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 第977节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第977节

作者:花非花月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18:07:41 来源:免费小说

  最重要的是,要立太子的人,一个是皇后,一个是长孙无忌,都是他当下最讨厌的人,内廷和外朝联合起来要立太子,这更让李治愤怒又恐惧。

  这是什么意思?

  现在立了太子,是不是我这个天子,如果惹得不满,都可以被换掉了?

  这种想法的出现,简直就是人之常情,身为天子,本就在政坛中,一直都处于边缘地带,现在还在皇宫中,出现一个另外冠之以“君”称呼的人,李治就如同被侵入领地的山君猛虎,浑身的汗毛都在直立起来,本就不多的安全感,让他彻底被刺激到了。

  武曌敏锐的感觉到了这件事对她的计划大有助益,她本就在思索怎么让皇后和长孙无忌联系起来,现在都不会她推波助澜,二人就主动的靠近了,简直天助她一般。

  听罢武曌的感慨,洛君薇作为一个上好的捧哏,立刻问道:“早定储君,以安社稷,召仪为什么说是在祸乱社稷呢?”

  武曌柔声道:“太子之位,岂能够轻易立呢?

  我大唐建朝以来,因为太子之位所托非人,而造就的结局,难道还不能让人警醒吗?

  国家没有嫡子,太子乃是国之根本,陛下不立太子,正是要考量诸皇子,择其中的贤能之人,以真正安定国本。

  但现在太子之位却成为某些人争夺权力的工具,成为某些人安身立命之本。

  这岂不是将个人放在国家之上吗?

  妾身认为这是不正确的,所以深深为之感慨啊。”

  这一番言语,让洛君薇笑着颔首,“召仪所说的很有道理,想必陛下会因为这番话而欣喜,外朝听到这番话后,也会有人理解召仪和陛下的顾虑。”

  太子,对于现在的大唐来说,是一个并没有丝毫神圣性的词汇,因为刚刚进入第三代的大唐,前面两代太子,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没能登上帝位。

  无论是对于皇帝、后妃还是外朝的朝臣,太子都只不过是一个更大的靶子罢了,当然,这并不是说太子之位就不重要,作为守擂之人,只要能够扛得住八面来风,那最后就能够赢得一切,还是比其他人胜过半分的。

  武曌得到洛君薇认可很是欣喜,洛君薇愿意将这番话传出去,这就是在帮助武曌。

  武曌的目标很简单,既是以此讨李治欢心,在这种时刻,她依旧和李治站在一起,又是将长孙无忌立太子的行为,塑造成为了自己的权势,而枉顾朝廷未来的形象。

  而那位可能会被立为太子的皇子,也将会在身上蒙受一层名声,那就是他的太子之位,是因为长孙无忌为了自己的权势,以及皇后为了寻找一个好控制的人,才得到的,他本身是一个既没有品德,又没有能力的人,武曌这一招,一石三鸟,简单却好用。

  武曌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得到洛氏的帮助,让雍国公真正的下场去帮助李治,而现在最能影响雍国公的人,就是国师,只要国师透露一点意思,雍国公就会全力以赴。

  而如何去影响国师,武曌轻声道:“郡主,妾身多年不曾见过国师,甚是想念,郡主可愿意为妾身给国师送一封信吗?”

  洛君薇微微眯眼,“自然无不可,还请召仪将信件写下。”

  武曌笑道:“不必写了,郡主过目能诵,便直接口头转达吧,妾身相信郡主不会拆开信件看。”

  洛君薇差点有点没绷住。

  武曌让洛君薇口头转达,还要让洛君薇装作不知道信件内容。

  真的挺会开玩笑。

  武曌开个玩笑后,神情略微肃然了一些,“国师亲启:

  妾身这数年中随陛下理政,见到了一些有关于大唐的现实,从中发觉了一些不妥的动向。自贞观年间,大开分封,诸王、诸公出外建国,固然是开拓甚多,但是出现了另外一个问题。

  在先汉年间,诸王诸侯旋起兴盛,转而衰落,多有白衣卿相之事,后汉年间,门阀大族势力强大,但伴随着外戚以及宦官的争斗,亦多有破灭,汝南袁氏四世三公,但不过是新兴数十年而已。

  东汉破灭后,门阀士族愈发鼎盛,但不过是旋起旋灭,多有房支被灭。

  山东士族、江南士族,现在都依靠着祖上的名声来做官,使得世人敬仰,但按照三百年来惯例,若是多代之后,没有人显耀,终究还是会败落。

  妾身认为科举将会是改变这一切的法门。

  但这些年来以妾身所见,这些高门大阀,依靠着诸王诸公的外拓,族中子弟多有累功而高升者,在王国、公国中高升,进而通过族中、姻亲举荐,入调中原,仅仅不过十年,大唐六品以上官职,便多由这些高门大阀所占据。

  妾身深深畏怖,认为此风绝不可再涨,否则大唐将国之不国。

  如今王皇后、萧淑妃出身煊赫,长孙无忌亦出身关陇,与那众多旧门多有联系,天下已经板结,妾身以为,这绝不是国师所愿意见到的场景。”

  洛君薇深深望着武曌,眼中并没有惊讶,只是噙着笑意,这就是她认识的武曌,总是能够敏锐的意识到问题的关键所在。

  在这个争锋的关键时刻,她抓到了洛氏或者说是洛苏很关心的问题,那就是上层完全固化的问题。

  这是分封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在外分封,不是说简简单单那的在外分封贵族、在内郡县科举就可能的。

  即便是在邦周那个完全分封制度的时代,诸侯们也在追求进入天子的王畿执政,成为三师、三公,就比如当初洛氏连续九代都在王畿内执政。

  现在的大唐同样如此,分封的王国和公国,又不是完全就独立于大唐,那依旧是大唐的领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那就存在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六大王国就算了,那些小王国和小公国的王公,难道就真的让他们一辈子待在国中,而不给上升渠道吗?

  不可能的!

  那岂不是离心离德?

  而且王公就不提了,他们的子嗣,以及跟着那些王公出外的门阀大族,难道也永远不回来吗?

  那更不可能。

  这些门阀士族出去之后,是比普通人更容易立下功劳的,一旦立下勋爵,再加上本就有极强的关系,就算是吏部想要将这些人阻碍在选官之外,也找不到合适的理由。

  寒门就算是科举过关,能够从九品开始当官,但这些门阀大族直接一开始就是六七品的官员,后面升官也更快,有功劳傍身,让他们升官也理所应当。

  科举只要降低成本,数量众多的寒门完全可以和高门大阀竞争。

  而分封才是寒门难以参与的游戏,更恐怖的是,分封相当于给了高门大阀一个刷功劳的场合,高门大阀的人,尤其是现在的诸夏,那些有私人部曲的世家子弟,是不容易死在战场上面的。

  有功劳、有人脉,寒门凭什么和门阀对抗?

  这就是当初洛玄辰为什么知道要大开分封之后,就有些绝望,他知道科举要被打死了。

  但分封能有效的开拓诸夏,这是老祖宗的千年大计,他又能说什么呢?

  只能说是时运不济。

  武曌看到了这一点,这个后果虽然是国师造成的,但武曌知道,国师并不愿意彻底看到这一点,这是她和洛君薇相处了这么多年而感知到了。

  打通上升渠道,对于洛氏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现在这种情况虽然不能彻底逆转,但并不意味着,就要放任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只要能够抑制一些它固化的速度,那就是善政。

  而让王皇后以及长孙无忌这么搞下去,那肯定是不可能了。

  只有她,武曌。

  只有她才能看到这一点,并且愿意付诸实行,她武曌本就出身寒门,祖上没有什么显赫的背景,父亲是个商人,所谓的宗族势力,也只不过是小门小户,随着父亲的逝去,已经开始渐渐破落。

  她没有什么负担,能够全力的去压制那些世家大族,而且她能够影响到天子李治,但这需要一件事,那就是她能够成为皇后,她要能掌握权力才行。

  “召仪,老祖宗肯定会喜欢你这封信的,你已经摸到了这个时代的关键钥匙之一。”

  洛君薇眼中有绮丽的光彩,她神情很是认真的说道。

  开启洛氏的关键钥匙之一。

  武曌猛然有种放松的感觉,她先是轻声笑两声,而后低声感慨道:“希望能够早日见到国师。”

  第944章 陛下才是君王

  在借由洛君薇送信,不多日,武曌便得到了洛苏送来的一枚美玉,虽然洛苏一句话都没有说,但武曌却知道自己果然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政治的关键就在于站队!”

  这是二十多岁的武曌所品察出的道理。

  在认为一切时机都已经准备妥当后,武曌悍然的向皇后宝座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当然,她现在只是一个召仪,虽然有天子的宠爱,但依旧缺乏有效的对付外朝的手段,所以她依旧要从天子李治身上下手。

  而武曌早就选好了赛道,便是——为天子李治夺回皇权!

  既然长孙无忌不愿意还政,那便直接抢过来,

  从皇后和太子开始依靠长孙无忌维持地位开始,只要长孙无忌一倒,皇后自然就会失势,新的政治势力,一定会将皇后和太子皮扒掉。

  到了那个时候,甚至都不需要自己费劲去做什么。

  而夺权这件事的难点实际上在于,天子本身的想法。

  长孙无忌是尚书左仆射,也就是事实上的首席宰相,而且是李治的亲舅舅,还是开国功臣,凌烟阁第二,还是先帝所指定的顾命大臣,这一个个头衔加在他的头上,就如同一层层的光环,压得李治喘不过气来,他的性格本就暗弱,对长孙无忌有极大的畏惧。

  但武曌却不这么想。

  她幼年丧父,而后和母亲姐姐被武氏那些叔伯兄弟赶出来,她进入宫中,受尽了苦,又苦熬了这么多年,才算是苦尽甘来,她有极其坚定的心智,几乎对大多数人都不曾有什么敬畏。

  先礼后兵。

  武曌决定给长孙无忌一个机会,让天子先示弱,此事和李治的想法一拍即合,他根本就没有勇气去和长孙无忌作对,所以他决定和长孙无忌商量,在过去的那些年中,所有人都习惯了这种相处模式。

  但最终的结局,是非常失败的,长孙无忌用一种强硬的态度,拒绝了李治想要立武曌为皇后的想法,当从赵国公府离开的时候,李治极度的愤怒,却又觉得悲哀,而武曌……

  ……

  皇宫之中,武曌正在欣喜的和洛君薇讲这件事,她并不曾因为长孙无忌的反对而有多愤怒,反而正中她下怀。

  洛君薇此刻手中的女史职位被卸下,转而担任另外一个女官职位,清教院祭酒,这是武曌上书设置在宫中,为皇子、公主们蒙学教导礼仪等的女官。

  可以在宫中增设官署,从这里就能看出武曌现在的权势,在实际上已经超过了皇后。

  “长孙无忌太过狂妄,陛下很是生气,愤怒是个好情绪啊,人只有在愤怒的时候,才会做许多,平时不敢做的事情。

  郡主,昨日我已经和陛下说过,要将雍国公擢升为司徒,英国公也将被擢升为司空,雍国公加尚书右仆射,英国公加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洛君薇闻言一愣,在如今的大唐,宰相只有尚书左右仆射,中书令、门下侍中,以及同中书门下三品,这几种。

  一下子为两个凌烟阁功臣加三公职衔,而且同时真正拜相,而后缓缓肃然道:“陛下他敢?”

  他敢反抗赵国公了?

  武曌微微眯着眼,“长孙无忌惹恼了陛下,陛下感觉到自己就一层层的蛛网缠绕,几乎难以呼吸,他奋力的想要挣扎,挣脱这层由长孙无忌以及他的同党所编织的网,而雍国公和英国公就是能够斩断蛛网的利刃。”

  洛君薇这些年身居中枢,对当前大唐的局势洞若观火,长孙无忌一党,的确是有些太过于招摇,“兄长那里,妾身找机会,和兄长聊一聊,但兄长可能,换皇后和宰相这种事情,关乎国朝大计。”

  武曌笑着挥挥手,眼神颇为幽深,不知道望着何方,“不急,现在还不到最后时刻,还不用雍国公这样的重量级人物出马,现在需要的是一些打手,长孙无忌真的已经掌控了朝廷了?

  妾身认为不是,一定有许多人都对长孙无忌不满,而这些人中,有没有能力卓越,能够为妾身和陛下所用的呢?”

  ……

  太极殿中,李治正在和洛君卓对弈,这些年洛君卓升官也很快,但他走的也是武官一道,众所周知,武官一道,拜相不容易,而且就算是拜相之后,也基本上就是吉祥物。

  毕竟没有经历过六部职务,也没有经历过弘文馆、集贤殿等文职的锻炼,也没有在地方任职政务,难以对朝政做出正确的选择。

  而且这些年,长孙无忌把持朝政,政事堂中,是他的一言堂,真的把洛君卓送过去,那完全是白白被压一头。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