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 第768节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第768节

作者:花非花月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18:07:41 来源:免费小说

  他缓缓道:“陛下,臣的看法和父亲大致相同,但臣想要问的是,为什么这些东西总是在王朝末年的时候出现呢?

  因为朝政败坏,因为朝纲废弛,先汉和后汉都是如此。

  创业的先辈总是筚路蓝缕,二代尚且还知道辛苦,但是三代就已经开始骄纵,先汉的靖难功臣,忠诚的确是忠诚,但能力,也只有吕氏和韩氏等少数几家还堪大任。

  皇族子弟就更不必多说,各个声色犬马,在节俭的风气过去后,整个帝国王朝都陷入了追求浮华中,他们追求更华美的服饰,追求一切大而美的东西,一顿饭就能花掉一个普通百姓一生的积蓄。

  天下有多少东西能够供得起这么多人的享受呢?

  臣想说。

  现在的列国,大多数都走到了这一步,魏国和汉国已经建国数十年,魏国换了五代君王,汉国换了三代君王,燕国两代君王,但燕国的历史要从燕氏主政的时候开始算,除了换皇帝,燕国没有任何的变化,那也是五代君王。五代君王啊,纵然是邦周,也到了出周厉王的时候了,先汉出了汉戾帝,这已经是个相当危险的时期了。”

  萧衍脸色有些不太好看了,他轻声问道:“灵秀,你独独不提我大梁,是不是我大梁,也是如此,一定是如此,慕容氏代燕氏,我萧氏代楚氏,是一样的道理。”

  根本就不用洛显之说话,萧衍当然知道江左的风气,这里身处南国,本就有浮华之气,萧衍他自己也是个爱享受的,更不用说其他人,上行下效,当然奢靡。

  在洛显之看来,这就是亡国之兆。

  萧衍有些好奇的问道:“灵秀,为何你的父亲从来不曾和朕说这些呢?”

  洛显之沉吟道:“可能是父亲不曾关注这方面,他有自己的执政思路,江左浮华能让他更多的从士族手中掠取钱财,供给国用,而且父亲一直支持陛下北伐,大概也是注意到这方面,要速战速决。”

  “速战速决?”

  萧衍更是好奇,但如今回忆一番,貌似真的如此,洛有之在执政时,对于北伐有种迫切,基本上在不伤害梁国基本盘的情况下,竭尽全力的支持自己北伐,不断的北伐,这和大多数文臣是不同的。

  洛显之点点头凝重道:“正是由于臣刚才所说,这世上没有不腐化堕落的王朝国家,如果不能在英主在位期间完成足够的功业,那未来会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如果我们不能在国家大政难行之前完成大业,未来就更难以执行了,陛下,臣听北方回来的人说,有官员在军粮中,中饱私囊,导致我军败绩,您想过没有,如果日后这种官员越来越多的时候,那该怎么办?

  在先汉末年的时候,山东的义军为什么会势如破竹的攻下山东,那些官员上下其手,导致山东战备不利,绝对是不容忽视的原因。

  我大梁,虽然不愿意承认,但即便是经过父亲十八年的整治,还是没有抑制住这种倾向,父亲将太多的精力放在了压制士族权力上,精力有限,其他方面只能忽视了。

  陛下。

  臣想,在臣的父亲执政的时候,一定和您说过。

  士族对国家的伤害当然是很大的,他们隐匿人口,导致我大梁不能全力出手北伐,所以他要全力打压士族,

  但臣想要说,这世上并没有完全没用的阶层,包括士族。

  士族自然有积极的意义在,比如树立起一种标杆,这些人对名声的追求,是陛下可以利用他们的工具。

  而且大多数的士族因为追求名声,在很多方面都会规范自己的行为,这是一种‘富贵的傲慢’和‘富贵的善良’。

  臣记得在臣的族中典籍里面,先汉百姓说过一句相当经典的话,叫做‘如果我拥有他的财富和地位,我会比他还要善良’。

  这句话充分的说明了,这些传承时间久的士族阶层,只做大奸大恶之事,普通的小恶,一般是不做的,不是他们更善良,而是不值得,利益和付出不成正比。

  寒门则不是如此,他们还处于原始积累的阶段,日后他们也会成为这些传承久远的贵族,成为体面人,但在原始积累阶段,他们的手段就不得不粗糙一些,而这些粗糙,通常会直接伤害到最底层的百姓。

  底层百姓最恨的永远不是那些把持着国家的门阀士族,而是他们在村里以及乡中能够接触到的胥吏,正如两汉时期,死的大多数官吏,都是直接面对百姓的,那些高官通常是游历在世间的百家子弟以及我洛氏子弟所杀。”

  萧衍皱眉道:“灵秀,你的意思是,放松对士族的压制,转而去压制寒门?”

  洛显之立刻摇头道:“放松对士族的压制,那是亡国之道,就算是江左不亡,大梁也会被这些人直接改朝换代,压制士族是我大梁国策,绝对不能有丝毫的放松。

  臣的意思是,士族和寒门一起压制,包括基层的胥吏,都要残酷的对待他们,要用远比父亲执政时的手段来整治这些人,该杀的杀,该贬的贬,该流的流,只要处理的人足够多,我大梁的吏治就能清平,我大梁的国势就能坚持。

  这是一个比烂的世界。

  秦国有无数的问题,国中百姓苦不堪言,甚至在最后刘邦攻入关中后,赳赳老秦,喜迎沛公,山东诸国都有复国的人,只有秦国没有,老秦人欢天喜地的改朝换代,但最后却是山东诸国灭亡。

  唯一的原因就是山东诸国的上层和贵族阶层实在是太烂了,但凡齐国有几代英主,以齐国的底蕴和国策,也不至于最后让秦国得到天下。

  我大梁想要得到天下,就要做到比另外几个国家好,在他们烂下去的时候,我们只要能坚持住政治清明,最后的胜利就一定是我们的。”

  萧衍人已经有些懵了,今天洛显之给他讲的东西,是他之前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在史书上,所有的贤臣和皇帝说的都是什么?

  陛下只要修持德行,任用贤臣,天下自然就会大治,陛下得到了天命,当然能够得到天下。

  陛下只要讲究仁义,自然就会得到天下人的投效。

  这就是儒家圣人孟子所说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道理。

  几乎都是此类,就连他最信重的洛有之,也是这么说的,让他好好选择人才,任用人才,治理国家,自然就能够得到一切。

  自古以来的王道都如此。

  但现在洛显之所讲的,听起来就很……

  萧衍不知道该怎么评价自己听到的东西。

  与其提高自己,不如诋毁别人。

  与其费力选拔人才,不如用计毁掉敌国贤才。

  不提为寒门上升开路,不提让士族主动的拱卫国家,而是严厉的打击其中不法。

  尤其是最后这一条,不努力提高自己,而是等着敌国烂下去,这种办法,简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但真的好有道理。

  萧衍感觉自己可能有些毛病,但他越想越觉得自己没问题,那有问题的就是洛显之了。

  他目光很是复杂的望向面前言笑晏晏的洛显之。

  洛显之的长相自然是很俊逸,身上满是儒雅的气质,一看就是饱读诗书的人,肤色白皙,手指就连指甲都干干净净。

  一看就是赤诚君子,虽然年纪尚小,甚至未曾加冠,却没有丝毫的少年稚气,反倒有些名士风范。

  但谁能知道笑盈盈的洛显之,会提出这一条条建议呢?

  萧衍和洛氏关系好,他也不憋着,直接问道:“灵秀,你这些想法,是出于何等想法而来,朕对洛氏虽然不算是很了解,但大概传说中的洛氏,不都是尊重那些名门,而后名门拥护吗?

  朕记得先汉时,洛氏就是许多名门的领袖,后汉时就更不必多说,天下楷模洛子川,乃是士族之首。”

  这就是萧衍对洛氏不了解了,洛显之当然知道自己不是洛氏中唯一一个这种,只不过之前的许多先祖都不说只做而已。

  但自己和先祖所面临的处境不一样,只能说出来。

  他缓缓收起笑容,心中则想着编一些理由,又觉得没必要完全编,他盯着萧衍,带着些感慨缓缓道:“是啊陛下,在曾经的确是如此。

  但大梁的局势,若是想要夺取天下,却不能用纯粹的王道了,王道是以本伤人之道,如果现在我大梁有燕国的国势,臣会推荐陛下大兴仁义之道,宽容的对待国中每一个士族官吏以及百姓。

  但我大梁不是。

  如果燕国统一了北方,我大梁除非能够统治整个黄河以南,否则就连守住国土都很难,燕国能不能统一北方,臣不知道,但燕国统一的机会是比魏国大很多的。

  等到燕国一两年消化了冀北之地,一定会发起河东之战,有那个慕容恪在,魏国大概率不会是对手,失去了河东,魏国面对燕国,迟早是死。

  河洛之地,也难以保得住,那个时候,就算是再实行王道,也保不住大梁。

  臣的祖先是洛国君主,洛国实行了那么多年的王道,最后还不是因为国力的巨大差距,而败于秦国,仅仅王道是不够的。

  我大梁一定要抓住机会,拿到整个黄河以南,才有讲未来的资格,汉国和魏国,就是我们的主要对手,搞烂他们是长远的计划,包括搞烂燕国是我们现在就要开始做的,虽然和燕国结盟,但细作现在就应当开始在燕国中释放谣言了,还有我梁国的各种奇珍异宝,香车美人,要多多的给列国君主以及贵族送去,让他们沉迷在声色犬马之中。

  整肃国中更是重中之重,父亲之前的管理方式,已经快要到顶了,再想要通过现在的方式,继续提高国库的收入,很难,现在所要做的就是维持,然后开始清查国中的不法之事,狠狠地用杀戮来震慑基层胥吏,不要让百姓陷入不能生存的境地。”

  洛显之这番话就显得正常了许多,至少比先前正常了很多,萧衍大致知道了洛显之要做什么,他只剩下最后一个疑问,“灵秀,朕总有一种感觉,你是不是觉得你的父亲,留下了很多问题,朕要为你的父亲说一句,青云是朕此生见过最有才华之人,他是朕最好的丞相,没有青云给朕坐阵后方,朕不可能达到现在的成就,朕甚至就连草原都不敢去。”

  洛显之直接愣住了。

  萧衍的神情很认真,他是真的很怀念和洛有之共事的时间,那个时候的萧衍,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哪里像是现在,明明和此前,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却被梁国的现状掣肘的什么事情都做不了,于是他愈发的怀念洛有之。

  洛有之就是那个能够兴旺自己的人。

  他有些哭笑不得的说道:“陛下,您如何会这般想?那可是臣的父亲,是臣此生最崇拜的人,臣怎么会对父亲不满呢?

  这世上从来没有完美的执政,邦周时齐国管仲,兴盛了齐国却导致齐国过于重商,晋国强大却导致卿族坐大,臣的先祖文公改革是最完美的,但依旧没能改掉根源,宣公的改革让诸侯进一步坐大,洛文王执政,民间豪强也在恢复,这都是不可避免的。

  臣现在相当于是第二阶段的执政,目标是处理臣父执政时的问题,让臣父的政策更加流畅的执行下去,仅此而已。”

  原来如此!

  萧衍也反应过来了,洛氏这么看重孝道的家族,怎么会犯这种错误呢?

  他再次回想了一下此番洛显之进入宫中后所说的诸多言语,这些话单独听,感觉有些问题,但是合在一起,就能够感觉到,洛显之明显是有一套自己逻辑的,而且这套逻辑是他深思熟虑许久的。

  萧衍的眼睛望向他在上首的桌案,那个上面放着洛有之留给他的遗言,两个人没能见到最后一面,洛有之临终前写在纸上,其中一条就是,任用尚书令时,要选择能一以贯之的人,不要选择那些只能做副手去执行的人。

  现在看来,洛显之就是这样的人。

  “灵秀,你比朕想象中的还要优秀,真不愧是青云的儿子,有你这样的儿子,青云的确是九天之上,可以欣慰,不像是朕,那几个儿子都不成器,唉。

  你说得对,朕应当在朕还活着的时候,尽力去做到更多的事情,否则以后我大梁还不知道会如何。

  灵秀,朕会尽快将尚书令的任命下发,你马上就会接任,对未来如何执政,你可有些想法了?”

  洛显之深深躬身道:“陛下,臣已经大致有思路,这些年臣不仅仅在姑苏读书,还曾经在江东的各处都游历过,对如今国中情况,还算是了解,知道该从何处下手。”

  得到洛显之的回答,萧衍点点头说道:“那就好,你且回府中,接下来的几天,朕会将旨意下发到你府上。”

  洛显之再次躬身作揖,而后离开了皇宫,走在皇宫中,望着那些巍峨的建筑,洛显之却觉得姑苏的山水更好,他曾经想一辈子生活在姑苏的山山水水中,但最后,洛这个姓氏还是让他离开了那里,走到了建业之中。

  这巍峨的皇宫啊,下一次再来上朝,自己就不再是现在没有官职的赋闲之人,而是尚书令了。

  从赋闲之人,摇身一变,成为尚书令,在如今的梁国中,也只有自己一个人了。

  洛显之低着头,摊开双手,手指上的纹路都根根分明,骨节明显,自己能够将整个梁国都握在手中吗?

  能够达到父亲曾经达到的成就吗?

  洛显之在问着自己,没有人知道结果,他自己也不知道。

  尽人事,知天命,如此而已。

  ……

  在洛显之来到建业第三天,这个消息终于传遍了整个建业的权贵圈子,洛有之的儿子来到了建业,这绝对是超级大新闻。

  谢氏还在等待着皇宫中的消息,根据消息和洛显之的意志,来决定如何向整个建业宣告他的到来。

  建业城被这条消息刷屏,几乎每一场聚会都在思索,皇帝会给洛显之什么官职,少数人猜测是六品,最可能的是国史的编撰,这项工作清贵,又容易出成绩,而且还是洛氏的老本行,给楚国修史是现在的大工作,毕竟大多数人的祖先都在楚国当过官,这项工作可不算是容易。

  但大多数认为,以皇帝和先姑苏郡公的关系,一个六品绝对不可能,皇帝很可能会小小的破例,给予洛显之五品的官职,直接成为主管楚国史书修订的主要大员。

  或者说是进入禁军,这样方便带着洛显之打仗的时候立功,然后回来之后就可以直接升官。

  这些人的确是比较闲,不仅仅猜测官职,就连之后的升迁路径都想好了。

  但还是猜错了。

  如果没有兵败的那件事,或许萧衍的确是会给洛显之一个五品的官职,然后让他快速的立功升迁,一步步让他当上丞相,就算是当不上真正的丞相,那三公录尚书事也足够。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