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 第1055节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第1055节

作者:花非花月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18:07:41 来源:免费小说

  在唐帝国本土驱逐了新兴阶层后,这些拥有新思想和新知识的学者,意识到在短期内,由于中央帝国本土强大的保守派存在,不可能有什么明显的突破后,除少数人依旧在帝国本土活动之外,大部分人都将目光转移到其他诸国。

  这对世界局势的影响,不可谓不大,在接下来的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大唐这一举动对世界的改变,并且结合世界科技史来叙述这一段复杂而波澜壮阔的历史。——《全球通史》

  第994章 变革

  “一旦‘人生而平等’这个抽象概念进入个人和民族的头脑,就再没有什么其他的东西比它更难以控制的了。”

  ……

  在新阶层的眼中,击垮王朝帝国不是更先进的武器,而是这些无孔不入又充满诱惑的思想。

  蒸汽机带来了广泛的经济变革,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经济变革分成几步走的时候,政治变革也在推进。

  大唐内部轻易的扑灭了这股浪潮,那是因为洛氏的存在,所以在广泛的帝国土地上,还未曾有类似于王朝末年那种大规模流民难以存活的大事发生,换句话说,大唐帝国内部,矛盾还没有激烈到你死我活的地步。

  大唐的命运本不该如此,因为洛氏本不该存在,洛氏用世界之外的力量(圣痕)干涉了正常发展的世界。

  当然,在外人看来,这就像是一个小概率事件(总是英明),重复发生,这种情况是可能出现的。

  在大唐之外,即洛氏政治力量较为薄弱的地带,规律的运行则更为明显。

  经济和政治的并行不是一个偶然的事情,经济是基础,在经济基础改变的过程中,它创造了新的阶层,譬如在上古时期走向奴隶制国家时期,出现了奴隶主,在周秦之间出现的地主,以及在蒸汽时代之后出现的新阶层。

  这些新阶层绝不仅仅是有不同的利益,比如奴隶、土地、雇工,更大的不同是意识不同,他们对于世界的看法不同,用比较通俗的言语来说的话,他们看待世界的角度是不同的,对于这个世界的理所当然是不同的。

  奴隶制理所当然的用奴隶来生产,随时杀死奴隶,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对,等级是天生存在的,血脉是生来高贵的。

  地主不能随便杀人,但在权威之内,为他耕种的佃农,生死也操持在手中,等级依旧是分明的,社会上存在着明显的三个阶层,军事贵族阶层,知识分子士人阶层,供养上述两个阶层的农民。

  这些在新阶层眼中都是不正常的,他们对血脉生出了挑战,认为生来高贵的存在,是错误的。

  这种认知是从商业实践中得到的,在自由贸易中,新阶层深受封建对贸易的阻碍,封建贵族身上浓厚的本地主义,让贸易难以成行,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摆脱皇室对商业的限制,远比农业税高的商业税的逐渐增加。

  在这样的实践中,一个甚为大胆的想法就出现在新阶层的脑海中,那就是推翻现在所有阻碍贸易发展的体制,建立一个适合发展的体制。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在广泛的地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间,关系是并不和睦的,被统治者对于统治者的生死以及是否统治是漠不关心的。

  当然,这种情况在大唐有显著的不同,大唐皇室在民间拥有更广泛的声望,但这依旧不足以面对新的概念,那便是民族。

  在蒸汽时代之前,并没有民族这个概念的产生,那个时候只有朴素的人种观念,他们称呼自己为汉人、罗马人、夏人、胡人,这是一种夹杂着族群和文化的称呼。

  这种称呼是相当脆弱的,对于最底层的百姓而言,这种称呼随时会变化,尤其是汉人。

  在先秦之前列国各有称呼,秦朝太短,汉朝的时候汉人出现,但在汉末分裂之后,这个天下就变成了燕人、魏人,汉这个字眼似乎是王朝的名字,而不是一个族群的名字。

  那个时候指代族群通常使用“夏”这个字眼。

  直到大唐出现,唐人喜欢用汉人来指代自己,汉在某种程度上,和夏基本上并列。

  但汉的范围依旧是比夏小的,夏是一个真正的文化概念,它已经不仅仅凌驾于汉之上,在现在这个世界上,它还凌驾于罗马等一切其他的概念之上,它是各族群联系在一起的枢纽。

  在这种超越一切的文化感召下,产生的各民族,不是彻底对立的,而是类似于春秋战国时的那种国人。

  ……

  在一个国度中,年轻人总是最蓬勃有朝气的群体,就像是**点钟的太阳,总是怀有崇高的理想,心中热血未凉,总是推动世界的进步,对抗世界的黑暗和不公。

  在帝国王朝的变革中,阶层似乎决定了一切,主导着人的行为,但现实不是如此,这个世界总是会发生这样的事——

  统治阶层中的热血青年拥有良好的学识,拥有更高的视野,意识到世道的腐朽,并不愿意同流合污,于是主动加入反抗行列中。

  这些青年拥有远多于大多数中低层民众的资源,在突破了阶层局限后,拥有更多的可能,在变革的过程中,当他们和来自基层的力量合流后,就会迸发出惊人的力量,既而形成改天换地的波涛。

  即便这些波涛将会毁灭他们本来家族的生存土壤,他们也在所不惜,完全是为了心中崇高的理想。

  这样的人,在洛氏中,尤其的多。

  在蒸汽时代到来后,世界的变化很大,但洛氏的变化更大。

  一千多年中始终团结一致的洛氏,似乎拥有都服从家主命令的洛氏子,都发生了改变。

  洛氏之间的关系依旧和谐,但那只是私人关系,在思想上,洛氏之间的对立相当严重。

  洛氏的实验室遍布各地,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家族之中,这就是其中之一的明证。

  在洛氏内部有许多对大唐现状不满意的人。

  在许多人看来,通往伟大的道路上,洛氏这个家族就是许多正面例子本身,这个正面是对封建来说。

  但这本来是不对的,洛氏的先进不是因为封建这个体制,也不是因为宗法制度,更不是因为严格的各项落后制度,而仅仅是因为洛氏几乎没有私心。

  洛氏能在邦周的体制下生存,也能在秦汉之后的体制下生存,即便未来所有的血脉贵族都消失,洛氏依旧能够存活的非常好。

  洛氏的强大是因为洛氏本身。

  “现在家族的存在成为了某些人的借口,成为了剥削者口中维护其无耻统治的例子,家族的存在已经成为了阻碍。”

  这是许多洛氏子面对当下情况后所得出的结论。

  即便在洛氏中,这也是最尖锐的言论,这也是最离经叛道的言论。

  洛氏有全世界最浓厚的家族情节。

  有全世界最骄傲的家族信仰。

  甚至以家族之心代天下之心,并在过去两千年,取得了长足的成果。

  现在说出这样的话,谁会不心痛呢?

  谁能忍住不下泪呢?

  但洛氏子爱家族,却不能忽视道理。

  “天下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样呢?”

  “因为君王就是天下的大害。”

  这个相当尖锐的理论,从被提出来的那一天起,就被束之高阁,到现在已经一千多年了。

  没错,这个理论早在邦周的时候,就由一位洛氏的超级天才推演出来,但在那个时代,推导出来这个理论,是真正的大逆不道。

  即便是洛氏也深深将这个理论束之高阁,一千多年过去,即便是洛氏也不会去看,甚至不知道有这个东西在了。

  在西方掀起翻阅从来先贤资料的风气后,洛氏内部一直对内部资料的自查也有了新的成果。

  因为洛氏的资料太过于多,无论是谁,都不可能在有生之年读完。

  所以除了要求通读的书之外,洛氏的资料都是任由族人去翻阅的。

  于是那一卷相当离经叛道的书籍就在这种情况下被翻了出来。

  君王是天下大害的言论,自然不能随便乱说。

  洛氏从来都不是那种管杀不管埋的类型,如果不能创造一个新世界,那就不要轻易的去破坏旧世界的秩序。

  但随着经济基础的逐渐变化,以及各种思想的发源,那些新思想一点点的发源出来,这个世界似乎真的出现了能够代替帝制的法门,至少是能代替现在这种帝王一人独尊的制度。

  但真的要传播这种思想吗?

  世界上的思想改制还不曾出现,洛氏内部首先开始了自我的革新。

  每一个洛氏子都坚信一件事,洛氏一定是这世上最先进的,也是最强大的,变革只有从洛氏开始,才能真正的推向天下。

  ……

  素王圣诞两千零四十二年。

  在罗马的女皇之城,君士坦丁堡,发生了一件大事,一部分年轻贵族掀起了一场政变,这场政变是针对巴西琉斯的。

  年轻的贵族们诉求很简单,要求罗马恢复到元老院时代,他们要求废止巴西琉斯至高无上的法律,重新确立元老院的地位,恢复千年前罗马公民选举的权力,要求罗马重新成为一个“共和国”,而不是现在这个“王制”的国家。

  这件事引起了轩然大波!

  罗马最早经历过短暂的王制时代,后来很快进入了城邦共和国时代,然后罗马就像是历史上每一个强大的帝国一样,开始了开挂一样的人生,一步步成长为那个将地中海变成内海的帝国。

  共和制度自然是不适合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帝国的,于是在屋大维时代罗马转型成为了一个帝国。

  但罗马的国名一直都是元老院与罗马人民,帝国皇帝的权力来源是一大堆官职和荣誉的集合,换句话说,这个时候的罗马皇帝,就像是汉末列国的皇帝,是帝国的政治首脑,但是没有神性。

  其后罗马经历了皇帝自认为神的时代,有点类似于商朝,这个时候罗马皇帝就意识到皇帝需要神圣性了。但自认为神是比较低级的神圣手段。

  后来西罗马灭亡,东罗马改了国教,罗马彻底走进了君权神授的道路,开始彻底的在家族内部通过父子传承皇帝位,也有了尊贵的“生于紫室者”,这个生于紫室,就有点像是“嫡子”。

  其后的历史,本来是要一步步毁灭的,结果没想到大唐直接把新月帝国打崩了,于是罗马就走到了和大唐交流结盟的地步,后来蒸汽时代来临,从波斯那里传入了玄门,罗马就又改了国教,皈依了玄门素王。

  再后来面对强大的大唐,罗马也只能臣服,让渡出了宗主权,在欧洲罗马的地位已经算是相当高了,秦国和波斯之后,就是罗马。

  主要还是大唐属于文明国度,罗马也是文明国家,在发生碰撞前,双方交流已经两百年了,属于可以谈的国家,那些真的反复无常,不愿意臣服大唐的国家,灰都被扬干净了。

  罗马,以及受到罗马影响的一系列欧洲国家,集权程度都没有中原这边深。

  尤其是罗马王,本来集权程度就不深,从体制到法理,在大唐诸多的藩属王国和公国中,都属于最低的那一种,成为大唐藩属后,君权神授直接变成了君权天子授,神圣性打了不止一个折扣。

  说的严重些,在一众贵族以及罗马公民眼中,王已经没有神圣性了。

  于是这场要求还政元老院和罗马人民的变革出现在罗马就再正常不过,这里有极其广泛的民意基础和历史传统。

  罗马王室自然是相当的惊怒,但这种惊怒又和其他国家的王室不同。

  这就不得不说另外一件事,那就是在罗马中,不仅仅只有一个王室,还有许多前王室,这种前王室和中原那种还不一样,而是依旧掌握大量权力和实权位置的大贵族。

  即便是实行帝制,但本质上还是一种贵族共和的帝制,罗马皇帝的权力介乎于周天子和秦制之间。

  在汹涌而来的浪潮面前,如果换做中原的王国,第一反应一定是镇压政变以及叛乱,但罗马王的反应竟然是,答案叛军的要求!

  一个很匪夷所思却又让人能想得通的结果。

  因为如果了解罗马政局的人从那些年轻人中就能看出来,这不是一场简简单单的政变,政变背后的力量是强大至极的。

  在政变结束之后,罗马王室一家并没有遭到什么清算,甚至都没有离开君士坦丁堡,在政变后的第三天,原先的罗马王成为了元老院的一位元老,并且担任新政府的财政官。

  罗马甚至就连名字都没有换,依旧叫做元老院与罗马人民,只不过将象征着原先王室的家族徽章,从鹰旗上取下来,然后换了一面崭新的干干净净的鹰旗上去。

  对于整个罗马来说,这是相当不寻常的一天,现在的罗马已经不是曾经那个罗马了,世界各国的交流远比从前顺畅,对于各国的政体认识也更加深刻。

  罗马的情况在中原传播,同样中原这种**集权政体也在影响罗马,更不要说现在罗马王在名义上是大唐天子册封的,现在政变不仅仅是让罗马的体制从帝国回到共和国,更是对大唐朝贡体系的破坏!

  新建立的罗马共和国,在元老院组织了一场大会,他们明确提出了“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归于罗马公民”,“罗马公民选举元老产生”、“共和国的任何决议都要元老院同意”、“共和国的执行官由元老院任命,负责共和国的事务”。

  这一系列做法都相当的复古,和以前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但在如今的生产力下,这种复古的做法,已经有了它所存在的土壤,不再是千年前的虚幻一场。

  唯一的区别大概就是罗马公民从以前的一座罗马城,变成现在广袤的国家,当然,实际上,大部分人还是投不了票,只有真正纳入统治,比如为帝国服役的军人,或者提供一些赋税的人,才有这样的资格。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