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 第394节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第394节

作者:花非花月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18:07:41 来源:免费小说

  “踏踏踏!”

  无数的马蹄声震破了已经沉静了一个月的长安城。

  无数身着绣衣的御史再次出现在万民之前,所有人都知道这是有大事要发生了。

  “绣衣御史往阳长大长公主的庄园去了!”

  众人震惊。

  之前被阳长大长公主所阻的绣衣直指,憋着一肚子气的冲进了她的庄园之中,樊立带着宫中的羽林军,直接破门而入,面色阴沉的颁布圣旨。

  “上谕:自古以来有不重视亲戚而使得社稷长久的吗?

  阳长大长公主品德恶劣、贪婪无度、残害百姓、动摇社稷、败坏国家,简直称得上是无恶不作,纵然是用大江大河之水也不能洗清她的点滴罪行。

  虽然她犯下了这样的大错,但朕依旧难以抉择啊。

  维护社稷是孝,顺从长辈是孝,朕的德行和能力不足以从中抉择。

  于是恭敬的请求高皇帝来决断,高皇帝给予朕回应,败坏社稷的子孙应该逐出宗谱,维护社稷的举动应当赞扬,社稷重于宗庙,宗庙重于君。

  朕悲痛,不得不下令了,剥夺阳长大长公主的爵位,将她的名字剔除宗谱,收回历代先皇赐予她的庄园,清算她侵占的百姓土地,核查她身上的无数罪名,最后用汉律来审判她。

  当刑则刑,当流则流,当死则死,唯此而已。

  朕怀着悲痛的心情,希望诸位宗亲不要再触犯汉律,朕只愿意和你们共享富贵啊。”

  圣旨一读完,阳长大长公主整个人都惊了,其他人更是身体抖得就像是筛子一样,不敢相信皇帝竟然要拿人。

  眼见绣衣御史上来就要拿人,这个身着绫罗绸缎,脸上浓妆艳抹却依旧掩盖不住尖酸刻薄之相的老太婆立刻挥舞着爪子,尖声叫道:“放开!

  你们是什么东西?

  竟然敢来抓我?

  我是皇帝的姑祖母,是孝武皇帝的嫡亲妹妹,就算是皇帝站在吾的面前,也不敢这样无礼!”

  舞阳侯之子樊立见到面前这个让自己吃挂落的老太婆这么能多嘴,直接冲上前去一擒,将布帛塞进她的嘴中,按倒在地,大喝道:“绑起来,带走!”

  阳长大长公主还在那里嘶叫,但是绣衣御史都是一群天不怕地不怕的公卿之子,皇帝因为孝道有顾及,他们可不怕,真的碰一碰,还不知道谁的后台硬呢!

  樊立望着阳长大长公主富丽堂皇的府邸,冷笑一声冲着带来的士卒道:“看到府邸了吗?抄家!”

  凶神恶煞的士卒立刻冲了上去,府中的女眷全部被赶了出来,听候发落。……

  阳长大长公主是个贪婪而愚蠢的人,数十年的肆意妄为已经让她没了脑子,就算是被抓,依旧气焰滔天。

  前来审判的官员不论说什么,她都是一阵怒骂,纵然是九卿重臣也不可能在她的身上用刑,更不可能暗中指使人逼死她,纵然面对太子都不曾这么棘手。

  太子不过是刷经验的小怪,这位却是无处下嘴的刺猬。

  更可怕的是,无数的皇室贵族前来给这位求情,负责审理的官员都不知道有多少家来给自己打过招呼。

  虽然大部分都是渐渐没落的家族,但这些盘踞数十年的皇室贵族依旧不能轻视。

  最关键的是,皇帝一直不发声,任由这些人串联,被很多人认为是私下允许,这让阳长大长公主更是猖狂起来,就连皇帝都不敢杀他。

  出现的贵族豪门越来越多,审理官员的压力越来越大,皇帝终于出现了。

  八月。

  一封圣旨从禁中传了出来,一把宝剑从皇宫中被带出。

  绣衣御史樊立再次出现,因祸得福,对皇帝的维护让他现在成了皇帝最亲近的侍御史之一。

  阳长大长公主对于唯一一个打过她的人有些畏惧,但是回想起这些时日以来的事情,又胆气足了起来,“舞阳侯家的孽子,等老身从这里出去,就让你知道,这天下为什么姓刘。

  元从勋贵?靖难功臣?”

  呵。”

  樊立就像是望着一个死人般,冷笑着向四方众人说道:“陛下有口谕,诸臣且先退下。”

  “你要做什么?”

  阳长大长公主有些害怕的惊声尖叫着,樊立厌恶的望了她一眼,等到众人离去,这才斥责道:“陛下口谕:阳长,你可真是个恶贼啊。

  孝武皇帝赐予你一万倾的土地,孝鼎皇帝赐予你一万倾的土地,其余的珍宝金银多的要把府库填满,数遍整个皇室贵族之中,纵然是诸侯王,像你这样豪富的也不多见。

  结果你还不满足,竟然要去掠夺小民的土地。

  见到百姓流离失所,生活苦难,你难道就那么高兴吗?

  见到国家动荡,社稷不稳,你难道就能够安然入睡吗?

  你这样不知廉耻,无国无家的人,为什么会出生在我刘氏之中呢?

  你以为你身份极高,朕就不敢杀你吗?

  你以为凭借孝武皇帝亲妹的身份,朕就会委曲求全吗?

  朕现在就告诉你,朕一定会杀死你,神仙来了也没用!

  朕还要用你的死,来告诉天下所有蠢蠢欲动的不法权贵豪强,这就是坐法的下场!

  一条虫豸,真是恶心至极!”

  酣畅淋漓的一场怒骂,喷的阳长大长公主整个人都晕晕乎乎的,万万想不到会是这样的结局,皇帝不是一言不发吗?

  皇帝不是默认放过她了吗?

  皇帝这样说就不怕天下人的悠悠之口吗?

  樊立宣完口谕,将众人唤进来,众人见到阳长大长公主竟然失魂落魄,满是恐惧,都有些好奇樊立说了什么。

  “上谕:高皇帝告诉朕,面对败坏社稷的宗亲要从重的处罚。

  朕因为阳长大长公主是朕的长辈且年纪很大了,于是想要宽恕她,但是她却不愿意承认错误啊。

  这是让朕所忧虑的。

  知过不改的是什么样的人呢?

  朕思来想去,戾帝就是这样的人啊。

  高皇帝是何等的远见卓识呢,释放掉这样的人,大汉的社稷会不会就此崩坏了呢?

  关中的百姓会不会因为没有土地耕种就揭竿而起呢?

  朕正是因为担忧这些,才设置了绣衣御史啊。

  朕不愿意冒险,又深恐不当的行为损伤了圣朝以孝治天下的恩德,于是前往宗庙聆听祖宗的训导,现在下定了决心,坐法者应当诛杀!

  朕不愿意亲手沾染宗亲的鲜血,恭敬的请求高帝赐下赤霄剑,恭敬的请求高帝使用他的神威,就用这把剑来斩杀宗亲贵戚吧。”

  ————

  根据《汉书》记载,“阳长公主案”牵扯出的皇室贵族达三十七人,十一人坐死,二十六人流放,各级官吏勋贵一百三十六人,随从两万三千五百人皆被流放,这是汉王朝建立以来第一次因为兼并土地而大规模惩处权贵,证明汉宣帝将缓解土地矛盾放在了执政首位,经过严肃的查处,关中的土地矛盾被大大缓解,流民现象大致消失,中央朝廷的威望和实力被再次建立起来。

  同时经过数次清洗,汉鼎帝到汉戾帝执政三十年间兴起的权贵大致被清出关中,在关东贵族的协助下,汉宣帝终于获得了一个极其稳固的基本盘,中兴从这里开始了。——《汉王朝兴衰史》

  第467章 关东显贵

  元封二年,风调雨顺,关中大收,得栗米以百千万石计。

  公卿上告:“戾帝所祸乱的,大致是关东之地,关中得到了您的垂怜,于是恢复过来。

  关东还未曾恢复啊,这一年来屡次遭遇灾祸,百姓还有未曾归家的,民众还有躲藏在山中的,土地还有荒芜的。

  这难道是因为关东的官吏不努力吗?

  是因为郡县的府库空空荡荡,不能拨付物资给百姓生活,臣等恭敬的恳求您拨下栗米,使关东百姓活命。”

  朝堂之上的公卿一半以上都是关东之人,对自己的老家自然是比较关心,关东的确是比较惨,戾帝刘旦之前就疯狂的折腾关东,导致流民百万计,关中的流民极少。

  然后靖难诸侯起兵,彻底掏空了关东最后一点积蓄,毕竟稍微想想数十万口的吃穿用度,就知道一定是个天文数字,经历了这样连番残酷的打击,关东之所以还能被平定下来,是因为承诺和希望。

  靖难诸侯保证一定会督促朝廷尽快征调全国之力,恢复青州、冀州、徐州、兖州、豫州的数十个郡国。

  现在造反闹事,我们诸侯手里的刀剑可是很锋利的,但只要大家等一等,勒紧裤腰带坚持一下,一定能吃饱肚子。

  靖难诸侯的政治承诺很管用,毕竟数遍整个朝廷,没有比靖难诸侯更势大的了。

  诛杀了刘旦之后,天下都开始休养生息,没有遭受太多破坏的关中一跃而起,再加上帝京的重要地位,可以筹集全国的资源,仅仅一次大丰收就有了往日的繁华。

  “戾帝祸乱之后,我等商议关中乃是天下之根本,关中有流民则社稷不振,应当集天下之力恢复关中,以使朝廷安稳,使陛下安居,然后再以关中之力,援及关东诸郡国,现在关中稍复,关东父老翘首以盼朝廷恩典,臣等请求陛下降恩。”

  丞相卫平是如今关中靖难功臣的领袖,关东八大列侯之中,有卫氏、霍氏和安阳侯韩林留在长安。

  但是安阳侯韩林一向低调,留在长安是为了观察朝廷的动向,所以在禁军之中一言不发。

  霍氏被迁回南阳郡冠军县,没有时间顾及这里,而且他是个小辈,所以靖难功臣以卫平为首。

  在第一封上书没有得到回应的情况下,自然开始第二次上书。

  结果这封本来是十拿九稳的上书,出现了意外,以丞相之尊,这封上书竟然根本呈不上去!

  这就不得不说,在密折制度出现以前,奏章都是公对公,是有一套完整流程的。

  不是电视剧里演的那种,一个大臣怀里揣着奏章,见到皇帝之后往皇帝怀里一塞,“皇帝,我给你上奏章了,你看看吧。”

  原因竟然是“罔顾事实,胡言乱语”、“奸邪的言语,怎么能够呈交给陛下呢?”

  这一下就把丞相等人惹毛了,再一看阻止的那些人,全都是出身关中的,顿时气不打一处来,丞相卫平怒道:“谁给你的胆子来欺诲我关东英豪,我等靖难诛除独夫之时,你又在何处?

  如今还能显赫富贵,在我等面前狺狺狂吠,就该叩谢我等恩典。”

  听闻卫平所言,却丝毫不怒,反而眼底出现了一丝笑意,面色嘲讽道:“什么关东英豪?本官只知道天下一人乃是皇帝陛下!

  关中尚且不安稳,哪里有力量能支援关东,倘若关中因为灾祸而缺粮,导致流民四起,冲撞了长安帝京,谁来负责?”

  卫平怒道:“没有你这样的奸邪之人,怎么可能突然生出灾祸!

  靖难之初,关东百姓士民泣泪以献,恢复关中,我等鼎力支持,难道朝廷现在要食言吗?

  难道朝廷现在要眼睁睁的看着关东的千万黎庶和朝廷离心离德吗?”

  “丞相言重了,朝廷从来没有答应过关东士民任何东西,谁欠下的债谁来偿还,谁许下的承诺谁去完成,这难道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吗?”

  对这无耻至极的一番话,不仅仅是卫平,他身旁的其他人同样无法忍受,直接污言秽语起来。

  这场争吵最终以双方大打出手而结束,一直到此时,皇帝依旧是一言不发,就好像不知道这件事一样,诡异的感觉让某些敏感的人已经有些头皮发麻了,此时一个人来到了丞相的府中。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