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六零之走失的妹妹回来了 > 六零之走失的妹妹回来了 第235节

  耿传文指了一下身上的衣服, 笑道:“先前我们去了一趟海外, 这是单位帮我们置办的。”

  耿传文又道:“小华, 我刚从罗佳源老师那过来,听说陈同学被冒名顶替的事, 是你先发现的?”

  小华点头, “我和顶替者陈小琦算远亲,一开始以为她只是改名了,后面高数课上她连最基本的函数都不会,我就有了疑心, 去和罗老师反映了下。”

  耿传文笑道:“小华, 你要不要换个专业,去学新闻吧,毕业后来我们单位上班?我发现你对人对事敏锐度都很高,还爱观察生活,正义感也很强,适合做我们这一行。”

  “耿哥, 你真是抬举我了, 当记者还得有牺牲、奉献精神, 以及抗压、抗威权的勇气和能力, 我觉得我离这个行业还有一段距离。”

  耿传文笑道:“我夸一下你,你就把我们整个行业都抬起来了。”

  两个人简单聊了几句, 小华道:“耿哥,你等下,我上去喊琦真下来。”

  耿传文点头,“行,行,我们在这等着。”

  小华到了宿舍,发现杨小钰不在,就喊了陈琦真、李芯麦下来,耿传文见她仍提着东西,像是喊了人,就准备回家的样子,忙道:“小华,你晚会儿走,一会采访完了,我还有点事麻烦你呢!”

  一旁陪同的记者刘一鸣道:“许同志,其实这次关于陈同志的采访任务是派给我的,我们耿主任说他有朋友在,特地陪我过来的。”

  小华笑道:“是,我和耿哥1964年的时候就认识了,算是老朋友。”

  很快采访开始,刘一鸣问了陈琦真关于知青生活、高考备考和未收到录取通知书的心理状态等等问题,尔后又问许小华她们是怎么察觉出先前的陈琦真是冒名顶替的?

  许小华把事情捋了一遍,末了道:“除了我们宿舍发现先前的人不对外,还有文学院的一位男同学,曾经找到我们宿舍楼下,说陈小琦是冒牌的。”

  陈琦真愣了一下,试探着问道:“是王华峰?是我们一起下乡的知青。他……他都没和我提过。”

  小华道:“先前我们怀疑陈小琦是冒牌的,但没有证据,是王华峰跑来说她顶替了你。”

  陈琦真的眼睛立时就红了起来,轻声道:“我们在乡下的时候,并没什么来往,我压根没想到他会帮我。”

  小华道:“他说你经常给大家讲题。”

  陈琦真点头,“是,恢复高考的通知下来,大家都像无头苍蝇一样,我也不知道从哪里复习,他们来问我什么,我就看什么……”

  小华明白了她的意思,在陈琦真看来给别人讲题,等于自己复习,而在王华峰看来,她牺牲了自己宝贵的复习时间,给他们讲题。

  李芯麦带着陈琦真和刘一鸣去找王华峰了。

  等人走了,耿传文才和小华道:“小华,我这次来找你,其实是有正事的,我最近在做文`革后青年生活转变的专题报道,包括知青返城、工人的重新择业、入学等问题,想问问你有没有空,给我们提供一些素材?”

  小华想了一下道:“行,我今天回去整理一点资料和联系方式,明天给你送到报社去。”

  耿传文忙表示了感谢,又问道:“小华,现在生活上还好吗?有没有什么困难?”

  小华笑道:“没有,都挺好的。”

  耿传文点点头,张了张嘴,准备说什么,又像临时改了主意,只道:“那就好,那就好!”

  小华笑道:“耿哥,你刚是不是还有什么话要和我说?”

  耿传文想了想道:“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准备和你提一嘴许呦呦,你们现在没有联系吧?”

  小华摇头,“没有。”如果不是中间小石头来了一趟,她都觉得这个人好像离她很远一样,但其实她们都在京市,甚至还有共同的朋友,比如耿哥。

  耿传文道:“听说准备离婚。”

  小华愣了一下,“先前她复婚的时候,那么波折,怎么会闹离婚?”她甚至一度怀疑这两人是真爱,即便中间夹了个罗青青,也丝毫影响不了他们的感情。

  没想到这会儿说离婚就离婚!

  耿传文道:“我听说,先前她要复婚,完全是为了两个孩子,现在孩子们像是还不愿意接受她,她自己也就放弃了,说和她爱人之间有无法忽略的矛盾。”

  许小华:……她怀疑这个矛盾是罗青青,大概罗青青回去刺激了他们。

  眼看着天快黑了,耿传文忙道:“小华,你是不是要赶着回家,我这边没事了,你先回去吧!”

  “好,耿哥,我明天把资料整理好,就给你送到报社去。”

  四十分钟后,小华到了家,和家里人提起许呦呦要离婚的事儿,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

  沈凤仪在给小星星做布鞋,刚挑了两块碎花布,剪的一样大,开口道:“当初她要结婚的时候,你大伯怎么都不同意,她执意要嫁,后来被迫离婚又复婚,我还有些不明白,现在闹离婚,倒更教人想不通了。”

  把鞋面边边都修剪好以后,沈凤仪又道:“不管男女,人生大事上每一步都要走稳了,回头再后悔,也没法重走前时的路,年岁滑一下就过去了。”

  秦羽却想到了另一个层面,“小华,小石头那边,你去这一封信就好了,后面还是不要多来往。”

  见女儿看过来,秦羽接着道:“以许呦呦的个性,你来往多了,人家可能认为你别有用心,孩子是个好孩子,确实也有几分可怜,但他们做父母的不心疼,旁人是不好多插手的,何况我们两家还是这样的关系。”

  小华应了下来。

  一家人聊了一会,有邻居来串门,就没再提这个话题。

  第二天上午,小华去报社给耿传文送资料,门卫笑道:“耿主任和我们打招呼了,让您直接去二楼社会新闻部去找她。”

  等到了以后,接待她的是刘一鸣,说耿传文刚给总编喊走了,安排小华在接待室坐一会儿。

  小华一边等人,一边拿了一份报纸来看,忽然听到有人敲门,以为是耿传文回来了,不想,一抬头看到了许呦呦。

  这是她从春市回来,第一回 见到许呦呦,相比一年半前,她的体态稍微丰腴了些,精气神却不是很好的样子。

  许呦呦开口道:“我刚经过,看到是你在这边。”

  小华道:“我等耿主任。”

  许呦呦点头,“我猜到了,总不会是来找我的……小华,小石头先前给你添了不少麻烦,我替他向你道声‘谢谢’!”

  小华摇头,“不用,只是说了几句话而已,没有做什么。”

  她话音刚落,许呦呦就忽然笑了一下,“小华,说起来我自己都觉得神奇,那些年里,我这个母亲日思夜想,就盼着见两个孩子,可是等出来了,他们倒像成了我婆婆的孩子,我不死心,千方百计地把他们从北省拉了回来,可是小石头见了你一面,我的努力就化为泡影了。”

  许呦呦说着,想到小石头临走时的决绝,忍不住红了眼睛,“我真的很想知道,那几年里你到底做了什么,让小石头这么信赖、重视你,连我这个母亲都比不上?”

  这句话说是疑问,不如说是质问。

  小华觉得有些匪夷所思,望了她好一会儿,才开口道:“抱歉,这个问题我也没法回答你,从1970年到现在,我和小石头满打满算,只见过两回,一回是1970年,一回是半个月前。”

  许呦呦定定地看着她,“小华,不瞒你说,我一度以为是你故意报复我。”

  小华冷淡地道:“我们这一辈的事,我不会牵扯到孩子身上去。”缓了一下,又道:“你放心,以后我也不会接触你的孩子。”

  许呦呦张了张嘴,想说她不是这个意思,到底没有说出口,在某种程度上,她确实希望许小华不要接触她的孩子。

  她和许小华的矛盾,她在许家的过往,那些事情她都不想回忆,也不想让她的孩子去接触和了解。

  小华到底气不过,说了一句:“许呦呦,你与其问我做了什么,不如想想你自己做了什么?你扪心自问,你和小石头的关系走到今天这一步,是我的原因吗?真的太荒谬了,我当年不过是可怜一个孩子,和他说了两句软和话儿。”

  吁了一口气,又问道:“如果你是我,碰到两个有家不能回的孩子,你是想对他们报以冷眼,还是视而不见?你的想法太让人匪夷所思了。”

  许呦呦瞬时红了脸,“小华,我很抱歉,我刚刚想到小石头离家时候的眼神,一时情绪上来了,对不起。”

  许小华摇头道:“你的道歉我不接受,我们井水不犯河水,以后遇到就当不认识。”

  耿传文过来的时候,发觉小华脸色有些不对,再一看,发现许呦呦也在,笑喊了一声:“许主任,你们这是怎么了?”

  许呦呦勉力笑了一下,“没什么……”

  她想极力维持体面,然而这一次,小华没有配合她,“许主任认为我不应该安慰一个找不到母亲的孩子,我想许主任当记者这么多年,思想见解肯定远超我们普通人,但是我确实无法理解,耿主任你这边能不能帮忙问下报社,什么时候让许主任开个讲座,给我们讲讲这中间是什么道理?”

  许呦呦的事,耿传文是知道一点的,立即就明白这两人为的什么吵起来,心里也觉得匪夷所思。

  尽力打圆场道:“小华,今天可不行,我这边还等着你的材料呢!咱们改天再说讲座的事?”

  小华也想起来,她今天过来是有事的,朝许呦呦道:“许主任,不好意思,我今天还有事,没法奉陪了。”

  许呦呦朝耿传文点了点头,面红耳赤地走出了接待室。

  许呦呦走后,耿传文轻声问小华道:“还真吵起来了?你们很多年没见了吧?”

  “上次回京市要房子的时候,见了一面,以后见到也会当没见到。”

  耿传文道:“你也别气,许主任许是为着孩子们的缘故,最近脾气是有些怪,我昨天准备和你提两句,没好意思提,没想到你们今天还遇上了。”

  小华平复了下心情道:“她自己没处理好和孩子的关系,好意思赖到我身上来,真的,耿哥,我活了这么多年,真是开眼界了。”怪不得妈妈昨天那样叮嘱她。

  耿传文笑问道:“小华,那如果你知道会有今天的场景,当时还会对小石头他们好吗?”

  小华想都没想地道:“当然,当年小石头才6岁,小年糕才2岁,我就算和许呦呦有仇,也不会说去欺负两个孩子吧?”

  耿传文道:“那就行了,你别气了,你自己问心无愧,别的你就别管,来来来,快和我介绍一下这几个人的情况。”

  耿传文说的是钟杳杳、林其容、郑楠、李芯麦等,小华道:“我先和你说个大概,你要是觉得有采访的价值,自己再去联系他们愿不愿意接受采访哈。”

  耿传文忙道:“你放心,流程我们熟,肯定会去信问的。”

  许呦呦出了接待室的门,并没有立即走,站在一旁听了会儿,听到小华说不会欺负两个孩子的时候,心里也有些百感交集,但她知道,经此一事,她和许小华再度交恶,以后人家怕是避她如蛇蝎。

  第204章

  小华和耿传文聊完, 已经是十一点了,耿传文留她在单位食堂吃个饭,小华婉拒道:“谢了, 耿哥,我怕一会遇到许主任,又要添堵。”

  耿传文笑道:“小华, 你这脾气可比以前厉害了一点。”

  小华想了一下道:“耿哥, 你说的‘以前’大概是十四年前, 我才17岁。”那时候,她才回家不到一年, 虽然奶奶和爸妈对她很好, 她还是有些拘束、不自在的,与亲人间的隔阂,要到好几年后才完全消除。

  耿传文见她不愿在这吃饭,就送她出去, 随口问道:“小华, 那你大学毕业以后,准备从事哪行呢?”

  小华道:“大概率还是制糖工艺这一块,我还挺有兴趣的。”顿了下,又道:“咱们认识的那天,刚好举办五一技术竞赛,你还记得吧?”

  耿传文点点头, “记得的。”

  小华道:“我那天问春市糖厂的艾大姐要绵白糖, 一点白糖而已, 大家那么珍惜, 我当时心里就有些不是滋味,后面接触了这一块, 觉得我们和国外还有很大的差距,未来大概需要更多的人投入到这个领域来。”

  她没说的是,目前国内的制糖工艺主要来源于苏国,苏国缺少甘蔗,但是相较于甘蔗,甜菜制糖的效益很低。

  技术引进和革新实是迫在眉睫的。

  耿传文驻足,望着她道:“小华,我没想到你对从事的行业还有这么深的思考,我相信你会在这个行业内大放异彩的。”

  小华微微笑道:“谢谢耿哥。”

  耿传文又问道:“小华,你刚说1964年的五一技术竞赛,我忽然想起来,我们当时是不是帮了一个晕倒的同志,也是你们单位的,好像姓章?”

  小华脸上的笑意微微敛了一点,“对,章厉生,现在在理工大学后勤部工作。”

  耿传文道:“我记得他家当时条件不是很好,家里还有一个瘫痪在床又老年痴呆的祖母,母亲是摘了帽子的右`派,我想着,是不是也可以纳入我们单位这次的文`革后的青年专题?”

  小华道:“他是符合你们这个专题要求的,但是先前我和你说的郑楠是他的前妻,如果要加入章厉生的话,郑楠大概是不愿意加入你们这个系列的。”

  耿传文有些奇怪地道:“他们是文化`革命结束后离的婚?闹得不愉快?”

  “对,耿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