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 第767节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第767节

作者:花非花月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18:07:41 来源:免费小说

  “小儿,回去吧。”

  谢安唤着谢道韫,脸上满是笑容,谢道韫扬起脸,露出如娇沁兰花般的笑颜,摇曳动人,可惜洛显之未曾见到这幅美景。

  洛显之坐在马车上,静静思索着明日陛见皇帝时的言语,人常言道,子常类母而不类父,但洛显之不是如此。

  无论是外貌,还是性格,他和洛有之都几乎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他躲在姑苏不愿意来建业,是因为他还没有把握和思路整治梁国。

  但现在他决定将江东扛在肩上,就会让整个江左知道什么叫做老子英雄儿好汉,什么叫虎父无犬子。

  太阳升起。

  照在波光粼粼的长江上,照在人声鼎沸的建业城中,照在庄重肃穆的梁国皇宫中。

  今日不上朝。

  皇帝未曾召见臣子,于是皇宫中略有一些冷清。

  洛显之在皇宫门前下车,在禁卫的带领下,往皇宫殿中匆匆步去。

  短短三天,洛显之就已经两次来到皇宫。

  在这个时代,不要说常人,纵然是京官都可能终生不曾真正见到皇帝一面。

  皇宫巡逻的禁卫上前查验,洛显之取出牙牌,于是畅通无阻。

  进到殿中,但见皇帝萧衍身上披着袈裟,左手中转着一串佛珠,右手则握着佛经,封面看去似乎是《菩提经》,殿中檀香冉冉,萧衍身侧的宦官以及宫女皆做金身状,同声念念有词。

  洛显之见状不曾说话,只是安静的立身在顶柱下,萧衍主动将诵经声停下,围着他的宦官和宫女都很是惊讶,自先姑苏郡公洛有之薨逝后,还没有人能够让陛下主动结束诵经。

  这些活在皇宫中的人精纷纷不着痕迹的偷瞥了一眼洛显之,暗暗将之记在心中,真不愧是故郡公之子,果然圣眷盛隆,远超常人。

  洛显之上前躬身作揖拜道:“臣洛显之参见陛下,陛下万福金安。”

  萧衍笑着问道:“灵秀,平日里可读佛经,这里面有无穷的道理啊。”

  洛显之恭谨回道:“回陛下,臣读过,但不多,平日常读先祖所著《王制》和《王道》,颇有常读常新之感。”

  萧衍一滞无奈摇头笑道:“你这小子,当年你的父亲也是这般同朕说,说说吧,进宫有何事?”

  萧衍是个聪明人,洛显之这么早就进宫找自己,他大致能猜出什么来,又笑着吩咐道:“给姑苏郡公搬椅子来,灵秀,且坐下言语。”

  洛显之说道:“陛下,臣此番进宫,是前来禀告,臣愿意接受尚书令之责,陛下一番真诚,两代信重,臣不能不报。”

  萧衍见果真如此,忍不住朗声大笑,笑罢摆摆手道:“好啊,有灵秀你来担任尚书令,朕就放心了,不过你为何突然改变了心意,朕知晓你先前是不愿意担任尚书令的。”

  洛显之恭谨道:“臣先前不过是担心陛下因臣而破国家制度,招致不可预测的结局。

  臣本欲在数年内通过立功,执掌大政,这样国中不会有所争论。

  但昨日思索后,这等想法或许有些不妥。

  如今天下汹汹,列国纷争,皆有并吞四海之心,尤其是强燕,悍勇难制,此时正是我大梁勃然兴发之时。

  在这等关键之时,谨守规矩或许会错过更多的机会,奋勇向前时,不能顾忌太多。”

  萧衍闻言站起身,将手中经书一丢,旁边的宦官连忙接住,萧衍又大笑道:“朕又给自己和子孙找到了一个可以安民的宰相啊。”

  说罢盯着不远处挂在墙上的堪舆图道:“灵秀,你觉得朕如果再北伐,还能得到上次的成果吗?”

  洛显之闻言回道:“陛下,臣还未曾接手国政大事,不知道国中情况,但以天下大势来看,臣觉得短时间内,我大梁伐汉是没有机会的,因为燕国短时间内,应当不会南征,以我大梁一国之力,北伐甚难。”

  萧衍眼中的光暗淡了几分,微微感叹道,“燕国,实在是我大梁一统山河最大的阻碍,前番又夺取了冀北,愈发势大,等燕国全夺黄河以北,我大梁再想要一统江山就难了。”

  燕国之强,实在是诸国之最,若论人口自然不是最多,但燕国有山河形胜之利,又有天下最悍勇的骑兵。

  在军队战斗力下降后,还能时不时从辽东的深山老林中,揪出那些茹毛饮血的原始部落,让他们成为披甲人。

  这些披甲人的战斗力强悍到离谱的程度。

  在进攻冀州城池时,披甲人每每先登,悍不畏死。

  不过洛显之认为,“陛下,燕国虽强,却不是我大梁如今应当考虑的对手,中原四国中,唯有燕国和我大梁不接壤,所谓远交近攻,和燕国的联盟还要继续下去,否则无论是魏国,还是汉国,进攻我大梁,都不容易应对。”

  萧衍有些凝重的点点头。

  中原的四个国家,若是按照人口和粮草这种国力算,排序应当是汉魏燕梁,汉国最强,魏燕二国差不多,梁国最弱。

  若是按照军事实力算,应当是燕汉魏梁,燕国独一档,毕竟在北方大平原作战,骑兵实在是太重要,燕国有最精锐的骑兵,在草原一空后,燕国得到了更多安全的养马地,一人三马已经是标配,汉国士卒更多却一直被压着打,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梁国基本上是最弱的,尤其是骑兵更是几乎没有,如今国中的骑兵都是萧衍当初去草原大战时,所得到和训练出来的,还有俘虏的胡人骑兵,用一点少一点。

  凭借着最弱的国力,能打出夸张的战绩,可想而知萧衍和洛有之二人搭配起来有多夸张,增幅了多少国力,当然,汉国在最初那一批将领去世后,就没有特别杰出的将领也是其中一个原因。

  三军易得,一将难求,汉军没有足够多的领军大将,同样是节节败退的原因之一。

  如今汉国正在发挥大汉的传统艺能——

  外戚掌军。

  刘谌的皇后出身泰山羊氏,这是个极其老牌的士族,传承很久,羊徽瑜嫁给刘谌后,羊氏又兴盛起来,她的弟弟羊祜,在年幼时就很有名声,后来在汉国中平步青云,等到羊徽瑜被册封为后之后,再加上英侯一脉和吕氏在征讨胡人时,出力太多,羊氏就愈发兴盛,羊祜的仕途之路更加顺利,他文武双全,尤其是在军事方面有见地,于是得到刘谌重用。

  在初期和燕国以及梁国的战争中,羊祜都立下功劳,尤其是面对梁国,萧衍也不能在他的手底下占到便宜,但燕国慕容恪横空出世,如同不世出的战神一般,打的汉国其他将领溃不成军,只能羊祜前往抵挡,于是萧衍又开始在汉国南面节节胜利。

  这便是汉国的困境,它比梁国强,但北面有个燕国,于是它不得不花费大量精力来维持冀州防线。

  这样梁国在面对汉国时,就有从容的裕度。

  萧衍对如今诸国形势洞若观火,但他转头一看就发现洛显之面上并没有什么很担忧的表情,不禁有些奇怪的问道:“灵秀可是有什么破敌良策?”

  洛显之微微一笑道:“陛下,臣有一问,当年邦周末年,战国纷乱,为何最后是秦国一统天下,而不是其余山东诸国呢?”

  秦国!

  萧衍一惊,没想到洛显之会问到这个,略微沉吟后说道:“因为秦国乃是虎狼之国,历代国君都是英主,于是能一统寰宇。”

  洛显之闻言点点头又摇摇头道:“陛下,您也是我江东英主,为何却囿于江东,不能北上呢?”

  萧衍这下知道洛显之是有一番道理而来了,于是笑着问道:“灵秀,不能卖关子了,将你心中所思讲出来吧。”

  洛显之微微笑道:“其中原因甚是简单,山东诸国有力与秦国抗衡的,国君都是昏君,这些昏君喜欢奸佞之臣,奸佞之臣将有能力又忠诚的臣子都杀死,卸下了自己的盾牌和盔甲,又怎么可能在大争之世中存活下来。

  若是秦王将辅佐秦国兴盛的人才都杀死,若是秦始皇是个昏君,将王翦、李斯等人杀死,尤其是王翦,没了王翦,秦国就不可能那么快一统山东诸国。

  赵国若是不杀廉颇和李牧,就不可能那么快崩溃,齐国若是没有昏君和满朝奸佞,就会给赵国供给粮草,长平如何会败的惨。

  一桩桩一件件,都是陛下您这样的英主绝不会做的蠢事,但列国君主都做了一个遍。

  他们如何不败?

  他们焉能不败?

  若不败,那才是这世上最大的不公平!

  在列国相持中,人才是决定一切的根本,陛下已经是卓绝的英主,在这方面已经升无可升了,那毁坏敌国就是最关键的事。

  一个奸臣所能发挥的作用,是胜过万千大军的。

  秦国多用反间计来挑唆山东诸国,我们应当学习,比如那燕国慕容恪,他的确是文武全才,有盖世之才,但那又如何呢?

  昔年山东诸国有多少人才最后都归顺了秦国,决定一切的是君王,而不是臣子,尤其是才能卓绝的臣子和多疑无用的君王,必有一死。”

  嘶!

  洛显之的话几乎在瞬间给萧衍好好的上了一课,这一瞬间他有一点意识到,洛显之和他的父亲洛有之是不一样的。

  洛显之和洛有之的确是很不同。

  洛有之是那种传统的丞相,通过治政和富国强军来让国力变得愈发强大,在政治斗争上,洛有之实际上并不特别擅长,毕竟他能跋扈的说出士族寒门都是他的门下犬马。

  他凭借的是萧衍对他的信任,无论发生什么事情,萧衍都站在他这一边,于是洛有之得以一直身居高位,然后施展政治抱负,在治政方面,他是顶级的,下面人想要搞什么不好的事情,都会被他轻而易举的揪出来。

  但洛显之不一样,他喜欢斗人。

  萧衍没想这么多,他只是沉思了一下,然后缓缓说道:“灵秀,但是朕看如今的列国君主,没有特别昏庸的,汉国皇帝刘谌朕是见过的,是个英主,魏国的那个皇帝,魏国人说他像魏武帝,这种皇帝反间计恐怕不是那么好用的。”

  洛有之差点就脱口而出,谢安有能力也算是忠诚,你不是也因为不信任他而闲置。

  但他强行克制住,而后缓缓道:“陛下还记得史书上曾经提过的先汉时期的靖难之役吗?

  在靖难之役结束后,天下出现了靖难功臣和汉孝宣皇帝。

  靖难功臣证明了自己对大汉的忠诚。

  汉孝宣皇帝证明了自己是古之圣王一样的天子。

  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呢?

  汉孝宣皇帝给予了这些靖难功臣一切东西,荣华富贵以及世袭罔替,但最关键的东西没有。

  汉孝宣皇帝尚且如此,又有谁能例外呢?

  魏国皇帝曹髦像魏武帝?

  若是他真的像魏武帝那事情就简单了,魏武帝的多疑可是世人皆知。

  谁能忘记呢?

  在那个雪夜,荀令君自杀,那可是陪着他一路走来的最大功臣,最后落得那么一个结局。

  魏国政坛几经变幻,曹髦真的能信任那些臣子吗?”

  一桩桩一件件举例和分析,让萧衍眼中的光愈发明亮起来,他在殿中踱步,而后振奋的和洛显之道:“灵秀,你真是个大才啊,这些事,朕如何就想不到呢?”

  洛显之微微笑道:“陛下乃是皇帝,是君王,汉高祖治理国家不如萧何,奇谋不如张良,领兵打仗不如淮阴武穆侯,全能不如英文献侯,但成为皇帝的却是他,陛下几番征召将臣从姑苏召来建业,这就是陛下所擅长的啊,且陛下领兵之能,远胜过臣。”

  萧衍听着这番话就只觉非常的舒服,这种话,洛有之就很少说,通常洛有之见到他就是讲收了多少税,花了多少钱,然后能供给多少粮草。

  萧衍又兴致勃勃的问道:“灵秀,可还有其他的良策吗?朕发现你思路别具一格,若有其他之言,当多与朕说一番。”

  洛显之略一沉吟,心中有些纠结要不要说,但最后还是下定决心道:“陛下,臣的确有一些话想要说,是关乎我大梁一统天下之事的,若是能做到,这天下就定然属于我大梁。”

  ?

  洛显之这番夸口让萧衍直接震惊了,自古以来谁敢这么说,定然统一天下?

  他立刻坐到洛显之对面急声问道:“灵秀,快说,什么办法能定然统一天下?”

  洛显之抬眼望向殿中的屋顶,缓缓问道:“陛下,您认为一个王朝和国家会因为什么而灭亡呢?”

  萧衍没想到洛显之一开口就是这么庞大的问题,不过这个问题,洛有之曾经也问过他,而且给出了答案,“曾经你的父亲也问过朕这个问题,最终得出的答案是因为百姓没有安身立命的土地,最终交不起赋税,遭受了太多的徭役和兵役,最后这些人就会造反,然后国家就会更加收不上税,没有钱,就没有一切,最终灭亡。”

  洛显之点点头,这番话一听就是自己那个擅长治国理政的父亲所说的,大多数的丞相,在任上的主要作用就是让国家的财政和用人制度,正确起来。

  能达到的就是古代名相,达不到的就是废物点心。

  但洛显之有自己的看法。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