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始皇帝 > 第328章 齐国乞丐

始皇帝 第328章 齐国乞丐

作者:迦太基的失落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11:23:48 来源:88小说

第329章 齐国乞丐(12)

张良说着,告辞而去。

离开了新郑,向着齐国而去。

韩王送别之前,给了张良一千金当成路费。

当君王选择躺平,选择破罐子破摔的时刻,会是一位很是和善的君王。

张良离开新郑,坐上船只,踏上前往东方的道路。

船只顺流而下,沿着黄河东下。

此刻,黄河水还是不黄,黄土高原上游还是植被茂密,开耕的土地数量有限,对于大自然的破坏有限。

如此种种情况之下,黄河还保持着清澈。

因为黄土泥沙比较下,河床也没有被抬高。

船只行走在河道上,速度很快。

船只前进着,到了东郡。

船只停靠在这里,采买着一些东西。

张良也是顺势下了船,观察着这里的一切。

东郡,曾经为魏国的土地,却是在秦王政五年,被秦国攻占。

自从,东郡成为秦国的一个郡以后,合纵再也无法合纵,不只是利益不和,更主要是东郡的存在,彻底瓦解了六国的联盟。

行走在东郡,张良感觉到这里的繁华,热闹。

还有安稳。

为了稳定东郡的秩序,秦人在这里大量的启用着本地人,对于本地习俗照旧,很多的规矩也是照旧。就连律法也不是秦人的律法,而是相对宽松的一些法令,没有繁杂的条款。

若不是有着秦人驻军,这里几乎与昔日的魏国类似。

过了东郡,就是到了齐国。

下了船只,行走在齐国,张良看到的是齐国的繁荣。

行走在大街上进进出出的人群,还有各种小商小贩,很多底层的平民黔首皆是穿着丝绸衣裳,华美的鞋子,似乎生活富裕的样子。

就连路边乞讨的乞丐,也是穿着华美的衣裳,衣裳一点也不破旧。

在秦国很多大夫,县令等,才能穿上的好衣裳,可在齐国却是随处可见。

似乎齐国没有穷人,大家都是有钱人。

似乎齐国是人间天堂。

“记得,在洛阳学宫的教科书当中,说齐国的繁荣是虚假的繁荣,很多民众看似穿着华美的衣裳,可他们却是负债不断,他们都是被称为“房奴”,“车奴”,“衣裳奴”。他们是真的奴隶,在负债之下,没有一丝自由可言!”

“这些奴隶生活上,比秦国的农民,还凄惨,还悲剧!”

张良忽然想到秦国的历史教科书。

在历史教科书上,一方面讲述着秦国的历史,讲述着历代的秦国君王,一方面又是讲述和评价着七国的政治。

在描述当中,从来不掩饰秦国的政策,更是直接称商鞅变法以来,秦国的律法皆是苛政,秦国民众皆是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

接着,又是描述其他六国,在描述当中其他六国也是苛政,而且苛政比大秦还严重,对民众的剥削压榨还狠辣。

对比各国民众的凄惨,水深火热,秦国人民获得了幸福感。

秦王政最后得出一个结论,秦国人民固然遭遇苛政,固然过得苦逼,可秦国人民也是最为幸福的,因为其他国家的民众更为凄惨。

在教科书当中,还举了很多的例子。

秦朝的一个官吏,年收入仅仅是一千钱。可一个农民收入为三千钱。

试问一下谁的收入更高。

表面答案是,农民收入更高。

可事实上,官吏包吃包住,还包小孩子教育,一千钱属于结余出来,可以随意花的;可农民年收入三千钱,可需要缴纳口赋,算赋,还有各种杂役,徭役,还有诸多的杂税等等,每年能结余一二百钱就是运气。

若是运气差一点,甚至是向外面借外债。

接着,又是举一个例子,在秦国的一个农民,家中有五口人,有着五十亩地,每年各种花销之外,每年收入三千钱,除掉各种花销,还能结余二百钱;可齐国作坊的一个工人,每年能收入五千钱,可刨除各种花销,还要负债看两千钱。

试问一下,那国民众更为幸福。

秦国的民众,至少是民。可齐国的民众,却是叫工奴,是奴隶。

“我还不信了!”

张良说道,心中颇有不甘,走到一个乞丐前。

在秦国,是没有乞丐的。

只要有人当乞丐,立刻将其抓为官奴,从事官方作业,或是修城墙(城旦),或是砍柴(鬼新),或是从事其他的事情。

在可齐国在街道上,却是多有乞丐,这些乞丐并不残疾。反而是身躯健壮;乞丐身上的衣裳也不破旧,反而死整整齐齐,只是拿着一根竹竿,放在一个破碗,在墙角懒洋洋的躺着晒太阳。

在破碗当中,放着一些钱币。

张良上前,踹了他一脚。

乞丐顿时苏醒过来,在太阳底下睡觉正是舒服,可现在被打扰了,很是生气的样子。

“你这是干什么?”

乞丐张口就要骂人,可在骂人的瞬间,却是看到一位贵人,穿着华贵的衣裳,气势不凡,顿时将想要骂人的话语,硬生生的憋回去。

反而是跪倒在地上,说道:“拜见贵人!”

同样是穿着华贵的衣裳,有的是真的富贵,有的是假的富贵。外人可能看不出来,可他却是能看出来。

张良丢下一些钱币,丢在地上说道:“这些钱给你了。我要问话!”

乞丐握着钱袋,大致的估算了一下分量,大约有一百多钱,相当于他三个月的收入,立刻笑起来说道:“贵人,你有事情就问下小人,小人知道的会回答,不知道的小人也想办法给出回答。”

张良问道:“我周游列国,看到各国的民众皆是衣衫褴褛,衣服多数破旧。可唯独到了齐国,看到齐国的民众皆是穿着精美的衣裳,难道说齐国上下皆是富裕,齐国民众皆是有钱人!”

乞丐笑道:“假的,自然是假的。齐国也有衣衫褴褛之辈,可多数是地干活的农民。下地干活,自然是穿着破衣裳,旧的衣裳。至于城里人,多数是衣裳华贵,不是齐国民众皆是有钱,而是城门口卡着,衣裳破旧者,不得进入城池,免得影响市容市貌。

为了临淄城的市容市貌,很多民众只能是咬牙花钱买下华美的衣裳,或是直接花钱租下华美的衣裳,穿在身上。”

“这样穿着华美的衣裳,就能进入临淄城,可以去扛麻袋,扛着面粉,或是到了店铺当中打着短工,或是扁担挑着货物,贩卖着小商品。”

“很多穷人都是驴粪球,只是外面光溜。伱看看那个人,也只是外面套着绸缎衣服,可里面穿着破麻布衣裳。你看看那个店铺,就是用来出租衣裳,三个钱币,可以出租一天时间。”

张良听着,颇为失望,可还是问答:“你并未残疾,身强体壮,为何要乞讨!”

乞丐却是反问道:“我不乞讨,又是能干什么?”

张良说道:“你可以种地?”

乞丐说道:“对不起,耕地皆是官老爷的,我没有地可种。”

张良说道:“你可以当佃农?”

乞丐说道:“我不当佃农,当佃农一年四季累死累死,也结余不下多少钱。那些官老爷不会饿死你,也不会让你有多余的钱财。佃农有了多余的钱财,就是不听话了。

你看我躺在这里,晒着太阳,乞讨一些钱财,上交给老大的一部分,自己还能结余一部分,多好的生活呀!”

张良说道:“你为何不去山林打猎?”

乞丐看着这位公子,好似看着白痴一般,可还是说道:“山林,属于官老爷的!民众不能在山林当中打猎,不能钓鱼,不能洗衣裳,不能砍木柴,因为这些是官老爷们的。想要打猎砍柴,都要向官老爷交税。”

“那里的赋税沉重,我还是不去了!”

张良听着,感觉有些荒唐。

韩国的山林,是归于君王和权贵,可除掉少数的大章,还有靠近宗庙的地方,禁止砍柴。多数的地方,是可以随意砍柴的,也是不收税的,穷人有多少钱财,又是能榨出多少油。

只能将这一切,归于韩国的国情与齐国的国情不一样。

张良问道:“你有妻子吗?”

乞丐说道:“我有一妻一妾,家中生活尚且可以。贵人可以看不起乞丐,可在我齐国不是谁都有资格当乞丐,要有关系和人脉,要上面有人,还要孝敬老大。当乞丐,也是香饽饽!”

张良说道:“难道你就不想着改行吗,不想着干其他吗?”

乞丐说道:“乞丐很有前途,我爷爷是乞丐,我爹是乞丐,我也是乞丐。我打算儿子继续当乞丐。我不干乞丐,我能干什么。种地一年累死累死,一年到头还要缴纳各种赋税,很多还欠着外债。你看看临淄城种地的农民,那个不是一屁股外债。”

“很多老农民,其实盼望着灾年。在丰收年景的时刻,粮食增产不增收,反而亏本至极;可在灾年的时刻,粮食减产了,可却是能卖出高价格,反而收入在增加。”

“至于当小商贩,卖着水果,稻米等,也要向路边的大哥叫保护费。上交保护费未必安全,可不交保护费绝对不安全。这些保护费,一部分给这些大哥,一部分给朝廷。既不会让小商贩饿死,不会竭泽而渔;可也不会让小商贩多余的钱财。”

“至于当兵,在我齐国当兵是吃香的行业,各种俸禄众多,没有关系,没有背景,没有人脉,还真的没有资格当兵。我倒是想要当兵,可没有关系,也无法当兵。”

“至于到了作坊当中当工人,这是高收入,可我也没有那门路!”

不断的扳着手指头计算着,计算过来,还是当乞丐有前途。

张良说道:“何至于此?”

乞丐说道:“贵人有贵人的命,穷人有穷人的命!”

张良行礼之后,离去。

……

不久之后,张良加入稷下学宫。

在这里,学着百家的典籍,与百家学子在争论着。

在这里,又是感受到与洛阳学宫不一样的气氛。

在稷下学宫,多有学子在辩论着,指责着官场,指责着君王,说着天下的大事,说着齐国的大事,一副天下兴亡,我有责任的样子。

在这里,经常谈论国家大事,就连学子骂着齐王建,齐王建也是假装耳聋,不会给予理会,也不会给予严惩。

在这里,有着自由而宽松的学习氛围。

道家、墨家、儒家、法家、阴阳家、兵家、轻重家等,各种思想在不断交汇,不断碰撞着,无数的思想火花,无数的的智慧在碰撞。在这里各种妖魔鬼怪都是存在,各种好的思想众多,坏的思想众多。

就说儒家,就是分着七个派系,彼此谁也不服气,争斗的厉害。

行走在稷下学宫,时常看到辩论的学生,似乎很是热闹的样子。

在这里有着大量的仆役,打扫着卫生,采买食物,制造美食等等,学生们的任务只是学习而已。

可这一切,在洛阳学宫却是看不到的,洛阳学宫的校训是,“深入民众,低头干活,知行合一,求索真理”。

洛阳学宫,很少看到辩论的场景,很少谈论国家大事,更是很少说着朝廷大事。

至于为何?

张良也是问过一个学生,学生的回答是,少说多做。

学生继续道,说的再多也是无用的,骂贪官,贪官不会被骂死,骂社会不公,不公在继续,说再多也不如做一件事情,孟子不如墨子。就是孟子只是在说,只是在抨击社会的不公,在指责着国家政策,可他从来不去做,从来不去改变什么。

说的太多,做的太少。

可墨子却是说的很少,做的很多。

在洛阳学宫当中,很多学生不是低头在看书,在背诵课文,就是在打扫卫生,或是杀鸡杀猪,或是到了茅坑当中掏粪,或是在后院种地,或是在养猪养鸡;还有的学生,拿着望远镜,在观察着星空。

或是在拿着显微镜,在观察一些东西。

或是用着玻璃制作的器皿,进行着一些实验,还要对一些实验进行记录,对比。

还要研究,朝廷交给的一些任务。

比如,什么样的情况,庄稼生长好,如何锻造出色的钢铁,如何划分矿石的原料,如何制造化肥等等。

在洛阳学宫当中,很多学生皆是忙碌着,忙着各种事情,可唯独不会高谈阔论。

洛阳学宫的学子,也没有必要讽刺社会,没有必要抨击朝廷,没有必要大骂贪官,没有必要骂着社会的不公,因为不需要。

很多的学子毕业后,皆是会成为秦吏,成为底层的亭长。

单独的一个亭长,微不足道,可成千上万的亭长一起努力,却是能改变着社会,改变着朝廷,拉着很多贪官下马,让这个世界大变样子。

就怕,某些学子开口骂着贪官,可毕业后自己成为贪官;骂着社会不公,可进入社会却是加剧着社会不公。

若是真的如此,那一切皆是搞笑了。

洛阳学宫当中,很多博士认为,学生就应该读书为主,至于打扫卫生,耕地,庖厨等,皆是应该交给下人去干。

秦王政却是反对,如墨家那样极端是错误的,可参加劳动却有利于防止**。

读书学习,这是第一次教育;进行劳动,这是第二次教育。

将军与士兵一起吃穿,同甘苦共患难,不一定是顶级名将,可再坏也是坏不到那里去;某个官员经常深入底层,经常帮助农民干活,帮助底层的民众解决苦难,可能不一定能力顶级,可再坏也是坏不到那里去。

对比着两个学宫,稷下学宫依旧可以诞生人才,还能诞生很多顶级人才。

可这些人才,多数是对国无用的人才。

齐国重视稷下学宫,可从稷下学宫走出,进入齐国为官的却是很少,成为齐国顶级高官的更是一个都没有。

可洛阳学宫,专门为培养官员而诞生,很多起点都是很低,只是亭长,却是有无限的可能,未来可能成为大秦的九卿,甚至是三公。

……

洛阳城,在一个房间当中。

王绾正在讲课课,一边在讲述,一边再见惊叹太子才思敏锐。

等到课程结束,扶苏问道:“老师,我有一个疑问?”

王绾说道:“疑问是什么?”

扶苏问道:“为了灭赵一战,大秦无数的底层小民,出动了百万之多,推着独轮车,不断把粮食运输到了前线,导致粮食不匮乏,秦军可以从容灭亡赵国。这些底层民众有功于大秦!”

“可灭了赵国之后,赵国直接豁免五年赋税,可秦国只是豁免三年的赋税,到底谁是亡国奴,谁是胜利者。”

“这对大秦民众,何其不公!””

“我只是疑惑,大秦为何要如此对待秦国底层民众!”

王绾说道:“英明的君王,皆是对亲近之人苛刻,而对疏远之人宽容。经历战争,赵地百废待兴。大王自然要给予减免税收,获得赵地民众的认可;至于老秦人,是大王的亲近之人,会适当的苛刻一点。”

扶苏点头了,不久后又是相同的问题,这次问的是卫缭。

卫缭说道:“割韭菜前,要让韭菜长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