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 第998节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第998节

作者:花非花月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18:07:41 来源:免费小说

  那是李治从未见过的景象。

  对于诸封建王公而言,朝廷的人口迁徙是稳固统治最重要的东西之一。

  而且在这个时代,人口就是财富,就是力量,大量汉人纳入统治,可以增加赋税,这相当于变相增加工资。

  最终这件事以朝廷让步结束,在往后的岁月中,朝廷便将那些不稳定分子都迁徙了出去,大部分都被燕国和秦国瓜分。

  在放弃西伯利亚的森林后,李承乾等人一路向西,占据了这片远比辽东温暖的黑土地,如今的秦国,有汉人十二万户,其余一路收拢的编户有十八万户,一共三十万户人口,在乌拉尔山以西的东欧平原上,是一等一强悍的大国。

  在东欧平原上,秦国修筑城池,开垦土地,这里虽然比中原寒冷一些,但比辽东强多了,人可以生存,关键是这里的土质比中原还要肥沃。

  李承乾洛君成等人来到这里之后,仅仅几年,就知道这里就是以后的王霸之基了,在这里完全能创造一个大帝国。

  李靖在跟着李承乾西征的第十年去世,他的家族是现在秦国六大国公家族之一,是仅次于王族和周郡王家的上等贵族。

  这种开拓进程中,为了快速征服土地,用土地来激励功臣是难免的事情,又因为没有大量的成熟官僚,走入贵族政治也很正常。

  王宫之中,已经颇为垂垂老矣的李承乾,手连一封信都有些拿不稳了,脸上满是皱纹,但他的精神头却非常好。

  天地的辽阔可以治疗人心胸中的狭小,李承乾不是个多么豁达的人,当初因为李泰的事情,就把他气的两次吐血,但离开了长安城,来到了他梦寐以求的草原上后,他整个人都变了,在草原上尽情的驰骋。

  “阿成,你看看这封信,燕王写来的,大唐将要有一位女天子了。”

  老眼有些昏花的李承乾将这封信读罢,递给了洛君成,当初能够策马扬枪的洛君成,现在也只能和李承乾在宫中下下棋了。

  他觉得自己尚能出战,但是李承乾已经不让他出战,只让小儿辈征讨四方对秦国不服从的人。

  洛君成读罢信件,面上嘴中满是感慨,“朝廷的变化真大啊,真的已经完全不认识了,秦王,燕王这是想要试探一下你的口风,看看你对朝廷立皇太女是什么态度。”

  李承乾咧着嘴笑一笑,脸上满是无所谓的神情,“真是无聊,我才不想和他们玩这些争权夺利的游戏,我秦国永远忠诚中原天子。”

  洛君成闻言爽朗一笑,“永远效忠圣天子,谁是天子效忠谁。”

  二人对视一样,同时朗声大笑起来,李承乾用力拍着王座,“我秦国天高地远,中原就算是战马跑死也来不到这里,就在这里安心发展,我们脚下的土地,可不是漠北那样贫瘠的土地,这里能养育数百万户百姓,等以后有了数百万户人口的时候,那时的天下才是真的有意思。

  不如中原大战的话,倒是会影响我秦国的人口增长,最近几年送来的人口有些少了,这样,等我那个侄女登上天子位时,送去贺礼,以后朝贡返回的礼物,能不能换成人口。

  中原这些年人多地少,听说不少百姓都已经没地种了,我秦国人少地多,脚下还没有开垦出来的荒地,都是上好的黑土地,这可不能浪费,就让我秦国来帮助朝廷解决一番困难,当初父皇让我们出来开拓,想必也是存了这样的想法。

  给燕王回信,就说我那侄女是正经被选为继承人的,我秦国认可。

  另外,派人出去找一些公国,跟着我秦国使团前往洛阳,告诉洛阳,大唐的藩属国,又多了几个,这份礼物,不可谓不重吧。”

  秦国是真的的天高皇帝远,在这里无论做什么,朝廷都基本上不知道,取得的财富也全部都归属于王廷,前些年刚来到这里的时候,李承乾或许还不太富裕,但数十年过去,李承乾早就富得流油了。

  对于秦国的贵族官吏,上上下下早就把大唐抛之脑后了,尤其是一代渐渐凋零,二代从小就在秦国长大。

  要知道其他王公之国,因为靠近中原,好歹还会返回中原做官,但秦国是真的与世隔绝,完全没有丝毫和大唐深入接触的意思,相当的特立独行。

  可能唯一会有的想法就是——“杀进洛阳城,夺了鸟位。”

  “我秦王未必不能做那天子。”

  在对燕王的信作出回复后,李承乾用自己已经颇为记不太清事的脑子回忆着还有什么事。

  人老了之后,思维就很容易发散。

  他想着想着,就想到了小时候,想到了青年时代,那是他最快乐的时候,比现在还要快乐。

  “阿成,你说我们以后葬在哪里?”

  洛君成一听就知道李承乾又想到了以前,温声道:“自然是葬在这片流满我们汗水和血泪的土地上,就在这里,而不是长安。”

  李承乾突然想到:“你说等我那个侄女继位的时候,我回到洛阳去祝贺她怎么样。”

  洛君成一听直接头皮炸开,那简直不是去祝贺,而是去搞事,不过他也知道,李承乾就是说说而已,当初发生了那么多大事,他都没有回去,现在又怎么可能回去呢。

  还没等洛君成说话,李承乾自己就已经翻篇了,因为他又想到了新的事情,“阿成,我们什么时候攻打西域,西域有很多夏民,如果能把西域人都容纳进来,我秦国的人口,很快就能突破几百万了。”

  从西域进口人口,这是之前开玩笑时说过的,但事实上基本不可能,进攻西域不仅仅要面对西域,还要面对中原和燕国,这三方势力没有一方会放任西域被侵占。

  况且秦国还没有走到东征的地步,现在就连乌拉尔地区都还没有彻底征服,生活在这里的部落很多,主体是乌拉尔人,经过测算,如果能够完全征服这片广袤的平原,秦国的人口将会膨胀到六十万户以上,甚至可能会达到八十万户。

  如果再能从中原或者其他地区得到同等人口的汉民,那秦国就真的可以独自建立一个大帝国了,大唐可能就连秦国的宗主权都把握不住了,这是秦国贵族的目标,毕竟没人想永远做二等贵族,我秦剑也未尝不若大唐剑利也。

  洛君成连忙将李承乾的想法安抚住,再想要说话时,却发现李承乾已经睡着了,他上前给李承乾盖上毛毯,而后轻手轻脚的离开殿中,让侍女进去侍候。

  对于李承乾这样的表现,他已经见怪不怪了,李承乾的身体其实挺健康的,他只是单纯的老了,所以越来越嗜睡,不仅仅是李承乾,洛君成也觉得自己身体大不如前,当初为了开拓秦国,他冲锋在第一线,几乎每战当先,身体内的内伤,很重,严重影响了寿命。

  洛君成实际上开始准备迎接死亡了,人总是要死的,当初李世民的三个嫡子,现在只有李承乾一个人活着,这已经是相当的幸运了,这些年越来越多的秦国一代贵族死去,二代们纷纷上场,他这个周郡王,也迟早是要死的。

  洛君成回到府中后,他的妻子长乐公主也刚刚回到府中,跟着洛君成来到这里,大概变化最大的就是他了,出来开拓,男人们都上战场拼杀,但总归是要人来掌握内政的。

  在这种情况下,任何识字的人都不能放过,更不用说长乐公主这种,从小就聪慧,而且了解政治运行的人,那更是要委以重任。

  长乐公主是太宗皇帝的嫡女,是周郡王的妻子,又是帝国中命妇最高等的爵位正一品长公主,是秦王的元妹,在这个王国中,再也找不到比她身份更高的女人了,包括秦王妃。

  侍女将饭菜端上来后,洛君成和长乐公主边吃边聊,说起燕王的来信,又聊到现在大唐内部的问题。李丽质突然说道:“夫君,你说现在大唐内部的读书人那么多,但是大部分的官职却被权贵所霸占,会不会出现大量的人才积压在底层,而没有上升的渠道。

  不对。

  这个问题是一定会出现的,这是我们的机会啊。”

  李丽质的眼中亮起了光,洛君成也放慢了筷子听李丽质说,“现在这些士人可能已经很愤怒了,但还对朝廷心存希望,但实际上,这个问题就算是父皇在世也解决不了。

  官位就那么多,不可能为了让士人们不闹事,就全给官做,那朝廷用不了多久就要崩了。

  既然如此,我们能不能将那些人吸引到我秦国来呢,我秦国是一张白纸,这里有足够让他们驰骋的空间。

  人才就是力量啊。”

  洛君成听罢后,微微皱眉,而后缓缓道:“大唐内部权贵把持官职,我秦国内部也是这样,甚至比大唐更加严重,这如何是好?”

  李丽质却立刻摇头,郑重道:“这是完全不一样的,大唐的疆域虽然比我秦国大,但其中纵横交错的利益集团太多了,而且大唐内部是个不能扩张的盘子,有多少官职都已经被算死。

  但我秦国不一样,虽然现在权贵把持权力很严重,但实际上这恰恰是因为有能力的士人少,我秦国人少,人少天才就少,须知自古以来寒士战胜高门都是依靠数量优势,进而在质量上形成碾压之势。

  现在束缚我秦国发展速度的就是官吏太少,阻碍了我秦国对新征服的土地进行编户齐民,没有编户齐民,就难以收税,只能包税,就不能精细的控制,就难以说那是我秦国的领土。

  如果我秦国多五千、一万士人,我秦国所控制的人口就能够翻一倍,如果有十万士人,那我秦国在吞并整个平原之前,都不会担心缺少管理的官吏,而且能用最快的速度去汉化当地的土著,改变他们的语言,修正他们的文化。”

  李丽质的声音铿锵有力,人在做自己所热爱的东西时,就是如此,在这方面李丽质可谓是专家了,洛君成知道李丽质这绝对不会是临时起意,恐怕之前就已经想过这些事,只不过今天恰好遇到自己讲中原这件事,于是将比较完善的想法说出来而已。

  “夫人你说的很有道理,但这件事还需要从长计议,你先写一个具体的章程出来,到时候在御前会议的时候,将这件事说与秦王,这件事必须要有秦王的命令,才能够在王国中推行。”

  李丽质点点头,“不过这件事一旦传开,王国中的贵族有可能会不满,要想好怎么预防这件事。”

  虽然常说人从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但实际上,人还是会从历史上吸引经验的。

  前人的经验一代代积累下来,这就是留给后人的宝贵智慧,很多问题就能够从历史上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

  比如现在大唐内部权贵把持,比如秦国内部颇有些类似于邦周时的模样。

  在许多年前,这些问题都没有被解决过,所以难倒了无数人,只能被社会变革一点点的推着走,在这个过程中,流无数的血,经历一次次的试错。

  但对于生活在大唐这个时代的人来说,答案就摆在那里,秦国中的贵族,都知道最后的结局是什么,这和曾经是不同的,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贵族拥有土地不是天经地义的,一切归于君王才是天经地义的。

  或许对于秦国贵族们来说,唯一好的点在于,秦王他也是诸侯的一员,他也是天子的臣属,所以从这里来看,秦国的政治根基就是裂土封王。

  洛君成想了想后说道:“贵族的不满是注定的,但历史上从来都不缺乏反对的人,但最后胜利的总不是那些贵族,我们站在胜利者的一方,就这样。”

  ……

  大唐的藩属国很多,在理藩院中所登记的远远超过了汉朝,当然,远远不如商周这种封建制度的国家。

  这些国家的制度混乱,等级混乱,大致上能分成几类,但是随着这些年的发展,就渐渐说不清了。

  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大唐第一批藩属国是当初贞观初年的时候,打败冬突厥后,有许多国家给李世民上天可汗的尊号。

  这一批藩属国的性质就很难界定,既然用了天可汗的称号,按理说,是应该视作外藩的,也被私下称之为胡藩,但其实这一批藩属国中,身份是很不一样的,西燕国、高昌国都是正儿八经的汉人国度。

  没错,甚至不用放宽到诸夏国度,这两个国家,国主就是正儿八经的汉人后裔,整个国中都是汉文化,从血统到文化都相当的纯正,但这也是天可汗体系的国家,就很难评。

  从那个时候开始,就已经有一点模糊了,等到大唐迅猛的扩张,六大王国制度的提出,西南诸公的分封,以及岭南诸公的分封,就彻底乱了,理藩院现在就连外藩和内藩都分不清了。

  在邦周的时候,封在王畿中的畿内诸侯,是内藩,封在王畿之外的诸侯,是外藩。

  但如果按照这样算的话,那很多部落藩属国,比如安东大都护府麾下的诸藩属国,就变成了内藩,而秦国、燕国、齐国,这正儿八经的太宗诸子国,反而成了外藩。

  这岂不是倒反天罡吗?

  天子也不愿意,外藩岂不是意味着有独立的法理,这是朝廷所不能容忍的。

  还有那些公爵国的归属,理论上由天子授予金册,但他们在当地,要和当地的土著交流,还要和六大王国的王交流,于是国中的形势发生了变化。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现在的王公之国,可以说是一团乱糟糟,理藩院每次下旨都要发好几封,叠床架屋,不外如是。

  武曌和洛君薇着重于内政,也就是州县的发展,还有府兵的改革,对于这些对外的机构,主打的就是一个,还能运转,那就不要去动。

  从李治去世后,武曌并没有什么非要和西域、漠北争雄的心思,她更多的精力用在了科举制度的铺设,对士族的打击,以及厘清财政等方面。

  所以任由这些王公之国自行发展,只要按时纳贡即可,在这种强干不弱枝的指导思想下,中央朝廷的实力很是强盛,但整个藩属国体系就变成了一个不能随便碰的机器。

  天后立了一个皇太女,未来大唐要迎接一个女天子,这件事传到不同的诸侯耳中,反应自然是不一样的。

  燕王和秦王的反应就不同,一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个则担心自己的儿子会做出什么错事,但究其根本,对于皇太女,二人都不反对,并没有什么想要借此来额外发挥的想法。

  其他诸侯大多数都如同秦王一样,对于皇帝逊位,皇太女被册封,只是惊讶了一下,而后就各做各的,无论是谁在天子位上,和他们都没有什么关系。

  真正心情复杂的人,是李显和李贤。

  太平的两个兄长,本该在这场李旦逊位的风波中,得利的两个人。

  李贤还好一点,他早就在许多年前,就失去了继承皇帝位的资格,这么多年下来,在蓬莱岛上,努力建设他的卫国,他在卫国中,按照长安城的模样修建了宫城,整个蓬莱岛几乎都按照他的想法去建立。

  待在蓬莱岛上,就像是待在中原一样,再加上蓬莱距离中原近,大批大批的汉人进入蓬莱,现在就算是让他去中原其他地方就藩,他也不愿意了。

  既然做不了天子,那他就在蓬莱岛上慢慢发展。

  真正急火攻心的是李显,在武曌的四个儿子中,李弘和李贤都是有能力的,只不过一个身体不好,一个性情太过急躁,容易听信谣言,结果导致母子成仇。

  剩下的李显和李旦都没有什么能力,但李旦是个好人,而且很有自知之明,也不贪恋权势,所以能够果断的让出皇帝位。

  但李显就不是如此了,他属于没有什么能力,但不自知,而是认为自己很聪明,然后经常搞出一些让武曌啼笑皆非的事来,政治手段之拙劣,连十几岁的武曌都不如。

  李显这个人还刻薄寡恩,这本来不算是特别差的缺点,但没能力掌控局势的人,还刻薄寡恩,那可真是既不能控制人,又不能得人心。

  所以当初武曌直接就把李显排除掉了。

  李显当时就破防了,说了一些不中听的话,如果他不是武曌的亲儿子,现在就已经踏进黄泉了。

  所以在李旦退位后,武曌对李贤都没有评价,却说李显“魏王轻佻,不可君天下”,可想而知武曌对李显的厌恶了。

  李显得知太平公主被封为皇太女后,直接气的吐血,在临昏迷前,他颇为不甘的问左右道:“本王难道还不如太平一介女流吗?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