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 第328节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第328节

作者:花非花月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18:07:41 来源:免费小说

  而且陛下还说国家应该善待那些功臣和烈士的子女,陛下在皇家园林之中开辟出了一大片,若是有将士死在战场之上,陛下就会收养他们的遗孤,光宗耀祖就在今日了。”

  卫青的话让众人都有些震惊,刘彻的命令实际上根本就没有传到这些最底层的士卒耳中,直到这些人死在战场上恐怕都不知道自己的死能带来什么。

  但是现在卫青告诉了他们,这让所有人都振奋不已,突然就感觉生活有了希望。

  “陛下天恩!”

  一人欢呼,所有人都在欢呼,他们围着卫青欢笑着,感激卫青带来的消息。

  “咚咚咚!”

  一群人正笑着,陡然之间城墙之上的锣鼓响了起来,遥遥望去,极远处有隐隐的烽火燃起。

  所有人都悚然一惊。

  一道刺耳的声音响起,然后就是大吼声,“敌袭!匈奴人来了!”

  随着声音的响起,整座城池仿佛在瞬间就动了起来,卫青感觉到自己的心脏在砰砰砰的跳动。

  第374章 危机来临

  随着大量马匹踏地而来,滚滚尘烟弥漫在整个视野之中,粗略数去竟然有上千人。

  这让守城的将军很是惊讶,怪不得直接燃起烽火,原来是这么多匈奴人来打草谷。

  这个时空的大汉和匈奴之间,本来是要大战的,但是被洛陵一场大雪硬生生的推迟了匈奴巅峰期的到来。

  遭受巨大损失的匈奴开始舔舐伤口,匈奴王廷不敢南下侵略汉廷,于是借着这个其他部落损失惨重的机会开始吞并那些不服从的势力,甚至就连之前没有打下来的朝鲜都进入了匈奴的手中。

  汉廷在这个时候则依靠着长城逐渐进入了盛世的繁华,而且从吕雉开始,汉廷的统治者更加看重长城以内的土地开发。

  相比较长城以外的苦寒之地,更愿意去开发江东和长江两侧的沃土,包括江汉平原等等,因为这里气候温暖,只要经过开发,都可以种地。

  双方战略方向的选择,使得匈奴和汉廷有了这一段极长时间的和平时期。

  经过数十年的苦难行军,匈奴重新恢复过来,得益于气候的良好,牛羊成群,没有大的天灾,重新有了数十万的控弦之士。

  这实在是再正常不过,因为草原就在那里,有草原就有牛羊,有了牛羊就有食物,有了食物就能养活人口。

  古代又不像是现代一样有那么深的科技壁垒。

  现代科技武器的力量已经远远超过了人力,没有数十年的科技追赶,人再多也没用。

  对这些古典帝国来说,人口一恢复,实力就恢复了一半,再有充足的战备资源,十年到二十年之内就能让一个国家从不堪一击,直接进化到天下无敌。

  汉廷又没有直接控制西域,断绝匈奴从中亚大通道获得技术和甲胄的渠道,数十年的时间恢复过来实在是太正常了。

  这也是为什么洛陵的大雪是推迟了匈奴的巅峰到来,而不是直接灭绝匈奴。

  不过国力的积攒就像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匈奴才刚刚恢复到昔年的水平,而汉廷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自己了。

  经过数十年的休养生息,如今大汉和匈奴之间是真正的攻守易型,汉廷的血实在是太厚了,反而是匈奴相比较起来有些许的脆弱。

  汉廷只要规划好战争的节奏,就算是连吃败仗,都能通过不停的战争抢先在自己垮掉之前把匈奴拖垮。

  卫青虽然是作为罪人来到边关的,但是他之前就是养马的,流放的文书之中有记载,所以他来到边关之后就接了之前的活计,继续喂养城中那并不多的战马。

  守城的将士面对匈奴人并不畏惧,若是匈奴王廷的卫队,或许还畏惧几分,因为那些匈奴王廷的卫队是着全身甲的,是精锐中的精锐,但是这些普通的匈奴人,大部分都没有甲胄在身,相比较起来,至少汉军这边不少人还有一件皮甲或者布甲,有一些防御力。

  而且汉军有更好的弓弩,这是匈奴人相比较汉军来说最弱的一点。

  只不过匈奴人同样很清楚这一点,通常不会和汉军直接正面对敌,而是绕过城池前往那些村庄之中劫掠,然后抢完就跑,这些匈奴人的马很好,而且一人数马,想要追是来不及的,汉军在这种攻击面前烦不胜烦,可以说是疲于应付。

  汉军面对匈奴人自然是不会怂的,留下足够的守城人马,直接就骑着马出城去和匈奴人作战。

  卫青在军中还是有一些勇武名头的,骑术又好,自然跟着一齐出征。

  匈奴人见到汉军竟然追上来,于是转身调转马头,当先就是一轮箭雨,这些小部落自然没有什么好的弓箭,但是毕竟是派出来抢东西的,还是尽力的带了一些能伤人的武器。

  尤其是破伤风之箭,在这个时代属于必杀技,极为可怕。

  “兄弟们,升爵得赏就在眼前!”

  以汉军完善的军功激励制度,以及目前还没有堕落的官吏体系,以及清明的政治环境,这些士卒根本就不用他激励,纷纷嗷嗷叫着冲了上去。

  卫青更是一马当先,他身上本就背着罪责,现在杀敌就能够抵罪,他手中紧紧握着弓弩,然后挽弓搭箭。

  “嗖!”

  随着弓声大作。

  “啊!”

  一个匈奴人直接落下马来,鲜血从脖颈上咕嘟咕嘟直冒,瞬间就染红了地面。

  竟然一箭就射中脖颈,这份骑射的本事让众人一阵欢呼,卫青心中一振作,再来一个,他身上的罪责就可以彻底免去。以后他就是一个正常的士卒了,能够凭借着战功获得升迁,这就是他所梦寐以求的东西。

  ……

  长安。

  汉朝镇守边境的将军自主权还是比较大的,但是战斗的结果在事后都要向长安发来,包括战功的计算,都要附在后面。

  贾谊收到了这一次的战斗结果,汉军伤亡三十三人,匈奴伤亡三十四人,基本上一比一的伤亡,和之前的战斗差不多。

  “卫青,一人就手刃了四人,真是个勇士啊,按照战功应当为他免罪。”

  贾谊见到文书之后附带的战功以及将军呈上的赏赐标准,没太在意,像这样的战功,随处可见,贾谊随意的勾画了同意,然后唤来了侍者,“将这封文书送到大将军府,请大将军过目,如果没有问题就上呈陛下,不要让浴血奋战的将士们多等,按时按量的将封赏赐下去。”

  依照洛辰旧年的改制,大汉朝的军机要务,首先肯定是要经过丞相的手,如今的丞相权力极大,某种程度上就是副皇帝。

  毕竟就连丞相的佐官都是九卿,甚至副手御史大夫直接就是三公之一,丞相的尊贵可想而知!

  丞相在政务上基本只要和皇帝商量就可以了,但是秉持着扩相权,分文武的思想,军机要务丞相只是第一层,之后要发给大将军再审。

  在军事上,丞相倒有些像是大将军的副手了,大将军由此被称作“军相”。

  大将军审过之后,确认符合封赏规定,再交给皇帝,但凡中层军官以上的封赏以及十人以上的封赏,都要经过皇帝过目,用皇帝印玺。

  等到侍者将文书带走,贾谊才突然反应过来,入年以来,似乎这样的事情变多了,他对数字还是比较敏感的,连忙让人去翻找之前的战报。

  “丞相,今年仅仅四个月就比得上去岁一整年了,匈奴对大汉的袭扰的确是变多了。”

  佐官计算完之后迅速的将消息报告给了贾谊,贾谊闻言面色有些凝重,果然不是自己的错觉,匈奴真的在蠢蠢欲动,但是这种陡然之间变多的袭击是不正常的。

  贾谊沉吟道:“边关去岁和今年以来汇报的气候情况在哪里,给本相取来。”

  在各个郡国镇守的诸侯王、彻侯以及郡守、县令,身上有一项持之以恒的任务,那就是将各地的异常天气上报,诸如长时间不下雨,或者是干旱、大雨、大雪等等,都要上报朝廷。

  等到佐官将封存的资料取来,贾谊立刻就开始翻找,然后就发现这一两年之内,草原上和边境上的气候都说不上太好,大汉这边的粮食在减产,不过因为前些年大丰收,各地的粮食储存足,所以还没有什么感觉。

  “草原上的不少部落遭遇了天灾,所以南下劫掠的次数变多了,匈奴王廷的底子厚,而且占据着最优质的草场,所以没有参与到这其中,但如果气候持续变差,甚至只要牛羊奶酪减少一成,整个匈奴都一定会疯狂起来。”

  贾谊想着这个可能的未来悚然一惊,跟随着洛新的贾谊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如果粮食减产一成,结果并不会是其他人都少吃一点,最终达到大家都有的吃的地步,而是会发展到一成人吃不起,其他人正常吃!

  这个道理在草原上是通用的,因为这是人性,不因地域文化的区别而有所不同。

  一想到这里,贾谊顿时有点坐不住了,立刻说道:“本相要进宫面见陛下,去备马。”

  ……

  贾谊走进宫中,见到比上一次来时更加华美的宫廷,有些感慨这位陛下和先帝还真是完全不同,他对刘彻的观感很是复杂,总是忍不住拿刘彻和刘恒对比,然后就越来越觉得别扭。

  尤其是贾谊总觉得这位皇帝望着自己的时候,带着一丝丝的探究神情,让他感觉有些不太舒服。

  “丞相,陛下唤您进殿。”

  不多时,侍者走出唤贾谊进去,贾谊清理了一下脑海中繁杂的思绪,整理了一下衣袍,随着侍者走进内殿。

  一进入内殿之中,就见到不仅仅皇帝刘彻在,还有一个身着儒服的中年文士,贾谊脑子里面过了一下,不是十三经博士。

  他心中有些好奇,能来到皇宫单独面见皇帝,一定不可能是无名之辈,不知道是哪一家的大儒,反正不是孟儒的,贾谊自己就是孟儒的大佬,自己派系内的大儒不可能不认识。

  第375章 先王之道!

  贾谊在望着那个儒生,儒生同样在望着贾谊,微微作揖道:“下臣见过丞相。”

  刘彻颇有兴致的介绍道:“丞相,这是关东来的大儒,氏董,治的乃是《洛宫春秋》,朕正要与之交谈。

  丞相前来见朕可是有什么要事吗?”

  春秋经,那范围可就大了,作为唯一一部由两位儒家圣人所作的经典,治春秋经的大学派有好几个,不过春秋儒见到皇帝倒是正常,毕竟孝文皇帝尊崇儒家就以春秋经为主。

  甩掉这些思绪,贾谊开始汇报自己的发现,“陛下,早些时候在北境发生了一场规模较小的战斗。

  经过臣的确认,近些年南下的匈奴人渐渐变多了,臣查阅了资料,判断是草原上的气候渐渐开始恶化,水草不如往年丰茂,胡人为了活命南下。

  这意味着胡人出现了生存危机,非常的棘手,朝廷应当予以更多的关注,臣的建议是加大对草原的情报,以便全面了解匈奴的动向。”

  刘彻闻言正襟危坐起来,这不仅仅是一场小的战斗,一旦确认事实,这或许就是两个帝国之间的全面战争。

  中原政权对北方胡人一向是抱着十万分小心的,想想看,诸国在北方修建起连绵的长城,但是面对南方的蛮夷却没有做什么措施,这就是区别。

  “董生可是有什么看法?”

  刘彻见到董仲舒听到匈奴入侵之后若有所思,于是当即问道,这也算是考察一番。

  “陛下,臣以为应当主动出击,攻灭匈奴,以宏先王之道!”

  汉武帝闻言顿时来了兴趣,有些惊异的问道:“哦?宏先王之道?何谓先王之道?”

  董仲舒双手交叉,将双手抬到超过头顶的高度,然后微微垂首,正色道:“所谓先王,素王一人而已,素王乃天,乃道,乃世间万物,一切阴阳、生死、祸福,尽在素王道中。

  尧舜禹汤难道不是拥有大功德的圣王吗?

  但是夏商的国祚却远远不能和周室相比。

  臣遍寻古籍,想要寻找缘由。

  最后只能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素王降生人间,托生在周室之中,所以周室才有千载天命。

  汉室没有素王这样的天人托生,那么弘扬先王之道,也可以使国祚延长,这就是治国的道理。”

  贾谊闻言忍不住问道:“董生,素王的确是天人一般的圣王,但是时移世迁,唯易不易,这也是素王所言,难道能用古代的政策来治理现在的世道吗?”

  贾谊是丞相之才,治国理政信手拈来,但是在孟儒内部却不算是大儒,因为他的理论水平是有问题的。

  董仲舒恰恰是搞理论的高手,他不仅仅有一整套理论,还能切合当时的形势,统治者需要什么,他都能提出来。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