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 第806节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第806节

作者:花非花月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18:07:41 来源:免费小说

  洛水之誓,关乎重大,能成凡人所能不能,能辩人心之混乱,其所要付出的代价也是极大的,昔年袁绍立誓,英年而逝,四帝举誓,魏帝早亡,当年洛水之誓,为了平抑胡人,反噬本就很小的,而且主要的反噬都被号召的洛氏主支所承担。

  又都死在了草原上,于是才显得没人承担誓言,若是主支能活下来,你就会看到他们在中年时死去。

  洛神有灵,既然能让人应誓,自然知道誓言内容。

  慕容恪立誓,必受其噬不必多言,就看其气运多寡,寿数多寡,若本就是有早夭之相的人,死期不远。

  燕国太后逼慕容恪立誓,这难道不是借洛神之神能,成自己的私欲吗?

  这种人,所受反噬将会极重,纵然一时强横,两三年间,她必死无疑。

  这岂不是燕国自乱之局?

  在如今的大争之世,自废慕容恪这样文武双全的王佐之才,而且还搭上了太后,臣只想大笑,果真是我有圣主,不若敌有桀纣啊。

  陛下,臣以为应当立刻联络燕国,对汉国进行灭国之战,魏国已亡,该轮到汉国了,瓜分汉国,与燕国隔黄河相望,这是我大梁之后所求。”

  啊?

  萧衍又是一愣,这说着洛水之誓,怎么突然就跳到要灭亡汉国身上了,而且刚刚自己还说要留下汉国的。

  洛显之朗声笑道:“陛下,瓜分汉国后,天下表面上是二分天下,但实际上却是三分天下,慕容垂和燕国朝廷是不会一起进攻我大梁的。

  等到慕容恪一死,那燕国恐怕就要分裂大乱,到了那个时候,就是我大梁的机会。”

  萧衍从洛显之的言语中,能够清楚的听出来,他对于慕容恪必定早死有极高的把握,要知道二人交谈的殿中可是有史官时刻记录的,他敢说这种打包票的话,足可见绝不会有意外。

  这让萧衍有些慌,连忙问道:“灵秀,当年朕也立誓,若如此,岂不是朕亦……”

  洛显之安抚道:“臣刚才说过了,陛下并未受到多少的反噬,那曹芳是个例外,燕帝慕容承光垂垂老矣还活了七八年,汉帝刘谌活了二十年,他们都没事,陛下又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萧衍安心了一些,但又没有完全放下心,即便是满殿的菩萨佛陀也不能让他有丝毫的心安,尤其是他还打压了佛教一波,只觉浑身到处都有些不舒服,他想要去诵经,于是将和燕国结盟之事交予洛显之去办,就结束了这场有些慌张的对话。

  洛显之走出宫殿后,有些感慨,他看出了萧衍还是不放心,但他却毫无办法,这神神鬼鬼之事,起于人心,而人心是这世上最复杂的东西,无时无刻不在变化,这世人又信又不信,真是让人难以揣测。

  刘邦的可贵之处就在于这里,他面对死亡的豁达,是常人所难以想象的。

  尤其是对于一个拥有莫大权力的天子来说,他真是一个不逊色于古之圣王的伟大天子。

  洛显之从未见过慕容恪,在他进入建业的时代,慕容恪已经在诸国间有战神的赞誉,就算是萧衍也不太想对上慕容恪。

  但聪明人总是会有相同的见解,对局势有相同的判断,比如汉国已经没有存在必要这件事,慕容恪和洛显之达成了一致。

  ……

  洛府中,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廊腰缦回,池中荷叶片片,蜻蜓落在水面上,点起一圈圈波纹,洛显之和谢道韫躺靠在亭中的摇椅上。

  谢道韫一手持书教女儿读书,一手摇着羽扇偶尔给洛显之扇风,洛显之手中则握着一封信在读,这封信来自燕国慕容恪。

  这不是一封官方的信件,而是一封来自慕容恪私人的信件,原因则很是简单,洛显之的官位并没有换,他依旧是尚书令,但他的官品却升级了。

  梁国的尚书令现在已经对标燕国,从三品官升级到二品,有了更大的权限,尚书令已经彻彻底底的成为了半丞相,甚至就连尚书左右仆射都权力变大了许多。

  尚书台的权力在各个国家中都得到了增加,这恰恰是现在这个时代的趋势,那就是朝廷集中所有的力量去做大事,任何力量的分散都将带来失败的后果。

  谢道韫将劝学篇读罢,让侍女将女儿带走后问道:“夫君,慕容恪在信中说什么?”

  洛显之将信件递给谢道韫,而后道:“很有趣的一个人。”

  慕容恪在信中并没有多说什么国事,反而是和洛显之说了一些以两个人的陌生关系不应该说的话,诸如邀请洛氏前往燕国,许诺愿意给洛氏封王之类的话。

  这些话对洛氏来说,基本上是白说的,但慕容恪还是这么做了,洛显之轻声笑道:“这慕容恪是不是有什么谋划,他是要用这封信离间我和皇帝的关系吗?

  那他可就想错了,我和皇帝虽然说不上是牢不可破,但也不是区区这一封信就能够离间的。”

  谢道韫沉吟道:“他可能是真心的,读这段文字,不知道是不是错觉,妾身从他的字里行间,能够感觉到他似乎有焦虑和期盼。

  夫君你不是说他可能随时会死吗?

  或许他自己也有这方面的忧虑吧。”

  洛显之一下子沉默了,这是他没有想过的角度,他将这封信取回来,再次读下去,果然发生了其间感情的不同。

  “真是一个诚臣啊,只可惜这世上先有贤明的君王,才能够有肆意施展的贤臣。他打错了主意,不该将目标放在我的身上,不该放在洛氏的身上,洛氏就算是死,也不可能事二主的,我纵然没有圣痕,但也不会堕了洛氏的声名。

  他或许也看到了我写给他的信件吧,我倒是想要和他见一面了。”

  ……

  这是洛显之和慕容恪的第一次会面。

  在黄河之上,一叶扁舟随波而动,两个船夫一前一后的支着这艘船,船中洛显之和慕容恪相对而坐,互相打量着对方。

  在过去的那些年中,梁国和燕国并没有接壤,所以两国之间并没有什么见面的机会,但梁国夺取河洛后,梁国和燕国隔着黄河划界,于是有了今日的黄河之会。

  不知过了多久,慕容恪先开口笑道:“当年没能和令尊会面,没想到今日能见到郡公,父子一门双相,可惜我大燕没有这样的盛族。”

  洛显之道:“大王卓有盛名,是天下奇才,燕国有大王足矣。”

  慕容恪轻咳一声道:“我从前也这样认为,我以为我能够独战天下,但后来却意识到,人有生老病死,国家总是因为人而兴盛,因为人而衰败,想要让国家长盛不衰,就要有源源不断的人才。

  我本来以为我的七弟会是这样的人才。

  郡公真的不愿意前来燕国吗?

  梁国是南朝,郡公真的认为梁国能够一统四海吗?

  如果在一统天下的过程中,洛氏没有足够的功劳,甚至站在对立面上,最后还能够保得住家族的富贵吗?”

  慕容恪还是没有放弃劝洛显之前往燕国。

  洛显之却笑道:“这世上哪里有什么说得准的事情呢?

  如果仅仅依靠现在的大梁,自然是不能做到,这事在人为,谁说未来的大梁就不可能呢?

  若是燕国真的稳操胜券,大王又何必在这里问我这些呢?

  这世上可从来都没有什么命中注定和一定如此啊!”

  慕容恪被洛显之一句话沉默了,他又重重咳了两声,叹息道:“看来是不行了,那便商议正事吧,汉国该是时候结束了。”

  他说的话很是轻描淡写,但却直接要给一个国家判死刑。

  洛显之沉吟道:“汉国不好灭。”

  慕容恪轻吐一口气,“灭亡一个国家从来都不简单,但现在大概是最好的时候了,刘谌死了,汉国的新皇帝,宠信宦官,不理朝政,贬斥重臣,汉国的政局一片乱糟糟。

  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对汉国这种没有山川之险的国家而言,若是失去了人和,那就离灭亡不远了。

  从五年前起,汉国就已经不能和我大燕打野战,只能守城袭扰我大燕的粮道,依靠黄河天险来应对我大燕对奉高的攻击。

  现在汉国就连众志成城都快要失去了,一个国家野战不行,只会陷入被动,如果人心混乱,就连守城都做不到,那就该亡国了。”

  慕容恪对于战争的理解是很深的,在进攻中,进攻获得优势,防守保证不死,一个国家如果能一直保持进攻,那自然是没有覆灭的危险,但如果一个国家防守不行的话,那很容易就会陷入覆灭之中。

  汉国的地形很差,是诸国中唯一一个没有山川之险的国家,能够面对三面进攻,依靠的就是强大的钱粮构建起来的城防体系,在这个时代,大量修建坞堡和瓮城,简直是按照长城的规模来修建,以对抗三国的进攻。

  但人造的防御城,不可能拦得住数千里的国境线,汉国还是要分兵把守,现在汉国皇帝乱搞,宠信阉宦以及谄媚之臣,汉国中的臣子只能规劝,因为这是刘谌唯一的儿子,就连换一个人都做不到,汉国从刘备时代就开始的子嗣稀少问题,终究是影响到了现在。

  汉国一代不如一代,要么是没有志向的纨绔子弟,要么是志大才疏的二代,很少有能文能武的人才,就算是英侯也同样如此,现在没了祖宗保佑后,就连主支都不能确保一定可以出现托底的人才,就更别提英侯一系。

  当代英侯是郡守之才,相比较洛显之和慕容恪这样的王佐之才,差的有点远。

  慕容恪这番话的意思很简单,汉国的确是不好灭,但只要燕国和梁国一起,那汉国是撑不住的,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面对三线作战,还取得胜利的。

  洛显之沉吟一番后说道:“贵国进攻冀州是必然的,接下来呢?”

  慕容恪直到洛显之这是要开始分进攻之地了,也算是一种势力划分,既然要结盟瓜分汉国,那自然不能燕国和梁国先打起来,他早就有思虑过,径直说道:“今日在黄河之上相会,黄河以北,归我大燕,黄河以南,豫州归属梁国,青兖二地,先到先得。”

  洛显之玩味的望着慕容恪,淡淡道:“黄河以北归燕国,黄河以南归我大梁,以黄河为界,永葆两国太平。”

  慕容恪朗声大笑,在黄河之上传得极远,说道:“郡公的玩笑开的太大了,这么大的土地,可不是梁国能够吃的下去的,我大燕铁骑,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既然如此,那便各凭本事吧。”

  在争夺青兖的过程中,梁国是占据优势的,因为梁国可以直接从河洛杀出来,而燕国却不得不从渤海渡过黄河之后,才能够进攻青州,除非在冬季的时候黄河枯水期时才能够让铁骑经过。

  洛显之又和慕容恪商量了一番各国出兵的人数等,想要灭亡汉国,二国都要出大力,甚至可以说,都要倾国而出。

  这场盟约虽然两国皇帝都不曾来,但二人却都带来了皇帝之宝,二人从怀中取出一枚印玺,然后亲手写下盟约,将印玺盖在上面。

  待一切结束后,慕容恪和洛显之击掌为誓,慕容恪笑道:“希望能够在泰山奉高见到郡公。”

  洛显之同样笑道:“那个时候,一定是燕国退却,而我大梁会将大纛插在汉国的皇宫中和城头上。”

  说罢,二人分别从扁舟上了大船,慕容恪往北回,洛显之向南走,二人分道扬镳,怀中揣着盟约,这一份盟约时隔多少年,才又有了一份,可谓珍贵。

  慕容恪上岸后,就让自己的亲信家臣往关中跑一趟,将这件事告知慕容垂,梁国和燕国将要联合起来进攻汉国,这是慕容垂的机会,凉州和蜀中都还处于独立割据状态,凉州是关中的后花园,若是不能清除凉州的威胁,那关中未来就不能东进,而蜀中是关中的血包和前进基地,没有蜀中仅凭关中,不能大量爆兵,而且未来就不能威胁南朝。

  三国之间的战争一定是长久的战争,战端一旦开启,就不是一年两年的事,即便是瞬间,恐怕也要三四年,尤其是攻城这种事,如果遇到一个守城大师,一座城可能都难以攻克,就会耗费无数的时间。

  这么长的时间,足够慕容垂展开对凉州以及蜀中的兼并战争了。

  慕容恪为慕容垂可算是操碎了心,在这种关键的时候,都不忘了提点慕容垂,或许是他对皇帝以及太后有些绝望,进而将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了慕容垂身上。

  洛显之知不知道这件事呢?

  他是能猜到的。

  但这世上的事情就是如此,没有两全其美的事情,梁国的实力必须在西线和东线选择一个。

  燕国是一定会进攻冀州的,无论梁国答不答应一起进攻,都一定会如此,而汉国在黄河以北是难以阻挡的,除非梁国愿意支援汉国。

  但这不可能。

  梁国如果支援汉国,那慕容垂就一定会在西线给梁国压力,梁国就会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中。

  等到燕国攻下冀州全境,开始马踏黄河以南的时候,梁国就要面对更大的争夺。

  所以现在的形势对梁国是最好的选择,暂时让慕容垂将精力放在其他势力上,梁国争取将黄河以南的土地全部拿到手,而后等待燕国内部的裂变即可。

  这是洛显之和萧衍分析了许久,综合了各种方案之后,得出来的最适合梁国的思路。

  在洛显之和慕容恪相见的时候,在梁国和燕国结盟的时候,汉国还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汉国的都城奉高中,登上皇位不久的皇帝,正在后宫中和嫔妃玩抓蝴蝶的游戏,在他的身边则是一些文人在为他作一些文赋。

  他喜欢附庸文雅,不喜欢听那些军国大事。

  “陛下,英侯求见。”

  皇帝正玩的开心,有宦官匆匆来到他的身边低声汇报,若是普通大臣的消息,根本就传不到皇帝这里来,但英侯的消息,他当然不敢拦。

  英侯?

  皇帝有些头疼的揉了揉脑袋,他甚至都能够想得到英侯会说什么,他太清楚自己的这个老师了,见面之后肯定又是那些劝谏的言语。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