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始皇帝 > 第312章 刺杀秦王政

始皇帝 第312章 刺杀秦王政

作者:迦太基的失落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11:23:48 来源:88小说

第313章 刺杀秦王政(12)

夏日炎热,民众还是忙碌着,正在收割着小麦。

正是冬小麦收割的季节。

在过去,赵国主要是种植粟(小米),黍(黄米)为主,可随着战争的继续,粮食的匮乏,石磨的推广,开始种植冬小麦为主。

冬小麦种植周期短,产量在粟和黍之上。

在赵国,种植冬小麦可收获90斤,可种植粟只能收获70斤,种植黍只能收获50斤。

种植小麦能多打下粮食,渐渐的小麦占据主导了。

尤其在平原地形,水源众多,有利于灌溉的地区,多数种植小麦为主。

当连续种植某种农作物,会导致病虫害增加。

在种植的时刻,往往是冬天种植小麦,秋天种植荞麦,或是种植大豆,或是粟米,或是黍米等等,各种农作物交替种植。若是遇到耕地比较充足的情况下,还会耕地适当的休耕,用来恢复土壤肥力。

在田地中,民众正在紧张忙碌着收割着麦子。

其中有一个男子,身躯高大,穿着布衣,正在收割着麦子。

许久之后,有些累。

坐在大树下,休息起来。

老者上前说道:“君上,喝水?”

说着递过一个葫芦。

“不要叫我君上了,我已经不是平原君了……我只是秦国的一个黔首!”

赵戈苦笑着。

回想着最近几个月发生的事情,感觉好似做梦。

他没有伯夷叔齐的勇气,只能当着大秦的顺民。

“外面的局势如何了?”

赵戈问道。

老者说道:“局势算是稳定,秦军不再抓人,不再迁移权贵世家了!”

赵戈说道:“你说,秦王这是何意?”

老者说道:“老奴也不知。秦国占我赵国后,颁布法令,那些家中有耕地,有着妻子儿女的农户,极为宽容,不动其一丝一毫,若是耕地不足百亩,或是土地质量相差的,要补给其耕地。”

“可对于耕地在五千亩以上的大户,直接进行迁去南阳,或是巴蜀。耕地数量变为一千亩以下的,可以不迁移!很多的世家大族,为了避免迁走,纷纷进行分户,将田地分给庶子,或是其他亲人,大户变为小户。”

“秦法又是规定,那些没有娶亲的男子,也是要强制迁移走。很多男子不得不入赘,或是娶亲,免得被迁移走了!”

“秦人来了,弄得我赵国上下,鸡犬不宁!”

“所幸,今年不用打仗了,只是收取十分之一的地租,也没有其他赋税,杂税,倒是能过上一个好年,倒是比上一年好了很多!”

老者絮絮叨叨的说起来,说着秦人在赵国折腾的事情。

言语当中,有着对秦人的厌恶和仇恨。

秦人是入侵者,是殖民者,没有那个赵人会喜欢秦人。很多赵人的亲人,更是死在秦军手中,可谓是血海深仇。

那又如何,只能是心中嘀咕着,咒骂着,然后继续忍耐着。

真正勇敢的赵人,早就死在前线了。

活着的赵人,只是苟且偷生之辈,也没有什么勇气可言。

不敢大声骂人。

骂人,会被抓去坐牢。

悄咪咪的骂人之后,继续种地,吃饭,生活。

赵戈说道:“秦王政,这倒是好手段……”

民众都是故土难离,离开故土,这是巨大的刑罚。

秦人倒是好,直接利用迁移为借口,逼迫着赵国民众,将大户拆分为小户,不仅可增加赋税,更是减低土地兼并,减低大户对朝廷的威胁;同样也是打击着一穷二白的黔首,因为一穷二白,对大秦威胁很大。

故而,强迫这类人成为赘婿,或是娶妻。

有了妻子,有了牵挂,胆子也变小了。

同样给予这些人田产,有了资产之后,胆子在地变得更小。

在秦王政的一顿整顿下,多数的赵人皆是耕者有其田,多数户人家耕地在五十亩到一千亩之间,最大的耕地数量不超过一千亩。

对于耕地在一千亩以上户主,在赵国已经不存在了,已经被彻底消灭了。

赵戈问道:“还有什么?”

老人思索道:“没有了!”

赵戈疑惑道:“怎么没有了?”

老人说道:“就是没有了!”

赵戈说道:“秦法严苛繁杂,秦人难道没有在赵国实行秦法吗?”

老人说道:“没有呀!一切照旧。第一,焚烧了债券,民众不用还钱了;第二,也就是分田给底层民众,然后大户变为小户;第三,就是一些秦人获得食邑,成为食邑主。第四,今年要上交十分之一的地租,持续五年时间!”

“就这些,也没有了其他的法令!”

赵戈皱眉道:“不对呀,这不符合秦人的性格,秦人习惯于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恨不得连民众吃饭,拉屎,睡觉等,都要进行管理,怎么会这样宽松。难打秦人没有罚款?”

老人说道:“没有罚款,只有荆条抽打!”

赵戈问道:“难道没有繁杂的徭役,干这个干那个?”

老人说道:“还真的没有徭役,最多就是那些秦人老爷,在村里面修水渠,或是到本地的乡,修一下道路,路程不超过二十里。上午修路,下午回家!”

赵戈说道:“难道秦人转性了,法律如此简单,难道要学姜太公!”

他以为秦人来了,会如狼来了一般。

秦人会有严苛的法律,把赵人当成牛马一般进行鞭打;

秦人来了,会服徭役,会缴纳各种杂税,过得猪狗不如;

秦人来了,民众会咬牙切齿,不断反抗着秦人。

可结果倒是好,颁布的律法简单,也就那几条而已,剩下的一切照旧。

赵国民众依旧是对秦人咬牙切齿,对秦人心中有仇恨,可也只是心中有仇恨而已,现实当中不敢反抗,因为畏惧秦人的军队。那些敢于反抗的赵人,在秦人大军的围剿下,被砍下了人头。

能苟且偷生就不错了,还能指望其他。

秦人在赵国的统治,谈不上多好,多么稳定,可也谈不上多么混乱,至少暂时稳定了局势。

“废除债券,这是学着孟尝君的手段。律法简单,并未照搬秦法,这是学习姜太公!这是在抄袭。”

赵戈感叹着。

大骂着某人不要脸,只会抄袭。

昔日,孟尝君麾下有一个门客,名为冯谖。

孟尝君让他去收取租税,冯谖到了薛地后,假托孟尝君的名义,焚烧债券,免除所有的债务。冯谖的理由是,君上封地只有薛地,却不体恤薛地百姓,反而像商人般榨取利益,这是为君上买下仁义。

孟尝君当时不满,可一年以后免职,回到薛地,却是有薛地民众去迎接他。

这时,孟尝感叹道:“先生为我买的仁义,今天才看到。”

冯谖焚烧债券,让孟尝君尽得薛地人心。

秦王政,想要靠着焚烧债券,尽收赵人之心,根本不可能。

秦赵大战很多年,尤其是长平之战,无数赵人被坑杀;为了灭赵,持续与赵国大战,这些都是积累大量的仇恨。

想要靠着焚烧债券,这点小恩小惠,用来收买赵人之心,可能性不大。

只是让赵人的抵抗之心少了很多。

当初,周武王将姜太公册封到齐地,将周公旦册封到鲁地。

姜太公治理齐地,五个月后就是回到镐京复命;周公的儿子伯禽治理鲁国,花费三年的时间,才回到镐京复命。

姜太公的办法是,简化了律法规矩,礼节都随当地风俗,所以就比较快。伯禽的办法是,改变当地风俗,更新礼节,重新严明法度,所以才慢。

周公感叹,鲁国不如齐国,只有平易近人的君王,人民才能归顺。

秦王政,也是在抄袭姜太公治齐之策。

可以骂某人抄袭,可效果还很好。

未来如何暂时看不到,可至少稳定住眼前的局势。

“若是这样,赵国何时能复国?”

赵戈不甘心道,心中有无尽的愤怒。

邯郸城下,赵王迁投降秦国,无数的权贵也是投降着秦国,可唯有赵戈不投降。

他的父亲是平原君,一生对赵国忠心耿耿,到了这一代岂能投降秦国。

在秦国攻占赵国后,赵戈逃亡而去,隐藏在民间,招揽着勇士,积蓄着铠甲武器等,随时准备反抗秦国的暴政,打算为复兴赵国而战。

可能他不如田单,可能复兴赵国这辈子也无法实现。

可能,死在秦人的刑狱当中。

可赵戈就是不投降。

若是所有的赵人都是投降了,那还有赵国吗?

舍弃家业,隐藏在民间,花费诸多的积蓄,复国组织算是小有规模。

可在赵国实行稳健的政治策略,却是让赵国相对稳定下来。

很多赵人,选择放弃反抗。

底层的黔首和庶民,是不爱国的。

对于黔首而言,当赵人,还是当秦人,还是当齐人,皆是无所谓,反正是底层的烂泥。

况且,给底层的黔首一些耕地,又是免除赋税,可以安稳的苟活,还有什么好反抗的。

“为今之计,唯有刺杀秦王政,这是唯一的机会!”

赵戈翻阅着情报,忽然下定了决心。

父亲平原君,建立了强大的情报系统,监控着赵国的种种。等到父亲去世后,赵戈就是继承了这些情报系统,可源源不断的获得诸多的情报。

在情报当中,有着秦王政的活动轨迹。

若是秦王政在王宫当中居住,有着诸多的侍卫保护,所谓的刺杀没有一丝成功的机会。

可现在秦王政,却是时常行走在各地,不断的巡游着,监控着秦吏的不法行为,所到之处很多秦人纷纷落马,甚至是人头落地。

到处巡游,必然给安保留下破绽。

这是他的机会。

“唯有杀死秦王政,秦人必然愤怒,那时必然在赵国进行清洗。到了那时,各种矛盾会彻底被激化,加剧起来。赵国才能复国!”

赵戈说道,心中越发的坚定起来。

……

马车响动,在侍卫的保护下,赵政在到处巡游着。

这不是他喜欢旅游,而是政治的需要。

赵国灭亡了,可各地的残余势力,还在想着复国,还在想着成为下一个田单。尤其是,他的迁移政策,分户政策,得罪了赵国的很多世家和权贵。这些赵国的残余贵族时刻想着复仇,赵国内部也是潜伏着反叛的势力。

此外,在赵国的这些秦吏,时刻想着升官发财,时刻想着为自己谋取好处,至于大秦的利益一点不重要。

他们好似蛀虫一般,在不断扭曲着大秦的律法,将很多的利国利民的政策,变为害国害民的政策。

赵政说了,只是收取十分之一的租税,其他的不收取。

可到了地方,很多秦吏却是未必能执行,反而要继续收税,然后钱财落在自己的口袋里面。

赵政巡查四方,就是为了威慑那些残暴的秦吏

至于说交给其他臣子,让其他臣子去干活。

抓大放下。

赵政根本不放心,还是自己亲自去处理吧!

沿路之上,赵政已经砍掉了好数百个秦吏的脑壳。

马车之上,放着棋盘。

黑白子在交错着,双方在交锋,拼杀在一起。

吕不韦落下一枚白子,说道:“大王呀,有些秦吏罪不该死,杀之有些过分。”

赵政笑着道:“过分吗?一点也不过分。寡人有一个问题,要询问一二?”

吕不韦说道:“大王,可是有什么疑问?”

赵政落下一枚棋子,说道:“昔日商君,徙木立信,就是为了树立信用,取信于民,提升朝廷的公信力。可现在却是,贪墨越发的严重,很多民众由厌恶渐渐变得麻木;民众受到困苦的时刻,没有人说话,可等到收税的时刻,一个比一个积极。”

“官员越来越多,可效率越来越差,很多事情办不好;等到财政紧缺的时刻,却是积极的罚款,增加罚款收入,用来提升财政;又是用着合理合法的手段,折腾着民众,谋取着钱财。”

“民众越来越不相信朝廷的言语,而且发现很多事情,只要照着朝廷言论相反的方向去做,绝对安全,绝对能发财。”

“到了最后,民众不相信朝廷的言语,不相信君王说的话,反而是相信着敌国的言语,相信着坏人的言语……秦国灭了赵国,可赵国民众对秦国的官吏,公信力几乎为零,甚至是负数?”

“仲父以为,当如何提升公信力,如何让赵人相信寡人在赵国的政策,不会是骗人的?”

吕不韦有很多的想法,可还是沉默了,说道:“臣不知!”

赵政笑道:“寡人也不知道,可姜太公却是给出了答案,你看这里写着……”

说着,打开了《六韬》,指点着一行字说道。

“将以诛大为威,以赏小为明;以罚审为禁止而令行。故杀一人而三军震者,杀之;赏一人而万人说者,赏之。杀贵大,赏贵小,杀及当路贵重之臣,是刑上极也;赏及牛竖马洗厩养之徒,是赏下通也。刑上极,赏下通,是将威之所行也!”

赵政又是说道:“为何乱世要用重典?只有从严、从快、从重的打击违法秦吏,才能震慑秦吏人心,也能震慑赵人人心。杀人就是救人,杀一个秦吏,可以挽救无数的秦吏;宽容一个秦吏,就是鼓励无数个秦吏违法贪墨!”

沿路巡查而来,赵政杀死二百多秦吏,所到之处人头滚滚,道路血红。按照秦法而言,这些秦吏不应该死。他们可以用金钱来赎罪,可以用爵位来顶罪,可赵政还是毅然动手了。

一方面是,按照秦律而言,这些秦吏不当死;可一方面是,民众怨恨,万民觉得他该死,想要他死。

于是,出现一个选择,是民意重要,还是律法重要?

为了维护民意,践踏法律;还是为了法律,践踏民意。

律法重要吗?

真的不重要。

对于秦王而言,律法真的不重要。

那些说法律至高无上,不是坏就是蠢,大秦的江山社稷才是第一位,民心是第二位。律法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维护大秦社稷稳定,为了维护民心,而不是反之。

赵政时刻在告诫自己,大秦的江山社稷是第一位,民心是第二位,律法是第三位。

若是彼此发生冲突,后者退让给前者。

事实上,赵政一顿乱杀之后,很多秦吏皆是战战兢兢,收敛了很多。

效果明显,很多秦吏收敛了很多。

因为做的过火了,可能秦律会保护他们,可秦王却会严惩他们。

秦法,在秦王面前只是工具而已。

只听说过,主人控制工具,那里有工具控制主人的。

轰轰轰!

就在这时,弩箭在响动,外面传来响动声音。

“有刺客,在刺杀!”

赵政平淡道,却是慢悠悠的翻阅着书籍,一点也没有放在心上。

经历的刺杀事件太多了,寡人早就习惯了!

不久后,刺客被格杀。

只有少数活着,用来审讯幕后之人。

……

刺杀风波之后,马车继续前进着。

很快到了一个县城,在城外就是有县令亲自迎接着,只是双腿战战兢兢,似乎在畏惧着。

赵政点头示意着,进入了这个县城。

四周的侍卫们,保护在四周,防备着意外的刺杀情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