨的动图。于是一堆品相俱佳的美食图便争先恐后跃入水镜下众人的眼睛。

  刚刚还在心疼苏轼寥落黄州的众人:……

  这人……过得还挺好啊?

  皇宫里的宋神宗和王安石面面相觑,到底还是忍不住笑出了声:“这个苏轼啊……”

  未央宫。

  刘彻眼皮动了动,这上面的好几道菜肴他都没见过!

  “哪有人被贬了是这样的?这分明是藐视皇威!”

  底下的大臣眼观鼻鼻观心,如果陛下您的眼睛可以从那东坡肉的图画上移开,这句话的威慑力应该会更高。

  【插播一句,我们小时候背过他的诗,“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看起来很正常对不对?但苏轼很喜欢吃河豚,合理怀疑这首诗翻译过来就是一句话:春天到了,又到了吃河豚的季节啦!】

  苏轼:???

  “我劝你不要信口雌黄!”

  苏轼坐不住了,他怎么也想不到,刚刚还正经地说着人生至理的楚棠话锋一转会变成这样。讲诗词就讲诗词,你扯这些干什么啊,说这么多现在也不是吃河豚的季节啊!

  意识到自己在想什么的苏轼神情一顿,默默别开眼。一旁的苏辙看了看自家兄长,又看了看水镜里的图片,忍不住带了些调侃:

  “兄长豁达,父亲与我也可放心。”

  老成持重的苏洵配合地点点头。

  苏轼:……

  弟弟好像也学坏了。

  另一边,梅尧臣一下子跳起来:“他吃什么?河豚有毒他不知道吗!”

  前人有载,河豚“文斑如虎,俗云煮之不熟,食者必死。”梅尧臣素来反对食用河豚,当年他在范仲淹席上宴饮,听得其中一客大谈河豚之鲜美,甚至专门做作一首阐明厉害,劝人不要食用河豚。可以说,梅尧臣是坚定的反河豚食物化主义者,结果水镜说苏轼极爱吃河豚?他不要命了吗?!

  皇宫里。

  赵祯向着皇后打趣:“这苏轼,竟是格外的……鲜活?”

  【据说河豚是有毒的,很考验技法,苏轼为了吃真的挺不管不顾的。这时候我又想起某次看到一个片子,名字就叫“在下东坡,一个吃货。”苏车把手真是声名在外啊!】

  “噗——”不少人当场笑出声来。

  客栈里,接连遭受暴击的苏轼无奈了:“就这一件事,也值得反复说道?”

  不就是稍微重了点口腹之欲吗?至于这样反复说么?后人是有多无聊才会关注他吃了什么啊!

  苏轼显然是忘了,比起历朝文人的杂录笔记,后世流行的网络段子不过是洒洒水而已。吃瓜——一种流传几千年的民族传统。

  唐朝。

  看热闹不嫌事达的刘禹锡笑得开怀:“听其意,楚姑娘提到的那‘片子’应是讲述苏轼与各项美食的不解之缘?倒有些像杂谈食谱了,若能一观,倒是聊可解颐。”

  “梦得兄说得是。”

  柳宗元略略应了一声,还在想着未曾发生的贬谪之事,有些心不在焉。刘禹锡哪不知道他在想什么?无声地在心里叹了一口气,好友这性子,太易摧折了些。

  【但转念一想,热爱美食,何尝不是热爱生活呢?他初到黄州,明明满心积郁,还是能写出“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的句子。

  后来将去,他又作了一首《满庭芳》,起笔沉痛: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山在岷峨。

  岷峨,是岷山和峨眉山的合称,在四川境内。这两座山大家也很熟悉,峨眉派嘛。前面的岷山就是《七律·长征》里提到的,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客栈。

  苏轼对家乡风物还是很敏感的,微一沉吟道:“以诗注词,只有一种可能,便是这首诗流传极广,看来后朝人才辈出啊!”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岷山雪浪千里,险拔高峻,观其意,那三军……翻过岷山了?!”苏洵的声音调微微提高。

  这……苏轼苏辙两兄弟闻言也是一愣,翻过岷山,这得是多强悍的毅力?!

  汉朝。

  刘彻也开始寻思了:“长征……长者远距,看样子这诗是这支军队的主帅所作?”

  就是不知道这次长征到底有多长了。

  堂下的卫青眼中精光流转,他不善诗文,但这句诗直白平易,更兼豪气干云。千里雪山岂是等闲好过的?竟还能有“三军过后尽开颜”的豪气,这首诗的主人定然是个豪杰将帅!

  英雄惜英雄,卫青有一瞬间的神往。

  【苏轼是四川眉山人,以岷峨借代故土。他说故乡遥遥,我何日才能回去呢?接着,他又说: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人生比不过百年,我如今已经是四五十岁的年纪了,人生将半,未来可能没有多少日子了。他的哀伤是那样真切,令人不忍卒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