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 第315节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第315节

作者:花非花月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18:07:41 来源:免费小说

  一个庞大的中央集权的大帝国,执政方针一定是一以贯之的,至少不能朝令夕改。

  很多时候执政思想是不能共存的,就像黄老和儒家一样,不能既要大政府,又要小政府。

  “法家阴诡之术,难登大雅之堂,不能作为陛下向臣民宣扬教化的典籍。

  黄老之术贯彻了数十年,弊端已经渐渐出现,该是时候弃用。

  墨家注重实用,日后开垦耕地,修建水利,乃至于改进农具,制造兵器等等,都需要他们。”

  刘恒沉吟道:“那就是只剩下儒家了,贾卿就是儒家学子,的确是品行高洁,才能出众,但儒家派系众多,有治《孟子》、治《洛宫春秋》、治《诗》、治《周礼》、治《书》,乃至于《易》、《荀子》等等,朕又该用哪一家呢?”

  太学之中儒家博士占据半壁江山,就是因为儒家的优良传统,儒家有两**宝,第一是善于学习别人进步的然后改头换面,第二则是极其的重视教育,甚至教育子弟比做官还要重要。

  秦朝用三晋法家,大汉主要用黄老休养生息,儒家有许多子弟出仕,但是儒家的治国思想一直没有用武之地。

  这种情况儒家已经习惯了,大儒们秉承着孔子的思想,政治上不顺利,就传播思想,屈身守分,以待天时,在广袤的山东大地上,到处开办私学,大批优秀的人才投入了儒家的麾下。

  贾谊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已经坐到了三公高位,就等时机一到,开始推行儒家的理想。

  刘恒又问道:“若是选择了某一家思想,那其他家又该如何呢?没了朝廷支持,恐怕很快就会衰落下去。”

  洛景道:“任由其自由发展即可,不要堵塞他们做官的道路,自然能生存下去。

  这数十年来用黄老治国,但儒法两家入仕之人也不少,朝廷制定大政,官吏愿意遵从执行,那就用之。

  百家争鸣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就是太学要置十三经,而不是单纯的一家经书的道理。

  若是日后陛下所选择的这一家思想不适宜大汉形势了,那就从太学之中选取其他家思想即可。”

  刘恒在殿中不断的踱步思考着,他一直都在思虑自己应当为大汉的天下做些什么,不是简简单单的做个守成之主,那不是先辈对自己的期许。

  不多久,禁中下旨,召集儒家诸经学博士进宫,皇帝要亲自策问他们,这道旨意一下,其余诸家就是面色大变,明白皇帝已经做出了选择,尤其是黄老道家,更是如丧考妣。

  但禁中很快就下旨,“还请诸家博士静在太学研习经典,陛下对诸位还有重用。”

  皇帝的态度让这些人心中升起了希望,至少没有赶尽杀绝,断绝道统,不用灰溜溜的回到山东,甚至托庇于昭城了。

  儒家治不同经书的十几家进宫之后,见到了那个看起来还颇为年轻的皇帝,太学祭酒洛景和御史大夫贾谊伴在皇帝身边。

  相互问候之后,刘恒立刻就抛出了自己最关心的问题,“诸位都是博学之人,朕想要知道,如今的大汉需要什么?”一上来就是最根本的问题,这让诸家都有些没想到,但这正是他们来到这里的缘由,向皇帝兜售自家的治国思想。

  “陛下,天下之重,在一统!”

  一道响亮的声音响起,刘恒眼前一亮,洛景低声道:“陛下,是治《洛宫春秋·尊王》经的博士。”

  《洛宫春秋》有《执政》和《尊王》两篇,《执政》是洛明公做作,《尊王》是孔子所作。

  治《洛宫春秋·执政》可谓是带着镣铐跳舞了,因为洛氏不仅仅在世上,关键是还位高权重,是最顶级的学阀。

  那么阐述其中思想的时候,就不能胡编乱造,而是要真正的揣摩其中的意味。

  换句话说,就是要揣摩洛氏想要什么思想出现在世上,这可就太难了。

  《尊王》就好很多,因为孔家势力不行,在儒门之中地位虽然高,但能与之相提并论的还是不少。

  不过治《尊王》有一个极大的弱点。

  那就是《尊王》是孔子揣摩《执政》写出来的,是对洛明公思想的一种揣摩,所以随时都可能会遭到洛氏典籍的暴打。

  刘恒问道:“博士请言之。”

  “先贤作春秋,自古太平之世,皆君有德而令一行也。”

  “素王制作礼乐,诸侯听从天子的命令,互相之间没有征伐,面对蛮夷团结一心,这就是邦周兴盛的缘由啊。

  僖王的德行开始败坏了,于是上天夺走了他的权力,诸侯不愿意朝拜他,想要挑衅他,邦周就乱了起来。

  直到齐桓公称霸尊王,天下的诸侯都按照他的意志而行动,诸夏才再次安定了下来,孔圣赞扬他和管子。

  如今天下离乱数百年,直到太祖高皇帝鼎定宇内,九州遂归为一统。

  但一统之下,犹有裂纹,天子的命令不能行走在列国之中,所以才有诸王国之乱,及至推恩裂国,龃龉渐渐就消失不见了。

  天下之间的法度应当变化,天下之间的思想应当变化。

  陛下,这是上天所赋予您的使命啊。

  到了这个时候,若不能再在天下之间一统,使海内都沐浴皇帝的恩德,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太平的世道将要出现,圣王降临在人间,这是先贤所给出的答案,圣王又是谁呢?”

  他目光灼灼的盯着刘恒,刘恒精神抖擞,昂首挺胸,感觉和姑父当年所说的对上了,“朕便是要开创太平的圣王。”

  重重地下拜之声响起,“您就是开创太平的圣王,臣为天下贺。”

  谏言君王就是一个忽悠的问题。

  刘恒当然不会这么简简单单的忽悠,但这番话实在是太合他的胃口了,而且给予了他一个非常好的借口,如今的天下需要改制,那么找到这么一个愿意配合他战略行动的学派就是非常关键的事情。

  “您所说的是非常有道理的,昔年洛文王还在时,也经常对朕说,日后要开创圣王之治,要致太平,朕深以为然。”

  刘恒这番话让拜倒在地上的儒学博士大喜,知道这是皇帝认可自己的理论了。

  这一脉将要兴盛了!

  ————

  素王所建立的礼乐和洛氏对素王神格化的推动,建成了诸夏文明不可动摇的根基,但诸夏王朝内部的装饰却留下了大量的空白。

  当历史进程走到汉文帝这里时,他所面对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塑造整个汉王朝的意识形态,以适应汉王朝所面对的内外状况,即,大一统的前置条件基本完成,在糅合天下的进程之中,为汉王朝注入怎样的精神,这是汉文帝所需要考虑的。

  笔者写下这一段带着无限的欣喜和自豪,汉文帝在历史赋予他重任之际,做出了对民族最正确的选择,即选择一种思想来稳固整个王朝,弥合自大分裂时代以来的差异。

  但与此同时,他尽力的维持着其他学派思想的活力,甚至特意为这些异己思想留出一定数量的官职,来保证他们的存续。

  在公元11世纪那个时代,难以想象这种进步的思维会出现在一位封建统治者身上,但这就是现实!——《汉王朝兴衰史》

  第356章 洛陵的忧虑

  昭城。

  如此重要的消息,当然是要通传昭城的,昭城中的洛氏子兴冲冲的跑来告知洛陵这个消息。

  “家主,春秋经被汉廷确立为官学,还有齐法以及孟儒都作为次学列为博士,这群儒生说要秉持王道,为天下致太平,真是想要看看他们能做到何等的地步!”

  洛陵感觉到了家族的底蕴前些时日深厚了一些,但是面对这个消息却怔楞了许久。

  洛陵在学术上不算是太有天赋,但是他权斗水平很高,对现实情况很了解,这些诸子圣贤所写就的经典,他或许写不出来,但是他一读就知道这些经典太过空泛。

  墨家兼爱非攻就不用说了,儒家想要致太平立王道,无非就是昔年洛国那一套。

  通过洛国公室这个强有力的统治者来对国中的财富再分配,保证不会出现极端的贫困者,再通过商业税金等等修建学宫,打通上升通道,最后则是从清剿完洛国周围蛮夷之后,就有意识的控制国中人口,才算是维持了千年的国家。

  现在儒生们说,虽然如今天下富裕,但是问题却很大,所谓“富者阡陌相连”,贫者虽然还没到无立锥之地的程度,但这是迟早的事情。

  因为之前只是洛文王强行压制,打了一波豪强而已,但一切祸乱真正的根源,即土地兼并没有解决,那就是治标不治本。

  诸子百家是一群何等聪明的人,土地兼并的危害怎么可能看不出来?

  甚至他们都知道,只要将土地收归国有,然后重新分配,就能解决天下大部分的问题。

  理论很美好,甚至原因找的也比较准确,但在洛陵看来,唯一的问题就是不现实。

  不论是做人还是治国,都应当在恰当的时间做恰当的事。

  在真实的历史上,汉武帝那样强横绝伦的君主,权力几乎无限大,一道命令就能逼的天下中产商人纷纷破产,但是在土地这件事情上都没能彻底推行下去,真正推行的人是王莽,然后他就无了。

  洛陵心中泛起了一丝不安,他不知道这天下会向着何方而去,但他知道,不切实际的改革只会让天下走向最混乱的结局。

  最重要的是,他不年轻了。

  他年纪很大了,不知道还能够庇护家族多久。

  若是他死了,家族神异方面的能力就会大打折扣。

  因为只有他是素王的人间之影,是人间之神,用很小的代价就能够发动那些威力强大的神器。

  一旦他死去,后世家主不一定愿意耗费家族底蕴来发动神器维系家族。

  现在可以随意使用的四时之神等等神器,可能百多年都不会动用一次了。

  最可怕的是,儒生们所走的这一条道路,后世洛氏的子弟很可能会支持!

  看看刚刚前来送信的家族子弟,脸上满是振奋的色彩,就知道昔年洛国的景象对族人的吸引力了。

  那可是老祖宗创造的不朽功业啊!

  洛陵这种半人半神有时都会想要动用神器来实现那种不朽,更不要说其他人。

  “家主。”

  见到洛陵一直不说话,送信前来的一行人试探着唤了一声。

  “智者通病,杞人忧天!”

  沉默许久的洛陵开口对自己评价了一句,只不过是未来可能会出现的事情就忧虑到这种地步,这是智者的通病。

  说不准儒家执政没多久就被皇帝所厌弃,一切又回到黄老道家或者法家上来呢?

  “给阿景回信,尽力约束一下儒生们的脚步,多带他们到民间看看,到农田之中劳作一下,不要想着跑步进入大同世界,那不现实。”

  最后洛陵只是让人将这句话带回长安,至于洛景能控制到什么程度,那就不是他所能知道的了。

  ……

  东阿侯府。

  洛景收到了洛陵的信件,他能从那些字迹之间感受到大伯的些许担忧,这让他一直以来有些躁动的心也有些平稳下来。

  “这篇赋先不用整理摘抄了,为夫要好好想想是否要呈递上去。”正在为洛景摘抄的几名女人闻言纷纷停下手中的笔,脸上带着疑惑望向洛景,几人皆是难得一见的貌美女子,年纪从二八芳华到双十年纪皆有,由于洛景的妾室比较多,现如今除了昭城派出的一人,身边侍候的已经没有了婢女,皆是妾室亲自上手,同样也是为了朝夕相处。

  “良人此篇文赋呈递上去,定然得陛下欣喜,赞颂大汉盛世风华,长安城外的竹林恐怕又要遭遇砍伐,以作竹简抄录您的文赋了。”

  一个望着有些小巧玲珑的女子笑意盈盈的柔声说道,她是会稽王的女儿,大汉的翁主,她不是唯一一个嫁入东阿侯府的宗室之女。

  在这东阿侯府之中,还有她五服之内的其他姐妹以及晚辈和长辈,毕竟刘氏皇族这样庞大的家族,辈分和年纪一向是不挂钩的。

  她算是洛景比较喜欢的妾室之一,已经育有一儿两女,在众多妾室之中也算是比较多的。

  “良人,可是昭公大君说了些什么?”

  一提到洛陵,这些女子纷纷正襟危坐起来。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