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 第932节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第932节

作者:花非花月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18:07:41 来源:免费小说

  风吹草低见牛羊。”

  慕容允唱起了这一首曾经流传在北朝燕的民谣,当初北朝燕唱的时候,尽是豪迈,而现在唱的时候,却有无尽的苍凉,慕容燕从东北,最后一路迁徙到了西南,这一路上,经历了多少,都在这一首曲中。

  “让唐朝见识见识慕容部的刀剑!”

  慕容允很感动,但他却不曾见到,许多人茫然的望着这一幕,不明白他为什么要唱这首曲子。

  ……

  慕容允在动员西燕国的时候,大唐军中也爆发了一场关于后续战争的争论,那便是要不要继续进军。

  不支持继续进军的占据大多数,理由很简单,供给不足,粮草短缺,风险太大。

  李道宗更是直接对李靖说道:“大总管,慕容允一看就是研究过当初我大唐攻灭冬突厥战术的,他根本就不与我军交战,而且直接离开了王城,根本就不给我军突袭王城斩首的机会,我建议撤军,以后有机会再战。”

  若是慕容允在这里,一定给李道宗竖个大拇指,李道宗完全说到他心坎里,他就是担心唐军的斩首战术,尤其是李靖,在攻灭冬突厥的时候,连续用了两次斩首战术,结果用极小的代价,就把冬突厥打崩了,所以慕容允必须要防着这种战术。

  李靖听罢几人的反对意见后,却慨然说道:“陛下为什么让我来做大总管,就是因为陛下知道,我这个人,敢为天下先,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

  这一战是一定要打的,而且要打赢,要打的西燕无人敢挑衅我大唐。西燕王不是担心被我斩首吗?

  那这次我就不斩首了。

  难道他以为我就只会出奇招吗?

  这次我就堂堂正正的用绝对的实力,来击溃西燕国。

  根据向导以及大唐对雪域的了解,分两条路追击西燕国,南路军和北路军,我们在这里会合,一路上,这里都是据点,拔掉这些据点,让西燕国知道大唐兵威。

  让西燕王知道,什么叫做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李靖的计划,突出一个大纵深穿插,当初无双侯和冠军侯在草原上就是用这个战术,把匈奴打蒙了。

  但在高原上实行这种大纵深穿插的战术,也亏李靖敢想。

  只能说幸好西燕国所在的这片高原,虽然让唐军士卒有所不适,但还没有严重到丧失战斗力的地步,如果是吐蕃所在的那片高原,那李靖绝对不会提出这个战术,毕竟路途上就丢下大部分军队,那简直找死。

  但唐军所面临的危险不仅仅是高原反应啊,“代国公,大总管,我军如果全力行军,没有足够的粮草啊。”

  是啊,没有粮草才是大事,其他的诸如寒冷、诸如苦痛,都能够忍,这次来的都是精锐,还有从不少从辽东深山老林里挖出来的披甲人,相当能耐苦战,但食物和水,是维持生命所必须的。

  李靖伸手指着远处的冰川,大声道:“有冰雪就有水,饮冰卧雪,这难道不是强军所必须的吗?

  而且没有食物,可以去抢,南路的环境没有那么糟糕,只有北路是真正的艰难,谁来走北路?”

  北路的确是更加的艰难,可能会经历一段千里的无人区,而且地势更高,虽然大唐不知道什么叫做高原反应,但地势高的地方会难受,在北路上,甚至有一座山叫做“汉哭山”,说的就是生活在中原的汉人来到这里之后,会克制不住的痛苦流泪,实际上就是海拔太高,起了高原反应。

  见到李靖已经下定决心,几名行军总管皆尊奉其令,在大唐军中就是如此,李靖是行军大总管,那诸道总管就算是有不同意战术的,事前可以提出意见,但大总管下定决心之后,就要坚决执行,否则就是违抗军令。

  李道宗先前不同意李靖追击,但现在却慨然说道:“我是宗室,最难的仗,当然应该交给我来打,我带兵走北路。”

  李道宗是宗室中真正的翘楚,不是李神通那种半吊子所能比的,尤其是在李孝恭不出手的这几年,他的战功在宗室中遥遥领先,李世民也很敬重李道宗,多次称赞他。

  李靖听到李道宗所言,当即开怀道:“好,江夏王真不愧是宗室表率,今日江夏王所言,我写战报时,一定要呈给陛下,让陛下见到江夏王的一片诚诚之心。”

  李绩见状略一沉吟说道:“既然如此,那江夏王、阿史那将军和我带兵走北路,大总管和薛将军、契苾将军走南路。

  我们横穿西燕国国土,在大非川会合。”

  大总管和副大总管分头走,各领两名行军总管,很公平的划分,这没什么值得说的。

  李靖骑在马上,朗声道:“诸位,能立下什么功勋,都在诸位手中了,我只有一句话,那就是坚持,而后是不要犹豫彷徨,一直往前走,战胜所有上天考验我们的苦难,战胜这雪域高原恶劣的环境,胜利自然就是我们的。

  最后,希望能够见到活着的诸位,共勉。”

  说罢他就策马率领着军队离开,几名行军总管各自道别,“诸位,大非川再见,希望诸位都还活着。”

  几人都给予了其他人至高的祝福,那就是活着,在战场上,没有什么比活着更加重要的东西。

  尤其是在雪域高原之上,任何的意外都可能会导致他们死去,李靖的确是军神,但他也不可能预料到每一个细节。

  尽人事,听天命,他只是能尽量的将人事这一项提高到最大而已,但最终成事还是要依靠些许的运气。

  如果在行军的半途中,遭遇连绵的大雪,那有什么办法呢?

  只能说是天亡之。

  而如果在行军的半途中,突然遇到了携带着牛羊牲畜的西燕部落,那有该如何说呢?

  只能说皇天庇佑大唐要夺取这一切的胜利。

  皇天素王啊,请庇佑大唐!

  李靖、李绩,诸路总管,各级将领校尉,以及每一个士卒,都在心中默默祈祷着。

  第903章 安西

  朝廷纠集冬突厥、铁勒诸部兵进攻西燕国,诏令经过理藩院和枢密院,很快就传到了安西大都护府。

  安西大都护府要负责为西域诸国宣讲大唐进攻西燕的原因。

  在必要时刻,大都护府要纠集西域诸国,支援西征大军,这就需要大唐和诸国顺畅沟通,否则诸国有的是办法搪塞。

  这就是羁縻现状。

  自攻灭冬突厥,在漠北设置安北大都护府和在伊州设置安西大都护府以来,这两大都护府,便是大唐帝国控制北境和西北的利器。

  其中安西大都护府实际的控制能力,止步于高昌,更往西的龟兹、楼兰、于阗、精绝、疏勒、昭武九国等,是名义上统治的。

  换句话说,安西大都护府是西域诸盟国的会盟点,而不是真正的把控诸国命脉的强权机构。

  至少现在还不是,洛苏知道,李世民也知道,大唐还需要几场王朝战争来彻底奠定大唐在这里的地位。

  在这个特殊的时候,就体现出天可汗制度以及洛苏一系列政策的重要性了。

  一套国际体系的建立,固然是建立在大唐的军事实力上,但仅凭军事实力是不足以立足的,难不成大唐还真的有能力杀绝胡人吗?

  如果大唐真的有这个能力,李世民也不是什么善茬,早就动手了。

  目前安西大都护府的大都护是河间郡王李孝恭,把他派到这里,可以看出李世民对西域不放心,在西域还有西突厥这头未曾驯服的狼,上任突厥可汗被刺杀后,两个新的突厥可汗,都不是善茬。

  两个副大都护,一个是洛玄云,另外一个则是李世民的旧人,在玄武门中发挥巨大作用的守将常何。

  在送诏令的天使离开后,除了三人之外,两个正四品的副都护,以及都护府的长史、司马、录事参军等人都在堂中,李孝恭地位最高,先开口问道:“现在西域的形势……

  诸位以为应当如何?

  紫云,你先说说吧。”

  紫云便是洛玄云的字。

  众人都将目光投向洛玄云,之所以问洛玄云,当然是有原因的,因为现在西域的形势,就是因为洛玄云的兄长洛玄奘而起。

  中原人可能不太清楚,但李孝恭他们来西域也有两三年了,对洛玄奘的来历还是比较清楚的。

  当初是赵王窦建德的宰相,在河北兵败秦王后,被现在的大唐国师点化,改名换姓,重头再来,一路从中原西行,来到了西域。

  进入西域后潜修佛法和道经,又融合各家学术,加之素王创世之论,据说还往天竺去了一趟,从贞观六年开始,也就是大唐击败冬突厥之后,他回到了西域,自称玄门之主,所谓玄门,万法制源头,万法之终末。

  他在西域辩经,或者通俗的说,踢馆,只不过他踢的是寺庙和道观。

  一般人这么干,大概会被打死,但他手底下有两百敢战士,自己也猛,和他讲道理至少不会被打死,讲物理那就说不准了。

  短短时间之内,他的名声就如日中天,被各派奉为在世觉者、佛陀、真人,几乎无人敢撄其锋芒,更被诸国国主奉为座上宾,争相邀请他去王都讲经,至少有九个国家的王想要为他奉上玄妃。

  在这个时候,玄奘选择了前往神临城,神临城中将要召开一场史无前例的无遮大会,玄奘要在那里让自己成圣,就如同当年老子和孔子在洛国学宫成圣一样。

  一路之上有无数信徒跟随着他,诸国国主,西突厥两个可汗,以及素王神殿的各个分殿殿主,都赶往了神临城,要看看谁才是素王思想的最高成就者。

  “今年初的时候,二哥给我写过一封信,说神临城的这场无遮大会,事关玄门气运,话中的意思就是,让安西大都护府最好不要轻举妄动,只不过我在这里,他不好直接说而已。”

  洛玄云苦笑,当初他来到安西,还准备用安西大都护府的力量来帮助他二哥,但在这里待了一段时间后,他就发现不可能。

  虽然西域宗教的分支也特别多,但这玩意和当初在诸夏流传的诸子百家是完全不一样的。

  诸子百家的理论本质上是纯粹的工具,所以墨子能从儒生变成墨家创始人,荀子的学生都变成了法家,所以君王尊崇法家,法家就兴盛,尊崇儒家,儒家就大兴。

  但宗教不是这样,他不是工具,而是手足甚至脑袋,有一些人,你就是砍了他的脑袋,他也不改信的,还有的人,表面上改信了,实际上心里不改,一有机会就打回来。

  西突厥进入西域才几十年,就彻底本地化了,几十年前还是一个家族,都是阿史那氏,结果现在西突厥上层和冬突厥都已经文化隔离,反目成仇了。

  所以只能洛玄奘这种模式打过去才行。洛玄奘的告诫,很好理解,这不是所谓的气运之争,在无魔世界,没有这个东西,而是权力之争。

  赢得无遮大会的人,将会成为西域的无冕之王,他就能顺利接收素王神殿的权力,进而以玄门统合西域的精神世界。

  洛玄奘将一跃成为西域最有权力的人之一,和世俗的万王之王,一起统治西域。

  堂中有人没有听懂,问道:“玄奘真人说不要轻举妄动是什么意思?”

  李孝恭很有政治觉悟,他听懂了,洛玄奘在进行宗教领导权的争夺,背后自然有政治势力在参与,换句话说,西域诸国都在背后进行暗面的战争,这场战争的双方,都默契的将大唐排斥在外。

  因为大唐整体上属于异端。

  大唐天子虽然得到了素王天启,但仅仅是大唐天子一人而已。

  其他的中原人都是异端,根本就不明白什么叫做素王真理。

  按照素王所言,同信不同理者,各治其地的原则,这件事就不让大唐参与。

  军事以及政治上,接受天可汗的领导,没有问题,毕竟这是世俗的事,但宗教和精神上,不行,素王神殿大祭司才是最高的精神领袖。

  李孝恭皱着眉头问道:“按照真人的说法,现在都护府岂不是不能抽调诸**队?

  那青海战事怎么办,陛下让我们抽调军队,作为预备,如果李靖得胜,那西燕王一定会往西域逃,我们在这里截住他,也是一份功劳。

  如果李靖失败,那我们更要随时回军河西,防止西燕乘势袭取凉州,断绝我安西和关中的通道,否则我安西府岂不是要坐困孤城?”

  李孝恭所言,有些危言耸听,毕竟大唐内部没有乱,就算是李靖真的在青海道战败,但府兵只不过数千,根本就算不上伤筋动骨。

  大唐随时可以再派出两三支远征军,重新打开通往安西的通道。

  但如果真的出现那种情况,那大唐的国际威信一定会大打折扣,每一次的失败都需要更大的胜利来弥补。

  洛玄云沉吟了一下后说道:“大都护,先将陛下的诏令小范围颁布,不要直接公布出去,然后我们再共同署名,将西域现在的情况,向陛下和朝廷衮衮诸公汇报。

  看朝廷发下来的诏令,枢密院和理藩院,对西域的情况,不算是特别清楚。”

  洛玄云说话已经留情,岂止是不算特别清楚,西域现在的复杂状况,已经不能用过去汉朝的思维来看待,经过各种文化和政治经济制度的交融,这里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文化,并且发展出了优秀的艺术,可以说是诸夏另外一个分支的走向。

  洛玄云说的属于老成持重之言,都护府众僚佐都没什么意见,只是这奏疏怎么写,也是一个不小的问题。

  难不成要直接写,西域诸国主都去神临城了,要参加之后的无遮大会,所以暂时不能接受天可汗的调令出兵,这直接递上去,朝廷岂不是直接炸了。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