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 第799节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第799节

作者:花非花月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18:07:41 来源:免费小说

  曹承嗣几乎毫不犹豫的说道:“拖下去,斩首!”

  他话音刚落,殿中就有官员出列高声道:“金城王,这不符合我大魏律法,他们都是宗亲,首先要宗正定罪,而后也要经过我大魏的裁定,即便是判处斩首,也要等到秋后,最后还要再复核一遍,才能够执行。”

  曹承嗣宛如虎狼的眼睛瞬间盯了过去,阴恻恻道:“你这番话还是去和那数万、十万的死难将士家属去说吧,本王现在就要将这些导致我大魏兵败的罪人,千刀万剐,谁赞成,谁反对?”

  他的话宛如冰川笼罩而下,明明这些将士的死难他是头等恶人,但却如此的义正辞严,当真是无耻至极,殿中噤声,到了这个地步,谁能反抗曹承嗣?

  立于殿外的卫士将这些人一个个拖走,无力的挣扎和满含血泪的怒吼,自然是不能触动曹承嗣这样的人,他冷笑着望着自己的政敌全部被拖走。

  伴随着几道惨叫声。

  两侧坐着的大臣皆不忍直视,曹承嗣踏着方步走在殿中,缓缓高举起双臂,环顾着群臣朗声大笑道:“奸佞既除,神圣的洛神,定会保佑我大魏,国祚绵延,诸卿,当进贺表,扬我大魏正气之风。”

  他仰天大笑着离开了殿中,他的党羽自然快步跟上,皆是喜气洋洋。

  经过此番之事,曹承嗣在魏国中,几乎是没有了什么对手,他们这些党羽自然水涨船高,荣华富贵和泼天权力就在眼前了。

  殿中其余人则脚步沉重的离开,以后的魏国会是什么样子?

  没有人知道。

  斩首时洒下的热血很快就已经凉在地上,甚至渐渐凝成了霜,天气已经愈发的寒冷起来,却冷不过人心。

  曹髦死后的辅政大臣,现在只剩下了曹承嗣一人。

  他以二十多岁,近三十岁的年纪,已经成为了魏国的大将军,雍州牧,加录尚书事、都督内外诸军事,爵封金城郡王。

  这幅场景颇有些类似于当年的曹爽,也是这样的独揽大权。

  唯一所不同的便是,当年的曹爽还有司马懿这个对手,而曹承嗣没有对手。

  曹爽的脑子有问题,而曹承嗣在政斗方面是没问题的。

  回到金城王府,曹承嗣立刻召集自己的党羽,几乎每一个人的眼中都闪烁着奇异的光,目光熠熠的盯着曹承嗣。

  曹承嗣深深吸一口气缓缓道:“诸位,如今奸佞已经全部伏诛,大魏社稷终于到了我们手中,该是我们匡扶社稷,扶保宗庙的时候了。

  你们中有些人,本王准备将你们外放去做刺史,有些人则在朝廷里面加官进爵,将那些奸佞全部替换掉,以使我大魏,众正盈朝!”

  众正盈朝这个词从曹承嗣嘴中说出来,他自己很是肃穆,但他的党羽中,有人脸皮不够厚,只能强忍着不笑出声。

  曹承嗣知道,其他人也知道,曹承嗣此举是为了让他的党羽能够掌控从朝廷到地方的权力,每一个大权在握的人都会这么做。

  “大王,现在我们该怎么做?”

  曹承嗣的堂弟问出了这个问题,曹承嗣几乎毫不犹豫的说道:“明日随我进宫,先将皇宫中的侍卫全部换掉,然后你们就开始前往我大魏各地,去巡抚那些士族。

  务必使士族都站在我们这一边,虽然朝廷里面的权力不能给这些士族,但地方上还是需要这些士族帮助的。”

  众人一凛,曹承嗣没有讲什么治国的良策,而是继续加强自己的权力,这个态度已经很明显了。

  接下来最重要的事,是开始架空皇帝和太后,以便夺权篡位,其他的事情都要为这个事让步。

  翌日。

  曹承嗣率领着一众亲信,将自己的私军调换成宫中侍卫,去觐见太后和皇帝。

  小皇帝不懂这些,只是好奇的望着,太后却意识到了不对,她脸上神色大变,苍白一片,姣好的脸上花容失色,惊骇问道:“金城王,你带兵入宫,这是要做什么?”

  曹承嗣单膝跪在地上,沉声道:“太后,臣得到消息,宫廷宿卫中,有少许人是那些奸人的同党,臣担心太后和皇帝陛下有危险,于是招募效忠于皇帝的勇士,将那些人替换掉,以保证陛下的安全。”

  一行人在殿上,然后就听着外间传来一些声音,紧接着就是一些拖动的声音,很快就安静了下来,曹承嗣笑道:“太后不必担心,这些奸人只占很小的一部分,现在禁卫已经安全了。

  臣这便告退了。

  太后在宫中安享富贵便是,臣还公务繁忙,这便离开。”

  曹承嗣说罢就直接离开,太后望着曹承嗣离开的身影,意识到了眼前这个人,不是什么忠臣,自己之前可能是中计了。

  她望了望殿中的小皇帝,眼中闪过一丝苦涩,大魏怎么会陷入这种变故呢?

  从曹爽开始,竟然找不到一个忠正良直的臣子,只有无穷无尽的斗争,还有无穷无尽的野心家,到了现在,就连一个能够托付朝政的人都找不到。

  她本以为曹承嗣会是那个能够托付的人,但现在看来,那不过是曹承嗣的伪装而已,他同样是个野心勃勃之辈。

  ……

  曹承嗣离开皇宫后,只觉畅快至极,经过今日的清理,他对皇宫的控制程度陡然上升了不知多少个层次,虽然限于朝野声望,他还不能彻底的控制皇宫,但他认为暂时已经不急。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清洗曾经的政敌党羽,那些不愿意投降的,该杀的杀,该流放的流放。

  曹承嗣按部就班的安排任务,但听着听着有人觉得不对劲,于是问道:“大王,我们不准备收复河东和河洛吗?”

  曹承嗣一顿,带着看傻子的表情望过去,那人自然知道说错话了,连忙低下了头,曹承嗣又望向其他人,将众人反应收入眼底,立刻就知道不少人都有疑问。

  于是沉吟一下说道:“我军在河东和河洛大败,野战军损失惨重,至少数年之内,都没有进攻的能力,这应该是诸位都知道的,就算是我不太懂军事,也知道守城和攻城是不同的,诸位应该更清楚。”

  众人齐齐点头,是这个道理,曹承嗣又道:“梁国占据河洛,但因此而和燕国以及汉国对上,我魏国只要守好崤函之关隘,坐视关东争斗即可。

  至于河东之地,现在的燕国中,反间计刚刚见到成效,燕国太后和慕容恪之间的斗争一时半会是停不下来的,这个时候我们进攻河东,岂不是给慕容恪从蓟城中脱身的机会吗?

  与其在战场上再和慕容恪一战,不如等慕容恪死在蓟城后,我们再出手,只要我们不进攻燕国,燕国太后就绝对不会放慕容恪过太行山,甚至我们很快就能够听到,太原王慕容恪的王国改封的消息。”

  曹承嗣对燕国太后的心理把握的太好了。

  曹承嗣的种种举动,自然瞒不过其他人,只不过一开始其他人都没有反应过来,就直接被曹承嗣先声夺人而已,待回到府邸后,许多反对曹承嗣的大臣,立刻就开始互相之间联络,要掀翻曹承嗣的统治。

  曹承嗣和其他各派之间的斗争之激烈,已经完全将魏国中的国事置之脑后,到了必须分一个高低上下,乃至于生死的程度。

  ……

  “凉州再次叛乱!”

  曹承嗣的金城王府中,幕府成员都阴沉着脸,他用力的一拍怒声道:“区区一个凉州,竟然短短一年之内,就两次叛乱,这是在打我这个大将军的脸。

  朝中不知道多少人在看本王的笑话。

  上次平定凉州的叛乱还是太过于仁慈,这次必须重重的清洗凉州,让凉州彻底安分下来。”

  曹旭硬着头皮说道:“王兄,上次凉州叛乱损失惨重,所以这次才会再次叛乱,如果这次再损失惨重的话,我们在长安的力量可能会受到影响。

  这次平乱要小心谨慎,在凉州大开杀戒,恐怕是不行,会激起凉州士民的反抗,那个地方民风剽悍,一旦和朝廷离心离德,恐怕就是董卓旧事。”

  西凉董卓。

  这几个字一出现,曹承嗣立刻就冷静了下来,说的对啊,凉州那快土地,那可不是好惹的,一个不慎就是兵乱的结果,而且那些凉州人,都是天生的上好骑兵,骁勇善战,万一再开关把西域人放进来,那可就全完蛋了。而且。

  曹承嗣突然反应过来一件事,“凉州人虽然强,但我大魏禁军的实力更是强,但上次平乱的时候,竟然损失惨重,那些凉州人似乎总是能够料敌于先,这件事很不对劲啊。

  会不会是朝中有人给凉州人送情报,故意将我大军的消息泄露给凉州人,结果才导致我大军遭遇这些惨烈?”

  曹旭立刻疯狂点头道:“王兄,很有可能,其实弟弟在前往凉州叛乱的时候,就感觉不对劲,我天兵是大魏精锐,就算是凉州骁勇,但不可能是我大军的对手。

  肯定就是朝中有内奸,他们虽然没有参与机要,但毕竟身居高位,粮草这些东西是避不开他们的,他们就是想要借着凉州叛乱削弱我们的实力,而后再在长安将我们击败。”

  曹承嗣站起身踱步皱眉道:“没错,肯定就是如此,看来这次的凉州叛乱,我们不能这么快就去,先将消息压下去,我们先在长安中,把那些对我们怀有恶意的人找出来杀掉,凉州的叛乱不过是小事而已,只要守好关中,河西四郡不过是荒凉之地,进不来关中的膏腴所在,等我们腾出手来,只要一断粮,四郡士民就要自己来求着王军进入四郡。”

  嘶。

  真狠啊。

  曹承嗣轻描淡写的断粮,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河西四郡一直以来都是不能做到自给自足的,那片土地上的人口被迁徙后,超出了能够容纳的人口上限,所以四郡一直以来都是关中的一个附属单元,就是因为四郡需要关中的粮食去维持生计。

  如果关中断掉四郡的粮食,那不出几个月,四郡就是尸横遍野,这毫不夸张,死的人不会是一万两万,而是十万,二十万,乃至于更多。

  如果这世上的粮食只够九个人吃饱,却有十个人,那结果会是什么呢?

  会是每个人都少吃一点,让每个人都活下去吗?

  不会。

  结果会是疯狂的残杀,还能活下五个人算是好的。

  曹承嗣只在轻描淡写间就让这么多死去,就算是他的党羽,也觉得一阵阵森寒传遍全身。

  曹承嗣会是一个好的主君吗?

  他们深深的怀疑着。

  在这个洛氏留下无数烙印的世界上,所有的圣王都有同一个特质,那就是在个人品德上的卓绝,那就是仁,那就是以身作则。

  从邦周开始,圣王都是那些能力极强,而又有情义的王者,因为那些使用帝王术的君王,都被洛氏带头针对的一事无成,比如当初那位造就了洛国百年不朝周的血色王畿的制造者周僖王。

  他是有权术手段的,如果洛氏的道德水准不那么高,周僖王完全可以用好处,比如赐土、升爵、赐民,等等不容任何诸侯拒绝的好处,来将洛氏拉到自己的阵营中,但可惜,他遇到的是洛氏,洛氏毫不犹豫的拒绝和这样一位天子合作。

  于是他只能悲哀的成为一个邦周的昏君,受到后世的唾骂,直到现在。

  再比如周懿王,他本来应该成为一个导致国家变混乱的角色,但因为他性格仁善,于是洛氏支持他,最终成就了一番功业,虽然他不是个圣王,但在邦周中,是不容忽视的角色。

  一千年以来,洛氏在选择盟友时,总是首重那个人的品德,而不是纯粹的看待利益,这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天下。

  直到进入汉朝,实际上依旧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天下人对天子的要求是变高的,不是一句简简单单的好人做不了皇帝就能够概括。

  皇帝可以杀伐果断,但很简单,公平,权贵们要一个公平,如果皇帝双标,那就是不尊重臣子,权贵们就敢向皇帝拔刀,而天下人支持这种行为。

  汉文帝刘恒曾经的太子九江厉王刘启,就是因为这个而死,他杀死了齐公的公子,如果当时不贬斥刘启,天下人都不服气,汉家的法度就会毁于一旦。

  那些不愿意遵从这些准则的皇帝,那些自以为自己至高无上的皇帝,都成为了昏君,甚至被上一个恶谥,这就是天下人的选择。

  换句话说,天下人不喜欢刻薄寡恩的皇帝。

  这种风气之下,曹承嗣这样的人,自然就会被质疑,但这短短几十年之内,似乎曹承嗣这样的人已经不少见。

  而且。

  没有人再像洛氏那样旗帜鲜明的站出来反对这种人,于是天下人就默认了这一点。

  曹承嗣自然不知道这些人心中在想什么,他已经开始思索怎么去整治自己的政敌,那些人就如同藏起来的虫豸一般,杀不尽斩不绝,为什么就不能乖乖的接受他的统治呢?

  ……

  曹承嗣在短暂的调查后,就发现这件事根本就查不下去,线索到了一定程度后,都会断掉,他立刻就知道这是有身份很高的人在阻碍。

  但他至少证明了一件事,那就是真的有人在和凉州的叛军暗通款曲,这个事实让他又惊又怒,这是一件完全超出他预料的事情。

  在某种程度上说,他甚至怀疑凉州叛军是不是听命于某一个势力,而这个势力正和他敌对,更可怕的是,他完全不知道这个势力到底是谁主导的。

  当初的辅政大臣党羽,他认为自己已经清除干净了,剩下的明明都是自己人和自己的盟友,只有少数人不属于己方,但并没有反抗的能力。

  这不正常!

  在这个关键的时候,曹旭给曹承嗣送来了一个很关键的消息,“太后召集了她的族人进京,还带来了族兵,现在已经进了皇宫,据说要给她的亲族封公侯,然后接管宫卫。”

  ???

  曹承嗣望着曹旭说不出话来,过了许久才不敢置信的问道:“让族兵大摇大摆的进了皇宫?结果现在才知道?”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