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 第933节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第933节

作者:花非花月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18:07:41 来源:免费小说

  陛下接到这种奏章,岂不是将这件事摆在台面上,让陛下为难。

  陛下要不要直接出兵,在西域争个高低上下?

  但不仅没必要,而且也很难,大唐要是真的这么做,西突厥能笑出声来。

  本来服从大唐的西域诸国,一下子倒向西突厥了。

  但不出兵,岂不是承认了素王神殿在西域凌驾于天可汗?

  所以这件事最好就是模糊过去,在没有实力的时候,不要去主动揭开这个口子。

  有些事情,藏在水面下,是件好事,让双方都能够体面,非要摆在台面上,搞得大家都不体面,那最后的结果,谁也落不了好。

  “还是委婉一些,隐晦的告诉陛下现在的情况吧。”

  ————

  在贞观时期,中原和西域之间,有一个极其显著的政治特征,即天可汗对诸**队的调动,总是要避开宗教行为,譬如素王圣诞之日,这意味着,天可汗的政治权威,还远远没有深入人心,在以长安为中心的帝国可视范围内,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距离完全巩固,还有极其长远的一段距离。——《唐帝国兴衰史》

  第904章 太子魏王

  疆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帝国就是如此。

  西征燕国似乎是举国都应当侧目的大事,但事实上并不是如此,这件对西燕国来说,几乎关乎着国家存亡的大事,对大唐来说,只是一场可以输得起的远征,一直在关注这件事的,只有兵部和枢密院。

  来自安西的奏章进入了帝国的中枢,经过理藩院后,到达了李世民手中,在读完手中奏章后,李世民很是愤怒,太极殿中的诸位宰相都能够感受到李世民的情绪,但最终李世民将所有情绪压住,说道:“西域习俗已久,短归大唐,还不能移风易俗,朕应当理解,传圣谕到安西大都护府,让河间郡王派出使团,代表朕前往神临城,庆祝无遮大会召开。”

  见李世民没有被冲昏头脑去发动一场见不到结果的远征,坐下的诸位宰相都松了口气。

  在座的每一个人,手头上都很忙,几乎都有忙不完的事情,李世民缺少任何一个宰相,都会导致朝廷事务堆积。

  ……

  诸位宰相中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那就是吏部尚书参知政事洛玄辰,在贞观这**年间召开的数百次政事堂合议中,他有几乎一半都没有参加。

  因为他经常不在长安。

  他是吏部尚书,负责为朝廷选拔官吏,号称天官,他在政事堂的排位虽然靠后,但权力极大,如果仅仅是过去一两百年的吏部尚书,那权力范围大致还能摸得清,但现在发生了巨大变化。

  那便是科举的大范围推行,这项政策到底要如何推进,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这决定了大唐未来数十年乃至于百年的官员水平和素质,是名副其实的百年大计。

  尤其是在洛苏提出给胡人分开榜单和科目考试后,洛玄辰就想到了在大唐内部也这么干,因为在大唐内部,教育水平也非常的不均衡,有的州县,比如河西的诸州,以及岭南诸州,可能一百年也出不了一个进士。

  洛玄辰在大唐几个关键的州召见了许多人,调研关于这项政策的接受程度,以及看怎么在地方推行完备的科举更为合适,所以一半时间都不曾待在长安,但调研了很久之后,洛玄辰取消了这个想法。

  因为阻力太大,传统士族非常强的几个地区,教育水平最高的地区,换句话说,也就是朝廷官员最多的几个地方,都反对这项政策,而且理由也非常正义,“为国选才,以才而上,朝廷难道是歧视我们的出身吗?”

  在分州取士的政策破产后,科举在各地的铺开可以说是比较顺利。

  非常反常识的一点就是,科举对士族实际上没有那么大的威胁。

  因为读书是个费钱的事,对各地士族来说,他们几乎见不到坏处。

  因为以前的经济形式,导致士族在本地当官是优解,但随着重内轻外的发展,中央权势越来越重,天下士人削尖了脑袋往中央而去,甚至出现了外州官在京官面前,自动低一级的说法。

  进士科要经过县、州、吏部选拔,容貌、才能、品德,都要俱佳,这明显就是在选重臣。

  以前的士族想要出仕,都需要盘根错节的利益交换,推荐哪里是那么容易的,许多有大才的士人,甚至要先给诸侯王当幕僚,或者给外戚当幕僚,才能走上当官之路。

  但现在呢?

  只要报名参加科举,然后就可以凭借着从小学习到的东西,以及出身豪族的见识,成为进士,朝廷要授官的进士。

  光明正大,凭借能力走上来,这是堂皇正道,这是新的鄙视圈层,即,我是进士,而你是依靠祖荫上来的。

  世家大族的子弟什么都比,而进士身份,将会是他们攀比的一个新东西。

  ……

  吏部堂中,洛玄辰正细致的看着贞观八年末的诸州官员考核政绩,以及还未曾授官的备选官员资料。

  吏部尚书为什么被称为天官,因为他是真的权力大,只要洛玄辰愿意,他可以合理合法的让一个士子,一辈子都当不了官。

  “噔噔噔。”

  一道脚步声从外间走进,而后走到洛玄辰身边,洛玄辰一抬头,是吏部的主事之一,他脸上带着讨好的笑容道:“尚书大人。”

  洛玄辰眉头一挑,虽然以洛玄辰的地位和在士林中的声望,称呼大人也可以,但一般只有年龄明显小的才会这么喊,大多数都会称呼他洛尚书。

  无事献殷勤,洛玄辰心知这是有事,于是肃然问道:“有何要事?”

  那主事左右看看,然后低声道:“尚书大人,有请柬递过来,是魏王府那边。”

  原来如此。

  怪不得这主事说话这么殷勤,没想到竟然是为魏王过来搭关系。

  洛玄辰心念电转,缓缓道:“我和魏王不曾有什么交情,宰相和藩王也不应当私下相见,还请回禀魏王。”

  说罢就不再说话,那主事见状也只能悻悻离开,果然如此。

  等到主事走出去,洛玄辰的神情顿时严肃起来。

  这不是个好的信号,魏王请他能有什么事,无非就是希望自己在选拔官员的时候,给他行些方便,自古皇子结交大臣,都是怀有不可告人之心。

  洛玄辰放衙后,思索了一下,没有回自己的府邸,而是转身先去了周郡王府。

  从平阳召公主去世后,为了不再睹物思人,洛玄夜就搬到了周郡王府。

  洛玄夜听说洛玄辰突然来访,就知道肯定是有事,若仅仅是日常相聚,一定会提前通知,也会把洛玄凌和洛玄镜喊上,现在他自己来,恐怕不是小事。

  果不其然,洛玄辰一进府中,脸上的凝重表情就预示着什么,二人匆匆进屋后,洛玄辰立刻说道:“阿夜,今日魏王给我送来请柬,邀请我过府饮宴。”

  洛玄夜闻言先是一惊,而后才缓缓道:“四哥,你不该来我这里说这些的,这样对你不好。”今天洛玄辰来洛玄夜府上的事情,不是秘密,魏王肯定会知道的,而魏王现在很得宠,这对洛玄辰来说,的确不是好事。

  但洛玄辰并不在意,洒然道:“无非最坏就是将我罢相而已,但太子无错,魏王没有大功,没有大德,却直接谋夺储位,这不符合我的行事作风。”

  洛玄辰的话很清楚,太子李承乾不算是差,你魏王又没多好,对大唐没有什么大功劳,也不是不争皇位就会死,这和李建成以及李世民之间不一样,那你魏王谋夺储位,真就是没事找事。

  你魏王李泰要是真有李世民的能力,不用你说,我也帮你,但你没有,那你就是在想桃子。

  洛玄夜闻言颇为感动道:“四哥,今日之事不要再往外说了,你不要参与到太子和魏王的事中,说句实话,这历史上太子不能继承皇位的太多了,陛下让我做太子太师,我便做,但我从来没有想过让你们参与到太子东宫的事务中。”

  洛玄辰明白洛玄夜的苦心,储位是麻烦的源泉,以洛氏的地位,参与到其中得到的并不多,一旦失败,失去的却太多了。

  洛玄夜又道:“最近我往东宫去的次数多了一些,从贞观七年后,君成说太子时常哭泣,我便多去看看他。”

  洛玄辰心中一凛,低声问道:“太子受创这么严重吗?”

  民间不了解皇家事,洛玄辰这些高官怎么可能不知道。

  从贞观七年那一场大病病愈后,李承乾的足疾就开始影响行走,到现在贞观八年结束,贞观九年开始,李承乾有时候甚至要拖着腿走路,换句话说,李承乾真的成了一个瘸子,而且是越来越严重的瘸子。

  这严重影响了李承乾的心理健康,他本就不算是那种意志坚定如铁的人,如果不是洛君成陪在他身边,还有几个妹妹开导他,李承乾大概是要自闭扭曲了。

  但即便如此,李承乾也时常在睡梦中惊醒,抱着腿嚎啕大哭。

  洛玄辰沉吟了一下道:“阿夜,你要想想办法了,如果想不到,就去灵天阁,老祖宗总是会提出有价值的提议。”

  洛玄夜沉默着点点头。

  洛玄辰走出王府时,回身望着威严深沉的王府规制,灯笼高挂,却有一丝凄然,他坐上马车,心中亦有些迷茫,“大唐真的能接受一个瘸子君王吗?”

  李世民不知道,洛玄夜不知道,所有人都不知道,但几乎所有人都在尽自己努力让李承乾相信,腿不会影响他的继承权。

  为了证明自己对李承乾的看重并没有丝毫变化,李世民给李承乾配备了堪称豪华的东宫老师团,几乎每一个拿出来都是声望卓著,响当当的人物。

  洛玄夜思索了许久,来到了灵天阁。

  “老祖宗,还请给我一些建议吧,我该怎么样让太子振作呢?”

  洛苏没说话,而是再次仔仔细细的端详着洛玄夜的眉眼,良久后说道:“天子给太子配备了表面看上去堪称豪华的老师,但实际上却不行。

  天子想要用锻炼自己的方法去锻炼李承乾,那是强人所难,劝谏李承乾的那些人,太过于严厉,李承乾虽然不是朽木,但也不是栋梁,那么锤炼,只会断掉,你要注意这一点。

  魏征这个人,以诤谏闻名当世,他虽然经常把李世民气的跳脚,但实际上,他劝谏是有技巧的,只不过有时候有技巧的劝,劝不住。

  如果你能让天子把魏征和李靖这两个人调入东宫,再加上你,或许能够让李承乾恢复信心,不去整日担忧他的储位。”

  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必须要让李世民自己意识到这种情况,才能达成这个目的。

  洛玄夜离开灵天阁,洛苏望着洛玄夜离开的身影,确定了一些事,缓缓闭上眼,开始回忆自己之前所见到的几个人,然后将视线定在一个人身上,吴王李恪。

  ……

  东宫中气氛很是紧张,在现在的东宫有一个非常不好的风气,那就是教导李承乾的几个大臣,都在学魏征。

  魏征在贞观朝地位越来越高,李世民在点评诸位宰相的时候,甚至说打天下依靠靠房杜,得天下依靠长孙无忌,治天下则依靠魏征。

  这当然不是说魏征对治理天下就真的比房玄龄功劳大,而是代表着在李世民心中,魏征已经和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并列了。

  洛君成走进东宫的时候,就听见孔颖达在厉声道:“太子殿下,你难道是要学隋炀帝杨广吗?

  陛下使臣来教导殿下,臣便不能坐视殿下荒废,还请殿下速速斥退那些只会谄媚的佞人。”

  孔颖达的声音和语气,非常的激烈,洛君成听着都感觉血气上涌,他快步走进殿中,便见到太子正有些茫然,脸色通红,很明显是被训斥的羞愧,洛君成立刻对着孔颖达厉声道:“孔师,您是在威逼太子吗?”

  孔颖达闻声转过身来见到是洛君成,依旧厉声道:“原来是周郡王世子,身为太子伴读,却容忍那些只会玩乐的佞人出现在太子身边,这难道是正确的吗?”

  洛君成自然不接受这种指责,立刻反唇回击道:“孔师是孔圣人后裔,难道不知道因材施教的道理吗?

  孔师是陛下的臣子,难道不知道陛下说过,太子只要可以谈论道理就可以吗?

  您这样厉声呵斥太子,又教给了太子什么道理?

  到底什么人在孔师嘴中算是佞人,我可是佞人吗?”

  洛君成年纪虽然不算是特别大,但他身量已经极高,声音洪亮,此刻就宛如在战场上咆哮一样,离得孔颖达又近,震得孔颖达耳膜都在嗡嗡作响。

  洛君成的态度让孔颖达很是生气,怒而甩袖离开道:“既然世子这么说,那便让陛下来评理吧。”

  李承乾闻言有些害怕,从他越来越自卑于腿脚后,他就不想见李世民,但洛君成却低声道:“没事的,我父亲在宫中,定然要让这几人吃不了兜着走。”

  听到洛玄夜在宫中,李承乾这才安下心来。

  第905章 爱子情深,扶位于坠

  孔颖达负气而走,东宫中的气氛顿时有些凝滞,李承乾走到洛君成面前,略有些消沉的说道:“君成,是我连累了你。”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