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 第929节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第929节

作者:花非花月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18:07:41 来源:免费小说

  “陛下到!”

  伴随着宦官拖着长长的声音,喧闹的大殿在一瞬间寂静下来,而后便是一阵凌乱的脚步声,群臣纷纷回到自己的位置。

  颇有一种上课铃声响,而后正在班级中打闹的学生回到自己座位的场景。

  就连刚才还颇为张狂的尉迟恭,也立刻缩着身子,回到了先前的位置上。

  李道宗心里骂骂咧咧着,捂着还流着血的眼睛,强忍着疼痛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众人这才发现周郡王竟然是和天子一起来的,二人都是一样的面无表情。

  不妙啊。

  天子心情不好,殿中气氛凝滞。

  ————

  如何处理与开国功臣间的关系,对历代君王来说都是一件难题,大多数时候,只能用骄兵悍将来形容这些人,无视律法、铤而走险、动辄杀人,这些在乱世时的优点,在盛世中,变成了一道道催命符,李世民在对待功臣上,正如他的年号“贞观”一般,所行王道,故有兴盛。——《唐帝国兴衰史》

  第899章 忆往昔汉诸侯靖难

  一个从尸山血海的战场中杀出来的皇帝是什么样子?

  就是李世民这样。

  他面无表情的站在殿上,于是众人都胆战心惊。

  就算是尉迟敬德这样的战将,也战战兢兢地如同鹌鹑一样。

  在大唐,李世民的权力几乎是无限的,任何人,什么山东士族,什么关陇旧贵,他想杀就杀。

  不杀,是因为念旧情,不杀,是因为他有底线,不愿意让百姓承担皇帝和士族斗法的余波而已。

  但这绝不意味着,有谁能凌驾在李世民的头上。

  他是讲道理,却不是软弱可欺!

  李世民环视一周屏气凝神的群臣,而后看向江夏王李道宗道:“抬江夏王去治伤,江夏王为我大唐立下赫赫功勋,还是朕的宗亲,若是在这殿上眼瞎了,史书上定然要记朕一笔苛责宗亲了。”

  李世民说罢后,立刻猛然大喝一声,“尉迟敬德!”

  尉迟恭吓得一个激灵,立刻从席中小跑出来,径直跪在殿中,哆嗦道:“陛下,臣有罪!”

  李世民盯着尉迟恭看了几眼,最为熟悉李世民的洛玄夜,能感觉到李世民眼中有深深地无奈,但是却没有一丁点杀意。

  是啊。

  那可是尉迟恭啊,李世民怎么可能会杀尉迟恭呢?

  李世民缓缓坐下,闭上眼不知道该说什么,房玄龄想要起身,被洛玄夜一个眼神止住,而后洛玄夜站起身来,在所有人的目光中,走到尉迟恭身边,直接将尉迟恭的冠冕摘下,又把他的上衣扒了下来。

  尉迟恭感激的望着洛玄夜,他宽阔的胸膛上,一道深邃如沟壑的刀疤横贯右肩,似熔铸的铁水凝固而成,左肋下方,一簇箭痕错落分布,每一道疤痕都是一场生死,身上有多少疤痕,数也数不清。

  李世民缓缓张开眼,望着跪在地上的尉迟恭,他当初和尉迟恭在战场上拼杀,他不需要看也知道尉迟恭有多少伤,这些伤是给别人看的。

  但望着这些伤,李世民似乎回到了那个峥嵘岁月中,那个打天下的时代。

  他终于开口感慨万千地说道:“朕很喜欢读汉朝的历史,读到汉高帝的时候,很是激动。

  ‘纵然黄河细的像衣带一样,纵然泰山被磨平,你们的封国永远平静,爱及你们的苗裔。’

  这是汉高帝的誓言,又有惠帝、文帝、武帝的爱护,于是大汉有了靖难诸侯,矢志报国。

  后来的君王呢?

  猜忌,怀疑,诛戮功臣,再也没有靖难诸侯这样的存在了,朕以为是这些君王不懂得效仿历史,还颇为自得。

  但现在看来,不是如此啊。

  靖难诸侯能得到百多年的富贵,是因为诸侯们懂得什么叫做不骄纵,不狂妄,知道忠谨的做事,而不是恃功自傲。

  青阳,当初太史公是在昭城写下的《史记》,你将《汉兴以来功侯年表》最后一段给诸臣讲一下吧。”

  “是,陛下。”

  洛玄夜闻言清了清喉咙,朗声清越道:“昔元从诸勋受爵,高帝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爱及苗裔。’

  及至靖难,孝宣曰:‘周之侯伯,历三代千有余年,尚见于史,朕誓:‘使山无棱,江水为竭,国朝同休,罔替世袭。’’

  上始未尝不欲固其根本,而百有余年,或枝叶稍陵夷衰微,或枝叶繁茂亭亭如盖,皆己之功过也。”

  洛玄夜的声音在殿中回荡,寂静的太极殿,只有他一个人的声音,但却落在了所有人的耳朵里。

  李世民的语气渐渐平静下来,“写的多好啊,上始未尝不欲固其根本,这和朕多像呢?

  朕想要和你们共富贵,而不是为了所谓的权力,去屠戮功臣,朕要遵守自己的诺言,给你们富贵,让你们所有用血泪和血汗所得到的东西,传给你们的子孙。

  你们看看周郡王,他什么时候和你们一样过,朕为什么信重周郡王,因为他稳重,因为他从来不会让朕有丝毫的难做,朕只想把一切都给他,朕也想把一切都给你们,但你们只会把这些东西砸的稀烂。

  是枝叶稍陵夷衰微,还是枝叶繁茂亭亭如盖,都在你们自己的手中!

  尉迟敬德,你自己摸一摸你身上的那些伤疤,每一道都是富贵和荣耀,你要是再猖狂下去,什么都保不住你!”

  尉迟敬德讷讷跪在地上,浑身冷汗,他不是真的害怕李世民杀他。

  在战场出生入死,他知道李世民不会因为这件事而杀他,他是猛然之间意识到了一件事,那就是自己好像真的有些猖狂了。

  比如把江夏王李道宗打了这件事,无论如何都是不应该发生的。

  说到这里,李世民和洛玄夜对视一眼,知道是时候了,于是缓缓道:“朕今日为什么这么生气,因为朕发现不仅仅是一个吴国公尉迟敬德,侯君集也是如此,陪着朕出生入死的两员大将啊,竟然都狂悖到了这样的地步。

  侯君集,因为和代国公的私怨,就诬告代国公谋反,没有证据,就要反坐,应当斩首。

  在武德元年的时候,太上皇废除了隋炀帝的《大业律》,在贞观二年的时候,我们君臣之间,商议了许久,要宽仁减刑,于是开始修订《贞观律》。过去大多数的君王,都理所当然的凌驾于律法之上,这似乎并不是一件非常大不了的事情,诸多的圣贤都论证了君王在法之上的必要和正确。

  传说中,当初的法家,把律法当作君王手中的缰绳,来驾驭百姓。

  但朕的想法不同,这大唐的法律,不是朕制定的,而是由大唐的百姓中生出来的。

  朕现在赦免了侯君集,因为他的功劳,或许是情有可原的,天下的百姓,大概也能理解朕。

  但有功劳的人何其之多呢?

  跟着朕出生入死的人,又何其之多呢?

  朕今天赦免了侯君集,日后又要赦免多少人呢?

  有朝一日,律法失信于民,那岂不是于天下有大害,这大害,是由朕一人而起啊。”

  李世民一步步走到尉迟恭身边,“你们看吴国公这一身的伤疤,朕总是会想到,当初我们一起打天下的时候,他冲在朕的身前,这一箭,本是冲着朕来的,是吴国公给朕抗的,这一道,朕记得是洛阳城外。

  吴国公扰乱朝纲,狂妄自大,甚至殴打宗王,但朕又怎么忍心去惩罚他呢?

  他是朕的心腹,就像是骨肉一样,朕舍不得责罚他,只想让他能富贵一生,临了的时候,觉得这一辈子,没有跟错人,下辈子还要跟随朕。”

  李世民言语中已经带上了泣声,尉迟敬德更是伏在地上痛哭失声,“陛下,陛下啊。

  臣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一生一世,生生世世。”

  李世民闻言眼泪径直落下,殿中的光影在动,照在他的衣摆上,如同波光中的水。

  他的声音有些嘶哑,“诸卿啊。

  朕知道,侯君集不能不罚,但朕实在是舍不得让他死,书上是,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今日就让朕,来代侯君集受过吧。”

  群臣闻言顿时惊慌,现在实质上的第一宰相房玄龄更是失声道:“陛下,您是天子,是至高无上,在律法之上的,这世上没有制裁天子的刑罚啊。”

  房玄龄之言,正是所有人心中所想。

  李世民抬头望着穹顶,仿佛见到了湛湛皇天。

  “朕是天子。

  皇天之子。

  天子不能受到人间的刑罚,朕将在天坛之上,跪求素王上皇天。

  每日只饮水,吃一顿素菜,不食肉,以示好生之德,愿皇天垂怜,让朕能为侯君集,减罪一等,免死流放。”

  仁至义尽!

  这是所有人心中所生出的唯一想法,洛玄夜更是直接出声道:“陛下,祈求素王上皇天,要诚心尽意,否则皇天降怒,后果不堪设想啊。”

  李世民斩钉截铁的说道:“朕之诚心,皇天可鉴!”

  长孙无忌痛呈道:“陛下,万万不可,区区侯君集,怎么能让陛下圣体受劳?大不了就直接赦免他好了。”

  魏征望着眼前这一幕,不自觉的摸了摸自己的脖子,如果当初就投奔李世民,那就好了,就不必蹉跎这么多年。

  李世民摆了摆手。

  殿中群臣不再多言。

  尉迟敬德在地上跪伏呜咽着。

  “你们,好自为之吧,以后会如何,朕也不知道。”

  李世民缓缓离开殿中。

  伴随着宦官一声高亢尖锐的“退朝”,殿中却没有几个人动,良久。

  ————

  太宗之得人,以其诚也,良言苦劝,谆谆其诲,一片丹心,若父教子,欲固功臣根本,欲盛功臣枝叶,欲效汉业诸勋,是故诸勋敛狂谨言,少戾慎行是也。——《唐书·开国以来诸王公功勋年表》

  ————

  李世民对法的认知是迥异于其他帝王的,他将法的源流归结于百姓,即百姓需要什么法律来规范秩序,而不是将法律完全用于统治,我们当然不能否认李世民同样使用法律统治天下,但他那种愿意为法而让渡君王权力的精神,依旧是值得我们赞扬和肯定的。——《唐帝国兴衰史》

  第900章 王朝战争!

  “一个王朝在走向鼎盛的过程中,总要经历三个阶段的战争,第一阶段,即立国之战,宣扬声威,使四方不敢肆意侵犯,第二阶段,即开拓巩固之战,使所有人都明白,帝国的胜利不是偶然,第三阶段,即不可思议的煊赫之战,天日之下,无可匹敌者,统治范围乃至于超出帝国极壁。”

  这段话摘取自大唐国师洛苏的王朝战争宣言。

  大唐天子李世民是这段话的第一个听众,而房玄龄、魏征、洛玄辰等诸宰相、李孝恭、李道宗、李道玄等诸王公贵族、李靖、洛玄凌等诸战将,则是第二批听众,太极殿中,气势沉渊。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