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 第118节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第118节

作者:花非花月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18:07:41 来源:免费小说

  但是道家简简单单四个字,“天地不仁!”

  直接将墨家理论的基础击溃,后续的所有推断都成为了空中楼阁。

  于是阳胜问道于墨翟,墨翟正在守藏室之中看道德经的新旧两版,笑道:“身处洛国之中,却忘记素王,墨家辩术真是白学。”

  阳胜便信心满满道:“昔年老子在学宫之中讲道,素王如天,难道素王也是不仁的吗?

  八百年洛国君主尊崇素王之道,无一不仁,才有了洛国的兴盛,数遍列国子民,唯有洛国能称得上安居乐业。

  若是素王不仁,洛国君主坐视子民覆亡,坐视邦周覆亡,难道还会有现在的景象吗?”道家子弟又是四个字,“洛氏不王!”

  “阳胜君,墨家的理论似乎将素王和天并列,但还请您知晓,王是天子,上天之子,不是素王之子,素王至高至圣,但他的爱是有限的。

  不要说列国的君主,从王室东迁之后,甚至就连邦周的天子,素王都不愿意关注,只要不勾结四夷,素王只在洛国之中播撒他的光辉。

  难道您要用素王的仁,来制衡那些不兼爱的君主吗?

  恐怕素王并不愿意。”

  “轰!”

  整个学宫之中,无论是儒生,还是墨者,都被这简简单单地四个字震在了原地,紧接着就是无数的呼声,无数的疑问之声。

  洛氏不王!

  这是道家士子对墨者的回应,素王如天,但素王不是天。

  即便真如诗歌之中所赞美的那般,素王的神灵真的在天上,素王仁,素王是赏善罚恶的,但素王的子孙不王。

  难道素王就会一直干涉人间之事吗?

  八百年来,素王庇佑着邦周的天命,但是这种庇佑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弱。

  诸夏大战,周洛战败,谁能忘记呢?

  邦周天命摇摇欲坠是天下人的共识,只不过现在还无人知晓,天命将会落在何处。

  但不在洛国!

  道家认为自己只是简简单单地讲了一个道理,但这个理所当然的道理,却一直以来都被人所忽视。

  但是对于墨家来说是无比的震撼,因为这些墨者突然发现,只要洛氏称王,墨家的理想就能实现。

  但是洛氏不王。

  武王曾经要将王位传给素王,但是素王说他没有天命,不能称王,洛国历代国君不论王室如何,都尽忠王事,天下人都认为这是忠诚。

  但是洛国不认为这是简简单单地忠诚,武王承天受命,素王从武王手中接过天命,所以他才会庇佑邦周。

  还没等阳胜说话,一个墨者便失声道:“难道素王会不爱诸夏的子民吗?

  若是素王不关注人间,谁来使君主谨慎呢?”

  这一下儒生们回过神来,心中暗道:“道家这群人平时看着安安静静,一出手就是大的,平时暗讽儒家的仁,现在没想到直接给墨家也来了一下狠的。”

  但是这种落井下石的机会当然不能错过,“当然是用礼,素王已经给人间留下了足以昌盛万万年的智慧。

  素王是希望人能够自强不息的,而不是事事都向他祈祷,昏暴的君主就驱赶他,奸恶的臣子便诛杀他。”

  ……

  任何稳定的政权都是由许多符合当前时代的政治逻辑所组成的,如果政权不合逻辑的方面太多,就会呈现出波诡云谲的政治局面,在先秦时代结束之后,“洛氏不王”成为了一条政治的底层逻辑,在上古和中古的千年之中,对洛氏不王抱有怀疑的时期,政治总是逐渐走向混乱。——《政治运作逻辑考》

  第116章 楚国:怎么又是我?

  洛国公室正沉迷精研工巧之时,列国之间永不停歇的争斗,再次开始聚集力量。

  魏国宫廷之中,正是一片的喜气洋洋,魏军大胜秦军,这让魏侯卿颇有扬眉吐气之感。

  于是朗声笑道:“众卿,秦国已败,不仅崤函通道,便是崤函以西也尽在魏国之手,这是晋国巅峰之时才做到的功业。

  二十年之前,秦国强势,孤在秦伯的面前委曲求全,一直到今日,才算是了了心中大愿。

  只可惜他薨了,否则孤倒是真想看看他面上是何等精彩的表情。

  这都是列位贤能之才的功劳啊,尤其是国相,您是昊天所赐予孤的珍宝。

  如果不重重地奖赏您,这是对昊天的不敬。

  孤要将魏国之中最富有的采邑封给您,只有这样才能稍微酬谢您的功劳。”

  大殿之中的魏国重臣眼中都亮起了光,纵横家和法家士子,不和你讲什么理想,要得就是钱财、名声、地位和利益,所以魏侯卿慷慨的给予他们。

  等到众臣都满足赏赐之后,魏侯卿才问道:“众卿,接下来的攻楚之战要如何做呢?”

  在封赏之中名列众臣之首的魏相当即道:“国君,楚国与秦国大不相同。

  秦国外强内干,二十年前开始便政治混乱,魏国实力迅速变强,但是秦国却原地踏步,还在巴蜀之地与楚国纷争不断,加上武卒天下强军。

  魏强秦弱,难道秦国有不败的道理吗?

  但是楚国,从熊顿击溃厉王六军起,就在列国之中有凶名,等到幽王之时,楚国已经是天下强国。

  五百多年来,邦周几乎所有大型的战争都是楚国和中原的战争,所以面对楚国要小心。”

  魏侯卿不由自主地点头,中原诸国对楚国是心怀戒惧的,就是因为楚国太强,除了巅峰时期的齐国和晋国之外,天下莫能与之争。

  诸夏大战过后,楚国更是成为了公认的天下第一大国,魏国就是从晋国之中分裂出来的,所以对楚国的想象,不可避免的就归拢到当初的晋国身上。

  “但楚国虽强,树敌却多,他在巴蜀与秦国争,在东南想要灭亡吴国,在北面还想要侵吞王室的土地。

  从令尹项刺死后,单凭楚侯一人,无法控制住那些不断想要外扩的贵族,这就是上天赐予魏国击败楚国的时机啊。

  楚国成为了天下第一强国,让楚人变得傲慢起来,这难道不是将要失败的征兆吗?

  还请国君派遣使者联系秦国、吴国、齐国,再加上韩赵两国,六国连横攻楚,定能大破楚国。”

  魏侯卿疑惑道:“国相,韩赵两国乃是盟友,吴国面对楚国有覆亡之危,这三国自然是召之即来。

  但是秦国刚刚败于魏国手中,秦人被斩首者甚多,有血海深仇,难道会同意和魏国一同进攻楚国吗?

  齐国二十年前一蹶不振,这些年龟缩于国中,难道敢于进攻楚国吗?

  这怕是不符合常理啊,您所说的,是认真的吗?”

  国相便笑道:“国君,秦魏之间的仇恨,就像是两个人争吵,气血上涌,于是互殴一番。

  但是秦楚之间的仇恨,却是二十年之间不间断的互相厮杀。

  小的仇恨难道能盖住大的仇恨吗?

  至于齐国,这些年变法也算是颇有成效,不能以二十年之前所看待。

  卫城乃是善言之人,若是有他出使各国,此事定然能成。”

  卫城出生卫地,本来卫国已经随着晋国的覆灭而消失了,但是魏侯卿为了证明自己继承晋国的正统,又将卫国的后裔寻到,封作卫君。

  “卫卿,国相所言,您可听到了?”

  卫城在坐席上拱拱手行礼,自信道:“国君,城必不辱使命!”

  秦国的宫廷之中和魏国完全不同,对于魏侯卿这个人,现在的秦国君臣甚至听不得名字,似乎从遇到这个人开始,秦国就没遇到过好事,不断地失败,把一个昌盛的秦国搞成了现在这副甚至有些疲敝的样子。

  “国君,楚国听闻我军大败的消息,再次向着蜀国平原增兵,再这样下去,我们就要暂时的失去蜀国平原了。

  若是楚国彻底控制,顺着大江而下,就能源源不断的将粮食输送到郢都,这样楚国就会越来越强。”

  虽然从蜀中通往关内的关隘控制在秦国的手中,楚国不太可能从这里突破秦国,但是蜀国平原不是数百年前的不毛之地,而是能出产大量粮食的天府之国。就在秦国君臣焦头烂额的时候,卫城来到了秦国之中,面对着刚刚不久之前战败秦国的魏臣,秦国君臣纷纷怒目而视。

  虽然知道不可能,但还是有许多秦臣的心中升起了杀心,有秦国贵族大喝道:“魏臣!说出你的来意。

  如果是魏侯卿派你来羞辱秦国,那今日你我二人便同时死在这大殿之上。

  秦国绝不受辱!”

  卫城早就料到这种情况,但他凛然不惧。

  学习纵横之术,就是要深入敌国,就是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国君和臣子,若是贪生怕死,定然一事无成。

  只见他风度翩翩的微笑道:“秦伯,或许秦魏之间存在一些误会,让您的重臣对外臣产生了一些误解。

  秦魏两国之间并没有什么仇恨,魏国是知晓礼仪的国家,怎么会无缘无故的羞辱秦国呢?

  城奉国君之命前来,是为了秦国的社稷安定啊。”

  卫城睁着眼睛说瞎话,让秦国君臣有些气笑,秦伯冷笑道:“数万秦人之命,竟然是没有仇恨,魏侯卿总是能够让天下人大感意外。

  您说是为了秦国的社稷而来,不仅是孤,想必满殿群臣都很是好奇,还请说吧。”

  “秦伯,臣曾经在韩国之中游历时,见到一个屠夫,他曾经和人争吵,气血上头之时,互相厮打起来,两人都是鼻青脸肿,卧床休养数月方才见好。

  之后又见到屠夫与另一屠夫争肉,未发一言,双方却手中各持尖刀,时不时划出道道血痕。

  您认为屠夫与谁仇恨更深呢?”

  秦伯道:“当然是另一个屠夫。”

  卫城笑道:“这便是秦魏楚三国之间的道理,秦魏之间虽有争吵,之前发生了一场战争,但是秦魏之间,仅仅是意气的争夺,魏国难道能够进入关中吗?秦国难道进入关东吗?

  但是楚国和秦国争夺蜀国平原,这是要将秦人的粮仓断掉,若是失去了这里,秦国的人口由谁去供养呢?

  关中近年频发天灾,若是失去了蜀国平原,难道让秦人饿死在渭河之上吗?

  外臣由此而为您的国家感到忧虑啊!”

  卫城的话让秦国君臣的脸色感觉阴晴不定,卫城又说道:“楚国真是永远也改变不了蛮夷的本性啊。

  齐国和晋国成为天下霸主的时候是如何做的呢?维护诸夏列国之间的和睦。

  但是楚国成为了第一大国,却在西方欺凌秦国,在北方欺压王室,在东方妄图撕毁和议,灭亡吴国。

  素王曾经说,德行如果不能够匹配他的位置,上天就会降下灾祸。

  国君愿意遵从上天的旨意,讨伐楚国,秦国是诸夏最重要的邦国之一,如果没有您的参与,就不能体现上天的意志。

  若是能够胜利,想必楚国在蜀国平原上所僭越得到的,上天都会赐予秦国了。”

  魏侯卿当然不希望秦国得到整个蜀国平原,但是现在打击楚国是最重要的,等到先把楚国打个半死,再让楚国到蜀国平原上给秦国放血。

  秦楚两国都不能放弃蜀国平原,这就会成为两国的绞肉机,魏国只要控制利用得当,就能不断地从秦楚两国身上割肉。

  想到蜀国平原的重要性和楚国越来越无法阻挡的强势,秦伯当即说道:“您说的是对的,秦国理应遵从上天的旨意,与魏国联合起来,一同讨伐楚国。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