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 第462节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第462节

作者:花非花月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18:07:41 来源:免费小说

  皇帝启用王莽,这代表着天下的局势已经进一步滑落,改制派对朝局天下的影响力更强了,逼迫着皇帝不得不让步。

  由于连续两位皇帝死去而深受打击的改制派,在大势的推动之下,终于还是回到了中央舞台。

  这样美妙的开局,让无数想要王莽返回长安的人感觉欣喜,他们所呼唤的贤人回到了长安,改制还远吗?

  “去拜访巨君公!”

  “使巨君公知道,天下有无数人等待着他。”

  “使长安以及天下蝇营狗苟的豪强知道,有人未曾放弃。”

  “圣贤所写下的,就由我们来实现,挽救倾颓的天下。”

  这是士子们所呼喊出来的口号,甚至有激进之人直接说道:“天下疲敝到这样的地步,百姓困苦到难以忍受了,皇帝却不愿意改制。

  上古的尧舜禹都将王位禅让给能够治理天下的贤人。

  现在天下疲敝,所有人都知道要改制,皇帝却不这样做,难道不是和天命所对抗吗?

  这大概就是汉室的天命要衰微了!”

  这样的言语不是第一次出现了,早在戾帝年间就有这样的声音,随着天灾**的不断出现,这样的声音愈发多了起来。

  这些士人或许不懂什么叫王朝周期律,但是大汉这么下去,恐怕要完,还是能看出来的。

  不知道有多少人都带着礼物前来拜访王莽,面对着无数精美的礼物,甚至府邸之中堆也堆不下,王莽却没有什么表情。

  他所思索的唯有未来,目前摆在他面前的主要敌人,同时也是当年把他赶出长安的罪魁祸首,基本上就是守旧派,不愿意让大汉改制的一些权贵。

  这些权贵之中有一半是不愿意被触动利益,但另外一半则不是单纯的因为利益受损,而是因噎废食。从内心深处同样想要改制,毕竟这天下摇摇欲坠是大多数人都能够看得出来的。

  尤其是频发的天灾彻底动摇了关中之地的经济基础,让人不由就想起了周幽王的时代,三河断流,当时关中的诸侯国甚至要整个国家一起迁徙,因为土地已经不再适宜生存。

  现在朝廷没有能力去赈济灾民,没有能力去处理这些事务,就连边疆军费都掏不出来了,如果不是在边疆实行了半封建制,那胡人就该来长安转一转了。

  听着一声声恭贺,王莽一一回应,众人都称赞他,登临高位却没有丝毫的倨傲,真不愧是巨君公!

  只有王莽知道,他需要更高的声望和更强的实力,一个九卿还不够,需要三公,不,需要位列诸公王侯之上才行。

  大丞相的位置肯定是不用想了,一直以来这个位置都是洛氏的自留地。

  但是有一个平替的职位,大司马大将军,做到这个地步,就可以了。

  大司马和大将军是两个官职,之前在孝武皇帝时,大司马是作为大将军的加衔而存在的。

  因为高皇后摄政时期,大汉定下了重内轻外,君持军权,抬高相权的政治规则,所以三公之中,丞相为首,大将军次之,御史大夫最低,而且可以说,把大将军和御史大夫加起来,也不如丞相,因为九卿有四个是丞相的属官,还有两个受丞相辖制。

  但是孝武皇帝为了抬举大将军的地位,于是创造出了大司马这个官职,作为军队的最高统帅,和丞相平级。

  单纯的大司马是没有实权的,但是地位很高,就像是之前的太尉一样,是个地位崇高的摆设。

  单纯的大将军则权力很大,但是却位在丞相之下。

  只有大司马大将军一起出现时,才是权力的极致。

  霍光就以大司马大将军加顾命大臣的身份掌握国政,这就是王莽的目标。

  想要做到大司马大将军,目前为止,无一例外,全部都是外戚。

  宗亲最高的就是刘子政的丞相之位,但是军权那是从来都是没有碰到过,只有外戚轮流掌握着最高的力量。

  进入长安城之后,王莽依旧保持着自己的作风,除了做一些本职的工作之外。

  最常做的事就是前往太学之中,去倾听那些士子的看法,看看他们对如今这个世道的见解,在其中培养自己的中坚力量。

  “如今天下灾害频发,这难道不是上天对汉室的统治已经厌弃了吗?

  这难道不是汉室的倒行逆施已经渐渐让上天也愤怒了吗?

  我听闻天子是代替上天来牧守百姓的,做不到就要被上天所责罚,或许就是现在这样了。

  百姓们现在不愿意再期盼皇室的拯救,而是直接蜂拥而起,这难道不是对天下的君父已经彻底失望了吗?

  皇帝陛下还在等待什么啊?

  难道等待蜂拥而来的义军杀进长安吗?”

  “巨君公啊,现在的天下,就好像漆黑的夜空,没有一丝的光亮。

  您是闻名天下的贤人,昭忠毅公薨于河洛,洛氏不出,只有您才能挽救这个沉闷不可逆转的世道了。

  我们郑重的请求您,一定要使天下重新昌盛起来啊。”

  随着了解的深入,王莽就愈发的有自信起来,天下的大势就是如此,又有谁能够阻挡呢?

  顺天应命,谁又能胜过自己呢?

  “如今天下的疲敝,就是因为失去了道德,人心渐渐的败坏,权贵们和豪强们忙着壮大,兼并土地。

  皇帝在长乐宫中醉生梦死,只剩下黎民百姓在苦苦挣扎着。

  失去赖以为生的土地,在上古时代远去的今天,竟然还有大汉的子民作为奴隶。

  唉。

  重新振作天下的道德人心,这难道不是最关键的问题吗?”

  这就是王莽的世界观,他的思想是由内而外的,是典型的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认为持身不正,就不能起到表率作用,官尚且不能正,又何谈让百姓跟随呢?

  他始终坚信着,只要自己能够凭借着道德走上高位,就一定能在天下之间形成风潮,就像是洛国一样。

  君王贤能,臣子有礼,百姓有德!

  ————

  经过这一篇章的叙述,我们可以回答本篇章开头的问题,时代选择了王莽,是因为他的确卓然不群,在那个时代之中,他是一朵奇葩。——《王莽传》

  第549章 此心光明即可

  一条呈折形的长廊布在院中,蜿蜒着向院落深处而去,随着长廊愈往里,其上的藤蔓就愈多,交缠叠绕,碧绿苍翠的枝叶,条条纹路清晰的根茎,颇有曲径通幽之意。

  在长廊的尽头,是一池湖水,湖上一座湖心亭,长廊跨过湖面连接到亭中,亭中地上铺着一层席,放着一张小桌子,桌子上有一壶凉酒,一壶凉茶,桌旁围坐着四个人,若是混迹权贵圈子的人定然认识。

  面南而坐的是光禄勋王莽王巨君,他对面之人,则是三河校尉王成,是他的族弟,左手边的中年男子,是大司农刘钦,是他最大的政治盟友,右手边一身儒服的士人则是他的友人,声望卓著的大儒,孟林。

  刘钦沉声道:“巨君公,您此番回来乃是大势所趋。

  但是这世上总有一些阴诡的小人,他们在黑暗之中伺机对您不利,我们要如何做?”

  王成闻言颇有些不忿道:“那些虫豸实在是国家的祸害,若不是兄长说要以德服人,我定要他们好看。”

  王莽没有直接回答,却将目光落到了湖面上,湖面上开着美丽的莲花,只听他淡淡说道:“你们说莲有什么特点呢?”

  三人面面相觑,不知道王莽想要说什么,王莽停顿一息,然后说道:“莲花的根茎扎根在淤泥之中。

  淤泥难道不是最污秽、肮脏的东西吗?

  但是生长出来的花朵却是如此的美丽,胜过了无数其他的花朵。

  这和我们现在的处境多么相像啊,脚下踩着黑暗,却在仰望着光明。

  我有一些个人的想法。

  这满潭的污泥不要暴露在天下之间,只将美丽的莲花放出即可。

  因为我们就身陷在淤泥之中,而天下社稷和黎民百姓就是结出的最美丽的那一朵花。”

  王莽的声音淡淡的,他的目光似乎在几人的身上游弋着,眼神之中带着无限的晦暗。

  这几个都是聪明人,从王莽的话中一下子听到了言外之意,王成有些沉不住气,惊喜问道:“兄长,你的意思是?”

  孟林更是惊异的望着王莽,感觉自己都不认识眼前的这个人了,“巨君,你的意思是?你曾经可不是如此的啊!”

  王莽嘴角扯起了两丝笑意,然后似乎是感觉自己没有笑出来,王莽又恢复到了面无表情的状态,声音低沉的说道:“对啊,所以曾经失败了。

  此心光明,又何必在乎手段呢?

  前些年我到了昭城一趟,学习了一些东西,又读了洛文王的一些书籍,明白了一些道理。

  我不会改变持身以正的态度,因为我始终认为,只有以身作则,才能赢得天下的敬服。

  但面对那些不愿意持身以正的,如果我要以道德杀人的时候,他们又能说什么呢?”

  王莽从洛氏之中取经,的确是学习到了许多,尤其是这一手站在道德的至高点来审判人的手段,用起来是真的爽。

  唯一的难点就在于,想要站在道德的至高点实在是太难了,但王莽恰好可以做到。

  王莽决定先礼后兵。

  “天下的人心在乎言语之间,屡败屡战与屡战屡败的区别在哪里呢?

  便在于言语不同。

  不通人情和大公无私的区别又在哪里呢?

  就在于天下人心中到底是如何想,而这种想法是由第一次告知他的人所传出的。

  我们有天下绝大多数的士子,那么舆论就掌握在我们的手中,将我们的想法传播出去,让天下的人都知晓。

  那些阻拦在我们路上的人,就将他们除掉吧。他们那些人,难道有干净的吗?

  恐怕各个身上都背着无数足以让他们身死的罪行吧。”

  如果他的敌人愿意体面,那就体面,自己下野,把权力让出来,可以多活一段时间。

  如果不愿意体面,那就帮他体面,王莽一定要将那些他眼中蝇营狗苟之人全部清除掉,他要将朝廷变成他的一言堂。

  王莽今日之所以将三人都唤来就是为了表明自己的态度,曾经的所有规则都消失了。

  他现在只要结果。

  只要能够登上最高的权力宝座,他可以放弃除了理想之外的一切东西,就像是他所说的那样,纵然身陷黑暗,但只要他的心依旧是光明的,那就足够了。

  况且他会披上最美的霞衣,还有波光粼粼的水面掩盖着其下的污秽不堪,掩盖着未来所要进行的一切罪恶。

  孟林有些震撼于王莽的想法,他万万没想到这么短的时间,王莽竟然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当年那个端正的君子,竟然变成了一个会玩弄阴谋诡计的人。

  但是他并没有丝毫的不满,反而有些欣慰于王莽的改变。

  因为这样的王莽给人更加可靠的感觉,他毕竟是一个势力的首领,而不仅仅是一个太学之中的博士。

  孟林想要知道王莽到底改变到了什么地步,于是问道:“巨君,有的大儒高士反对你,但是那些人却并没有犯下什么罪过,这些人要如何去做呢?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