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始皇帝 > 第28章 讲春秋,论亡国

始皇帝 第28章 讲春秋,论亡国

作者:迦太基的失落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11:23:48 来源:88小说

次日,公鸡打鸣的时刻,侍女叫醒他。

赵政有些不舍,可还是起床,穿着衣裳。

外面的天色还是黑暗一片,唯有远方有着光明,正是日夜交替的时刻,黑暗在逐步散去,白天就要到来了。

侍女,仆从们开始行走起来,开始生火做饭。

赵政拿着一卷书册,开始大声背诵起来。

等到食物熟了的时刻,赵政开始吃饭。

吃饭之后,前去上学。

教室颇为宽敞,在这里采光极好。陆续有学生到来,跪坐在原来的位置,翻阅着竹简,在温习着作业,口中念念有词,在默诵着文章。向着四周看去,发现有很多陌生的面孔,也有很多熟悉的面孔消失了。

学宫学习,并不强求。

有的贵族学生,只是上了几年学,觉得不适合自己就是离去,有的前去参军,有的前去经营家族产业,或是从事其他种种。

学宫当中,来去自由。

想要来就可以来,想要离去也可离去。

同样很多贫寒士人,也可到这里蹭课,夫子也不驱赶,正所谓有教无类。

就在这时,荀夫子出现在教室当中,敲响钟声,铛铛铛响声不断,随着钟声响声,本来交头接耳的学生,或是背诵的学生,皆是安静下来。

赵政也是停下来。

荀况说道:“学始于背诵,时刻背诵,记忆深刻,年少可能不知,可等到年纪大了,必然了解其意。若是连背诵也做不到,又是有什么资格夸夸其谈,谈论对文章的理解。为公子公孙,王子王孙,更是要为人表率。”

“赵偃,上来背诵《汤誓》!”

荀况高大的身躯在移动,好似威武的战士,目光看向赵偃,这位赵王子嗣被盯上了。

赵偃颤抖着,走上台子,开始背诵起来。

汤誓,说的是商代开国君主汤在征伐夏桀之时,军旅会战于鸣条之野,为戒士众而作。

有些紧张,磕磕巴巴,脸色苍白,不知该说什么。

荀况说道:“我说一句,王曰:“格尔众庶,悉听朕言。非台小子敢行称乱……”

赵偃下意识的背诵道:“,有夏多罪,予维闻女众言,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今夏多罪,天命殛之……”

似乎找到灵感,下意识的背诵着,后面流畅了很多。

“赵偃,不要紧张,君子当有气度!”荀况评价道。

赵偃说道:“唯!”

荀况又是道:“赵盘,背诵《禹贡》!”

赵盘上前,开口背诵着,在尚书当中这篇大约是一千五百多字,篇目较长,可依旧是流利至极。

荀况点头着,给予评价为优。

接着,又是考核其他的学生,赵氏公室学生优先考察,接着又是其他学生,有人背诵流利,有人黯然退下。

赵政也是上前背诵着,背诵的是《牧誓》,也是背诵流畅,没有出现大的差错。

荀况说道:“上半年讲述尚书,这半年讲述《春秋》。昔日,孔丘总理春秋,春秋仅仅是一万六千言,却是记载二百四十二年历史,言简意赅。一件大事只是一句话进行概括,相当一部大事年表。”

“因为其言简意赅,很难读懂,故而后人多对春秋作批注,也就是《传》。在诸多《传》当中,又是以左丘明的传最为合理,详细,名为《左氏春秋》!”

荀子丢下书卷,开始讲述春秋。

重点侧重一些故事,引导启发。

这一课,讲述的是郑庄公的故事。

春秋有五霸,还有三小霸。

郑庄公,就是三小霸之一。

郑庄公,姬姓郑氏,名寤生。

庄公出生的时候,是倒着生出来的,即脚在前。因为这样出生,不吉利,被母亲厌恶。武姜生下嫡次子叔段,因生叔段时是顺产,所以武姜很喜欢叔段,并多次请求郑武公立叔段为太子,但郑武公没有同意。

因为嫡长子继位,是传统。

郑庄公当了国君后,直接放纵弟弟,让弟弟变得傲慢,欲擒故纵,最后出手灭掉弟弟叔叔段。

又是与卫国,宋国征伐,多取得胜利。

最后,周桓王率陈、蔡、卫等**队讨伐郑国,郑庄公派兵抵抗,两军战于繻葛,周王的军队大败。周桓王被射中肩膀,取得繻葛之战胜利,周天子的威严一落千丈。

荀况讲述着郑庄公,娓娓道来,情节曲折,众人听着皆是感觉有趣。

左转要比尚书有趣很多了。

尚书当中,很多历史不知真假,发生的事情也太遥远。

可左传当中,记载的事情却是在几百年前,距离现在还不太远。

讲述完郑庄公的故事,荀况又是问道:“郑庄公小霸,可稍后却是祭仲专权,内乱不断,又是败于晋国,败于齐国,越发的衰落,最后被韩国灭亡。盛极一时的郑国,在短暂的兴盛后,却是走向衰亡。”

“你们可有感悟?”

众人沉默着,略有所思。

荀况问得好:“郑国因何而亡?赵偃,你怎么看?”

赵偃沉思着,站起身来,说道:“在郑庄公治理之下,郑国开始强大,只是祭仲专权,多有弑君之举。公族权力下移,被卿大夫夺权,君王无权,内有外患不断,终究是亡国。”

“郑国,亡于臣子专权。为君王当亲近兄弟,亲近公族,兄弟同心,社稷安定,百姓昌盛。我赵国,就是兄弟同心,平原君为赵王之弟,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马服君,为公室之人,多有重用。”

赵偃说的,也是赵国的国情。

赵国,对于公族极为重用。

在朝堂之上,多有公族之人,公族掌权;在军队当中,公族之人数量更是众多。

公族,在赵国占据巨大的权力,这有些的防备士卿专权。

当年的时刻,晋国就是公族势力衰落,导致大权落在六卿,最后更是三家分晋。昔日,赵家如何上位,如何夺权,现在就是如何防备后来人夺权。这也是为何,赵括能上位,在长平替代廉颇,因为赵括是公族之人,是亲近之人。

荀况问道:“重用公室之人,本无错误,可不分贤愚皆是重用,却是大为不妥。昔日,楚有材,晋为之用。这些年来,赵国不能用人,又是有多少贤才外流。若是不能为我所用,必为敌人所用。”

赵偃恭敬道:“偃知之!”

荀况又是问道:“赵盘,你如何看?”

赵盘站起身来,说道:“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养,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仁者未必无敌,可不仁却是必然被敌所败,历代郑伯皆是骄奢淫逸,残暴冷酷,不知仁爱百姓,岂能不亡!”

荀况问道:“赵戈,你怎么看?”

赵戈说道:“郑**备松懈,不修武备,不修铠甲,不整干戈,士卿嬉戏玩闹,岂能不亡!”

众人陆续开口,说着郑国灭亡之因,有的说郑国亡于大臣专权,有的说郑国亡于不务农桑,有的说郑国亡于君王不仁,有的说郑国好商轻农。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说了很多。

荀况总结道:“亡国之法,有多种。君弱臣强,国家可能亡国;

君王轻视法令,好用计谋,可能亡国;荒废内政,依赖外援,可能亡国;

群臣喜欢辩术,商人强横掠夺本国财富,可能亡国;

君王喜欢奢华,玩乐,百姓困顿,可能亡国;

信奉鬼神,迷信卜筮,可能亡国;君王偏听,不知采纳群贤意见,可能亡国;

君王办事缺乏果断,优柔寡断,好坏不分,可能亡国;

君王不善隐藏感情,泄露机密,可能亡国凶狠残暴,傲慢偏见,可能亡国;

国内英才不用,反而搜罗国外人才,可能亡国;

嫡庶不分,太子未确定,就是君王去世,可能亡国!”

“这是九种亡国之法,可评论郑国为何而亡,终究是欠缺什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