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 第973节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第973节

作者:花非花月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18:07:41 来源:免费小说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李世民要做的事情,只有一件,那就是为李治搭建一个未来的执政班子以及可以领兵的将帅班子,要在尽量平衡各方势力的情况下,让自己的贞观政策延续下去。

  或许比较让人意外的是,他第一个召见的人不是他的发小长孙无忌,而是雍国公,洛玄凌。

  在大唐的政局中,因为有周郡王洛玄夜和身为宰相、天官的洛玄辰,这两个兄长,所以有时候,洛玄凌会不太显眼。

  但洛玄夜早逝,洛玄辰也在贞观二十二年去世,只有洛玄凌,他从出仕开始就是李世民的近臣,而且救过李世民的性命。从大唐打天下的时候,他就负责保护李世民,等到贞观年间,整整二十多年,他一直都在左右千牛卫和左右羽林卫大将军的位置上,来回迁转,这四个卫,可都是禁军,他在禁军里面待了二十多年,这份信任,在现如今的大唐,是独一份的。

  在找不到合适的人出征高昌时,李世民更是钦点他为高昌道行军大总管,更不要提他的爵位,雍国公,在诸多国公中,雍也是极其尊贵的字眼。

  洛玄凌走进殿中后一扫视,李世民躺在病榻上,太子、徐慧妃、他的侄女君薇,再没有其他人,他前行两步就在李世民的面前跪坐下来,“陛下,臣来迟。”

  李世民睁开眼笑道:“朕的青玉来了,青玉啊,朕不行了,将你唤来,是有些事情,要给你交待一番。”

  洛玄凌强行抑制住悲痛之情,沉声道:“陛下请言,臣定将遵从您的意志,即便是刀山火海。”

  “朕崩逝后,太子继位,这些年朕交了他一些东西,但他性格稍弱,朕还是有些不放心,你的性格沉稳,虽然不善言辞,但很是沉稳,朕多年以来,对你放心,所以要把你留给太子。”

  说罢,又对李治说道:“太子,朕现在的话,你以后一定要记得,朕给你留下的诸多臣子中,雍国公不一样。

  还记得英国公吗?

  朕将他贬黜,让他离开长安,他定然觉得惶惶不可终日,李绩是现在大唐的第一统帅,朕希望你以后能够重用,所以才将他贬黜,让你对他施恩。

  但雍国公不需要如此,他会效忠于朕,也会听从你的命令,雍国公人品贵重,进退有度,从不曾傲上,也从不来不居功自傲,或者有其他的坏毛病,他是朕留给你最重要的臣子之一,你以后好好对待雍国公,就算是孝顺的对待朕。”

  洛玄凌闻言已经匍匐在地上,作为一个人,能得到另外一个人如此高的评价,应当表达谢意,作为一个臣子,能够得到君王如此的评价,则应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他哽咽道:“陛下,臣定竭力辅佐太子,保我大唐社稷,延陛下贞观之政。”

  李世民留下一班老臣,辅佐太子是一方面,同样也是管住李治,作为一个政治人物,最担心的事情之一,就是人亡政息,洛玄凌知道这一点,所以他在这里直接说要“延续贞观之政”。

  李治和洛玄凌的交流不多,但他从洛君卓身上,能看出洛氏子的品性,洛氏子的性格虽然也各有不同,有的忠谨,有的灵活一些,有的性格淡漠,但总体还是在标准以上的,他肃然道:“父皇,儿子知道,雍国公的人品贵重,儿子经常从君卓和安乐表姐那里听说,无论何时,雍国公都会是我大唐的重臣。”

  李治说完之后,有宫女走进汇报道:“陛下,诸位公卿都已经在殿外等候了。”

  此番进宫的皆是留在长安的三品以上的公卿,以及威望沉重的宗亲外戚和贵族国公等,这些人也不是全部都能单独面见李世民的。

  大多数都只能聆听遗诏。

  殿中人虽然多,但却几乎没有多余的声音,在这种场合,大多数人都说不出来话,心中或者带着焦虑,或者带着忐忑。

  “诸公,陛下要宣布遗诏,请诸位公卿进殿。”

  一阵衣裳摩擦的扑簌扑簌的声音,脱掉鞋履后走在殿中的声音并不算很大,一行人手中持着笏板走进殿中,殿中已经铺好了蒲团以及支撑,一行人纷纷跪坐在殿中,抬首望向天子,那苍白毫无血色的脸颊,已经说明了一切,那略带灰败的脸色,让所有人都知道,天子真的不行了。

  群臣进殿后,才发现不仅仅太子在这里,雍国公竟然也在,立刻便知晓,雍国公刚才一定是已经和天子说过话了,心中不由暗自心惊,不知道天子说了什么,对雍国公又有什么安排,而且还有一些对雍国公受信任程度的羡慕。

  李世民强忍着疼痛略提起声音道:“三省宰相都在,那便拟遗诏吧。

  皇太子治,允文允武,仁孝纯厚,朕百年后,皇位尔坐,钦此。”

  极其简单的传位诏书,至于在前面加多少修饰词,那就是三省宰相的工作,很快长孙无忌就将诏书写好,然后将三封一模一样的诏书都拿到李世民面前,看罢之后,分别盖上天子印玺、皇帝印玺以及三省的宰相大印,这便是一份合格的旨意。

  没有人耽搁,这封旨意一经拟好,其中一封便直接被带出宫外,前往三省宣布,既而在天子驾崩后,立刻昭告天下。

  这便是遗诏,在这么多重臣面前,一经确认,便不可更改,以防止出现矫诏。

  遗诏写罢,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李世民的声音渐渐低下去,“诸卿,看来朕是要先走一步了。

  但不要伤心,朕给你们找了一个新的天子,一个仁孝的天子。

  你们要像辅佐朕一样的去辅佐新的天子,天子有错要敢于谏言,但也不要像魏征那样,什么都不让做。

  唉。

  朕这样的人,终究还是很少的,你们也要注意自己的安全。

  朕的大唐很是鼎盛,朕很是自豪啊,但朕知道,这不仅仅是朕的功劳,更是诸卿的功劳,没有你们,以及去世的青阳、魏征、玄龄,还有李靖,还有许多人,就不会有现在的贞观盛世。

  这样的盛世,就让它继续延续下去吧,千万不要走上隋朝的老路,如果这样的盛世结束了,该有多少人会伤心啊。

  朕也会在天上流泪。”

  众公卿,万万没想到天子竟然会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说这些话,许多人都忍不住垂泪。

  长孙无忌更是直接匍匐在地上,呜呜哭噎道:“陛下,臣等定尽心竭力辅佐太子,使贞观的盛世,永不衰落。”

  李世民闻言笑着说道:“无忌你的能力,朕还是信任的,你是稚奴的亲舅舅,未来他还要仰仗你。

  朕以你和雍国公为辅政大臣,以后稚奴就交给你们二人了。”

  果真是辅政大臣,长孙无忌实际上对此一直以来都有所准备,毕竟在如今的朝廷中,再也没有比自己更合适的人选了。

  至于雍国公。

  一文一武,这乃是平衡之道,雍国公是武将,不擅长政务,大概率就如同当初周郡王一般,在政事堂中做吉祥物,以后政事堂大权还是自己的。

  长孙无忌一边叩谢圣恩,一边心中盘算着这些,至于没有兵权在手,会不会造成什么影响,他则毫不在意,他要政事堂的权力,是为了施政,是为了让自己能做事,他又没有想过造反,要兵权干什么。

  “诸卿先到殿外等候,无忌、遂良、青玉,你们留一下。”

  天子这是有单独的话要说,其余人又是艳羡,又是叹息的走出寝殿,到外间等候。

  “太子还不成熟,以后你们辅佐太子的时候,要有耐心,你们也都是些老家伙了,总会走在太子前面,都不要藏私,将治国的本事,教给太子,他总是要以后自己走路的。”

  李世民说话还带着些许的调笑,似乎病痛已经完全消失了。

  但是殿中其他人却笑不出来。

  过了片刻,三人走到外间,面对这群臣的注视,长孙无忌叹息道:“陛下要和太子说话,我们先等待吧,万一还有什么事。”

  对于已经确定要在新朝权倾天下的长孙无忌,群臣皆肃然。

  “稚奴,朕虽然指定雍国公和赵国公作为你的辅政大臣,但实际上李绩也是朕为你准备的,等你继位之后,就把他调回长安。

  雍国公是保护你皇位的,你不要让他离开长安,以免你有危险,赵国公是用来执政的,而李绩,如果有难以应付的外敌,你就让英国公李绩出马。

  记住了吗?”

  李治此刻是深深地明白了什么叫做,父母之爱子,则为计深远。

  李世民几乎是手把手的将所有东西都交到了他的手里,还担心他出现意外,将所有东西都拉满了。

  “父皇,儿子记住了,儿子不会让您失望的。”

  ……

  洛君薇眼中含着热泪,控制不住的流下,强忍着悲痛走出寝殿,来到外间,殿中黑压压一片跪着无数公卿。

  她的声音清脆,带着些许嘶哑,“陛下有令,诸公都请回吧。”

  又是三日过去,李世民已经昏迷不醒,三品重臣再次进宫,依旧是洛君薇,她和太子李治相伴从殿中走出,悲泣高声——

  “陛下崩,归天矣!”

  宛如惊雷炸响,却沉寂无言。

  “诸公进殿,送别陛下一程。”

  所有跪在地上的大臣都沉默着站起身来,而后鱼贯而入殿中。

  内殿并不如何浮华,帷帐皆是素色,那位受到过素王天启的天子平静的躺在那里,他曾经至高无上,如今却没有半分生息。

  这便是死亡。

  在短暂的寂静后,紧接着就是响彻殿中的嚎啕大哭。

  伴随着丧钟而鸣,整座皇城都在为李世民的逝世而悲痛,所有人都不敢相信,那位仁慈的君王,就这样离开了所有人。

  谁能不悲伤呢?

  李世民是个君王中的异类,他在战场上杀人如麻,他曾经杀死自己兄弟,但他内心深处,却是个多情而仁慈的人。

  他手持着利剑,剑身上滴着鲜艳的血,他的脚下踩着尸山骨海,但他的手却是干干净净的,他的心却在放射着无量光明,他的眼神仁慈,噙着微笑望着安居乐业的天下。

  光明在他身前,黑暗在他身后。

  ……

  “大行皇帝天崩,举国同哀,臣等思及大行皇帝之功德,亘古未有,远迈诸皇、诸帝,经天纬地亦不足夸也,谥号,文!

  大行皇帝遗言,欲以宗事孝,遂定庙号曰:太宗。

  勘定太庙神位,曰大唐太宗文皇帝!

  素王早有天启。

  神谕:太宗崩,葬昭陵!”

  ————

  太宗天子,少而灵鉴,长而神武,隋炀独夫,祸乱四海,太宗举旗拔帜,亲履兵刃,甘冒锋镝,沐风沥雨,天生宏度,故任于仇雠,起于疏远,委之以政,责之以功,谏无不从,谋无不获,五载宵旰,削平寰宇,以有唐业,名为守成,实同开创。

  太宗之才,高出前古,以万乘之尊,天纵之才,而不骄天下之士,犹惴惴然不善之处,从谏如圣,自制若神,此古圣王难及,是以贞观之盛,有夏以来,未之见也。

  甚矣,至治之君不世出也!

  禹有天下,传十有六王,而少康有中兴之业;汤有天下,传二十八王,而其甚盛者,号称三宗;武王有天下,传四十七王,唯康召之治;汉运盛隆,文武孝宣;其余无可称之。

  史籍无缺,然三代千有六百余年,其卓然著见于后世者,此数君而已,可谓难得也!

  盛哉,太宗之烈也!

  其除隋之乱,比迹汤、武;致治之美,甚于康、召;享国之盛,功盖文、宣;幅陨之广,远迈秦、武。

  惟我大唐太宗文皇帝,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者也!——《唐书·太宗本纪》

  ————

  女主天下

  第941章 宫廷情缘

  对于武曌而言,皇宫始终是灰蒙蒙的,在每一日雪落下的日子,望着宫中枯萎不曾有点滴绿茵的歪歪斜斜的枝丫,她都在思考,当初以宫女身份入宫,真的是正确的吗?

  她见到徐慧得到天子的宠爱,眉眼生动,在这座沉幕之宫中,带着明亮的颜色,而她在水边顾影自怜时,却只觉自己的脸颊苍白和消瘦,她憔悴的难以置信,就如同宫中的每一个女人一样。

  在这座囚笼中,伴着时间眼睁睁看着年华老去,但她终究是不同的,她有坚决的意志,永不放弃的希望,她的眼底还有光和汹涌的火焰,她还不曾死去。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