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清穿之种地日常 > 清穿之种地日常 第91节

清穿之种地日常 清穿之种地日常 第91节

作者:迷途未返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2 12:41:24 来源:免费小说

  这是蒙古各部的普遍情况,也是安清当初之所以这般费心费力带着他们部落牧民垦荒的原因,她想让他们部落的老人孩子能安定下来,不用再经历游牧之苦,也是不想再看着那些牧民在冬季饿死。

  当然,也不是每个蒙古的王公贵族都会有这般体恤怜悯之心,毕竟他们各个锦衣玉食的,也从不用担心会饿肚子,但他们都是部落的头领,自是深刻知道部落人丁兴旺的重要性。

  这也是康熙此行的目的之一,以往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劝说,但各部的垦荒农耕之事仍是一塌糊涂,如今他就是要让这些人亲眼看看,这样等日后再派人去各部落传授农耕之术、鼓励垦荒时,他们才会主动配合。

  蒙古各部的牧民,也是大清的子民,康熙自是也不想他的子民饿死在寒冬之中。

  众人心绪不一,但显然各个都有了些心思。

  康熙见火候差不多了,突然对着不远处的安清招了招手:“老五福晋,你过来。”

  安清愣了下,似是没想到康熙竟然会突然喊自己,但她反应也不慢,几步走了过去,“皇阿玛,您找儿媳有事?”

  康熙笑着点了点头:“之前不是说了要带朕瞧瞧你这庄子吗,走吧。”

  安清一听是这事,自是也没有推脱,麻溜地领着康熙在她这庄子上参观了起来。

  当然,众人也纷纷跟了上来。

  说来也是巧了,安清这个是她在科尔沁几个庄子里最大的,因这边位置相对偏难一些,气候条件也稍好上一些,她便把大部分的试验田放在了这边。

  康熙转了一圈,很是惊讶。

  他发现安清这试验田很有章法,竟还有专门的病虫害试验区,怪不得她之前能在没种过水稻的前提下,便能找到法子去治那青风病,那些可能对庄稼病虫害有用的法子,她怕是不知在这里尝试过多少次了吧。

  果然是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啊。

  康熙颇为赞赏地看了安清一眼,然后转过身看向身后的岱布:“岱布,你养了个好女儿啊。”

  岱布心里虽得意的不行,但面上还是要谦虚的:“小女就是打小胡闹惯了,平日里喜欢折腾这些,当不得皇上的夸赞。”

  康熙抬了抬手,指着庄子上的那些试验田,问道:“以前怎的没听你提起过?”

  这些一看就弄的有些年头了,没想到岱布竟能守口如瓶这么多年。

  岱布忙回道:“回皇上,之前微臣也没太当回事,觉得有些上不了台面,自是不敢递到您面前的。”

  康熙摇了摇头,很是不赞同地说道:“你糊涂啊,这些可都是大才啊,都是利国利民的事,哪里上不得台面了。”

  岱布忙拱手请罪,“微臣愚钝。”

  安清见状,忙笑呵呵地替他阿爹开脱:“皇阿玛,其实这也不能怪我阿爹,别说他,之前儿媳和哥哥们也都觉得这些是小打小闹,没这么大用,顶多就是让我们部落的牧民能过的好些罢了,要不是遇到了皇阿玛,儿媳都不知道我会的这些东西竟能帮这么多人呢。”

  其言外之意就是,就算她是千里马,那也得遇到伯乐不是,而她阿爹明显不是这个伯乐,但康熙是啊。

  这妥妥是拍马屁无疑了,但偏偏这马屁把康熙拍的很是舒坦。

  毕竟古言道:圣君之道,首在知人,其次善任,知人者昌也,所以,安清这话就是变相地夸康熙是圣君啊。

  “怎的想起来琢磨这些?”康熙笑了笑,神色中不免有些认真,“做这些可不容易吧。”

  这样的规模和用心,可不是一句简简单单的喜欢种地能涵盖的了。

  安清笑着点了点头,如实回道:“不瞒皇阿玛,是挺不容易,主要是经常失败这点,还挺打击人的。”

  说罢,她顿了下,“但对儿媳而言,做这些不过费了些心思罢了,若是能给许多家庭活下去的希望,那也不枉是功德一件。”

  听完这话,康熙不由怔了下,似是没想到安清竟会说出这么一番话。

  他不知在想什么,突然若有所思道:“之前赏了你个皇庄,那你日后要在庄子上折腾种地的事,自是要经常出宫的,这样吧,日后你若需要出宫,直接让老五陪同即可。”

  此话一出,众人都愣了下。

  要知道后宫之人是不可随意出宫的,但康熙如今却给了安清随时出入宫的自由,虽后面加了句让胤祺陪同,但这也是前所未有的。

  安清没想到还有这种好事,直接喜上心头:“儿媳多谢皇阿玛恩准!”

  康熙抬了抬手,示意她免礼。

  然后,他看了眼旁边的梁九功,梁九功立马会意,从身侧的小太监手里的盒子中拿过一道圣旨。

  “科尔沁左翼后旗岱布接旨。”

  岱布愣了下,忙俯身跪了下来,紧接着,众人也纷纷跟着跪了下来。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科尔沁左翼后旗于农耕之事上立有三大功……”

  圣旨大意就是把安清之前‘青风病’、预防小麦冻害以及现如今番薯藤种冬藏技术的三件功劳一一阐述说明了一番,然后便是嘉奖的部分。

  “……为嘉奖其功劳,特封岱布为科尔沁左翼中旗札萨克和硕亲王,钦此!”

  众人:“!!!”

  竟然真提爵位了!

  这……

  就在众人怔愣之际,梁九功念完圣旨后,笑着说道:“王爷,快接旨谢恩吧。”

  岱布反应过来后,忙对着康熙行礼谢恩,然后才毕恭毕敬地接下这圣旨。

  安清和胤祺对视了一眼,两人明显都没想到康熙竟会今日在庄子上便宣布了圣旨,而且还真给封了亲王。

  不过,总归是好事一件,两人心里也算是把一块石头落了地。

  特别是安清,这事在她心里谋划了许久,今日终于尘埃落定了,除了开心之外,还不由有些不太真实的感觉。

  现场众人中,要数最震惊的自然还是蒙古的一众王公贵族,他们面面相觑,但也知场合不对,并未敢表现出任何异常。

  而众皇子这边,大阿哥不是很看得上科左后旗这个亲王爵位,在他看来,蒙古王公就要靠功勋封王,搞这些种地,不就是旁门左道嘛,也不知他皇阿玛怎么想的。

  太子却明显松了口气,对他而言,皇阿玛把老五福晋的功劳算在她娘家科左后旗身上,总比算在老五身上强。

  虽然老五一向表现的不争不抢,但他是在皇玛嬷膝下长大的,若是再在爵位上高其他兄弟一截,总归不是什么好事。

  三阿哥虽也有些意外,但整体反应并不大,只是默默感叹了句,他这五弟命还真好啊,前有皇玛嬷和亲额娘护着,这又有个入了皇阿玛眼的福晋,这运气也真是绝了啊。

  几位皇子中,只有四阿哥默默地看了安清一眼,想到她最后那番话,心里不由生气了一丝敬佩之意。

  看来之前是他小看这个五弟妹了,她是这世间难得胸中有大义的女子,若她是个男子,定是要……

  想到这里,四阿哥下意识摇了摇头,不对,即便是女子,能有此番才能和胸襟,那也定是要重用的。

  毕竟,她在这种田一途上的天赋,可不是常人能有的。

  *

  康熙做事向来雷厉风行,带着众人在庄子上转了一圈,宣布了圣旨后,便直接带着众人打道回木兰围场了。

  安清因着好不容易回来一趟,特地向康熙求了恩典,她和胤祺可以留在庄子上转转。

  毕竟,她这次离开,下次再回来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安清这个庄子不小,除了这些试验田外,旁边还有几百亩的田地,这些地她大多数是租给附近的人种的。

  这附近大都早年前从关内逃荒而来的汉人,安清把地租给他们种,收的租子并不高,欠年的时还经常会免租,也算是给他们一条生计。

  当然,这些汉人也会在附近垦一些荒地出来,这样两相结合,如今的日子过的倒也不差。

  走在田间的路上,安清很是豪迈地指着不远处的一大片田地,对胤祺说道:“这些可都是我带人垦荒出来的哦,厉害吧。”

  想当初这里可是一片荒地呢,是她辛辛苦苦带着人垦荒,又经过了这么多年的耕种,才有了如今这番景象。

  对此,她可是颇为自豪的,不由化身小话痨开始絮絮叨叨讲起了曾经的那些时光。

  胤祺向来是个很好的倾听者,而且,他也喜欢听安清将这些,她说话生动有趣,每每从她嘴里说出来的场景,都让人忍不住向往。

  就好像他通过这种方式,也参与到了她的曾经一般。

  两人就这样边走边聊,不知不觉就走了好远,但安清对这块熟悉的很,倒也不怕迷路。

  就在安清对自己大夸特夸时,突然一个小男孩的声音从不远处传来了过来。

  “安清姐姐,是你吗?”

  安清听到声音愣了下,转过身去果然看到一抹熟悉的身影,惊喜道:“虎子!”

  那个叫虎子的小男孩见真是安清后,立马丢下手中的农具,直接从旁边的地里跑了过来。

  “安清姐姐,真的是你啊,我阿娘说你嫁人了,嫁的好远好远,我还以为以后都见不到你了呢。”

  安清笑着摸了摸他的脑袋,问道:“怎的就你一个人在地里干活啊,你阿爹呢?”

  这会正是收谷子的时候,虎子刚刚从就是从一块谷子地里出来。

  虎子笑呵呵回道:“阿爹和哥哥姐姐去另一块地收谷子去了,这边地小,我和爷爷在这边。”

  说罢,他似是终于想到自己的爷爷了,忙冲着地的那头喊道:“爷爷,爷爷,你快来啊,安清姐姐回来了。”

  话音刚落没多久,一个年过六旬的老头颤颤从旁边绕了过来,他远远地看着安清,激动道:“格格,您这是回来探亲了?”

  安清笑着回道:“是的,李伯,我回来瞧瞧。”

  说罢,她指着胤祺介绍道:“这是我的夫婿,他陪我一同来的。”

  李伯自是知道安清嫁进了皇家的事,毕竟,他们整个科左后旗谁人不知,他们的小格格嫁给了当今圣上的儿子,那可是皇子啊。

  所以,他见到胤祺后,拉着旁边的虎子便跪了下来。

  胤祺见状,忙把人扶了起来,“老人家,不必多礼。”

  安清也帮忙把虎子拉了起来。

  几人闲聊了几句,当然,主要是安清问,李伯和虎子回答。

  虎子还好,可能是对胤祺的身份不清楚的缘故,倒是没什么,但李伯就不行了。

  安清自是看出了他的不自在,也没再多待,准备简单交代他们几句就离开。

  “李伯,我交代了庄子里的管事,等收完这季谷子,你们一家就去领番薯藤种,届时庄子上的人会教你们保存藤种的法子,明年你们地里还是种番薯吧,这个高产。”

  李伯一听这话,忙就给安清磕头,“格格,您的大恩大德,草民一家没齿难忘啊。”

  今年庄子上的番薯大丰收的事,他们这些佃农早都听说了,但也知道今年番薯藤种有限,无法每户都能领到,所以也就没抱太大的希望。

  谁知他们格格却特地交代了,这定是看他们家困难,特意照拂的啊。

  李伯看着两人离开的背影,脸上闪过很是欣慰,他能看出来,他们格格过的很好,她那夫婿虽是皇子,但瞧着人还不错,应该是个好相处的。

  而且,他看他们家格格的眼神不一样,若是没瞧错的话,那可是男子看喜欢女子的眼神啊。

  这就够了,他们格格这么好的一个人,自是要过得幸福才好。

  两人走远了些后,安清才同胤祺介绍起了李伯一家的情况。

  李伯一家其实并不是科尔沁人,是前年从关内逃荒而来的,当时拖家带口一大家子过来,却在路上死了一半,剩下的那一半也是病的病,老的老小的小,生计很是困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