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 第787节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第787节

作者:花非花月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18:07:41 来源:免费小说

  武皇帝开创魏国都没有得到庙号,后世子孙又有什么资格能够得到庙号呢?”

  殿中大部分人都不由自主的点点头,是啊,说的对啊,就连打下现在魏国基业的武皇帝都没有庙号,文皇帝也没有庙号,曹髦有什么资格,就连天下都没有一统,上庙号实在是丢人。

  曹承嗣却不这么觉得,曹髦会不会被笑,他不在意,但这能表现出自己对曹髦的忠诚,这就足够了,这么好的东西他都给曹髦上了,谁还能说自己对曹髦不忠心。

  如果不是谥号这东西给姬昭看,曹承嗣还有一点点敬畏之心,当然也是因为魏国其他人也有敬畏之心,不让曹承嗣乱搞,曹承嗣一定给曹髦选一个上好的谥号。

  听到士人的问话,曹承嗣仿佛恍然大悟的说道:“这是本公的疏忽啊,只想到了给刚刚崩逝的先帝上庙号,却忘记了列祖列宗也是可以追封的,本公认为应当给武皇帝上太祖庙号,给文皇帝上太宗庙号,给明皇帝上高宗庙号,有了这些庙号,想必列祖列宗在九天之上也能够显耀起来,这是作为子孙的一些孝心。”

  静!

  殿中又是一片寂静,曹承嗣是故意的,谁都能看的出来,他又不是个傻子,怎么可能听不出来这话中的意思,他早就准备着给曹操他们都一起发庙号,他就是故意等一个人提出来。

  刚才说话的士人只觉摇摇欲坠,他脸涨得通红,几乎就要被曹承嗣气的晕倒在地,以前没发现曹承嗣是个这么无耻的人,现在才发觉他的本性,但已经有些晚了,而且说一千道一万,曹承嗣这真的算是孝心,无论如何给先祖加死后哀荣也不能算是不妥之事。

  眼见这么下去就真的要让曹承嗣做成了,又有人出列说道:“左将军,庙号所启用的商朝和汉朝,对庙号的授予都非常重视,如果我朝这么轻易的授予,难道不会成为天下的笑柄吗?

  而且左将军就不担心洛神的怪罪吗?”曹承嗣闻言随意的摆摆手,而后感慨的说道:“在为先帝选择谥号时,本公就觉得谥号选择太过于差,先帝是能够配得上一个更好的谥号的,但是谥号要上报素王上皇,诸位都坚持要给一个悼字,那本公就只能接受。

  现在选择庙号,这并不上呈任何神灵,和素王以及洛神也没有什么关系,本公终于可以稍微弥补对先帝的忠诚,汉朝和商朝授予的庙号少,是因为他们的皇帝能力不行,先帝的天赋之高,本公是清楚的,若不是为了孝心的话,本公甚至认为先帝可以授予祖的庙号。

  在司马逆乱政之后,陛下能够稳固现在的魏国,这种功绩实在是太大,本公每每想起都心向往之,诸位以为呢?”

  以为?

  群臣互相对视几眼,彼其娘也!

  胡说八道,臭不要脸!

  这番话上了青史,我们都成了溜须拍马的奸佞之臣了,曹承嗣自然知道这些人心里在想什么,但他对人性有更深的认识,他相信等到自己这么做之后,以后一定会有人效仿,效仿的人多了,自己这个始作俑者就没什么了,而且最关键的是,他不在乎以后,只要这一辈子能有用,那就值了。

  几条理由都被曹承嗣一一堵了回去,而最真实的理由是没人敢说的,现在魏国中的氛围是有些奇怪的,曹昂那种政治清明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的魏国中甚至就连诤臣都几乎见不到,整个国家已经走到了一个非常危险的程度。

  这种状况的出现是正常的,国势过了几十年后,走到现在这一步很合理,但问题是,现在只有魏国最严重,究其根本就是魏国皇帝换的实在是太多,在其他国家普遍才两三代甚至一代的时候,魏国已经是第六代皇帝。

  这种频繁的换皇帝导致四国中,只有魏国没有进行过大规模的改制行动,于是遭遇了现在的无数问题。

  曹承嗣见到已经彻底没人说话,朗声大笑道:“看来诸位同僚是都同意了,先帝在天之灵想必会欣喜吧,翌日告祭宗庙时,便将此喜讯告祭先祖,再向大魏的每一个郡县都发下国书,使整个魏国官吏都知晓,日后在汇报的文书中,要使用庙号和谥号的合称,这是最大的问题,务必要遵守。”

  有关于皇帝的称呼改变问题,从来都不简单,与之相对的是许多文书的格式都要改变,所以曹承嗣有此一说。

  魏国不少臣子都如丧考妣的离开殿中,一群人结伴而行,回头望着那巍峨的宫殿,以及壮阔的廊柱,那宏大的苍莽仿佛一座山般淹没了他们,他们只觉有些喘不过气来。

  “斯文扫地。”

  “千古笑柄。”

  “怎么会走到现在的地步呢?”

  “我无能,我无能。”

  “又能如何做呢?他举着孝的大旗,难道我们能让他不孝吗?”

  “孝也不能践踏古已有之的规则啊!”

  “践踏的还少吗?”

  “古已有之的规则,到了现在还剩下多少呢?”

  “这天下怎么有些陌生呢?”

  “在以前这些事会如何做呢?”

  “洛氏不在了,于是洛氏所提出的东西,便不再被遵守。”

  沉默。

  一行人如同行尸走肉的走着,今日发生的一切,再次深深打击了他们,一桩桩事情的发生,让他们目不暇接,但都是以前从未想过,从未见过的东西。

  “我想乞骸骨了,我想去归隐山林。

  是非之地,不可久留。

  诸位,今日回到家中,我便会递上请辞的折子,告老还乡,回乡中教书育人,这里可能不太适合我。”

  又是沉默。

  ……

  魏国在大朝会上的消息,震惊到了各国的细作,这些细作立刻快马加鞭的将这个震撼人心的消息传回了自己的母国。

  所有人的反应都如出一辙,那就是震惊,不敢相信,尤其是汉国,完全傻眼。

  刘谌望着手中传来的消息,翻来覆去不敢相信的问着一众重臣道:“诸位爱卿,这魏国是疯了吗?

  曹贼怎么敢称太祖的?

  我大汉高皇帝可是横推**八荒的天子,昭圣王以素王上皇的名义,亲自为高皇帝加冕,普天之下,别无二人,推翻暴秦,继承周祚天命,他一个国不过千里,还是篡位登基的人,如何敢称太祖?”

  刘谌这番话深得其他人赞同,实在是太搞笑了,而且还有一个非常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曹操可以称祖,但汉国的皇帝是万万不能的。

  汉国是刘氏后裔,想要给庙号,那是一定要考虑过往皇帝的,刘备有一些功业,但这份功业称祖肯定是不够的,就算是称宗也不够。

  因为在汉国的政治逻辑中,起码得是大一统的天子才有这个资格,哪里有不称天子就有庙号的,那简直荒谬。

  刘谌将手中信件扔开,皱着眉头问道:“诸位爱卿,这件事我大汉需不需要反应,总觉得庙号如果被魏国这么搞,瞬间就没有含金量了,唉。”

  “陛下,此事应当向魏国发书,嘲讽魏国一番,主题可以围绕着‘什么垃圾也配和我大汉圣王先帝用一样的庙号’来写,让魏国这件事成为一个笑柄,就如同邦周时期写就的《滑稽集》一样,这大概是我等唯一所能够做的。

  等到日后我大汉再次君临天下之时,便将那些乱七八糟的庙号全部取消掉,现在只能先忍了。”

  刘谌沉吟了一番,满脸不爽道:“只能如此,找我大汉最好的文人,给朕多写一些诗赋,将此事写进去,还有魏国弑君之事,魏国遮遮掩掩,都写进去,朕看就是那个曹林弑君,记下来,不要让后世之人被魏国的小人所蒙骗。”

  “遵命!”

  ……

  萧衍坐在殿中品茶,眼神则时不时瞟向殿中的角落,洛显之端坐在那里,已经保持了这个姿势一段时间,萧衍非常能够理解洛显之的心情。

  庙号体系虽然是周王朝的死敌商朝所建立,但现在的这个改良般庙号体系,却是洛氏的先祖在汉朝所建立的,这是洛氏留在这世上匡正帝王的又一道法宝,这是洛氏的政治遗产。

  而现在洛氏所留下的东西,一件件被破坏,洛氏嫡系才消失几十年,就已经被破坏了这么多,洛显之现在肯定是很难受。

  过了许久,洛显之终于站起身来,来到萧衍对面坐下,萧衍问道:“灵秀,不要太过在意,这是迟早的事,没有曹承嗣也会有另外一个人,魏国连弑君都能掩盖下去,更不要说这种事情。”

  洛显之脸色复杂的说道:“臣只是觉得自己无能,不能为先祖守住天下的底线,庙号是为了匡正天子而设立的,庙号为天子歌功颂德,而不是为帝王贴金的工具,现在被魏国搞成了这个样子,臣实在是不知道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子。

  陛下,您会想要一个庙号吗?”

  萧衍闻言一怔,缓缓道:“哪个君王不想要一个庙号呢?若是没有青云和你,朕还真的很想要一个太祖或者高祖的庙号,但现在就算了。

  若是朕能一统天下,那什么赞誉都是朕应当得到的,庙号自然就会冠在朕的头上。

  若是不能,那是朕和庙号无缘,是朕不配。”

  萧衍倒是非常诚实,直言不讳的说自己的确是想要,甚至如果没有洛有之和洛显之辅佐他,他也会要一个庙号。

  洛显之闻言眼神一暗,这就是现实,没有约束的皇权,会一项项的打破约定俗成的政治底线,皇权会将世上所有的权力都揽过去,然后将责任全部抛出去,这正是洛氏所一直在避免的东西。

  洛显之知道那不是自己或者说江东洛氏所能够做到的,甚至现在嫡系回来也不行,如果嫡系真的还有这份能力,那就不会躲在辽东舔舐伤口了。

  洛显之不知道嫡系什么时候能够回来,他躬身向着萧衍作揖,“臣多谢陛下厚爱,臣影响不了天下,能够影响江东一国,即可。

  只希望有朝一日,能凭借一身能力,辅佐您成为真正的太祖。”

  萧衍微微感慨道:“不提这些事了,灵秀,此番魏国这番举动,可谓是又快又狠,我们策反益州之事,你觉得还有没有戏,朕觉得有些难了。

  魏国给了益州曹律分陕而治的资格,这几乎就是让曹律当益州王,若是朕,朕也不会投降。”

  洛显之闻言微微笑道:“陛下,先不提魏国是不是真的会给曹律分陕而治的资格,就算现在是真的,也不代表以后是真的,政治信任哪里是那么容易建立的,而且只要蜀地暂时能够在大梁和魏国之间中立,臣认为就足够了。

  益州不急于一时,等到我们拿到魏国中央朝廷对益州真正的态度,再去策反曹律,臣相信并不算是很难,魏国中央曹承嗣绝不可能真的将益州交给曹律。

  现在臣以为我大梁所需要的是,整肃国中,然后从南阳郡出发,进攻河洛,配合燕国在河东的攻势,这才是我们的目标。”

  ————

  实际上,庙号体系的崩坏,是意料之中的,正如笔者在前言中所写的,南北朝时期是旧秩序彻底崩塌的时代,曾经在洛氏维护下的道德体系,在某种程度上是独木所支的空中楼阁,在洛氏不再支撑后,这幢壮观的大厦便轰然倒塌,这是大裂变的时代。——《诸夏裂变:洛氏消失之后》

  第817章 慕容恪和慕容垂

  天渐渐有些冷了。

  但没有往年冷。

  如今天下的大城中,蓟城是最靠北的一座,背靠着燕山,带着荒芜的味道。

  但没人能忽视这里,在数百年前,这里是姬姓燕氏的国都,在数百年后,这里先后是燕氏和慕容氏的国都,他们都有一个相同的名字叫做燕。

  汉末燕国凭借这百多年来的悍勇为天下先,使燕国成为秦晋齐楚外的又一个天下人心中的顶级王号,超越了韩赵。

  若论蓟城中的政治中心,表面上自然是皇宫,但实际上是太原王慕容恪的王府。

  在刚刚新皇帝继位时,先帝留下的旨意是“司徒、司空、录尚书事”的辅政大臣,但是在继位后,铲除了另外一位阴谋作乱的辅政大臣后,慕容恪就总摄朝政了。

  在对汉国、以及最重要的魏国河东战事频频立功后,现在的慕容恪是“太尉、大将军、司徒、司空、录尚书事、都督内外诸军事”。

  他基本上在官职方面已经走到了顶,但即便如此,他依旧恭谨的对待小皇帝,这种态度在燕国中简直就是一股清流,被燕国人甚至其他国家的人称为“小文王”。

  这正是魏国准备用反间计的前提因素,慕容恪和皇帝之间的关系确实很微妙,连续不断的篡权夺位已经让如今这个天下的政治信任跌到了一个极其严重的程度。

  汉朝三百年所建立的互信机制,基本上损失殆尽,洛氏离开中原之后,就连最后的保险丝也没有了,以前天下还有一个能被信任的人,那就是代代累计有一千四百年声望的昭公,但现在这个人也没了。

  太原王府,装饰并不如何的豪华,就是非常正常的王府,尤其是和燕国其他的贵族相比,慕容恪这样位高权重的王,居住的在很多人来说,甚至有些寒酸。

  慕容恪自己不这样认为,他觉得自己的生活条件已经非常好。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他都是一个相当完美的人,打仗几乎无敌,至今为止除了小规模战斗有失败,大的战役还没有败绩,现在燕国能以一国之力威压魏汉两国就是他的功劳,如果按照系统评定,他绝对是军事三90以上的天才人物。

  最强悍的是,他在文治方面也很强,在私德方面也基本上没有缺点,有这样的人统治燕国,燕国能蒸蒸日上也就不算是奇怪。

  就连洛有之这种眼高过顶的人也对慕容恪评价很高,说他是上马为帅,下马为相的人杰。

  不过洛有之认为慕容恪唯一的缺点就是对下有些太过于宽容,这和洛有之的认知是不同的,他属于对下比较严厉的那种人。

  纵然夜色渐渐笼罩,但慕容恪的书房中,依旧是灯火烛亮,他依旧在处理朝政,一直如此,尤其是发生了魏国之事后,他第一时间就将慕容垂召回来。

  第二日,天亮后,慕容垂和他的亲信皆来到他的府上,这些人都是从太原王国而来,那里是慕容恪的封国,太原郡王则是慕容恪的完整封号。

  慕容垂和慕容恪一母同胞的兄弟,都是高氏所生的儿子,慕容垂是燕国皇室中,唯一一个真正和慕容恪有血缘关系的人。

  慕容恪对自己的这个弟弟一直以来都很是关注,但真正让他惊为天人的还是第三次河东之战,年仅十三岁的慕容垂,勇猛无比,而且小小年纪就能指挥一支千人的军队作战,对战场的嗅觉简直如同天生战神一般。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