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 第316节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第316节

作者:花非花月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18:07:41 来源:免费小说

  对洛陵,天下除了天子刘恒以及太后之外,其余人正式场合称呼洛陵为“上君”,私下里则称呼为“大君”,这就是洛陵地位的特殊。

  洛景沉吟了一下便将手中信件递给众人观看,这封信倒也没什么,一般人也读不出其中的担忧,只有他们这些比较了解洛陵的人才能看出来。

  果然看过之后,众女子纷纷笑道:“这也没什么,昭公大君只是提醒您多加注意。

  难道这天下不是鼎盛之相了吗?

  难道这天下的景象,与您赋中所做,有何不同吗?

  妾身以为是没有的。

  您不愿意将此赋献给陛下,想必是担心粉饰繁华,现实却凌乱不堪,但这世道本就清平。

  妾身以为应当献给陛下,陛下是何等仁慈的君主啊。

  若是见到这盛世繁华的景象,见到这天下百姓都安居乐业,想必定然会更加励精图治,这难道不正是贤臣所应该做的吗?

  还请良人多多思虑,妾身言尽于此。”

  洛景又望了望那一篇心情振奋之下写就的天汉其三,说道:“您真是贤明的女子啊。

  是为夫多虑了。

  就按照您所说的,继续整理校正吧,明日为夫献给陛下,

  作为臣子若是不能为社稷排忧解难,反而踌躇不前,那才是不对的,为夫差点就陷入了这样的怪圈之中。”

  见到自己的劝说有理,女子就笑盈盈的重新开始抄录,其余人有些艳羡的望着这一幕,能得到洛景的宠爱,自然是有她的本事的。

  翌日。

  洛景就带着一卷竹简走进皇宫,感觉到些许沉重,心中暗道:“不知道家族对纸的改造如何了,若是有朝一日真能改变现在沉重的竹简,那可真是功德无量的事迹了。”

  实际上在如今的世上,是流传着类似于后世纸一样的东西的,但那是一种成本极高,使用又很不方便的纸张,而且还非常的脆,很容易损坏。

  一直以来需要记录的东西都是知识,而知识是比黄金珠玉还要宝贵的东西,所以一直以来都没有人用那种有些垃圾的东西。

  竹简虽然有重重的缺点,但只要保养得当,就能放置许久许久,在昭城之中甚至还有一千年之前的竹简存在。

  人类生来就认为不朽的东西才最珍贵,黄金就是这样成为了贵金属,竹简是同样的道理,这种能够延续极长时间的物件,除了成本高,携带不便,是最为适宜记录知识的。

  但是洛氏希望得到一种能够更为方便传播知识的东西,那就需要一种新的材料,洛氏尝试了很久,纸出现在了洛氏的眼中。

  于是洛氏开始了纸的研制,投入了许多的金钱在其中,只不过一直失败,还没能取得什么进展。

  没有参考的情况之下,这就是研究的正常结果,甚至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最后发现方向错了,一无所获也是非常可能的。

  在真实的历史上,东汉的世家虽然是盘踞在国家身上的毒瘤,但这群人真的搞出来了很多有用的东西,在天文、地理、数算、机械等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成果,然后就被东汉末年那一场恐怖的灭世全部消灭掉了。

  在现在这个世家大族还没有彻底兴起的时期,也只有洛氏和某些兴趣特异的刘氏诸侯王这样的狗大户,才有时间精力去研究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

  在社会的主流舆论中同时流传着两种言论,一种是对古代时期豪强世家的批评,认为这些人把持社会上升通道,是彻彻底底阻碍历史进程的人,一种则是对洛氏这个最大世家的赞美,这是一种非常别扭的生态,但若是翻开历史书,我们就能得到这个问题的答案,那就是洛氏始终是文明的引领者,洛氏始终在孜孜不倦的将文明传播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诸如造纸术等等的发明,这就是他被赞美的原因。——《洛文化》

  第357章 再次掀开改革大幕

  长乐宫中。

  刘恒今日没在长乐宫,所以洛景也就来到了这里,皇后见到洛景,笑道:“前些时日小妹回到府中,说东阿侯就像是书中所写的君子,像是美玉一样的温润,我这便放心了,家中的女子就像是蒲草一样,幸运的遇到了您这样的君子,于是能够生长。”

  洛景先是行礼,然后笑道:“贵女是有才能的淑女,她的德行就像是古代的女子,却进入了臣寒酸的室中,这难道不是臣的福分吗?”

  两人寒暄之时,刘恒便在旁边读着那篇文赋,脸上带着明显的欣喜之色。

  读罢叹息道:“朕听闻上古的圣王是能够做到宠辱不惊的。

  无论面对赞誉,还是辱骂,总是淡淡的一笑而过,不因为外界而影响自己的心境,朕还达不到这样的境界啊。”

  刘恒面对洛景呈递上来的文赋,心中忍不住的升起了自得之意,然后立刻就开始自我检讨。

  上级已经主动承认了错误,那做下属的就不要再劝谏,这是很简单的道理。

  洛景笑道:“陛下您实在是太过谦虚了。

  臣听说上古的文字是远比现在少的,上古的言语是远比现在简单的,上古的人赞扬圣王,只会说:‘您的德行啊,天下没有人能比您更高了,这是我所不能及的,我愿意服从您。’

  臣赞颂您,却用数以千计的文字,用繁复华美的文辞,还用真挚的情感,用月亮来形容您,用繁星来形容臣。

  这就像是野菜做成的粥和精美的肉食一般,吃它的人感觉难道会相同吗?

  这不是您不如上古的圣王啊,是因为臣的赞颂能够深入到您的内心,才使您感觉欣喜。”

  刘恒闻言朗声大笑,笑罢说道:“得到了赞誉却不去做,那是无耻的人,朕不愿意那样。

  但朕现在还当不得这样的赞誉啊,应当更加努力的使天下之人都安居乐业。

  去年冬天很是寒冷,长安城没有冻死在街头的流民,于是百官都上奏称赞是朕的仁德感动上天,是朕的仁政得以挽救那些性命。

  但朕知道在远离长安和关中的山东,一定还有许多流民死在了那个寒冷的冬天,这都是朕的过错啊。

  应当使这些流民都有赖以为生的田地,有庇护严寒的房舍,有御寒的衣服,这样他们才能在每一个严寒的冬天所生存下去啊。

  仁政如果不能遍及到生民之间,岂不是在粉饰太平吗?

  那不是朕想要的。”

  洛景闻言突然想起了自己的父亲,若是见到了如今的陛下,应当会非常开心吧。

  不仅仅是因为刘恒将他未曾做完的一件件事完美收场,还是因为刘恒真的成了他梦想之中的那种君主。

  既有霹雳手段,却又心怀仁慈。

  洛景作揖道:“陛下可是想要重新厘定天下的土地吗?”

  刘恒点点头道:“前些时日贾卿上书说,现在是解决土地问题的最好时间,再往后就不好处理了。

  不过儒生们提出的平均土地政策实在是过于激进,若是如此做了,恐怕天下的人都要反对朕了,朕没有同意。

  但稍微清理一下,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朕准备用五年到十年的时间来做这件事。

  既缓解百姓可能遭遇的艰难,又可以进一步充盈朝廷的府库,如今天下安定无灾无祸,还没有兵戈祸患,百姓甚至能够积攒一些余粮,朕要尽力使这种情况保持下去。”

  ……

  一道旨意从禁中传出。

  “流水结成冻冰,难道是一夜之间的寒冷吗?

  朕以为不是的。

  千里长的大堤,却因为小小的蚁穴而被冲垮。

  这世上的祸患都是从微小之处开始的啊。

  这难道还不能够让我们警醒吗?

  百姓的愤怒是一点点积攒的,对朝廷的不满是深藏在心中的,等到无法忍受的那一天,就会揭竿而起,就像汹涌而下的洪水,毁灭一切。

  秦末的惨像,史书之上历历在目,那些秦王朝的贵族难道还有幸存的吗?

  大汉倾覆了,诸位难道能够独善其身吗?

  朕清丈土地难道是为了朝廷的那一点赋税吗?

  这是割除腐肉,永葆诸家富贵的政策,是为了诸位的性命啊。

  向四方传遍这道旨意,使天下人都知晓它。”

  朝廷要开始清查天下郡国之间的土地,那些非法掠夺,以及不交税的土地,要依据罪行法办。

  一时之间,天下震动。

  尤其是这道旨意,典型的皇帝作风,先礼后兵,皇帝虽然仁慈,但是这些年改制,那些政见不同,持身不正导致坐法的官员,最后都带着家眷去了岭南。

  而且即便如此,刘恒依旧是那个仁慈的皇帝,那些被流放的官员还得谢谢刘恒呢。但改革和改制是完全不同的,尤其是触及到土地这种根本性问题的改革,这甚至比削藩还要严重的多,削藩的本质是利益集团之间的碰撞,彻侯们都是站在朝廷这一方的。

  清丈土地,则会触碰到绝大多数人的利益,甚至就连现在支持刘恒的人之中,也有许多人会反对。

  但刘恒敢于这样做,自然还是有把握的。

  大汉朝的开创者是一群什么人呢?

  除了洛亦和张良这少数的人,大部分都是屠狗宰猪之辈,还有乡间农夫,流民,县衙之中的刀笔吏,这已经是一群相当底层的人了。

  到了汉文帝的时代,经过改制,担任朝廷大员的,是一些默默无闻的儒生,那些家境贫困的人,一跃而起,甚至担任三公九卿,朝廷将近三万的禁军,都是来自关中的小地主。

  这些东西代表了什么呢?

  代表了汉廷的统治基础是极其广泛的,汉廷不是一个由豪族大族支撑起来的政权,而是一个由广大小地主、自由民、知识分子、军功贵族支撑的王朝。

  以如今的信息传递效率,汉廷的统治基础几乎已经到了极限。

  正是因为如此广泛的统治基础,汉廷才能够强制实行陵邑制度,让那些掌握着强大力量的豪强大族,乖乖低头。

  这些人就是刘恒改革的最大底气,只要维护小地主和自由民的利益,再给予学子和军功贵族上升的通道,朝廷就是无敌的。

  土地的清丈首先从关中开始,这里是汉廷的基本盘,刘恒这些年来持之以恒的在关中地区送温暖送福利,对这里的吏治管控的极其的严格,就连宗亲在关中犯法都要严厉惩戒。

  “关中犯法,罪加一等”的说法广为流传。

  大批官吏从长安向着整个关中铺开,这突然而至的吏治清查,一下子让许多问题都暴露了出来。

  “简直触目惊心!”

  刘恒望着那些呈递上来的罪状,手都在抖,嘴唇青白,望着洛景低声嘶吼道:“阿景,关中是皇帝行宫啊。

  关中尚且如此,山东之地难道还会更加平静吗?

  是不是已经民变四起了?

  等到叛军打到了洛阳,打到了函谷关下,朕才会知道大汉的天下摇摇欲坠了。

  朕还沾沾自喜于盛世大业,这是多么的可笑啊。”

  刘恒一直学习的圣王之治,都是完美无缺的,他以为自己的治下同样如此,所以一时之间有些无法接受自己的子民同样身处于水深火热之间。

  洛景作揖道:“陛下言重了。

  关中之民几乎家家有余粮,吏治相对来说比较清明,这已经非常了不得了,历史上大部分时期都不如您的治下。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