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 第395节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第395节

作者:花非花月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18:07:41 来源:免费小说

  是洛盛。

  “公子可有要事?”

  丞相望着眼前的洛盛很是郑重,靖难之役,洛氏出了大力。

  虽然昭城洛氏主家没有下场,但是所有人都知道英侯国就是昭城的马甲,那些敢战士和资源可不是英侯国能拿出来的。

  “丞相可是上书请求赈济关东却没有成功?甚至上书都没有到达皇帝手中?我正是为此而来!”

  丞相嚯的一下站起,发丝根根竖起,胆寒道:“公子,昭城距离长安千里之遥,这才区区几天,怎么可能?”

  洛盛淡淡说道:“因为我们选了一个杰出的皇帝,这就是注定的事情,难道您真的以为皇帝不知道这件事吗?”

  心底最恐惧的事情被直接道出,丞相有些茫然道:“陛下为什么不愿意援救关东,这明明是重振朝廷威望的好事。”

  洛盛沉声道:“陛下不是不愿意,而是在犹豫,关东太远,关中太近,在他心中自然是稳固关中的秩序第一,毕竟关中任何的暴乱都可能危及他的皇位。

  我们选择了一个杰出的君王,这样的君王总是会权衡利弊的,承担杰出君王带来的后果是当初选择的时候就注定的,现在就是这个后果显现的时候了。”洛盛说的这么明白,再是蠢人也该明白了,何况卫平虽然没有做丞相的能力,但智商还是在线的,他脸色有些苍白的说道:“这对我们不公平,陛下不应该这样对待我们。”

  对靖难功臣不公平!

  卫平又想起了那个奸贼所说的,“谁答应的关东士民谁去做,朝廷没有答应过。”

  洛盛劝慰道:“丞相可以往好的地方想一想,大汉的社稷的确兴盛起来,我们这些附着在大汉之上的王侯不用担心社稷倾覆时为大汉陪葬,这已经足够了。

  一时的权力富贵又算得了什么呢?

  况且皇帝并没有卸磨杀驴的意思。”

  洛盛说了两句就说不下去了,这的确不算是卸磨杀驴,但皇帝在害怕,在恐惧,这些话说出来就更让人难受了。

  “公子,当初靖难时,我所恐惧的就是这样,诛独夫,诛独夫,天下人纵然赞扬我们,但我们自己难道不知道吗?

  这实际上就是弑君啊!

  邦周千年,无数列国,弑君的人哪个不是篡权夺位才能保存富贵?

  我们弑杀了君主,却做忠臣,这本就是悖逆之道!

  但是出于天下的公义和大汉的恩典,我们不能坐视大汉的社稷倾覆,我们不能坐视天下毁在刘旦的手中。

  于是摒弃了心中的恐惧,和诸侯合力东向。

  三年过去了,现在的煊赫让我忘记了,我的手中沾染了一个皇帝的血!

  我竟然忘记了!

  还敢堂而皇之的站在长安之中!”

  卫平低声的述说着,平静之中隐含着恐惧,颤颤巍巍道:“原来只有我才是那个愚蠢的人,今日如果公子您不来点醒我,恐怕我死无葬身之地时,才能知道这些道理了。”

  洛盛作揖躬身道:“您为天下所做的功绩和牺牲,天下人会永远记得,昭昭史册会记得。

  太史令有古之令史的豪气和胆气,是个顶天立地的男人,您可以相信他。”

  卫平强行克制住内心之中的恐惧,深深躬身拜道:“公子,我想要回关东了,但我不能就这样灰溜溜的回去。

  如果我回到关东告诉关东的百姓和子民,朝廷不管你们,让你们自寻活路,那刚刚安定的社稷就要再次动乱,关中现在强势,关东一定会流血。

  这怎么对的起关东父老?

  而且,我等靖难诸侯就成了言而无信之人!

  我们列侯的势力本就局限于侯国之中,一旦失去百姓的信赖,就是砧板上的肥肉,任人宰割。

  这是我不能接受的。

  我要再次上书!

  哪怕拼上我这条命,我也必须让朝廷把存粮运到关东去!”

  洛盛点点头,这也是他来到这里的缘由之一,不论你皇帝有多少的顾虑,这一次他必须履行承诺,关东人不是给关中人当耗材来用的。

  关中人吃饱饭了就想要把关东人一把甩开,还要嫌弃关东,那是做梦。

  洛盛躬身道:“丞相高义,盛愿助之。”

  ————

  元封二年,六月。

  平率百官公卿进曰:“关东大祸,饥民甚众,不可不察也。

  伏惟陛下慈仁爱民,臣等冒死进谏,请开常平仓,赈济关东。”

  上曰:“常平重大,非社稷之祸,不可妄动。”

  平脱冠去服,伏于长乐,又进曰:“臣请之,若有祸,请杀臣以谢天下,关东流离,臣再拜请济。”

  上叹曰:“丞相正矣,朕当从之,以成佳话。”

  遂开常平,给粮关东。——《汉书·长平侯世家》

  第468章 国朝同休,罔替世袭

  长乐宫。

  偏殿之中,仅仅只有一盏飘摇的油灯照耀,屋中很暗,刘病已半倚靠在席上,一半的光照在他的脸上,半明半暗,他面前有一杯酒,“丞相,你心中在怪朕。”

  垂首坐在席中的卫平一个激灵,立刻伏下身子战战兢兢道:“陛下,臣不敢。”

  刘病已将酒一饮而尽道:“你是靖难功臣的领袖,但是朕却刻忌你,朕出身关东,受到恩惠,累及关东,你却不怪朕,这不对。”

  卫平已经完全说不出话,他甚至已经想好了离开宫中就自杀,却听到皇帝仿佛拉家常一般问道:“你的长子性格怎么样?朕听到了一些不好的传言。”

  卫平颤声道:“臣的长子性格有些暴躁,做事冲动,做下的错事不少,让陛下费心了,臣一定严加管教。”

  刘病已闻言微微感叹道:“你们这些靖难诸侯,都是平生难得一见的忠臣啊,如果不是你们奉天靖难,大汉的社稷可能就在戾帝那里终结了。

  自朕登基以来就有小人以谗言迷惑朕,说靖难功臣权倾朝野,世人只知有靖难功臣,不知有皇帝,朕从来不曾理会,说的过分便随手杀死。”

  卫平一直都知道有人向皇帝进谗言,但这是第一次听到皇帝说,那些人他都已经处理掉了,他再次深深拜道:“陛下恩重,臣万死难报。”

  刘病已接着说道:“让忠臣可以安享晚年,让忠臣的子嗣得以延续,这是朕的愿望,你们这一代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后代呢?

  你现在是丞相,于是你的儿子便骄狂起来,你是靖难功臣的领袖,于是你的儿子连皇亲都不放在眼中,这是祸患的根源啊,这不是朕想要看到的啊。

  卫氏是孝武皇帝提拔起来的,存在不过几十年罢了,还不曾经历大的衰落。

  你看元从诸勋,高皇帝开国时有上百家,存留到现在的只剩下几十家,这难道是汉室不愿意和他们同享富贵吗?

  是因为子嗣实在太不成器了,不仅仅没有功劳,还不断的坐法。

  朕感念你的功绩,善待卫氏的子孙,但是等到你薨逝,朕实在不知道还能容忍你的儿子到几时啊。

  父辈立下了功勋,子孙任意的挥霍,最后败光了家业,这样的事情难道还少吗?

  不如回到关东,在侯国之中,朕见不到,也不愿意去管,三代的富贵就这样得到了。”

  一番话说的卫平感动不已。

  刘病已又道:“朕是天子,想要给予列侯家族富贵易如反掌,但是朕却给不了自己富贵啊。

  朕一直在思虑,天子是承载了天命的上天之子,天子没有威信,要如何去镇压天地的四极呢?要如何统御天下的臣民呢?

  朕这个天子,是得到了天命的天子,还是诸侯所拥立的天子呢?

  朕思索了良久,朕必须是得到了天命的天子,否则这天下离散的人心,就无法聚合,而是应在诸侯之上。

  那些奸人是在构陷你们,但是他有一句话说的很对,那就是天下人不把天子放在眼中了!”

  这样的诛心之言!

  卫平直接叩首下去,战栗道:“陛下,臣等恭敬的对待您,绝没有丝毫的反心。”

  刘病已语气平淡道:“朕知道,否则朕怎么会和你说这些心里话呢?

  但天下人心的离散是事实,如果天下人心不齐,丞相知道会出现什么时候情况吗?

  会分裂!

  分裂就代表着动乱,代表着血腥的杀戮和死亡,那受害可就不仅仅是一家一姓了。

  朕即位以来的所有事情,都是为了这一件事,那就是振作天子的权威。

  你明白了吗?”

  卫平不明白,但是洛盛对他说过一样的话,经过刘旦祸乱和奉天靖难,汉廷中枢的威望损失殆尽,天子的神圣性遭遇了巨大的打击,甚至连累了西域都护府和辽东都护府以及岭南都护府的震蛮夷事。

  听到这里,卫平知道关东运粮之事,皇帝的确是在犹豫,担心关中出现灾祸,担心朝廷的威望再次遭受到剧烈的打击。

  若是再发生一次长安易主的事情,大汉的天命就可以进入倒计时了。

  刘病已如果握着粮食,关中是绝对稳固的,最多是关东离心离德,现在他把粮食运到了关东,那就是把自己的皇位置身于天灾、臣子和百姓手中。

  对于一个君王来说,这是何其难的决定!

  所以卫平才说纵然拼上命,是因为他做好了下狱而死的准备。

  但是最终的结果比他想象中的好得多,刘病已终究不是刘旦那种独夫,若是刘旦的性格,绝对会让关东百姓自生自灭。

  卫平心中的怨愤消解了大半,这一次他真心实意的拜道:“陛下宅心仁厚,臣为天下臣民贺。”

  是的。

  刘病已已经很是宅心仁厚了,这也就是在这个道德底线良好的世界之中,若是前世的汉朝,经历过一个个刻薄寡恩的影帝皇帝,靖难功臣这种群体,没有一个能够活下来,就像是唐朝的神龙五王一般,全部被杀才是结局。

  刘病已轻声道:“丞相将朕的想法转告给诸侯功臣,不要让功臣和朝廷离心,这是朕所期望的。”

  卫平叩首然后离开殿中,出了殿中,才感觉浑身都是冷汗,思及殿中所言,心中的顾虑渐渐消除了,正如公子盛所说的那样。

  “皇帝并不想清算功臣,但是他坐在那个位置上,有些事就一定会去做。”但只要皇帝自己不对靖难功臣抱有恶意,那卫平就无所畏惧。

  刘病已望着卫平离去的身影,轻声自语道:“太史令可都记下了。”

  司马迁从廊柱之后走出,一手执笔,一手握书,躬身道:“回禀陛下,一字不落。”

  刘病已问道:“太史令著史,好恶是非以何为准?”

  司马迁回道:“以素王好恶为好恶,以《洛宫春秋·执政》为准,微言大义,一字褒贬,是非曲直,记之,书之,不改,留待后人。”

  刘病已又问道:“昭昭青史,何时流传?”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