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始皇帝 > 第29章 山河之险,藏富于民

始皇帝 第29章 山河之险,藏富于民

作者:迦太基的失落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11:23:48 来源:88小说

听着诸多学生的回答,这些回答很有道理,可终究还是欠缺什么,还是差点什么。

荀况看向某个学生,问道:“赵政,你怎么看?”

赵政起身而立,恭敬道:“夫子,吾觉得郑之亡国,失于地利!”

荀况好奇道:“何解?”

赵政说道:“郑桓公友是周厉王的小儿子,周宣王的弟弟,在选择封地的时刻,在洛水之东,黄河之南。几十年后,犬戎攻破镐京,虢国、郐国没有勤王,被郑国抓住把柄,攻灭了这两个国家,正式在河南中部立国。”

“郑国之衰败,在于立国之地选错。郑国位于中原之地,四战之所,强邻遍地,无拓展空间。北边为晋国,南边是楚国,东边是宋国和齐国,西边是成周和秦国。郑国不管在哪个方向,都不能获得拓展空间。外拓无力,只能陷入内耗当中,即便偶尔有明君,也无力改变局势!”

“反而一些边角国家,不仅有利防御,还能拓展发展空间。楚国居于汉水,可向南边洞庭扩展,可向西边吴越发展,可向西面巴蜀发展,可向北上汉中,可向中原发展。

秦国居于黄河以西,可向北扩展到上郡,可向东扩展道河西,河东,可向南发展扩展到巴蜀,汉中南阳。齐国,可向东扩展到海洋,可向南扩展到淮河,可向北扩展到燕山一代;赵国可向北扩展,吞并中山国,代国;就连燕国,也可向辽东扩展,扩展到了地盘。

“天下如棋盘,金角银边草肚皮。齐国、燕国、楚国、秦国、赵国等皆是属于边角国家,皆是以弱小之身,不断兼并,成为诸强之一。反而处在中原地带的国家,如宋国,卫国、郑国、鲁国、魏国、韩国等,却是四战之地,需要地四面防御,需要多备兵马,防御敌人。如此之下,农田多荒芜,百姓多疾苦,无法僵持长久,纵然有英明之君可强盛一时,可终究走向衰落!”

“处于边角国家,纵然是遇到昏君,也能坚持下来。燕国被齐国所灭,可终究是复国;赵国几次别攻破邯郸,可依旧是击退敌人;齐国被五国联军攻破,可靠着即墨和莒复国;楚国被攻破都城,可依旧再次复国;秦国几次被三晋击败,可终究可卷土重来。边角国家当中,唯有吴越灭国之后,不在复国!”

赵偃站起身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吴越有山河之险,终究被楚国灭亡;中山,代国拥有山河之险,终究是被赵国所灭。立国之本,在于仁德,而不在于山河险要。郑国亡于君王不修德政,而非地利。”

赵盘也是站起身,直接说道:“武侯泛舟黄河顺流而下,船到半途,回过头来对吴起说:“山川是如此的险要、壮美哟,这是魏国的瑰宝啊!”吴起回答说:“国家政权的稳固,在于施德于民,而不在于地理形势的险要。从前三苗氏左临洞庭湖,右濒彭蠡泽,因为它不修德行,不讲信义,所以夏禹能灭掉它。夏桀的领土,左临黄河、济水,右靠泰山、华山,伊阙山在它的南边,羊肠坂在它的北面。因为他不施仁政,所以商汤放逐了他。殷纣的领土,左边有孟门山,右边有太行山,常山在它的北边,黄河流经它的南面,因为他不施仁德,武王把他杀了。由此看来,在德不在险。”

赵政站起身,躬身说道:“政,见识浅薄!打仗在德行,不再兵甲,政终究是年幼!”

赵偃:“……”

赵盘:“……”

他们有无数的言语,想要进行辩论

没有想到,赵政直接认输了。

无法穷追猛打。

赵政笑着,直接承认错误,也没有继续争辩什么。

固国,必然需要山河之险;平天下,自然需兵戈之利。难道还真的仁者无敌不成?

仁者无敌,说说可以,糊弄百姓可以,可万万不要当真。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真的正确吗?

不对,很是错误!

治国有方,人心可以收买;战略出色,战略出众,可夺取天时;可唯有地利无法改变。

在穿越者记忆当中,德国开启两次世界大战,却是惨淡收场,就是地利环境太差了;美国能崛起,就是靠着地利环境优越,可避开战争,在初期国防开支少,可大量发展经济。

秦国能崛起,靠的就是地利。

后世也多有王朝,依托关中得天下,正所谓得关中得天下。

倒是有人说,在德不在险。

可结局,多数不美好。

比如北宋。

只是这些话语,却是没有必要说,最好某些人一直觉得仁者无敌,然后被灭掉的时刻,还是认为仁者无敌。

赵政乖巧的退下。

荀况看着这一幕却是笑起来,说道:“昔日,马服君赵奢与都平军田单论兵,都平君认为赵奢喜欢手下兵力众多,会影响国内农耕,造成粮食供应困难,是自破之道,精兵三万足以服天下。最后马服君说,古今形式不一样了,兵员稀少无法适应如今的时代。最后,都平君田单认输,说自己不懂兵法!

都平君若是不懂兵法,又岂能击败燕国,最后复齐国。

不懂军事,只是谦虚之言。

赵政说,地利重要却是颇有远见。仁政爱民,在于藏富于民。可选择藏富于民,必然国家府库栗米不足,府库栗米不足,只能少招募士兵,军队数量不足。军队数量不足,可能被敌国所灭!”

“如何在保持较少的兵力,却能抵挡住强敌入侵,又能藏富于民,如此方为强国之道!”

“秦国占据地理优势,防御函谷关只需三万大军,防御上党需要十万大军,防御南阳需要十万之兵。平常的时刻,秦国只需要二十三万大军,就可防备六国。不需大量招募士卒就可抵御六国!百姓可解甲归田,多耕作积栗,可减低百姓赋税,可藏富于民!”

“可赵国却是四战之地,北面需要防守匈奴,需要驻守十万大军,西面需要防备秦国,需要驻守十万大军,东面需要防御齐国燕国,需要五万大军;南面防御魏国,需要三万大军。需要二十八万军队防御各国,无法藏富于民,国库必然不足,百姓储备也不足,长久有亡国之危!”

“有着山河险要,无法保证无敌天下,却可节省军备开支,减少士卒招募,可藏富于民。藏富于民,百姓支持,便是仁政,便可无敌天下。”

……

PS:求追读,大家最好不要养书,容易养死。看完本章后,多评论一下,提升活跃度,在评论区打1,或是加油。

第二更在晚上7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