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穿越考科举 > 第323节

穿越考科举 第323节

作者:桃花白茶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0 14:26:04 来源:免费小说

  这篇文章写完,早上竟然过了大半。

  纪元起来活动活动筋骨,把上午两篇给誊抄一遍,正好发中午的饭食。

  乡试发的吃食依旧是干巴巴的饼子,甚至是早上做的。

  也有考生说这是“猪食”,他们这些考生就是圈里的猪。

  此话是有辱斯文,但私下里不少人是认同的。

  可该吃还是要吃一点,下午还有考试呢。

  第一场考试为两日时间,纪元也就放松了会,中午甚至闭目养神。

  再起来,继续做四书的第三题,也就是四书最后一篇文章。

  依旧是五百字。

  学究依旧押题很准,确实出自《孟子》。

  第三题,“不知者以为为肉也。”

  此题出自《孟子·尽心》。

  讲的是一个典故。

  孔子五十多岁的时候,曾任鲁国大司寇,在齐鲁两国会盟的夹谷之会上为鲁国赢得外交胜利。

  可惜短暂的政治顶峰,迎来是出名的,鲁公不分祭肉给孔子,孔子决定离开鲁国事件。

  都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作为祭祀用的肉,国君都会分给自己的臣子们。

  而鲁公每次郊祭,都会分肉给孔子,那次却故意不给,所以孔子离开,这也是出名的“周游列国”。

  而这题的前后文说的,就是分析这件事。

  孟子作为积极保卫孔子思想的“门人”,他说:“虞国没有重用百里奚所以亡国,秦穆公用了他成了霸主。可见不用贤能的人,就会导致国家的灭亡。”

  之后又举了很多例子,大概就是说,不用贤能的人,国家就会灭亡。

  再后来,就是这句“不知者以为为肉也。”

  结合上面的典故,意思是,孔子在鲁国当司寇,鲁公却不重视,连祭祀用的肉都不给。

  不知道孔子的人,以为他是因为祭肉所以离开。

  知道他的人,认为他是因为鲁国国君的无礼。

  但是呢,孔子不想多说什么,因为他害怕因为这点事,国君被指责,所以才用祭肉的事情离开。

  孔子多么有贤德啊,这种仁德君子,不是普通人能明白的。

  看完大概的意思,就明白此句“不知者以为为肉也。”说的是什么了。

  这句话拿出来,颇有些现代那句,不知全貌,不好评价的意思。

  但孟子所做的解释,其实也是他的猜测。

  可总体来讲,就是告诉上位者,任用有贤能的人有多重要。

  最好还是孔子这样受了委屈也不会多说的贤能。

  或许是这样的思想,千年来的读书跟帝王,多多少少都被影响。

  任用有贤能的人,这没错。

  但什么是贤能,却还要再思量。

  纪元继续写:“揣圣人之所为者,知不知皆无当也。”

  “甚矣知圣人之难也,为肉耶,为无礼耶?不知者如是,知者亦仅如是云尔矣。”4

  揣测圣人为什么那么做,不管知道的,还是不知道的,都不符合实际。

  想要知道圣人的做法是很难的。

  为了烤肉吗?为了不守祭祀礼仪吗?

  谁知道呢,知不知道都是那样。

  纪元闭着眼写,从祭祀的礼仪,再到事情的大小,再到两位圣人的心思。

  最后讲那鲁国国君对此没有猜测吗?

  猜测又怎么样,难道还会改变自己的想法?

  后面写完,纪元揉揉太阳穴。

  四书的三题总算写完了。

  辩论这些,不如他做几道数学题?

  有时候,就是对古人了解得太深了,以史为鉴没错,可也不能真的把孔孟两位夫子的每一句都翻来覆去地分析吧。

  算了,科考而已。

  只是纪元心里这句,科考而已,让其他人听了,估计要惊掉下巴。

  你对科举的态度是不是太轻佻了?!

  别人都是严阵以待,你呢?你就是当题目来做啊!

  都说文章是抒发个人想法的。

  纪元的文章却很有意思,他应对文章的方法十分老练,什么样的题目,轻松答出什么样回答。

  个人想法又十分不同,不会违背自己的本心,也不会强行让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

  纪元的文章风格,早就形成。

  时间还宽裕,纪元并未急着写那四篇五经,先是整理好前面的试卷。

  今日的四篇五经,纪元准备做一篇,剩下的三篇明日养足精神再写。

  两日时间,他并不着急。

  他在考场里面有条不紊考试,外面的人却着急的很。

  特别是府学众人。

  还有便是贾昊,赵云天的家人。

  后两者,断定他们能考上,大家的水平,心里还是有数的。

  可能不能当第一,这很重要。

  乡试第一,就是解元。

  虽然之前都讲什么小三元,但到底是民间的喊法。

  真正能记到朝廷档案里的,只能从乡试算起。

  毕竟朝廷一直说科举三试,指的可不是什么童试,乡试,会试。

  正儿八经的,都是乡试,会试,殿试。

  之前的他们捞不着就算了。

  当乡试第一,真的很重要。

  退一万步说,有了乡试第一这个名头,便是直接去做举人的官,那也是行的。

  更别说,不管贾昊还是赵云天,大家都很年轻。

  进士很有希望。

  可说到年轻,众人眼皮一跳。

  纪元更年轻啊。

  不怪这两家如此焦虑。

  谁让对方文章写得好,年纪也不大。

  从哪看都是前途无量,后生可畏。

  现在想想,只能期盼他年纪太小,在席舍里扛不住了。

  十四岁,虽说年纪不算太小。

  可到底是个少年人的年纪,沉不住气很正常。

  科举场上沉不住气,那就完了。

  这么想着,乡试考场还真的清出去一个学生。

  再一打听,年纪真的不算大。

  这让很多人来了精神。

  万一是纪元呢?

  李锦爹娘都赶过去看了,整个人吓的要死。

  殷博士虽然没去,但殷小一去了。

  再看被丢出来的学生,整个人呆呆傻傻的,双手发抖,哭个不停。

  看着也十六七了。

  谁说他年纪很小的啊。

  直到他家人过来接走,看热闹的人才散开。

  每年乡试都会有这种事,并不算稀奇。

  从一开始进考场,这些学生就呆滞得厉害,脑子几乎不会转了。

  这是紧张到极点的表现,最让人可惜的是,这种类型的考生,其实成绩不算特别差。

  如果真的成绩不好,反而放松得厉害。

  本来就紧张,贡院考场的环境又加剧这种情绪,突发呆滞木讷都是有可能的,甚至可以算病理性的紧张。

  听到这种消息,外面的书生们心里戚戚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