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朵棉花压弯腰
流年划过的光阴,悄悄消失的岁月,春去秋来花开花落,尘封的记忆,随着晚年的到来,时隐时现呈现在眼前。一段段童年轶事,犹如潺潺溪流,随着岁月年华,带着浓厚的趣味,不断活跃在记忆中。回想着童年的天真烂漫,蹦蹦跳跳满街玩耍,一举一动点缀着走过的脚步,天天浅唱着充满幼稚幻想的美梦。,
幼年轶事虽经历不少,有好多已记不清了,唯有几件趣味性较浓的轶事,还能清晰记在脑海中。一九五八年,我当时正在本村小学读书。看到临邑县办的那种蜡纸刻板,油印报纸上有四幅漫画,至今记住两幅,一幅是一个中年男人头系白毛巾,背着一个巨大的棉花朵,压得弯着腰,累的气喘嘘嘘,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流,漫画下面一行字:每人只揹一朵棉。另一幅是玉米长的和树一样高,一位中年妇女把梯子竖在一棵像大树那么高的玉米棵上,满脸笑容地踏着梯子收玉米。漫画下面一行字:竖着梯子收玉米。现在看到这两幅漫画可能令人不可思议。在那敢想敢干的年代,为挣志气、挣发展,异想天开的设想屡见不鲜。
但从另一角度细细品评,在科学文化不太发达年代,漫无边际的敢想精神,还存在一定价值。敢于史无前例想象,也能起到推动人们开拓思维动力。当然符合客观规律的成功了,违背客观规律的失败了,这是社会发展的正常规律。古人传说那么多神话,都是一代一代不断推理充实发展,在那种环境中凭空想象出来的,随着科学的发展,有不少已经变为现实。
那时期,学校很重视科普书籍,书店下乡入校都是带着好多书籍,供学生阅读购买,我记忆最深的是华罗庚设想建立宇宙空间站那本书,大体内容是在新疆建立周游宇宙的接待站,通过新疆接待站,组织地球上的人去宇宙旅游,那就是符合客观规律的设想,所以经得住历史检验,在仅仅几十年的时间里,中国就建立宇宙空间站,供地球上宇航员上天,在空中进行科学实验,这不就是地球人周游宇宙开端吗?科学的发展令人难以想象,随着那么多出乎人们意料的科学成果呈现在世人面前,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有多少意外的发明创造出现在世间。令生在盛世的当代人,充分享受着日新月异的惊奇变化。
二、打麻雀
童年的记忆,总是留给个人一些难以忘怀的趣味轶事。如今回忆起来,犹如潺潺流水的小溪,触动着童年幼稚活泼胸怀。
全国除四害打麻雀运动,至今留在我的记忆中。说起打麻雀,现代年轻人没经历过,只有我们这些与建国同龄的人亲眼目睹。那时的麻雀成群结队,田野里树林里乡村中到处都是。高粱谷子将要成熟时,成片的麻雀飞过去,站在高粱谷子棵上,贪婪吃着高粱谷子粒,不少地片因此而绝产,麻雀已成为当时农业增产的一大障碍。加上当时人多粮食产量不足,人们认为麻雀是祸害粮食的鸟类,所以国家号召打麻雀。
据说打麻雀这一天,全国统一行动停工一天。集中精力打麻雀。我看见的是农村打麻雀的场面。那一天,所有生产队全部停工,男女老少正装上阵,每人一个长杆子,杆上绑着一块一米见方的布,分散在田野里、大道上,树林里、房顶上、布局乱中有序,到处是分散的人群,人人高声呐喊、个个举着杆子东摇西晃,使麻雀在辽阔的空中无站脚之地。
我们这些一二年级的学生,虽不太明白打麻雀的意义,看到全村老少欢呼呐喊的场面,觉得新奇热闹,就三一帮俩一团,举着小旗掺杂在人群中,大嚷大吵的在人缝中窜来窜去,你追我赶比谁跑得快,比谁喊得声音大,跑得浑身是土全身流汗,也不觉得累。完全当做一种娱乐活动,沉寖在天真烂漫欢乐中。
那时期生态环境好,麻雀出奇的多,田野里、树林里、房檐下、院子里、经常是成群结队的麻雀,黑压压一片漫天飞舞,叽叽喳喳到处乱叫。消灭麻雀这一招还真见效,第二天村外的松树林里,道旁的大树下,长满庄稼的田野里,村里大街小巷中,累死的麻雀稀稀拉拉到处都是。我们这些念书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都高高兴兴拿着书包连跑带跳,争先恐后的到处去检死麻雀,一上午每人就能捡满书包,回来统一交给大队,大队负责人组织社员在村头的大街上,支起宽高各六米的大架子,把收集的麻雀挨个绑在木架上,形成气势雄伟的跨街大门,彰显除四害功績。用麻雀扎跨街门,可能是历史上的独特创举,而且村村统一行动,人人集思广益、个个独具匠心、处处精巧构思,设计的样式各色各样、五花八门、实在奇特精致,成为美观耐赏的亮丽风景,吸引的村民走这村串那村赏景观看。现在回忆起来,全国六亿人民举国一致,在同一时间统一行动,充分体现了党和人民的强大凝聚力。
三、炼钢铁吃食堂
古老悠久辟野乡村,多年延续下来低矮的土屋木窗,座座记载着历史的悠悠岁月。缭绕空中袅袅炊烟,弯曲狭窄村巷,高洼不平的泥泞街道,偶尔几片树叶洒落空中,常常引起对家乡古朴怀旧。
公元一九五八年,是令人难以忘记的一年。除上述两则记载外,还有记忆较深的,就是全国农民吃食堂和大炼钢铁。为了赶超帝国主义,为了祖国建设,集中精力抓钢铁建设,实行全民大炼钢铁。
祖国在四九年十月一日建国,百废待兴一切从头开始,据说建国初期连造汽车、拖拉机工厂都没有,完全是在一张白纸上建设发展。由于旧社会留下这个烂摊子,当时的生产力落后,不少发展都是土法上马。
据说工厂机关都办起了炼钢炉。农村没有矿产资源,就把家家户户铁锅搜集起来,砸碎回炉集中炼钢。因为户户没了做饭的锅,就村村办食堂,全民吃供应。突然降临自然灾害,全国进入了三年困难时期,当地粮食告急,食堂停止了。成为人们一段短暂经历。
四、 有惊无险
人生如果没有痛苦,就体会不到生活的幸福美满。人生没有曲折,就体会不到世间的一帆风顺。曲折痛苦虽是人生谁也不愿经历的一段路,也是人生难以绕过的一段历程,实际上坎坷人生也是不可缺少的一节课程,只有经历酸甜苦辣才体会到如今的精彩人生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买什么都凭票供应,尤其是春节,国家再困难,也给农村村民解决部分生活日用品,如每户部分卫生油,部分盐,几盒烟,几斤白酒等。我十三岁那一年,和邻居几个
个姐妹到三里地的许寨供销社,去领春节供应品。那时期几个村一个供销点,因为统一集中时间发放,周围村的人都涌向供销点,领东西的人,多的排成长长队伍,我们是顶着星星去的,挨到天快黑了,才将要挨上号,正在我庆幸将要领到东西时,许寨一位王姓老汉,赶着一辆农村木头花軲轮车,拉着千多斤重的砖来到我身后,就在这一瞬间,前边的人往后一拥,把我拥倒了,正好倒在车轮下,赶车人想停车已来不及,车轮重重压在我的臂部上,周围人们大惊。突然发生的意外,惊慌失措的人们连嚷带叫乱成一片,在这关键时刻,本村舒永德凭一股急劲,硬是用肩膀把车轮抗下去,要不延误几秒钟,车往前走压在心脏或肋上,这条命可能就难以保住。至今回忆起来,还心有余悸。
直到现在感到奇怪的是,直径一米多木头軲轮,又镶一公分厚铁板,还有千多重的砖,压在臂部既没骨折、骨裂,也没觉疼。那时农村医疗还很落后,乡村医生赵法贤问我:“疼不疼?”我说:“不疼。”他说:“当时不觉疼,时间长了会疼的。”在那困难年代,乡村既没有碘酒,也没有消炎药,医治方式给了近二十粒止疼片,让我一口吃下,这就是治疗全过程。想不到的是直到伤愈也没觉疼。只是臂部肿的不能走路,大小便不能自理,在炕上躺了一个月就好了,只是大腿胯骨高出一点,跑步走路没任何影响,基本没留下任何后遗症。那时虽生活虽困难,民风民俗确是好。轧着我的老汉,拿着一蓝子纯面馒头来看我,厚道的父亲说:“保住孩子这条命就是万福了。都是突然发生的,是谁也不想碰到的事,以后别挂着了。“这件事就一蓝子馒头解决了。父亲处事风格至今影响着一家人。
五、乾隆赐黄马褂
幼年经常听年迈老人们说,村前的沙河,是明朝初期铜邦铁底运粮河,因为朱元璋曾疏浚过这条河,又名朱家河。
在大清年间,乾隆曾率朝中官兵游泰山,来到村运粮河北岸《现在沙河》。当时这里还是繁华水运码头,临邑陵县德平商河四县纳粮集聚地。乾隆见河水清澈透明、流水潺潺、碧波粼粼,河中小舟络绎不绝,码头周围绿荫蔽日、花草树木青翠欲滴、鹤舞鸥翔鸟语虫鸣、街道两旁小铺林立,南来北往人群熙熙攘攘,夜间灯火通明,一片繁华景象。
乾隆在京住的是楼阁大殿,到江南看的是鱼米之乡,在鲁北这僻乡野里,小桥流水,令人陶醉的田园风光。龙颜大悦,决定暂缓前进,游览这一代独具特色的田园风光。他拒绝了前护后拥的众官相随,做一次无拘无束的微服私访。乾隆入乡随俗穿着粗布大褂,戴着圆顶小帽,漫步在禾苗绿、花草香、空气新的广阔原野上,五颜六色的蜻蜓在空中盘旋,象似欢迎他的到来,身着盛装的蝴蝶,在灿烂的阳光下,迎着微微轻风象似为他翩翩起舞。乡土野味、赏不胜赏,乾隆大悦,不住的见景吟诗,直到天块黑了才兴犹未尽的想到返回,因高兴不知走了多少路,夜深了还没走到码头。在码头等待的官兵见夜深了,皇帝还没回来,人荒马乱焦急万分,惊慌失措四处寻找,茫茫一片大地,满坡比人高的庄稼,又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找一个人谈何容易。
乾隆一个人深一脚浅一脚艰难的来到小营村前,看见一座庙,又困又乏的乾隆皇帝,走进庙里准备歇歇再走,谁知困累交加,坐下就睡着了。乾隆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故宫金殿生活,在这乡村土屋草房,到处透风的破庙中,怎受住这种折磨,醒来已浑身发烧不能动了。小营王京随早起拾粪来到这里,见庙内一人躺着呻吟,以为是个讨饭的花子,摸摸他的前额觉得烫手,估计是伤风感冒引起发高烧。老人出于怜悯心把人背到家里,请医煮药、精心侍候。三天后病情好转,想不到的是,病人的病好转了反而心情烦躁、性情不稳,王京随劝他好好养病,这人表情暗淡一言不发,无法劝解,只能随着病人的脾气慢慢调养。
又过了两天,门外一阵吵嚷声,几个官兵闯进来,病人脸上顿见笑容,接着门外来了架八人抬的大轿,他顿时满面春风,对王京随道谢后,在身上脱下黄马褂留给他,王京随说什么也不要,认为在家养了几天病,临走把人家褂子留下太没人情味了,说什么也不要。老人看出王京随心情,说:“褂子平常礼物重,留下吧。”不等王京随推让就出门上了大轿,在轿上嘱咐:“只要穿上这褂子,各级官府都会接待你。要穿上这褂子进京,皇上也会盛情款待。”
老人的话,王京随也没放在心上,他怎么想,觉得这么个褂子不会起那么大作用。有一年秋天进城,天已转冷无意穿上这件褂子,不知怎的,沿路的人都给他让路,进了县城正碰上县官的大轿,县太爷忙下轿朝王京随下跪。王京随大惊,这是为什么,他既不知什么原因,更不知突然遇到这种场面怎么应付,竟一时不所措左右为难,他不说话县官还跪着不起来,县官见王京随站在那里一言不发,忙说:“本人失礼,不知进城,没有远迎,请大人息怒。”王京随更是莫名其妙受宠若惊,我这样的身份还需要迎接,县老爷是不是认错了人,看县官那种毕恭毕敬认真的样子,又不象认错人,突然遇到这种场面,反而觉得好不自在,心慌得直挠头皮,沉静思考后才反映过来,我不言语,人家还道歉不起来,意思是等我发话,闹的他左不是右不是似梦非梦,忙说:“大人,请起。”县官这才起来,把大轿让给王京随坐,个人骑马跟在后边,并在县衙盛情招待,饭后又封王京随十亩皇粮地,年年不纳税。这块地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国时期才免除。天长日久,王京随才知道,原来养的那个病人就是当今乾隆皇帝,黄马褂是乾隆皇帝对自己的恩赐。从此给黄马褂烧香、叩头,当神供养。
有一年小营村前河水泛滥,地里的庄稼被淹没,人民四处逃荒,王京随想起乾隆的话,穿上黄马褂,顺官道进京,一路住在官驿,管吃、管住并备马送行。王京随一路享尽了出乎意料的热情接待,进朝入宫,乾隆皇帝高规格地把王京随迎进大殿,并且盛宴招待。当听说小营一代人民生活饥苦,一道圣旨下到基层,免除小营一带两年皇粮国税。人们为纪念这件事,在村前竖一座纪念碑,记载着黄袍马褂的来历及事迹。
六、鱼救全家命
人在流水似年历史长河中,总不会一直平平坦坦一帆风顺,有喜有悲才是正常经历,有苦有甜是正常生活,只有尝尽酸甜苦辣咸,,才能领略世间坎坷生存的意义,
才理解珍惜的宝贵,才会珍惜现在珍惜将来。世间的事明白就好。
六零年夏季,瓢泼大雨连续下了几天几夜,大地到处沟满壕平,洼地变为一片汪洋,村里土房土屋经不住长时间水泡,不少房塌屋倒,田野偶有几块高地也变为泥泞沼泽,不长时间,满地长满一米左右的老草,自然灾害使大地颗粒无收。在突然降临的灾害面前,措手不及的人们竟然惊慌失措,显得那样无能为力,临时只能挖野菜、吃树叶、树皮维持生计。解决吃饭问题,一时成为人们压倒一切的追求目标。
自然灾害是全国性的,又是突然发生的,国家也进入了相当困难时期。记得六一年春天,一天早晨,母亲把我叫起来,说:“你爸起来什么没说就出去了,咱家断粮了,你去把你爸叫回来,共同想想办法度过这一关。“说完两眼一滴滴淌泪。看到母亲愁眉苦脸落泪,我顿时心如刀绞,万般无奈地流着泪走出门外,在大街上,听人介绍父亲向村南沙河方向去了。
村前沙河是多年的黄河故道,因涝灾已满河是水,水里有鱼、有蛤蟆、有蝌蚪,人们光吃野菜,不少人得了水肿病,长期下去生死攸关,就向水里寻点鱼虾之类弥补短缺油水,增强体力求生。
我伤心顺着河岸从西往东,一路走一路流泪,来到史书记载的宋朝码头,码头旁是唐朝时期修的大寺院,因年久失修,寺院早已倒塌,留下一片碎砖碎瓦的大土岗子伸到河的中心,在土岗子西边,有一小洼水,不知什么人把那洼水修了个简易拦水小坝,还留一个与河水相连小口子,我走近一看大感惊讶,水里白花花一片尽是鱼。到现在回想起来还是个难解之谜,大约二百多平方的一片水里,齐刷刷的都是鱼,个个都头朝上一个挨一个并摆着,密密麻麻挤在一起,在阳光照射下银光闪闪,我当时竟然以为是在做梦,这是真的吗?当完全确定就是真的时,激动地的满脸流泪。我顾不得多加思索,急忙抓了几把泥把坝口堵好。
实在感谢老天安排,在一家走投无路,要法无法时,这些鱼岂不救一家人的命,有这些鱼,就能渡过眼前这道生活难关了。看着这些鱼,我既喜又作难,回家叫人又怕别人抢去,不叫人面对这么多鱼一时又无能为力,竟一时不知所措,没法只好蹲在这里,守着这些鱼绞尽脑汁想办法。
再说,父亲不知在哪里转了一圈回到家,听说我去找他还没回来,又急忙往沙河去找我,来到这里,见我守着这么一池鱼,大喜:“真是谢天谢地,有这些鱼咱这一家人有救了。”说着逮了几个生鱼吃了,就下水逮鱼。我又回家叫叔叔拿来网子、袋子,一人逮鱼,两人往家送,那时因生活困难,人都没有劲,一次只能背三四斤鱼还累得满头大汗,到了家里,全家齐动手把鱼杀了,在锅里干爆。那时无油只能干爆,爆熟了再捎回来,爷们仨吃了爆熟的鱼,那个感觉现在回想起来,就是山珍海味也感觉不到那种美味。这样逮了一天,明天爷们三人挑着鱼赶理合集把鱼卖了,到邻村小辛庄买了一袋地瓜干,凭这一袋地瓜干,再掺上野菜吃到麦秋,总算度过了春荒。多少年回忆起这段经历来永久难忘。现在已发展全家三十多口人,多亏那一洼水的鱼,要不岂有今天,至今村里的老人们回忆起来常说,天无绝人之路,该着不死有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