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 第470节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第470节

作者:花非花月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18:07:41 来源:免费小说

  游学可不是一件简简单单的事情,尤其是在如今这种渐渐开始变得混乱的时期,士人游学很可能会死在路途之中。

  毕竟就连那些出行有护卫的大豪门都有子弟死在盗匪的手中,。

  普通的士人可没有多余的金钱来雇佣护卫,真可以说是艰辛异常了。

  刘秀坐在旁边,望着天边的云朵,有些沉默,若是他的父亲没有早亡,一个县令虽然不说能支持他多少,但一定比现在顺遂许多。

  到昭城求学这种事情,他自然是想去的,低头望着手中的老茧。

  他虽然不像自己的兄长那样喜欢结交豪杰,但是胸中自有韬略。

  待在这乡中,想做执金吾,想娶阴丽华,只能是做梦了。

  想着曾经在长安见过的风光,想着那个美丽的少女,刘秀这种一向谋而后动的人,也有了一些冲动,“留在这乡野之中,一生汲汲于农事,等到她嫁给贵人,等到年老之时,悔恨终生吗?”

  昭城。

  我可以吗?

  ————

  上幸太学,观诸生浮躁,喟然叹曰:“朕少家贫,世道大乱,赴两千里求学。

  入昭城同行者皆被绮绣,富贵堂皇,朕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羡意,何也?

  朕虽穷困,却有大志,胸怀韬略,身居乡野之间,亦念朱紫之堂,以执金吾为大愿,遂有今日。

  尔等身居太学,往来鸿儒高士,或宗亲贵戚,或高士子弟,前途光亮,何以汲汲于尺寸之间。”

  诸生惭。——《后汉书·光武本纪》

  第559章 婚姻,神佑革命!

  洛琪府中一片喜气,张灯结彩,夜色沉下,却一片光亮。

  “公子琪,**一刻值千金,我等就不打扰您和夫人的**之时了,告辞。”

  宾客一位位离去,关系好的还挤眉弄眼,洛琪只觉酒气涌上,满脸通红,大脑一阵阵眩晕。

  “嘭!”

  洛琪重重地推开了婚房的门,身子摇摇晃晃的,眼前则一圈圈的,感觉在天旋地转之中,所有的东西都是大量的重影。

  “良人。”

  一道柔柔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洛琪抬起头来,望着身着婚服的娇艳欲滴的俏脸,便直接倒了过去,沁香满鼻。

  虽然今日才是二人的第一次见面,但赵合德很好辨认,她最大的特点就是和皇太后长相一样。

  唯一的区别就是赵飞燕眼角更媚一些,赵合德的眉眼则更温柔一些。

  今日皇太后和赵合德一同出现,简直让与宴宾客震惊到失神,就连经常进宫上朝的诸位卿臣都完全区分不出来两个人。

  除非是长久与两人共同生活,否则根本不可能区分出来,然后就是颇为怪异的望向洛琪,这和皇太后长的一样也敢娶,闺房之中时也太奇怪了。

  在昏暗的油灯之下,女子的面容愈发美艳夺目,她紧紧地拥着有些昏昏沉沉的洛琪,美眸一刻都不曾从洛琪的脸上移开,似乎很久,又似乎很快,她温声道:“良人,妾身为您宽衣。”

  一阵阵温润沁香的味道让洛琪略微清醒了一些,虽然还有些懵,但多年习武造就的强大身体素质总不至于让他今晚直接睡过去,直接将人横抱而起。

  “你轻点。”

  吓得女子娇声喊道。

  一夜鱼龙舞。

  姬昭望着系统出现的提示,没有说话。

  【特殊历史人物及历史地位,使您的家族皇道气运增加10年,目前气运420年。】

  【特殊历史人物进入您的家族,男性增加了“温柔乡的抵抗力”,女性获得了特性“柔弱无骨”。】

  皇道气运就是洛氏能够称皇的岁月,标准是400年,现在通过两次增加,到达了420年,若是姬昭愿意将天阶道具中的紫气剥离,然后加持在家族上,这个皇道气运的时间会大幅度增加。

  翌日。

  透过精美巧制的窗间,照进了处处精美的屋中,微微亮起的晨曦照在地上,反射在帷帐中,隐隐约约能见到两道人影。

  洛琪悠悠醒来,有些醉酒后的头痛,然后他就见到了躺在自己身侧的赵合德,见到赵合德这张脸,他和其他人的感觉是一样的,的确是极美,但真的很奇怪。

  因为大多数的双胞胎,实际上只是不熟悉的外人看起来才感觉一样。

  稍微熟悉一点的人,就完全能区分出两个人,甚至会觉得这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

  但是赵飞燕和赵合德这姐妹两个不一样,她们甚至不是双胞胎,却长相完全一样,只能感慨这是上天的造物了。

  洛琪伸手过去揽住赵合德,只觉肌肤温润若水,触手之间,带着些许暖意,他对洞房还是有记忆的,现在清醒时只觉更胜过洞房**时三分,不禁有些暗自懊恼,“早知不喝那许多酒,昏昏沉沉,错过许多。”

  赵合德悠悠醒来,望着正盯着自己看的洛琪,似乎是有些害羞,先是遮掩了一下脸颊,然后带着绯红的俏颜温声问道:“良人,你可是要洗漱吗?”

  洛琪笑道:“不急,皇太后允我告假数日,之后去宫中拜见太后即可。”

  赵合德闻言道:“妾身出嫁前姐姐说过,让我们婚后第三日再进宫拜见,说是习俗如此。”

  “第三日?

  也好。”

  洛琪没什么意见,“现在随为夫去见过父亲和母亲吧,今日见过之后,他们就要回昭城了,洛氏的诸位兄弟姐妹以及子侄,等到明年祭祖之时,为夫再带你回昭城去见。”

  赵合德背过身去穿衣,穿上小衣后,又侍候着洛琪更衣。两天匆匆而过,洛琪带着赵合德往宫中去拜见皇太后,人逢喜事精神爽,赵飞燕端坐在主位上,愈发的耀眼夺目。

  见到洛琪和赵合德前来,很是高兴的对殿中赵氏众人道:“真是珠联璧合的一对新人啊,我赵氏往后要多与公子琪走动,若是能学到公子琪半分,就受益无穷啊。”

  洛琪本来因为一些思考而略显严肃的神情,在皇太后的这一番话之下也渐渐缓和,望了一眼庄重华贵、身着繁复绚丽长袍,通身皇家威严气象的皇太后。

  洛琪将所有繁杂的思绪都从脑海之中去除,殿中众人都热烈的和洛琪交谈,婚姻永远都是最能拉近关系的方法,这是联姻这种结盟制度能从上古时期开始延续数千年的根源所在。

  随着婚姻的结成,洛琪成为了天下之中最关键的人物之一,成为了改制派和皇室之间的调和人,皇室的利益有洛琪保证,皇室对改制派的支持同样由洛琪来保证,最稳定的三角形,牢固的政治联盟,在赵飞燕、洛琪和王莽之间形成。

  互不干涉,互不侵害!

  ……

  当今之世,年号为“神佑”,因为天灾频繁的发生,已经到了麻木的地步,依靠人类的力量完全不可能战胜,只能祈祷神灵会保佑。

  神佑二年,酝酿许久的改制终于从禁中发出。

  “上谕:朕听闻邦周时,素王斩断殷商之制,创造了周礼和制度,于是邦周就强盛起来。

  等到时日愈久,又渐渐衰微,诸国于是变法强盛。

  这大概就是圣贤所说的道路吧。

  道路不通的时候就要求变,求得了变化就可以行走,这样才能长久。

  如今天下不能再这样下去,朕很是焦急啊,大司马大将军王巨君大概是上天赐下的贤人吧,朕听从他的意见,制定这些规制。

  ……

  遵从先贤的教导,善待天下的百姓,实现仁义的治世,完成圣贤的功业,使大汉的天命长长久久,权贵官吏们要做起表率,豪强们要拥有仁心,百姓应该知晓朝廷的作为。

  通知天下的郡县,应当按照谕令之中的去做,创造从未有过的盛世。”

  王莽最终没有完全听从洛琪的劝告,他认为洛琪实在是过于保守,对人心太过悲观。

  他这么一个道德君子能够成为大司马大将军,天下所有人都簇拥着他进行改制,这足以证明,如今天下的人心都是向往光明的。

  他并不是唯一一个愿意向最底层的百姓让利的权贵,而且只要派出的绣衣直指足够多,将那些不愿意推行法令的官吏绳之以法,这些法令自然就能推行下去。

  从内心最黑暗处去想,当年三晋法家变法,那么多违背人性的律法尚且能够推行下去,现在他推行的都是善法,谁反对就是站在天下人心的对立面。

  自己只要登高一呼,就能号召天下百姓群起而灭之。

  豪强权贵再强,难道还能强的过天下五千万的百姓吗?

  只要这些百姓支持自己,区区豪强权贵又算得了什么呢?

  不以强势滚滚的雷霆轰碎黑暗,什么时候才能海清河晏?

  天下百姓对天下权贵,优势在我!

  王莽的想法不算是特别错,如果他真的能把百姓组织起来的话,那天底下都没有任何人是他的对手,人民群众的力量是伟大到极致的。

  可惜就连洛氏都只能在昭公国之中组织起来,最巅峰的时候也不过是依靠着挂,才能组织洛国的百姓,再多的话就要依靠那些基层的豪强。

  幸好还有洛琪为王莽执政,不用直接全部得罪天下所有的豪强和权贵,一点点的铺开,改革还是有很大希望的,尤其是关中的改革,有比较大的希望成功。

  ————

  在“灵佑变法”后的数十年,汉王朝的统治者从恐惧中挣脱出来,再次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自救行动,史称“神佑革命”。

  之所以不称之为“变法”而以“革命”称之,是因为它的种种政策,完全超脱了统治者的视角。

  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对被统治阶级的“让利”改制,在两千年前那个社会中,改制派试图向最基层的民众释放活力。

  最终目标是缓解差距大到足以覆灭王朝的贫富差距,使最广大的百姓,能够从游离在王朝框架之外的、社会最不稳定的流民,重新成为维持汉王朝稳定的自由农和小地主。——《汉王朝兴衰史》

  第560章 如何扰乱一场变法?!

  神佑新政让天下的士子陷入了沸腾之中,这就是他们想要的东西。

  但是郡县之中的豪强自然不愿意,甚至可以说是勃然变色,直接就指斥为“暴政”、“恶法”。

  一些沉不住气的人,甚至直接将王莽称之为“祸乱天下的奸臣,应当诛杀,以谢天下。”

  洛琪竭尽全力在关中传统六郡之中开始恢复授田制度,希望能够先从关中开始重新授田。

  因为关中皇室的力量还是极强的,尤其是有忠于皇室的军队驻守,能有效平定叛乱。

  但是在关东就完全不是如此,关东的情况简直可以用一团乱糟糟来形容。

  随着诏令下发到郡县王国之间,各方的反应皆不相同。

  东海郡之中的官吏,面对这道诏令都在发愁,不执行朝廷肯定要问责,执行的话,这怎么执行的下去?

  汉朝的官员数量是极少的,或者说古代王朝的官吏都不多,这不是不愿意多,而是朝廷的财政供养不起。

  尤其是随着人口逐渐增多,需要的官吏数量越来越多,但是财政却会随着王朝延续时间的增长,而逐渐败坏下去,这种双向的恶化,会导致任何一个古代王朝失去对基层的控制。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